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tarcocu (天之鸭子), 信区: honglou
标  题: 流水空山有落霞——试析薛宝琴 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Dec 19 17:52:16 2005) , 站内信件

流水空山有落霞——试析薛宝琴


      ——二月河


楔 子

  《红楼梦》至四十九回,已到了“盛极难返”的光景。“烈火油”的余温虽然尚炙手可
热,但极度的繁华似乎已到尽头,给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受。掩卷困惑之间,曹雪
芹却出意料地将笔锋轻轻一转,把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四位水般的女儿送进了大观
园。顿时,天真烂漫的。“女儿国”中犹如来了盛春之神,群芳斗艳、百卉争香,令人眼花
缭乱接应不暇!
  为了使这四个不速之客很快融合进大观园,曹雪芹充分挥了他巨大的艺术才能。殚精竭
力、苦心孤诣地突出薛宝琴,她用最快的速度跻身于宝钗、黛玉、湘云的行列之中,给读者
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对于这个人物,早期的“红迷”们虽有不少的评语,后来的红
学家却不甚重视,似乎把她看在眼里的人还不多。
  不要忘记,现存的《红楼梦》是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神龙。“失”了的后数十回中隐着极
多我们今天尚不能解的谜底,放弃任何一个有价值人物的研究都是一种错误的轻率。宝琴这
个人物在书中出现得如此突然,出现后的一段时间里身份如此显赫她的结局又是非常地不易
捉摸,这本身就很值得研究。对这样一个活动频繁、惹人注目的人,如果单凭脂庚(戚)本
十七、十八回合注“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
”一句话便不予重视,我是“期期以为不可”的!宝琴遭到冷遇,我想原因有三:

其一宝琴出面迟。
  这确乎不假,但也确乎不是衡量一个艺术形象重要与否的标准。《秦香莲》这戏大家都
看过,假如一开场就让包公威风凛凛地跑出来,那该怎样演下去呢?

其二她不在“十二钗”之列。
  这种想法真是有点“本本主义”。说句笑话“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了”。且不说我们是
研究《红楼梦》,不是研究“十二钗”,即十二钗中也便有很多人不及她的重要,而很多重
要女子亦并未列于“正册”之内了!何况她人“副十二钗”也不过是一种臆测罢了。何必那
么势利呢?

其三她的评语批语极少。
  正因为批评少,对她的出现和“下场”无从猜测,所以与其说她“不重要”,还不如说
是“难研究”为准确。请看,“十二钗”梦中无她的判词无她的曲;洋洋荡荡四十八回书中
无她的名,“群芳开夜宴”中无她的签。脂砚斋及各种版本中对她的批评绝少,这还能说不
难研究吗?但话说回来,曹雪芹如果下那样大的功夫去写一个毫无意义的人,那还成什么曹
雪芹呢?

  因此,薛宝琴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揭开她的秘密,对研究后半部《红楼梦》的情节
和演义是很有价值的。
  那么,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一)群芳合影、情榜殿军

  宝钗、黛玉、湘云等人在前四十八回书中已被写得呼之欲出。她们的美貌和才学早已折
服了书中人和读者。凭空再增加一个可与宝黛湘三人抗衡的人而又要不事雕凿,这是何等困
难!而曹雪芹也实在是煞费了苦心:

  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
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兄弟似的
!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
!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
看,连他姐姐这些人总不及他。”

  这叫做“水落石出”。《红楼梦》中宝钗、黛玉是第一流的美色了,但“琴姑娘”一来
,竟像太阳压倒了月亮,使她们黯然失色!美得连曹雪芹都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只好让
她不露面便先声夺人,拿着西子、王嫱、飞燕、杨贵妃一古脑儿地往下面垫!
   为了加深这种印象,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中,曹雪芹又安排了一个特定的美
丽环境,让这位冰清玉洁的绝代佳人塑造了一种超世俗的美的意境,照了一幅特写镜头:

  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
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
”贾母喜的忙笑遭:“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样
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这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双艳画’”。

  这样浓笔重彩地描绘一种高纯度的美,在《红楼梦》中实在只此一人。黛玉之美,原是
一种病态的美;宝钗容貌美而失之于“富态”;湘云则主要表现为线条美和健康活泼的精神
美;而秦可卿虽号“兼美”却又犯淫,思之令人作呕。实在是谁也美不过这位“城北徐公”
琴姑娘。
  她不但有美貌,而且也有美才。
  《红楼梦》三位才女为宝黛湘已是定评。文如其人,表现在涛词的风格和造诣上她们也
自立山头,各有千秋。宝钗温厚庸雅,黛玉风流凄婉,湘云则豪放不羁。三个人雄踞大观园
诗坛,打擂台一般各有输赢。别的女子甘当陪衬而已。
  但宝琴一人大观园,情况便发生了变化。她的诗词在构思、意境、形象思维诸方面又自
另成一格,显得富丽堂皇而不落俗巧、风度高雅而氛围悲凉。宝黛湘也只好放弃鼎足三分的
地位,给她让出一席之地。
  芦雪庭即景联诗,也可以说就是曹雪芹专门安排的一次赛诗会。这次比赛谁是冠军?因
各人鉴赏能力和标准不同难以妄拟。我认为,12人抢句子作出来的诗;整体结构上很难讨好
,只能从各人诗句意境上较量优劣。据我拙见,宝琴的诗句在气势上占的是上风。请想,“
绮袖笼金貂”何等华贵典雅,“吟鞭指灞桥”何等豪壮,“伏象千峰凸”何等雄伟!作惯了
庭院诗的宝黛湘便很难出此佳句。
  蔡义江同志在解析宝琴《咏红梅花·得花字》一诗曾说她似是“在作自画像”。我认为
很有见地。“春妆儿女”的“前身定是瑶台”仙嫒,她有着“落霞”一般的姿色,面对着“
流水空山”叹息着“无余雪(薛)”的命运,很像她自身的写照。
  实际生活中谁见过美得毫无瑕疵的人?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高度地统一于一身,反而形
容得有些架空。但曹雪芹却似乎是有意这样搞的。
  如何理解曹雪芹的原意呢?
  研究《红楼梦》的人,多有用“拆字”法解谜的,原因就在于此公喜造谜。我不妨也来
一试:“宝”者乃二宝之合称,“琴”乃二玉之今也!
  如果我没有拆错,宝琴即当是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诸美的合影,集中了他们的美于
一身,当然也就美于其中的任意一人。既是“二玉之今”,我们就不必问她在前四十八回的
毫无影响了。她是一个虚写的“画中人”,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曹雪芹的这个意图。
  曹雪芹与薛宝琴,用的正是“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法子,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高级玩
笑。
  那么,怎样理解所谓“副十二钗”的脂评呢?
  我认为,脂砚斋是断断续续地阅读了曹的后数十回《红楼梦》稿本的。像《镜花缘》、
《儒林外史》这类小说一样,当时流行的一种写法总爱在书后搞一张“榜”。《红楼梦》结
束时可能也有一张“情榜”,上列36名、72名或108名书中女子名号。脂砚斋见过这张“榜
”,他揣摩雪芹的意思,将琴、岫、纹、绮列入于“副十二钗”。
  这张“情榜”的“首座”当是宝玉,“领队”当是秦可卿,“冠军”当是薛宝钗,那么
“殿军”呢?我意拟为薛宝琴。宝琴似就是《红楼梦》中的毕全贞了!



 二 海外清风入梦来

  这是值得特别提出来的。《红楼梦》中有“海外关系”的点出了两家,一是王熙凤娘家
,一是薛家。贾府虽也有些“进口货”,但那大都是别人送的、自己买的和“圣上”颁赐的
贡物。宝琴家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同王家和薛家宝钗这一支一样与外国人做生意外,尚有
文化上的来往。从这一点上说,真把别的女子都比下去了。
  “琉璃世界”一回中,薛姨妈将她家的情况概略地进行了介绍:

“从小跟着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个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米眷这省逛
一年,明年那省逛半年,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


  这段话起码是告诉了我们这样几点:
  (一)她的父亲性情开朗、爱游历;
  (二)她本人见多识广;
  (三)她的家庭虽不是“簪缨旧族”,但却也注重诗礼,文学气息浓厚。

  试想,跟着一个做生意的父亲浪迹江湖,如果其父是铜臭十足的守财奴,倒吊起来也控
不出墨水的俗商,她岂能有如许深的文学造诣?她岂能“雅”得起来?翰林一职科举时代最
为清贵,一个个都自认为眼空无物的文豪,而一个商人竟能为女儿攀上这门亲事,也可以从
另一侧面说明她的家风。
  再和王熙凤、薛宝钗的素质比较一下,我们也许可看得更清楚一些。王熙凤是一个钱无
厌的角色,除了“阿堵物”别无所有。说到“学问”,她不过“颇识几个字”而已,她的“
俗”是不必说了。薛宝钗则是一个以雅自居的俗人,她无书不读,有丰富的学识,她的诗词
才能也毫无疑义。但在她的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通人情、明世事、圆滑老练的市侩味儿,驱
之不去,赶之不散。她们和宝琴放在一起比较,就都显得不那么干净。由这里也可以窥见,
宝琴的家庭环境确要比宝钗、凤姐家开放、文明得多。
  为什么会是这样?我看不能只从性格上去寻找原因,这里边有社会因素。她的见多识不
仅在于她对天下山水的游历,而且在于她有机会直接接触当时正在蓬勃上升的资本主义思想
和文化以及物质文明。这种影响绝对不应低估,对她的素质必然要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谓“真真国”女孩子的诗就是由宝琴带进大观园中的。这为一部《红楼梦》增添了整
整一个方面的内容,好像在沉闷压抑的红楼庭院里吹进一阵清凉的风。除宝钗外,几乎惊动
了所有的女孩子。就凭这一点,对这位琴姑娘便当刮目相待!

宝琴笑道:“……我八岁的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
,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
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土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
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
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
  昨夜朱楼梦,今霄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古今,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西海”在哪里?“真真国”又在哪里?15岁的一个外国女孩子,通诗书、会讲五经,
能够用汉语作出水平很高的诗词,抵得上今日外国的皓首汉学家,这可能吗?而且,看那女
孩子的相貌装束,西洋味儿固然浓厚,东洋气却也十足哩!那么,东方乎,抑西方乎?
  真要有这么一个人,那是应该写进清史中去的。事实上,不可能存在这么一个具体的外
国女郎。然而曹雪芹却写得扎实得很,一点也不像游戏笔墨,而且就怕你不信,起名曰“真
真国”,意在表明是一点也不掺假!
  这只能用泛指来解释,泛指当时尚不能为世人所知的整个外部世界。它要影响竹幕中的
诗书、五经以及其他古老的文明。
  至此,不妨索性再深思一步,探讨一下这首诗与本书正文的关系。“朱楼梦”直译可得
“红楼梦”,而这是昨夜的事了,“今霄”在“水国”(女儿是水做骨肉)吟咏,朦胧中的
大海、丛林、明月在激动着作者一颗向往春天的心。这似是本诗的主题思想。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呢?春天毕竟还要再来的。《红楼梦》结局不露一丝光明的
说法我看倒值得考虑了。因为曹雪芹对于荣辱否泰的议论毕竟不像是开玩笑,即“补天”之
心亦不能说是消极的。当然,我的所谓“光明”也者,绝不涉高氏那种愚蠢的“兰桂齐芳家
道复初”的滥调。
  无论如何,“看官须知”这是18世纪的事,资本主义在西方正在迅速崛起,曹雪芹是最
早期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一位先驱。这种思想在《红楼梦》中已有不少明显的表示了。
但它是否要影响到《红楼梦》的结局,或者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种影响,暂时尚不好
说,焉知曹雪芹不是借这位聪明美丽的“瑶台种”来向读者报告春消息呢?



 三 千古沉谜人难识

  曹雪芹是个造谜的大师,布疑阵的巨匠。他在《红楼梦》中编了许多有趣的谜,这些谜
又都是很美的诗词,又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谶语,无不与人物“气数”命运有关。真不知这
需要一副什么样的大脑!
  书中多数谜语的明码答案都通过书中人之口告诉了读者。最引起人们兴趣的是没有答案
的薛小妹的10首怀古诗谜。对这些诗谜曹雪芹莫测高深地保持沉默,忙煞后世红迷。翻箱倒
柜、博引旁征、罗掘俱穷地搜索枯肠,仍旧是不得要领。而今天又有谁能够站出来说,他的
解答是千真万确“正牌儿”的“老王麻子”谜底呢?
  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三同志所著《红楼梦论丛》一书中曾试图对这十首怀古诗谜作
比较确切的诠释。我看是很费了一番心思的,不妨借用过来试析一下: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释为“法船”(我曾设想为河灯),但法船(河订也好)如何能使“水不流”解得牵强
。照三同志说法,“姓名”是贴在墙上住持僧人的,那又怎么跑到“空舟”里去了呢?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庸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缓自是功劳大,铁笛无颅说子房。

谜底释为“喇叭”,但引马援故事却又大讲“铜鼓”妙用,不能自圆。

    钟山杯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释为“拔不倒”,但我如果说是木偶戏上的木偶或借史大姑娘一个谜底说是猴戏场上的
猴子,您能驳得倒吗?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释为“打狗掉”,我以为错了。倒是徐凤仪解为“马桶”似是。但也有很大的问题。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释为“牙签”,思之过深了。见一个“口”字,便从柳树一下子想到牙签。其实到底是
什么很难说得上来。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释为“油灯”,读到后两句就未免惶惑。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释为“墨斗”甚像。但第三句却似安得勉强。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释为“香皂”,似是对了。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景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释为“鞭炮”,绝对不像。鞭炮此物何必“私掖偷携”?又为什么定要是“夫人”将它
吊起?有人解为“靴拨”、“帐匀”似能对付。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释为“纨扇”,似是对了。


  罗唣!一一引来,有累读者清目。我必须申明:我并不想“打击别人,拾高自己”。若
如果我照此思路猜这些谜,我断然不会比三位同志弄得好一点。但是,综合起来看,我觉得
用这种常识性的方法来破谜,犹如“水中捞月”一样上当。
  斗胆讲一句数学语言,叫做“此题无解”。这个无解之“解”,我在本文后边试析,兹
仅将其何以无解的理由略述于下:
  其一,宝琴说:“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
怀古的诗,诗虽租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只因这一句话,弄
得我们一窝蜂地去猜这十件“俗物”,却谁也没有用心去想一想“往事”是什么。这可真是
有点儿只看盒子不看珠。
  其二,“众人猜了一回,皆不是”。行文至此,陡然刹住,竟无下文。问题就来了,大
理园灵秀英茂麋集,这些谜如何连一个也猜不中呢?如第十首,猜团扇或纨扇均恰,连我们
二百多年后的人都能够轻易地想到,面以薛宝钗之博学多识,林黛玉“心如比干多一窍”,
史湘云之精明伶俐,均对谜茫然,岂不是天大的怪事?
  其三,第五十一回目“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并不说“怀古谜”,正是为五十回末宝琴那
段话点题。这些谜原本说的是“事”而不是“物”,所以几个姑娘议了一通有名望的人的“
一生事业”也就散了。试想,果真是谜如何了得?设《淮阴怀古》谜底真是马桶、茅坑之类
,被史湘云一语揭破,这位花容月貌的深闺佳人到哪里去找地缝钻呢?
  曹雪芹行文多用隐晦之法,“文人狡狯”不可不防。在书中,他骗了宝黛湘一干冰雪般
聪明的人,又坑苦了后世爱读《红楼梦》的人,至今兀自孜孜不倦地研制“永动机”。



 四 偏是离人恨重

  这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子,在《红楼梦》中如昙花一般神秘地开放,又迅速地凋谢;又如
一颗明亮的彗星在寂夜中闪现片刻又悄然渐逝(从八十回中的趋势看,她在逐渐走向暗场)
。照四十八回前的表述,《红楼梦》故事中的人物似已出齐,各人的命运也早有固定的发展
程序了。似乎是宝琴等即便不来也早巳形成完整的写作布局了。
  但是她来了,她倏然而至,迅如疾风;她雅量高致,挥洒自如;她艳冠群芳,词惊四座
!大家都被她比了下去,而她自己也泯灭了。虽然从形象描绘上看,她只是一个“画儿上”
的人,但不应疏忽,她是大观园图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画中人。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
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血肉之躯,她的去向是什么呢?
  我不同意简单地用“拙劣”两个字来概括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后四十回续书中,也有
不少漂亮文字和情节,可以赏心悦目的。所谓“抽劣”也只能是与曹雪芹相较而言。那么多
的续书一个一个都垮了,唯他较能体谅雪芹原意,用一场社会悲剧来挽结,这一点便颇不筒
单。但他在世界观、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和本身经历诸方面与雪芹的差距使他确实难乎此任
,“人仰马翻”的败笔比比皆是。有些重要人物他续写不来便采取“格杀勿论”的野蛮办法
。于是史湘云、薛宝琴、林红玉等均罹此难。
  然而史湘云、小红有册子可查,有批语可寻,循这些“档案”研究总可找出她们今后的
大概情况。而对于宝琴的研究,难就难在明确的线索大少,偶有一点批评也含糊得令人莫名
其妙。对她的研究线索,只能从情节的发展趋势和她的诗词中去寻找了。
  薛宝琴锣响鼓鸣地走进了大观园,所为何事?她未出现,作者便通知读者,她是专一进
京“发嫁”来的。但一直读到八十回终,一不见她递庚贴;二不见她吃茶受礼;三不见姑爷
来拜,“发嫁”竟如石沉大海无消息!依我陋见,这个可怜的姑娘是嫁不到梅家去的了。她
既入了大观园,进了“群芳谱”,就难逃薄命之劫。
  (一)她的进京就是为了嫁。奇怪的是,新女婿却跑了。“那年在这里”将她许了梅家
,今年她为了“发嫁”而来“这里”,而“这里”的梅公子却不在“这里”!普天下哪有这
样的亲事?难道说连女婿在哪儿也不搞清楚了,就慌慌张张地把闺女送上门去?
  梅家消息五十七回有所披露:

宝钗听了,愁眉(对岫烟)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
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家,也断不敢先娶亲的
……”

  离奇!梅翰林原本无外调的消息,却又偏说他在“任上”,翰林的“任上”不在“这里
”么?再,“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已经要发嫁了,姑娘已经千里迢迢奔来了,竟然还说
是没有“定”!
  这同湘云的婚事对看,手法一致。袭人问湘云婚事,湘云不答,等于是告吹。同样的,
宝琴的婚事也是发生变故了。
  (二)嫁梅家,却与宝玉一同去折梅,与宝玉提亲。前辈红学家分析这个问题时曾认为
这叫作“白雪红梅”相配,代表宝琴与梅公子完美无缺的好姻缘。我殊不以为如此,不要忘
记“白雪红梅”是相配在“琉琉世界”中的,是一个如此靠不住的脆弱基础!
  (三)第七十回,黛玉撰《桃花行》古风,却落在宝琴手中。

  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流下泪来。
  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因问:“你们怎么得来
?”宝琴笑道:“你猜是谁作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妃子稿。”宝琴笑道:“现是
我作的呢!”

  很好。你既然承认是你作的,那么,“泪干春尽花憔悴”、“寂寞帘栊空月痕”的命运
就也有你一份!
  (四)薛宝琴自填的《西江月》柳絮词中明明白白地讲“明月梅花一梦”、“偏是离人
恨重。”程高本将“梅花一梦”改为“梨花一梦”不仅与典不合,而且于事乖谬。
  在评论这首词时,还借众人之口,特点出了“几处”、”谁家”这两个词,暗示她不幸

  (五)前文已经讨论过,宝琴乃是“画中人”,而宝琴在《梅花观怀古》(可认为对于
“梅”的“怀古”)的谜诗中讲“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这再明显不过了,她不可能在“梅”边,只能令人遗憾地“在柳边”。
  那么,“柳”又是谁呢?可以肯定不是柳湘莲,也决不会是柳五儿家的什么人,他们的
资格差得远呐!



 五 芳颜究属落谁家?

  为什么脂砚斋等各家对宝琴如此讳莫如深?
  我的理解是,她后来的情节是干犯了“皇禁”,暴露了曹雪芹的“伤时骂世之旨”。为
了躲避这一问题,批书的人谈到她只好打一个“副十二钗”的哈哈。所谓“迷失”者,这个
词本身就欠通,对于一件东西、一部稿本“失”是可能的,“迷”字便模糊得可以。谁见过
一本稿子发了“迷”走失的?迷进石头八卦阵里了么?
  因此,我认为《红楼梦》后数十回的湮没不是什么“迷失”,而是封建势力围剿的“胜
利成果”(具体情况当然复杂)。愈是反封建性质强烈的内容,便愈是“迷失”得干净。但
也正因如此,便愈值得我们如今查古书、寻线索、晶批语、细考证,去那烧尽的残灰里扑金
银,觅珍宝啊!
  现在须回到她的十首诗谜上来了。这是了解她这个人今后去向最完整的一份资料。根据
这份资料,似可以探索出琴姑娘的命运之路。
  蔡义江同志的新书《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的《备考》中谈了他对十首怀古诗的看法。
他正确地认识到,这些诗谜“另有真正的、有意义的‘谜底”’,存在着“谜外之谜”,是
“人生之谜”。
  但是,值得商榷的是“谜外之谜”究竟为何物。蔡同志认为“《红楼梦》的‘录鬼簿’
,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并依次将十首绝句的谜底断为总说、元春、李纨、
凤姐、晴雯、迎春、香菱、秦氏、金钏、黛玉。
  我认为,既为“《红楼梦)的‘录鬼簿”’,那么起码对大观园中的主要女子不应有所
遗漏(不必谈尤二、三姐等人了)。如湘云、(甚至宝钗)、妙玉、鸳鸯、司棋等在书中的
分量是很重的,而且都没有长命征候,为什么“录鬼簿”不包括她们呢?
  上述诸九人(除金钏外)的命运,“册子”上早注得明明白白,何必要再一次用更隐晦
的诗来重复原来显亮的判词呢?这样猜谜,不过是把“俗物”当成“人”来猜,仍旧没有离
开普通猜谜法的窠臼。
  我认为“人生之谜”的说法很对,但不是别人的人生,而是她自己的人生。十首诗谜是
宝琴的自说、自唱、自悼、自挽。所谓“却怀往事”是正话反说,全是她的“后事”。现在
我将10首诗谜分成四个层次综合起来试析一下:
  第一、二首诗为第一层,如鼓儿词的开场白,总地叙述自己一生遭遇。在激烈的政治斗
争中面对四面楚歌的困境,虽有外戚(贾府——马援)的莫大功劳,未能免去垓下香殒的命
运。
  第三、四首诗为第二层,是第一层意思在精神上的延续。讲自己在湍急的政治旋涡中无
法摆脱“牵连”的景况和自己不计“名利”、报答知己、义无反顾的心情。
  第五、六、七、八首诗为第三层意思,是演义式地叙述事变的经过和自己身处事变中的
态度。先讲皇帝的无道(隋堤风景),再讲自己与爱人、知己朋友分离的无可奈何和惆怅心
情,既而讲自己被谗逐、被赐死。
  第九、十两首诗,是述志、言情、畅谈自己对“事变”的感想和自己忠贞不渝的风骨。
最后“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意境的变调,颇有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的味道。  串连起来看,十首诗谜与自叙“墓志铭”颇有类似之
处。
  这种破谜的办法当然异乎寻常。但是,当其他普通的解法无济于事时,这种办法就是一
种合乎逻辑的途径。
  为了把这一问题说得更清楚些,按照十首诗的内容和我的思维线索,取“《好了歌》注
”形式同样用歌唱出来。“把势”不好,请诸君看个意思:

魏吴交兵,只误得苍生不幸,
忠良遭谗害,嗟讶又得甚用?
名利俱虚话,敢怨他人嘲讽?
君不知,我乃是为报知已,才落得这般儿形容!
不敢当,风流天子君恩重,
怎知奴本桃叶女,厮配得人间情种,
景不堪渡口临流别离情。
孰能料,一封诏命颁九重,
落得个黄昏夕阳照青冢,马嵬坡前系白绫!
红颜薄命今方信,自古原来一般同。
事虽难遂情已尽,何况是“已经勾引彼同行”!
叹人生本无定
哪得个杜丽娘死而复生?

献丑了!不知能算得解悟否?如果这一解可以成立,《好了歌注》中无人加批的“正叹他人
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加在宝琴身上如何?
  我们知道,宝琴初人贾府,曾受到无上的宠遇。贾母欲将为宝玉求配,但亲事未成,原
因是当时已“许了梅家”。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梅家得罪外调,梅公子病死(梅折)。
“未放定”(请注意,当然是“放过定”了,但绝对不可公开,那样宝琴就得未嫁守寡)的
宝琴当然可以另嫁。但是,与宝玉冷饭重温断无是理。那么,她嫁到哪里去了呢?
  薛家有财无势,投奔贾家为的是找一棵歇凉大树。他们进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女儿
奉献给皇家,为“公主侍读”才人、赞善之职,寻找一座硬硬实实的政治靠山。但这件事宝
钗却设有成功。书中既交待,那就是泡了汤。顺理成章,宝钗的这一使命,应将由此比她更
漂亮的宝琴承担起来。而且果然如愿以偿,宝琴也入宫了。
  她可能没有上升到贾妃那样的地位,就遭到了政治上急剧的变故。寅年卯月,贾妃死了
(赐死之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否因柳湘莲的“造反进逼皇城”而引起,值得进一步商榷)。
接着,风云突变的形势急剧恶化,贾府被抄,事连着薛家,一败俱败。这阵,她就非卷进去
不可了。
  薛家与贾家政治上的联系,必然促使她通过某种关系或自己直接出面为贾家说项。不料
却被忠顺王的势力打击或出卖,反而惹起“圣人”的“龙心大怒”,下令追查她这种“妇人
干政”的罪,又查出宝琴未人宫前与梅、贾两家的一段风流艳史,她就身获“欺君”重罪,
不可避免地要被赐死了。
  我相信,这是十首诗的真正谜底。当然,仅仅靠这10首深邃得如桃花渊水一般的谜语来
断言她的那些结局是很不够的。因此,我还想再提出一些证据来说明我的结论:

  (一)贾母赠裘
  对于这种裘,曹雪芹下了极大功夫,反复进行渲染,以至于弄到只要一想到宝琴的形象
便总觉得她始终披着这件“金翠辉煌”的斗篷。
  什么名字呢?原来是一件“凫靥裘”,乃是“无厌求”的谐音!
  真是一个好名字!也许我的见识少,孤陋寡闻,但野鸭子总还是见过的,那头上的毛长
不过二分,色泽也并不十分出奇,谁能相信“用野鸭子头上的毛”织裘这样的鬼话?
  完全可以断定,这是作者用曲笔在讥讽薛家。即湘云说的“只配他穿”也像是挖苦话。


  (二)芦雪庭即景联句中宝琴的诗句
  为了表述方便,我将其全部摘出,采取加批的方法进行说明:

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 宝琴句
光夺窗前镜, 宝琴句
香粘壁上椒。
 批:宫中之景,宫中之物,宫中之人!谅贾王史薛家族之显赫,亦不敢自建“椒虏”!
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 宝琴句
赐裘怜抚戍, 宝琴句
加絮念征遥。
 批:随驾出巡的风度和气概。
泥鸿从印迹,
林斧或闻樵。 宝琴句
伏象千峰凸, 宝琴句
盘蛇一径遥
 批:“伐柯”的来了,可以听到砍树的声音。可以看到“伏象”(我意指忠顺王一伙)在

 “蜂凸”那里搞鬼。
僵卧谁相问?
狂游喜客招。 宝琴句
天机断缟带, 宝琴句
海市失鲛绡!
 批:“一饭之恩”尚且死不能忘,面对“僵卧”的贾家岂能袖手旁观!尽管是咎由自取,

 管是吉少凶多。
烹茶水渐沸, 宝琴句
 批:宫中斗争激烈,局势将近揭晓。
埋琴稚子挑。 宝琴句
 批:冤死无辜,下场惨烈。可参看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该条(1979年北京出版

 第l版第237页)。
月窟翻银浪, 宝琴句
 批:漫天缟素。
或湿鸳鸯带, 宝琴句
不雨亦潇潇。 宝琴句
 批:痛苦的泪水,尽情地淌吧。


  (三)宝琴填的《西江月·柳絮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
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汉苑”是汉代皇家禁苑,而她不过是那里的“零星”;“隋堤”是隋炀帝游幸故址,
而她只是岸上无数供皇帝玩赏的“点缀”品中的一件而已。“三春”的事业尽付东风,那么
余下(贾府共有四春)的一春呢?不恰是“三春”么?只有元春的“事业”似尚可以(可以
挽回颓败命运)也不过落得个“一梦”罢了。
  至于“几处”、“谁家”以及“离人恨重”的含意则较为明显,可说是她无法排遣忧郁
心情,面对命运无可奈何的曼声叹息。

  (四)关于“梅”和“柳”
  在宝琴的活动中和诗词里,“梅”和“柳”的分量占得很重。她的雪中折梅、捧梅,她
的《咏红梅花》诗,似都是以梅自喻,热爱梅花的风度、赞颂梅花的骨气、讴歌梅花的艳丽
。但在以“柳”为题材写作诗词时,她的情绪就发生明显的变化,总有那么一点怨气。从《
柳絮词》、《广陵怀古》和《梅花观怀古》中都可以感受到她对“柳”的不满。如果说《柳
絮词》只是有点低沉哀怨的话,那么《广陵怀古》就近乎讥讽,还带有一点淡淡的自我解嘲

  在《柳絮词》和《广陵怀古》中,她都把“柳”与“隋堤”联系了起来,这就不能不引
起人们沉思,天下有柳的地方可谓多矣,为什么偏要说“隋堤”之柳呢?“章台柳”不比隋
堤柳要出名得多?为什么不说“章台点缀无穷”或“章台风景近如何”呢?这就不能使人不
相信,曹雪芹笔下的琴姑娘,对隋炀帝一样的昏淫暴君有着一种特殊的幽怨。
  所以,“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旧戏词在这里完全是反用,是怨词。读者只要想一想那
个“梅”字能够给这位后来失意佳人多少美好的回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对“柳”是那样
地厌憎了。



 六 结束语

  如果有人对我说:“照你说的那样写是不成的。因为薛宝琴无论怎样说都算不得《红楼
梦》的核心人物,仅仅你说的‘故事’也足够写几十回!”我将哑然失笑。
  薛宝琴作为一个实体人物,曹雪芹不给她安排结局是难以想象的。但我相信,曹雪芹决
不至于像我这样笨,竟将我在本文中分析的东西赤淋淋地付诸鸿篇巨章。从现存八十回的后
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薛宝琴已经转入暗场,完全有理由断定,她的挽结将和元春一样用“
假语村言”或“真事隐去”的曲笔描写。
  从《红楼梦》的结构和布局的角度来看薛宝琴这个人物也颇有意趣。她是为着赴大观园
“最后的晚餐”而匆匆赶来的;当着黄昏的太阳把最后一抹灿烂的光明赐给大观园儿女时,
她犹如散花天女一般在这里降临,万花缤纷之后群芳解体,红颜凋落,只在人间留下余香。
从这一点上说,她又是一阵报告“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残酷的消息的秋风,是令人望而生
畏的煞星,是一个到大观园中呐喊“解散”的值星官!
  暂时只能写到这里了。对于宝琴,我虽有这些想法,但只能算是初步的探索。或许这对
敲开这座神秘的门还有点益处吧!


--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192.168.122.8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