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vv (坚持臭美精神,完成吹牛大业), 信区: honglou
标  题: 红楼梦在英国之流传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Jan 10 15:40:45 2004), 站内信件

十九世纪是中英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时期。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戴维斯
翻译了《红楼梦》第三回片断,发表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杂志第2卷上,题为"中国诗
歌"。这段《红楼梦》译文不仅将原小说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中黛玉初见贾宝玉的场面译了出来,而且还介绍和注释了小说中"讥评"贾宝玉的两首《
西江月》词。继戴维斯之后,英国人罗伯特·汤姆于1842年在《中国话》浙江宁波版上
发表了《红楼梦》。这是一篇浓缩的译文,只是选择原小说中的几段文字。曾在中国海
关供职过的英国人波拉,译过《红楼梦》的前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
酸",载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杂志》上,从1868年圣诞节开始连载,到1869年结束。

  1892年,前英国驻澳门副领事裘里翻译并发行了《中国小说红楼梦》。这个译本共
两册,光绪十八年(1892)在香港出版第1册。翌年在澳门出版第2册。全书译至第五十
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为止,是原书(八十回)的十分之七。裘
里译本是19世纪英国出版的最早一部《红楼梦》单行本,也是西方各国中最早的一部译
本,它代表了19世纪英译《红楼梦》的最高水平。1891年9月1日,他在译本"序言"中说
:"我翻译《红楼梦》,并不是我要以汉学家自居,而是由于我作为一个学生,……我必
须置身于《红楼梦》的宏丽的迷宫之中,……如果我的翻译能取得最低等的成绩,那对
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学的学者,也许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帮助。"

  第一个《红楼梦》全书的英文节译本是王良志于1927年在纽约出版的《红楼梦》,
全书共分95章,约60万字,以"二玉"恋爱为主线,这个译本基本上接近原著篇幅,是一
个较为成功的英译本。

  1929年,王际真英译本《红楼梦》在美国纽约登城的道布尔戴·多兰公司和伦敦劳
特莱基出版公司同时出版。全书39章,371页。它虽然仍是一个仅有原书一半回数的节译
本,但直到全译本出现之前,这个节译本在西方读者中是颇受推重的。后来译者对译文
作了增订再度出版,至今在欧美读者中仍然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因此,红学研究者在
评价各种文字译本《红楼梦》时,高度评价王际真译本在推动《红楼梦》在西方英语读
者中流传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1973年,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前牛津大学讲座教授大卫·霍克思翻译的八十回全
译本《石头的故事》。这是七十年代英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红楼梦》翻译史上
新的一章,全译本拟分五卷出版,已出版的两卷第一卷标题是"黄金时代",共26回;第
二卷标题是"海棠社",共27回;第三卷共27回。据译者自我交待,全译本大体上是根据
程乙本《红楼梦》翻译的,偶尔也采用其他版本,有时则是根据自己的臆断。全译本问
世后立即引起研究者兴趣,给予高度评价。林以亮在《喜见红楼梦新英译》一文中指出
"霍克思译本有几个特点,其中之一是把男女主角译音,而把丫头及次要角色译意。宝玉
、黛玉等当然译音,袭人译为'香气',平儿译为'忍耐'。这是一个极聪明的措施。""另
一个特点是把'此开卷第一回也'从第一回的正文中提出来,另译入序中。""最重要的一
点是译文将每一字、每一句都译了出来。这才是翻译文学名著的不二法门,而霍克思在
这一方面确煞费心思。"译者文笔流畅且又忠于原著,甚至连原小说中的双关语都没有阙
失遗漏,这给精通英文的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霍克思是一们颇有素养的汉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翻译家。他精通中国古
典文学,译过《离骚》、杜甫诗,熟悉元曲,因而他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对《红楼梦》的
性质有正确的把握并从大处着手。这是霍克思全译本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
次,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时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原则。他说:"我的一个坚持不
渝的原则,是把每样东西都译出来,甚至包括双关语。因为这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小
说,但它是由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他的血泪写成的(一再重新写成的)。所以,我这样
设想,不管我在小说里遇到什么东西,它们在那里都是有其意义的,因此都必须认真对
待。我不能假装总是译得很成功,但我如能把这部中国小说给我的愉快传达一点点读者
,我就可以算是没有虚度此生了。"我认为译者的这一原则也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
一。

  在我们谈到英文全译本《红楼梦》时,不能忘掉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他的出生
成长于英国的夫人戴乃迭女士合译的120回本《红楼梦》。这个译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于
1978-1979年出版,三卷。此译本前八十回是根据有正戚序本作底本,后四面十回据195
9年人民文学本译,书中附有著名红楼画家戴敦邦先生的插图。译文流畅、准确,深受英
语世界读者的欢迎。

  周珏良先生在《数百年来的中英文化交流》一文中说:"到了20世纪,风气大开,英
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增大,中国文化对英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也有突出影响。……而英
国方面李约瑟博士的巨著《中国科技史》和霍克思的英译本《红楼梦》,更是文化交流
上的大事"。周先生的看法无疑是符合事实的,是正确的。

  20世纪初开始,英国汉学家写的《红楼梦》评论文章多起来了。1901年,翟理斯在
所著《中国文学史》中用了三十页近两万字的篇幅评介《红楼梦》。在此之后,魏纳于
1927年在《中国杂志》上撰文,以《红楼梦》第8回为例评论裘里和威妥玛译本。艾克顿
撰文将《红楼梦》与西方名著《往事回忆录》、《时光的音乐》进行比较。但是,由于
资料的限制,我们还难于了解这些评论的具体内容。根据目前能搜集到的材料看,20世
纪以来英国出版的各种大百科全书中对《红楼梦》的评介,应该说反映了英国汉学家对
《红楼梦》的认识和研究水平的。

  1910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第11版在"中国"条目下谈到中国文学时说,"《红楼
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它的作者由于政治理由,小心地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它的
情节复杂而富有独创性,最后并以悲剧结尾。在小说的故事发展中,主要线索是恋爱,
其中交织着阴谋、野心、财产、贫穷以及人生的其他领域。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
都有独特的个性,并以奇妙的技巧完成。小说包含的事件,使人想起菲尔丁小说,往往
表露无遗,而不象现代心理小说只作隐晦的暗示。"这个看法一直继续到六十年代初期。

  1964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第14版,在涉及到《红楼梦》内容的"中国文学"条
中文字作了一些修改。作者写道:"18世纪小说《红楼梦》,讲的是一个伤感的有着深刻
的心理描写的故事,背景是一个大家庭和它的逐渐衰败的命运。曹霑逝世时,小说尚未
结束,由高鹗续成。小说两主角之一伤逝时赚人的眼泪,至少不亚于前此塞谬尔·查理
结束,由高鹗续成。小说两主角之一伤逝时赚人的眼泪,至少不亚于前此塞谬尔·查理
逊所写的《帕美拉》。"这段介绍文字显然比第11版的介绍进一步了,它标志着英国汉学
家对《红楼梦》的研究有了新的心得。

  随着中英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和英译本《红楼梦》增多、全译本的出现,英国汉学
家对《红楼梦》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七十年代英国出版的《大条目百科全书》中认
为《红楼梦》是"第一部杰出的中国小说"、"世界最佳小说之一"。第13卷"小说"条目中
写道:"中国18世纪的小说,其题材与技巧的丰富多彩,不亚于欧洲,既有社会讽刺,骑
士的罗曼史,也有冒险故事。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的特色,相似于高尔斯华妥的《
福尔赛世家》和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这是一个大家庭衰败的故事,并夹
杂着爱情的纠纷,充满着悲凉的情调。

  说到《红楼梦》在英国流传和研究的时候,还有两位学者应当提到。一是著名学者
、红学家吴世昌先生和他的《红楼梦探源》英文本的意义。二是英国的闵费德和他的哲
学博士论文《文学的再评价--附录论高鹗》。这两位研究者的著作在英国和英语世界读
者中都是有广泛影响和高度评价的。

(胡文彬)


--


     唱一出寂寞的闹剧,没有观众。
     这是一个不和谐的精彩。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0.2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