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vv (坚持臭美精神,完成吹牛大业), 信区: honglou
标  题: 第十次论战: 曹雪芹画像问题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Jan 10 15:53:11 2004), 站内信件

曹雪芹画像问题
     曹雪芹画像先后发现两幅,都有真伪问题。一为王冈绘《独坐幽篁图》手卷,像后
有皇八子、钱大昕、倪承宽、那穆齐礼、钱载;观保;蔡以台、。谢墉等乾隆时闻人的
题咏,除一人上款署“雪琴”,其余均署“雪芹”,以此被认为是曹雪芹的画像。收藏
者为李祖韩,系1923年从上海一古董商手中购得,1928年叶恭绰曾为之题跋,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中有介绍。五十年代以后,此画像再无人见过,只有照片传出,系藏主之
妹李秋君的摹本。现李祖韩及其妹秋君已于;t964年和1971年先后故去。画像手卷不知
谁属。
    红学家中,吴恩裕、吴世昌、朱南铣认为王冈绘手卷像主确系曹雪芹,周汝昌始而
肯定,后又存疑。1961年胡适撰有《所谓曹雪芹小像之谜》一文,刊于香港《海外论坛
》第二卷第一期,也认为像主不是曹雪芹,而可能是浙江籍的一位翰林。他说这一看法
,1929年在上海见到该画财就与藏主李祖韩谈过。
    胡适的文章遭到吴世昌、吴恩裕的反驳,双方争论得很激烈。 1980年,李氏家属从
发还给他们的书画中发现三页题跋,系画像上剪下来的,有皇八子永璇、观保、谢墉,
陈兆侖四人的题诗。陈兆侖的题诗有“进老学长兄”的上款,另三人不具上款,当然没
有“雪琴”或“雪芹”字样;这句与以往传说的题款不同,像主是否为曹雪芹,遂更加
可疑。但此四人的题诗为什么要剪下?谁剪下的?画像和其余题诗现在何处?像主如果不是
曹雪芹究竟是谁?仍是来解之谜。
    另一幅画像为陆厚信绘,河南省博物馆的范殿钧于1963年初自商丘县的郝心佛手中
购得,价5元人民币,现藏该馆。最早注意到这幅画像的是上海文化局的方行,他将画像
照片寄给王士菁;转请周汝昌目验,时在1963年下半年。8月17日,《天津晚报》刊出周
汝昌的介绍文章,题为《关于曹雪芹的重要发现》,充分肯定画像“非常可靠,既不是
赝品,也不是另外一个名叫雪芹的人的画像,价值极高”。9月14日,刘世德在《天津晚
报》发表否定性文章,提出陆绘像主是俞瀚字楚江,不是曹雪芹。根据是他从《尹文端
公诗集》卷九中查到了画像对验册页上的尹继善题诗,标题为《题俞楚江照》。尹诗系
两首绝句:“万里江天气寥沆,白门云树望中遥。风流谁似题诗客,坐对青山想六朝。
久住江城别亦难,秋风送我整归鞍。他时光景如相忆,好把新图一借看。”下款署“望
山尹继善”。画像为对开两叶,尹诗居左,画像居右,左上有题记五行:“雪芹先生洪
才河泻,逸藻云翔。尹公望山,时督两江,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牍之暇,诗酒赓
和,铿锵隽永。余私忱钦慕,爰作小照,绘其风流儒雅之致,以志雪鸿之迹云尔。云间
艮生陆厚信并识。”下有“艮生”、“陆厚信印”二方。论争于是便围绕曹雪芹是否入
过尹继善幕,俞楚江有无“雪芹”之号,和尹继善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尹诗的诗
意,画像与传说中的雪芹形貌是否相类等问题,热烈展开。
    周汝昌回答刘世德的《再谈曹雪芹小像》,刊载于1963年 9月21日《天津晚报》;
1964年4月5日,又撰写《雪芹小像辨》,在香港《大公报》刊出。针对刘世德提出的尹
诗与陆画的矛盾,周汝昌认为诗、画原非一体,两者自成“单位”,无论从诗中描绘的
“云树”、“青山”等景物来看,还是就题诗无上款而言,都证明“尹诗并非为题陆画
而入册者甚明,二者实各不相涉”,因此像主为曹雪芹无须怀疑。1973年周汝昌在《文
物》发表《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也谈到了这幅画像,并首次刊出陆绘
小照及尹继善题诗的照片。但争论大规模展开是在1978年以后。
    1978年第五期《文物》杂志刊出了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的文章,提出“这一开册页
除尹继善的题诗以外,其它皆有意伪作。伪作时间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新
红学派’盛行时期”,对陆绘画像予以彻底否定。这样一来,使论争立即沸腾起来。19
78年5月28日和6月25日,周汝昌在香港《新晚报》撰写文章,反驳史树青的考辨,仍坚
持己说。史树青断为伪作的理由,一是尹诗应做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其时雪芹已卒,故
画像与《红楼梦》作者无涉;二是尹诗题在对开叶的后半扇,前面是为了谦虚预留的空
白,即书画题跋中常见的“敬空”,因此给做伪者提供了条件。对此,周汝昌的解释是
,尹集系他人所编,纪年难免有误;而尹诗既题给俞楚江,就不会留空白,因为尹继善
是俞的顶头上司:“留半张纸以待他人——留待谁呢?尹氏本人就是宰辅封疆,要留,恐
怕就只好留给‘圣上’乾隆了?不然,怎么讲呢?”
    1979年4月2日至4日,梅节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曹雪芹画像考信》,详细介绍六
十年代以来围绕陆绘画像的真伪所展开的争论,主张画像虽非赝品,但绝不是曹雪芹,
并把陆绘和王绘联系起来,认为两幅画像的像主都是在两江总督尹府做过幕客的俞瀚俞
楚江。这时,陈毓罴、刘世德撰写的《论曹雪芹画像真伪问题》的长篇文章,也在1979
年第二期《学术月刊》上刊出,公布了许多俞瀚的材料,证明陆绘识语中说的“洪才河
泻,逸藻云翔”,俞氏当之无愧。5月31日,宋谋场的反驳梅节的文章刊于香港《文汇报
》,坚持像主不是俞楚江,原因是俞瀚“长身锐头,玉立峨峨”,和画像不符;同时在
《山西大学学报》发表长篇论辩文章,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9月7日,梅节著文作答,
以《不要给曹雪芹随便拉关系——答宋谋场先生的质疑》为题,发表于香港《文汇报》
。陈毓罴、刘世德则撰写《曹雪芹画像辨伪补说》,参加梅、宋论争。而史树青的《再
论“陆厚信绘雪芹先生小照”》,此时也在《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五辑上刊出③,作者
称两年以来在阅读诸家文章的同时,又做了进一步调查研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表
示“对自己过去的看法,仍然信心十足”。因为周汝昌在《曹雪芹小像之新议论》一文
中谈到,陆绘画像“是一部册页,一共好多开”,不是“一个册页”,1963、年在北京
目见原件的一位先生曾向他指明:“是一共捌开,没有错。每开-皆有诗画。另外的人像
不一、或坐或立,姿态形相也各异。”对此,史树青在文章中公布了收藏画像的河南省
博物馆的武志远、赵新来写给他的信,证实画像.“只有一页,决不是一册”,认为周
汝昌“未看过原物,全是道听途说”。武、新二人并抄了一张1963年购买画像的单据给
史树青,其中写道:“清代曹雪芹小照一张,价五元整。”系从商邱县博爱十五街七号
郝心佛手中购买,经手人是范殿钧。史树青的结论是:“一开册页,半伪半真。”
    当围绕陆绘画像的论争趋于白热化之时,对王绘画像的讨论仍在进行。1980年出版
的《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五辑,一方面刊出史树青的。《再论》,同时发表了邓绍基谈
王绘的《关于“曹雪芹小像”的部分题咏诗》。《文学遗产》同年第二期则载有陈毓熹
、刘世德的《谈新发现的“曹雪芹小像”题词》。他们继续多方面论证王绘像主不是曹
雪芹,而可能是俞瀚。接着,宋谋砀又在《文学遗产》1981年第一期上发表商榷文章”
,针锋相对地提出:王绘像主不可能是俞瀚,“因为身世不伺;生平不类,年龄不合;
相貌不符”;同时对皇八子永璇等四人的题诗是否都是题的王绘《幽篁图》表示怀疑。
而陆绘,由于史树青在文章中公布了河南省博物馆的有关材料,讨论各方又经常涉及到
原件的册页特征和发现经过,所以红学家们纷纷赴郑州目验实物。冯其庸在看过陆绘之
后,发规画像“头部周围轮廓线有皴擦水迹”,似已“改头换面”,目的是将原画俞楚
江的“长身锐头”改成曹雪芹的“身胖头广而色黑”。宋谋砀则三下河南,找各有关当
事人寻根问底,河南省博物馆也做了许多调查。
    这时已是1982年,正好全国《红楼梦》讨论会在上海召开,应大会筹备处的邀请,
河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韩绍诗带着画像到会,并于10月23日下午宣读了他们的调查报告,
结论是陆绘像主是俞楚江,画面上五行题记是售画人郝心佛串通朱聘之、陆润吾等伪造
的。第二天,上海各报作为重要新闻加以报道,以为二十年悬案终于水落石出。但周汝
昌、宋谋扬仍持异议,认为结论并不可靠。上海博物馆的文物鉴赏专家对画像鉴定之后
,也说尹诗与陆绘及题记似一体,墨色、印色无显著不同。黄裳在《人民日报》发表的
《曹雪芹的头像》,持类似看法。于是宋谋场又一次去河南商丘,向售画人做直接调查
,并写出调查报告,与周汝昌的《精华欲掩料应难——“雪芹小照”公案初剖》,一起
刊载于1983年第一期《上海师院学报》。售画人郝心佛则写出《揭开“曹雪芹画像”之
谜》一文,自道作伪过程,说“雪芹先生洪才河泻”五行题记系朱聘之所添,画像原装
一册三十多页,内容皆俞瀚自书今体律绝,画像和尹诗在倒数第二页,最后是张鹏为陆
绘题的四首七绝。与此过程有关的程德卿,也写了《揭开“曹雪芹画像”之谜的经过》
。这些有关材料,都在1983年2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曹雪芹画像调查报告会”上公布了
。 程德卿的文章,是以致宋谋场的公开信的方式发表在1983年1月9日《河南日报》,对
此,宋谋场写了《“曹雪芹画像”争鸣的前前后后——兼答程德卿同志》,及《有关“
雪芹小照”公案的四首诗》,后来均刊载于江苏省红学会编印的《红楼梦研究资料》第
二辑上。周汝昌的《雪芹小照鉴定记实》和徐邦达的《悼红影议》,此时也在香港《文
汇报》上刊出。由于宋谋场在文章中对所谓画像后面的张鹏题诗表示怀疑,认为售画人
言词闪烁,矛盾甚多,并说程德卿不是局外人。程德卿在《中原文物》上又发表了《伪
“曹雪芹小照”的再辨析》的文章,来回答宋谋场。文章的内容和措词,许多地方已超
出学术论争的范围。
    正在这时,又发生了陆绘印章的风波。徐恭时在1983年10月召开的南京《红楼梦》
讨论会上提出,他和郭若愚目验原件,发现五行题记下面的“陆厚信印”实际上是“陆
厚培印”。当时陆绘画像正在南京展出,一些与会者看过之后,也觉得“信”字似乎是
一“倍”或“培”字。而参与作伪者之一的陆润吾的叔父的名字,就叫陆厚培。如是,
则后题跋之说当毫无疑义。但有人拿来了《古玺文编》,证明信字古写恰好右侧作“音
”。后来郭若愚等又著文谈题记的另一方小印“艮生”的“艮”字,只能与“培’’字
有联系,与“信”则风马牛不相及。宋谋扬也觉得应该承认后题跋说了。但他说:“承
认后题跋说不等于画像就一定是俞瀚而不是曹雪芹。”他强调这桩延续二十多年的公案
并未了结,但究竟了结没了结,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摘自刘梦溪《红楼
梦》与百年中国


--


     唱一出寂寞的闹剧,没有观众。
     这是一个不和谐的精彩。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0.2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