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vv (坚持臭美精神,完成吹牛大业), 信区: honglou
标  题: 红楼梦在俄国之流传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Jan 10 15:37:23 2004), 站内信件

  清道光十年(1830),俄国东正教第十一届使团来到中国。随团有一位叫帕维尔·
库尔亮德采夫的大学生,他在北京期间得一部早期脂评抄本《红楼梦》。1832年,他因
病返回俄国,将这部珍贵的抄本带回了俄国。此抄本今藏于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
所抄本室,因而被研究者定名为"列藏本"。

   在译文方面,与帕维尔·库尔亮德采夫同一届使团中的学员科瓦尼科,在返国后曾
用"德明"的笔名,为1841至1843年的《祖国纪事》杂志撰写了十篇题名为《中国纪行》
的文字,在1843年第一期上发表的第九篇文字中,翻译介绍了《红楼梦》第一回开头部
分的文字(《祖国纪事》第26期)。这是《红楼梦》俄文摘译最早的,也是迄今所见唯
一的一种了。

  《红楼梦》在俄国的流传,引起了俄国汉学家们的注意。著名汉学家B·JI·瓦西里
耶夫曾在他的《中国文学史纲要》中写道:

     ……如果你想了解迄今为止与我们隔绝的中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的话,那末,
你只有从长篇小说中,而且是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中,才能得到材料。这部长篇小说就是
曹雪芹的《红楼梦》。

     瓦西里耶夫还在他的《藏书目录》中写道:


   名为《红楼梦》的长篇小说的这些版本数目表明,第一部长篇小说给中国人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从前,他们读的要么是神怪小说,要么是武侠小说、狡许的故事,要么是淫乱
的作品,而对家庭生活的平静描写,总是那样流畅而优美的语言,对他们则是陌生的。
《红楼梦》确实写得如此美妙,如此有趣,以致非得产生模仿者不可。据说,这些模仿
都未能达到原作的程度。但我们知道,它们同样是应该表现中国人的那种生活和体现其
精神的。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它们是全然没有兴趣的。

  这段评论是指他所收藏的《红楼梦》续书所讲的,但同时他也是对《红楼梦》本身
的评价。

   瓦西里耶夫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是在俄国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它不
是针对某一部作品,如《红楼梦》的专论。但尽管如此,瓦西里耶夫仍然公正地把《红
楼梦》放在首位来加以介绍和评论。他在谈到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发展过程时曾说道:
"无论在戏剧还是小说领域里,中国人都不是单纯的模仿者;这是一个一贯保持着独立自
主精神的民族,对一切异邦的和外来的东西,她都以自己的眼光加以检验,以自己的方
式加以改造--因此戏剧和小说总是呈露出中国的精神,表达着对中国人自己的世界观。
"
   早在19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处国人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有如此精湛的卓见,实在是
令人惊佩的。

  俄国的另一位著名汉学家、瓦西里耶夫的弟子阿列克谢耶夫,也是一位中国文学的
研究者,他培养了一批著名的汉学家。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不是一段插话,不是一套丛书中孤立的一册
。如果可以说为欧洲现代文学打下基础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学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如
果可以说在古希腊罗马文学影响下成长和繁荣起来的欧洲各国文学由于彼此互相影响而
变成了世界性的文学,那么,同样可以断言,中国文学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

   我想,以阿列克谢耶夫这段话来表达俄国人民、俄国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感情
和评价,是最为恰当的了。

   1958年,第一部《红楼梦》俄文全译本由苏联汉学家帕纳休克完成,并由苏联国家
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俄译本,120回,底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
校注本,孟列夫担任了原小说诗词部分的翻译。由于这部全译本是中1949年至1957年间
花费了大量心血译成的,译文能够较正确表达原文的神韵,而且它是欧洲国家中出版的
第一个全译本,所以出版后在欧洲国家中获得广泛的好评。1974年,伊万·穆勒在为库
恩的德文节译本《红楼梦》所写的《后记》中,曾给与它很高的评价。穆勒说:"这个译
本的功绩,就在于为《红楼梦》赢得了广大的欧洲读者,也为小说赢得了人们对它的尊
敬。"捷克汉学家奥·克拉尔也在捷克文《红楼梦》"前言"中评价道:"直至1958年才出
版的帕纳休克的俄文译本《红楼梦》,译者首次承担了将120回《红楼梦》全部译出的重
任。他没有让此独树一帜的诗一般的作品套入欧洲小说的模式,将所有独创的和实质的
内容(曹雪芹的现实精神和抒情诗意)删改成某种次要的以及与曹雪芹的诗人气质格格
不入的东西:杜撰和虚构情节。尽管译者对译作未感到差强人意,在苏联也受到批评,
但仍不失为翻译上的里程碑。"

   苏联汉学家对《红楼梦》真正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研究,是从莫斯科大学
语言系东方部中国语文教研室主任柳波夫·纪米特列也夫娜·波兹聂也娃于1954年发表
的《论〈红楼梦〉》一文开始的。这一年,莫斯科外国文学书籍出版局翻译并出版了王
了一先生的《中国语法概要》一书,因为这本书的例句大多采自《红楼梦》,所以出版
局约请了这位讲授中国文学史的中国文学专家写了这篇介绍和分析《红楼梦》这部小说
的论文。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在莫斯科大学的讲演之一,改写后附在该书的前面。在论文
中,波兹聂也娃首先介绍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然后转入曹雪芹、高鹗及全书主要故
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介绍和分析。论文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作者写
道:

      旧中国的文艺批评家与考证家并不去钻研中国文学遗产的方法问题。关于
《红楼梦》研究,一直到我们世纪的二十年代,其中主要目的仅仅在于考证曹雪芹在他
的小说里写的是谁的历史……只有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了这部小说的现
实主义性质,以
及最近冯雪峰,中国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在答复《文艺报》读者的问题时,首先开始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方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的发掘,介绍了《红楼梦》的风格,说它是
"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而其作者应归于"封建时代的古典现实主义者"的
一类。

    毫无疑问,波北聂也娃的批评是切中当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时弊的,是十分
中肯的。我认为,即使在今天,这个批评仍然适合于红学研究界现状的。论文最后对曹
雪芹与《红楼梦》作出了总的评价。作者满含深情地写道:

   最伟大的艺术家--中国的文学家曹雪芹创造了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品,真实地
再现了他的时代的现实生活情况。他表现了统治阶级最主要的代表者在经济上、政治上
和道德上的腐败,以及当时中国封建家庭的内部矛盾。……在《红楼梦》中所表现出来
的作者的观点
和他的作品的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跟列宁所指出的托尔斯泰作品中所存的矛盾
是非常相似的。

(胡文彬)

--


     唱一出寂寞的闹剧,没有观众。
     这是一个不和谐的精彩。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0.2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