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cu (井蛙), 信区: honglou
标  题: 从清代的避讳制度看《红楼梦》的成书年代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Dec 29 17:33:02 2003), 站内信件

从清代的避讳制度看《红楼梦》的成书年代 土默热 于 2003-10-14 发表在 学术
研究

------------------------------------------------------------------------
--------


  红学界并非不重视对《红楼梦》创作流传过程中使用避讳字词的研究,但迄今
所有有关避讳制度的研究,均显得不甚得法,不是牵强附会,就是不着边际,使人
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
  最先发现《红楼梦》使用避讳文字的,当属脂砚斋。当他读到《红楼梦》描写
“自鸣钟敲了四下”时,下批语断定此为讳“寅”字。按红学界通常说法,赫赫有
名的江宁织造曹寅是寂寂无名的《红楼梦》“披阅增删”者曹雪芹的祖父,孙子著
书,当然要避讳祖父的名字。但脂砚斋没有注意到,书中宝玉与薛蟠、琪官鬼混时
,大谈风流才子唐寅如何如何,并未避讳寅字。此条脂批对解决曹雪芹的著作权问
题不仅没有帮忙,反而添了乱,令人不得不怀疑,在避讳最为严厉的乾隆朝,曹雪
芹何以竟连天下无人不知的祖父名字都秉笔直书。
  近来欧阳健、曲沐等先生,在研究脂本过程中,发现脂本不避讳大清圣祖康熙
皇帝的名字“玄”字,但却避讳道光皇帝的名字“宁”字。“玄”字是有清一代的
通讳,欧阳健怀疑,不避“玄”字的书籍,不会出现于清代,很可能是后来书贾的
伪造。其实,清代二百六十七年中,避讳制度执行严格的只是康雍乾三代,嘉道以
降,讳法渐疏,民间小说俚曲,避讳就更不严格了。这些脂本均为过录本,并非曹
雪芹原稿本,这也只能说明,脂本的过录时间是在嘉道以后,并不能说明《红楼梦
》创作过程中作者应用字词的避讳情况。
  《红楼梦》著作的原稿已不可见,脂本是过录本,程高本的底本亦应是抄本。
这些本子的抄成年代不一,各年代的抄手在抄录过程中,都只能避讳当朝应该避讳
的字词,而不会考虑作者创作年代应该避讳的字词。如避讳“宁”字的抄本,说明
抄成年代应是道光年间,作者创作的当时,是不会避讳“宁”字的,把堂堂东府命
名为“宁府”,如须避讳,何其麻烦,作者不会出此下策。再如不避“玄”字的抄
本,我们也不能下结论说不是康雍乾时代的作者创作,因为原稿是否避讳“玄”字
,无从得知,抄本不避并不说明作者当初不避。因此,从现行流传的各类《红楼梦
》版本,不论是脂本还是程高本,不论是抄本还是刻本,仅从字面上研究《红楼梦
》创作过程中的避讳情况,是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我们只能从康雍乾三代必须避
讳的字词,在《红楼梦》中的曲折使用情况去加以小心的分析考证,试图得出接近
作者创作《红楼梦》当时使用避讳字词的情况,并由此分析出一些可信的结论。

  清朝的避讳,始自于康熙年间。顺治朝世祖福临当朝时,“不令天下避讳”(
见陈垣先生《史讳举例》)。康熙帝玄烨登基后,避讳制度骤然严格起来。当时的
避讳用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康熙皇帝的名字,朝廷规定:以“元”字代替“玄
”字,以“煜”字代替“烨”字。“烨”字不常用,“玄”字却是个常用字。当时
写字刻书,均严格地执行以“元”代“玄”的规定,如《老子》一书,“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一语,被改为“元之又元,众妙之门”。红学界公认与《红楼梦》创
作几乎同时的《儒林外史》,描写王冕放牛,遇见两个“穿元色直襟”衣服的人,
“元色”就是“玄色”,亦即黑色。《千字文》开头的“天地玄黄”改成了“天地
元黄”,中药铺里的“玄参”,也被改成了“元参”,一直沿用至今。此外,玄帝
、玄宫、玄机、玄门、玄女、玄神、玄真、玄天、玄论等词,都相应改为“元”字
。二是涉及到“虏”、“胡”、“戎”、“蛮”、“夷狄”等汉人称呼少数民族的
蔑称,一律在避讳之列。朝廷修书或大臣奏本时,金朝时的“金贼”,必须改写成
“金人”,辽朝时的“虏将”,相应改写为“辽将”,宋朝时的“胡虏之地”,也
只能写成“异地”。鲁迅先生对此曾详加考证。
  清朝避讳制度执行的最为酷烈的是雍正乾隆年间,“雍乾之世,避讳至严”。
为避雍正的名字胤祯,雍正兄弟名字中的“胤”字,一律改为“允”字;著名诗人
王士祯,死后十年,还被改名为王士正,后又钦命再改为王士桢。就连明朝的亡国
崇祯皇帝,也被改为不可理解的“崇正皇帝”;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被改
为莫名其妙的赵匡允;天下的地名,凡涉及讳字的,一律相应改动,如真定、真阳
、真宁,都相应被改为正定、正阳、正宁。
  乾隆皇帝比起乃父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是个避讳狂。不仅他自己的
名字弘历要避讳,他的父亲、祖父的名字也要避讳,他的儿子的名字还要避讳,最
莫名其妙的是,就连死了上千年的历史上的皇帝名字还要避讳,弄的普天下摇唇鼓
舌者苦不堪言。修《四库全书》时,因为没有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名字,乾隆亲自对
四库馆臣严加痛斥,严令更改;他钟爱的嫡长子、皇位继承人荣亲王永琏夭亡,朝
廷专门颁旨规定避讳“琏”字;他的第八个儿子仪慎亲王永璇,因刊刻《高宗圣训
》,“误书庙讳,罢王俸三年”(见《清史稿》),遭到严谴。
  雍正、乾隆两朝,利用避讳制度,大搞文字狱,史不绝书。乾隆四十四年王锡
候篡改《康熙字典》为《字贯》案,本人被斩立决,子孙七人被判监斩候,妻子媳
妇被赐给功臣为家奴。同年,冯王孙著《五经简咏》“不避庙讳”案,乾隆皇帝钦
命“照大逆凌迟”处死,“以正人心而神法纪”。也是这一年,一个卖药糊口的老
百姓智天豹,谎称遇到神仙显圣,传授《本朝万年历》一部,要献给皇上,邀求富
贵,结果拍马拍到了老虎屁股,落得个被腰斩的悲惨下场。乾隆四十五年,小商人
刘莪将《圣讳实录》印刷贩卖给应试的童生,以谋升斗,养家糊口,刊印中不慎将
“庙讳”及“御名”“全体写刊”,结果也被斩首了事。同年,一个年老多病的生
员吴英,写了一通《上陈时务策》,迭用“弘”字未避,被“照大逆罪凌迟处死,
子侄五人被判斩监候,妻妾及年幼子孙十余人被赏予功臣为奴。此外,还有乾隆二
十二年彭家屏《大彭统记》案,乾隆三十二年齐周华诗文案,乾隆四十四年石卓槐
《芥圃诗抄》案,乾隆四十六年吴碧峰刊刻《孝经对问》案,本人都被朝廷砍了脑
袋,亲属株连者也均被严惩。这些犯人多数是潦倒书生、小商小贩、市井贫民,根
本不存在什么“大不敬”的念头,更谈不上犯上作乱,而乾隆皇帝却无限夸大其严
重性,滥杀无辜,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恐慌气氛,以维系皇权的至高无上。
由于乾隆奉行的极为严酷的文化政策,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乾隆朝篡
修的《四库全书》,好多文章因避讳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所以鲁迅先生愤怒地指出
,“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从讳例数量上分析,有清一代,共一百八
十四例,康雍乾三代就占了一百七十例,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强。三代统治时间长
达一百三十八年,由于执行严酷的避讳制度,给中国文化史造成了一场浩劫。
  从以上事例我们还可以看出,避讳不仅仅是官僚士大夫的事情,潦倒文人、市
井小民也都必须严格遵从避讳制度,否则都有家破人亡的危险。与曹雪芹同时的吴
敬梓,就在书中不敢写“玄色”而以“元色”二字指代。明白了以上这些,我们再
去研究《红楼梦》的避讳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不论《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只
要他是康雍乾三代的文人,创作中就必须严格执行避讳制度,绝不会心存侥幸,冒
“大不敬”的罪名,不顾自己脑袋安全的。
  由于《红楼梦》原作稿本没有流传下来,抄本文字的表面又无法断定作者何避
何不避,所以我们只能从康雍乾三代中几个敏感的避讳文字,在作品中的使用情况
,来加以推理分析。
  首先,如前所述,我们知道作者不避讳“寅”字;曹寅字子清,号雪樵,《红
楼梦》书中也不避讳“清”字和“雪”字,有“清埂峰”和“曹雪芹”名字为证。
不论什么版本的《红楼梦》,都不避讳这几个字。如果作者是曹雪芹,并且曹雪芹
是曹寅之孙,这在乾隆朝是不可想象的,在书香继世的文人士大夫家庭更无可能。
尤其是“曹雪芹”之字或号,与祖父同用一个“雪”字,不仅朝廷禁止,家族朋友
中也说过不去,硬要这么办,可谓不当人子,不齿于社会之举,任何人都不会冒此
天下之大不韪的!
  其次,《红楼梦》不避“琏”字,作品中有那个贪淫好色之登徒子贾琏为证。
避讳“琏”字,在乾隆朝有明旨规定,无人敢于冒险违抗。《红楼梦》的作者如果
是曹雪芹,给他几个脑袋也不敢用此字为淫棍“琏二爷”命名。其实,《红楼梦》
不仅不避夭亡小儿的名字“琏”字,就连他的老子,当朝乾隆皇帝的尊号也不避讳
。乾隆等级前封号是“宝亲王”,登极后是为“宝皇帝”,《红楼梦》中描写鸳鸯
抗婚,把“宝天王”、“宝皇帝”着实痛骂了一顿!如果《红楼梦》是乾隆朝的作
品,这样写来的结果不仅仅是作者自己掉脑袋,还有祸灭九族的危险。
  有人用芳官被噱称为“小骚靼子”、“耶律匈奴”的情节,判断作者避讳观念
不强。其实,有关芳官被嘲笑为“野驴子”的情节,很可能是后人窜入的文字,程
高本就没有此类恶劣文字。康雍乾三代,不论作者是谁,都不敢如此下笔。嘉道以
降,讳法渐宽,此时窜入这些文字,是可能的。
  《红楼梦》似乎避讳玄字,以“元”代“玄”,是清代通例,所以作者写了一
个颇显赫的“元妃娘娘”,写“元妃”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隐指“玄妃”。否则,
什么“德”、“宜”、“容”、“贤”等好字眼尽多,为什么偏偏选了一个必须按
避讳指代“玄”字的“元”字?《红楼梦》似乎也避讳“胡虏”字样,在书中写了
一个莫名其妙的“葫芦庙”。“葫芦”者,“胡虏”之谐音也。否则,庙名尽多,
何以不写其他名字;即使要形容地方狭窄,北京就有“耳朵眼”胡同现成名字,何
必定用“葫芦”二字表达?脂批又特意交代此处“极细极险”,当非无病呻吟,“
细”者,有意为之且目的精确也,“险”者,有触犯朝廷避讳禁令之可能也。窃以
为,《红楼梦》作者似乎有意利用当时的避讳法则,在创作中“打擦边球”。用人
人皆知的“元”、“葫芦”,让读者猜到后面所隐何字。“葫芦庙炸供失火”、“
元妃薨逝”的后边,都隐含着康熙朝与作者有关的宫闱密事,都隐含着作者的“一
把辛酸泪”。
  如果上述判断成立,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就不可能是乾隆朝人,不可能是
曹寅的孙子曹雪芹。这个初始作者应是康熙朝的一个具有一定反满思想的落魄文人
,该人与朝廷有着很深的恩恩怨怨。笔者曾考证《红楼梦》的初作者是康熙朝著名
戏剧作家洪升,有系列考证文章辨析,此不赘述。是耶非耶,读者试思之。

     2003年10月于长春

--
         ¤ ╭⌒╮ ╭⌒⌒╮
          ╱◥██◣ ╭ ╭ ⌒⌒╮梦里的家园
         ︱田︱田田| ╰----------------------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