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cu (井蛙), 信区: honglou
标  题: 关于秦可卿之死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Dec 18 18:02:30 2003), 站内信件

关于秦可卿之死
      作者:阳雪松

            秦可卿之死很多人都认为原作中有矛盾,即判词中说她是上吊自尽而
且暗示她是因为风流事自尽的,而正文情节却是病逝。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矛盾,大
家比较公认的是脂批中一条署名“畸笏”的批语的说法,即畸笏因有感于可卿为贾
家前途谋虑命作者删去了这段有损可卿形象的情节。
              但这其中大有可疑。一、作者既已在正文情节中删去了这段丑事
且已将可卿之死改为病死,何必又保留显露原来情节的内容(除可卿判词外,尚有
焦大骂街一段正文情节)?这些保留下来的部分,要修改也不是什么难事:焦大骂
街一段,只要删去一两句话即可;判词虽难些,以雪芹的文学功底,另写一首料也
不难,即或一时写不出,先撤下去空着也可,原文中诗词空缺的也不少,岂可还留
着原来的就这么让它矛盾的?若说作者并不愿删,碍着畸笏的身份、面子只好堂塞
堂塞他,却故意留着这些地方好让读者看出实际的情节是什么样的,那畸笏难道就
这么愚钝,这么明显的矛盾竟然看不出来?二、更不合情理的是畸笏自己,既是为
了给可卿掩饰其丑事,方才命作者删书,如今作者已经按他说的删了,他自己怎么
又明明白白地说出来,那不白删了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所以,据我看,这畸笏恐怕是在瞎掰。大概他也觉得书中所写有
矛盾,就编了这么一套鬼话揭示可卿真实死因,同时跟作者大套近乎,蒙骗别的读
者。
              但书中在这件事上其实并无矛盾,觉得有矛盾乃是自己的错觉罢
了。
              错觉怎么产生的呢?上了作者障眼法的当了。书中写了可卿病了
,而且直病到要预备后事的地步,紧接着不久,就写她死了,让人容易以为是病死
的;可实际上这病和死之间却是没有联系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你若是上法庭打
个民事官司要求某个人为某个事赔偿你的损失,你得证明三件事:1.那个人有过错
;2.你受到了损失;3.你的损失就是那个人的过错造成的。若只能证明前两点,但
你的损失跟那个人的过错之间没有联系,那你可打不赢这个官司了。
              书里就从没说可卿是病死的;只是说可卿病了,后来又死了,是
不是因为这个病死的,没说;不仅没说,还处处暗示不是病死的,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张大夫论病一节,书中描写的这张大夫极为高明,他话中之
意,虽是并无把握,但也不是全无希望,而是“要看医缘”,“尚有三分治得”,
而且吃了他的药,“若夜里睡的着觉,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这可就是五分了
,半对半了。贾珍也说:“既有这个人,媳妇的病或者就能好了。”也就是说,可
卿这次病,写的虽很凶险,其实却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肯定好不了、最后必死无疑
。而且那张大夫还说了:“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此乃双关语。书中人
因见可卿病势极重,都是按反语来理解的,殊不知此语也可按其本意来看。按此语
之意,则可卿若有医缘,则下一年春分当可痊愈;若没有医缘,那等到下一年春分
,就该办丧事了。那么,下一年春分可卿死了没有呢?没有。可卿是再下一年的秋
天死的,比张大夫说的日子多活了一年多呢。既然没死,那就应该是痊愈了。也就
是说,如果以张大夫论病为第一年,那么第二年春分,可卿的病就好了,到了第三
年秋天,她却又死了,那可不是病死的了。
              二、可卿死信传开,“合家”“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如果
是可卿的病始终没好,此时终于病逝,人们岂会如此?试想,前年秋天得的病,发
展得又极快,到十二月就已经看着不行了(凤姐提议预备后事可见一斑),恁么高
明的张大夫也说去年春分就可能会死的,而如今已是多活了一年半了,恁么重的病
,辗转榻上两年,如今去了也是合情合理,又有什么可纳罕、疑心的?既是都纳罕
、疑心,可见都觉着她不应该此时死的,死的有些突然,甚至有些蹊跷,人们才会
如此。
              所以,可卿不是病死的。怎么死的?正文里没说,那当然就以判
词说的为准了。总之,原文并无矛盾,只是有些隐晦而已。这可能也与雪芹写作情
趣有关:《红楼梦》毕竟不是《金瓶梅》。

--



      我梦见了潇湘夜雨!我梦见了满树繁花!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