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aoyu (神瑛侍者), 信区: honglou
标  题: 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反差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4年09月26日11:23:4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在我看来,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其实反映了古时士大夫的内在追求和表面性格
的巨大反差。封建文人,受儒家主流文化的影响巨大,积极入世,为君父混迹于市
井朝堂,不得不变得老谋深算、八面玲珑,甚至阿谀奉承、势力圆滑。这就是他们
表现出来的表面性格。然而,道家和佛家的文化对士大夫的影响同样巨大,消极出
世才是他们真正的内心向往。历史上,陶渊明、王维、李白的名气比那些将相王侯
的名气更大,王维曾经官至丞相,然而使他名流后世的不是他的显赫爵位,而是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不朽诗句,是他归隐
林泉后的出世作品。
    一个关键的词语是“童心”,“童心”何指?自然不是少儿心态,而是指真挚
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有棱有角的性格。或许“个性”这个词反映来了其中的一部
分。前面说了,古时士大夫受入世思想的决定性影响,不得不八面玲珑、甚至势力
圆滑,那么,这些人肯定是无法保留童心的。有的人甚至中毒至深,完全移情变性
。而一部分出世的文人,在其作品里表现的“童心”,是后世文人渴望保持而又不
的不失去的。当陶渊明在故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当他欣赏“木欣
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美景,当他抒发“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溪以赋诗”的
豪情的时候,后世的许多入世文人一定羡慕向往不已。
    先入世后出世,是许多文人的终身打算,然而,真正入世后,再想出世就难了
,有的人甚至已经没有出世的念头了,因为他失去了最后仅存的童心。这就是人生
的矛盾痛苦之处。其实现在的人很多也是这样。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为何?因为这里面的人物性格充分反
应了传统文人的矛盾性格。我觉得,曹公无意中把现实中的士大夫性格拆分成了两
个人来反映。这两个人就是黛玉和宝钗。宝钗一出场,就已经说明她是如宫选秀的
,然而,对于这点,宝钗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快,可见她多半是向往着宫廷生活,
再贾府的日子,我对她最不满的是金钏儿死后,她立即跑去安慰凶手,贬斥受害人
,这让我对她非常失望。我也明白了她其实是个很势力圆滑的人了。反观黛玉,从
不做违心之论,对于爱情的渴望从不觉得是错的。最感动的是,她敢于再宝玉送的
手帕上大胆题诗;而她的每首诗,都寄寓着真实的感情,对于元春、老太太,绝对
不会说出奉承话(大家看看元春省亲时姐妹们的诗句吧)。她就是一个直诚、脆弱
然而又绝对坚强的、靠爱情的信念支持生活的美丽诗人。
    我爱黛玉这样的人!





--
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幸福快乐吧!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7.16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