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ft (xiaoT), 信区: honglou
标  题: =====王熙凤二=====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Nov  9 13:01:48 2006), 站内

                       红楼梦人物--王熙凤


    王熙凤也是《红楼梦》中主要角色之一,是作者花了大气力来塑造的一个人物。但历来
对这个人物的评论,似乎不像宝玉、宝钗、黛玉有那么多的争论,那是因为一般都认为她是
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个凶狠的“巡海夜*”。这个看法,当然也符合王
熙凤这个人物的一些实际情况,如她对奴仆很苛刻,动不动就打耳光,用簪子往丫头嘴上戳
,罚跪瓷片子晒阳,扣口粮,命令打板子,绑了丢在马圈里等等。甚至有好几条人命也与她
有关。她平时为人又阴险毒辣,两面三刀,诡计多端,这一些给人们的印象很深,完全是一
副封建地主管家婆的凶恶形象。这是事实。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比较来说,在这么一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家庭里,在她身
上,无论是思想上或是行动上所反映出来的封建意识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观念都比其它人较少
。封建伦理道德寻妇女的要求主要是“三从四德”,对已婚发女来说,重要的就是孝敬公婆
和忠顺丈夫。但我们也看到,她对公婆不但谈不上有什么孝敬,而且和她的家公贾赦,尤其
是家婆邢夫人关系很紧张,明里暗里是勾心斗角,和丈夫同床异梦的,两人有独立的经济,
贾琏有时还要向她借钱。她不让贾琏随便接近女人,但她自己却和侄子贾蓉、贾蔷有着暧昧
的关系。可以说在她身上没有一点封建地主阶级所要求的妇德。同时我们还看到,她也从来
不劝贾琏去搞什么“仕途经济”、“光宗耀祖”等等,他和正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如贾母、贾政、薛宝钗、李纨等思想意识上是大异其趣的。

    那么王熙凤究竟该算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可以从她的主要兴趣和嗜好方面来考察。她的
人生主要追求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钱。可以说,她一辈子,时时刻刻都是在为
了钱而拼搏。为了钱,她不惜瞒着王夫人私扣众奴仆的月钱去放高利贷,弄得怨声载道,但
光这一项她一年可捞到近千两银子。为贾琏偷尤二姐之事,她上下其手,买通官府,花了
300两银子,可她后来为些事大闹宁国府,一把一把鼻涕大哭时也没有忘记谎报用了500两银
子,逼得尤氏答应还给她,于是她又赚了200两。贾琏因急事缺一笔钱用,只好向;鸳鸯求
情,想偷借老太太一些东西去暂时抵押一些钱,当时口称现银三五千也拿得出的王熙凤不但
不给贾琏一个铜板,还乘要她帮“说一句话”的机会,敲诈她丈夫贾琏一二百两银子来作“
利钱”。这种例子多不胜举。这里还须特别提到一点的是,大家喜欢说王熙凤害死了多少条
人命,这是事实。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明白,在这些人命案中,王熙凤的目的只是钱。如她
受了3000两银子的贿赂,拆散了周守备儿子和张金哥的婚事,结果两人殉情而死。很显然,
这不是她的本意,她要的只是钱。贾瑞之死,咎由自取,在贾蓉二人逼他写了各欠了50两钱
子的欠契(这当然是王熙凤的主意)之后,如果就此收起邪念,王熙凤是不会也不可能去害
死他的。她真正想置之死地的当然还有一个,那就是尤二姐,而且也确是被她害死了。但细
推敲起来,她的动机还不是因为尤二姐生了儿子以后,那将来这一份家产不全是她母子得了
么?因为她自己并没有儿子。王熙凤这种对金钱财产的特有贪心,在贾府里只有另一个有这
种心胸的人看得最清楚,那就是赵姨娘。她有一次对马道婆说:“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
个主儿,这一份家私要不都叫他搬到娘家去,我也不是这个人。”说她要“搬到娘家去”虽
然未必,但的确是看出了她对金钱的无限贪欲。

    一般来说,金钱欲旺盛的人,同时必定是一个十分吝啬的阿巴公。王熙凤正是这样一个
人。第四十三回贾母带头要大家凑分子给她做生日,按不同的身份等级,李纨和尤氏一样应
该出12两银子,王熙凤当着众人的面要做人情,说李纨是寡妇,可怜,答应由她替李纨出这
一份。她丈夫贾琏与鲍二媳妇的丑事被撞破以后,在王熙凤的撒泼威吓下,鲍二媳妇上吊死
了。消息传来,尽管“贾琏凤姐儿都吃了一惊”,面对死者家属要告状的严峻形势,贾琏打
算用一些钱来私了此事,王熙凤却反复强调说:“我没有一个钱,有钱也不给,只管叫他告
去。”“不许给他钱。”当日薛霸王打死冯渊,尽管“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儿戏”,但也
是“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也就是说,用钱偿命,在薛蟠看来还是理所当然的,而
王熙凤虽然心里有点怕,未敢把此事视为“儿戏”,可是却一文钱也不肯花,真是一个一毛
不拔的铁公鸡。

    王熙凤的要钱,不仅表现在对侍具体的钱财事务上,而且还浸溶在日常生活她不自觉的
言谈笑语中,这尤其显得深刻。第二十九回,在清虚观里,王熙凤向张道士索取巧姐的名符
,张道士用一个盘子托了出来:

    只见凤姐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了个盘子托着。”张道士道:“手里不干
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了我一跳。我不
说你这是为送符,倒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边贾珍也撑不住笑了。
这话的确说得颇为灰谐,引人发笑,可别人谁也说不出这种笑话来,因为只有王熙凤对金钱
有特殊感情所形成的潜意识里,才能触发出这种灰谐来。这种事例自然又不是仅是这一桩。
大观园里起诗社,李纨带众姐妹去请她作个“监社御史”,她马上认为找了她去是“好和我
要钱”。一件本算风雅的事,可一和她的神经接上,就全是钱的意识在她脑子里活动了。而
且紧接着她就翻起纨的经济老底来,从李纨的各种收入来源说起,以及与其他人收入的比例
,除去人口数及其支出,剩下每年的总收入等等,她都一口气地把它数了出来。这件事情不
在说明王熙凤的记忆力如何好,因为一个精明的当家人能记下这些不足为其的。它的意义在
于在一般人看来没人必要的情况下,她却如数家珍地把别人的财源收入及支出等情况都象一
本帐本似的亮出来,这实际上是不自觉地反映了她对金钱有特殊爱好的一种本能,也就是“
言为心声”的道理吧。这在别人来说是不大好理解的,所以李纨听了只好说:“你们听听,
我说了一句,她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王熙凤
这种本领令人吃惊,就像薛宝钗专门记得谁身上带有什么饰物之令人吧服一样,都是一种专
有的独到的功夫。

    那么,王熙凤的这种缺少“三从四德”、却具有“疯了”似的金钱欲望又是好如何形成
的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凤姐儿这个人是一个真正不肯读书的人,她家里虽然
从小把她打扮成一个男孩来教养,还替她起了一个“熙凤”的学名,可她什么书也读不进去
。甚至连字也不多识几个,以至自己要记个帐什么的还要请宝玉帮忙,因此她受那些传统文
化、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也就相对少了许多。而更主要的是她家里的特殊环境对她的巨大影
响。第十六回赵麽麽谈起她小时候看见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的热闹和花费,话还没说完
,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
,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洋船洋货都是我们家的。

    在当时,谁家能“接驾一次”,本已是最光荣、最出风头的事了。可是出身于一个专与
外国人打交道并是做外贸生意的家庭里的王熙凤却把她家的营生与“接驾”大事相提并论,
并引以为豪。她把“凡有外国人来”、“所有的洋船货物”都反复地与“都是我们家的”紧
紧地联在一起,带着几分明显的夸耀意味,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家庭条件,给王熙凤带来巨
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对洋货的欣慕心理,贾府的洋货许多,什么洋衣料、洋钟、洋围屏、洋
药、洋茶叶、洋米、洋家具、洋葡萄酒、洋烟、洋酒壶、洋衣镜、洋玩具以及西洋鸡、暹罗
猪鱼等等,真上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齐备。贾府的洋货有两条来路,一是元妃从宫中所赐
的国外贡品,另一条就是王夫人与王熙凤从娘家带来的了。因此,在贾府中又数王熙凤是拥
有洋货最多的人,她身上不仅随时穿着“大红洋缎窄褙袄”之类的洋衣料,屋里挂着会然“
当”的一声,曾使刘姥姥“唬的一展眼”的洋钟;她还有不少洋货可以借给别人使用和作为
礼品赠送别人;贾珍家里请客要去她那里借洋“玻璃围屏”来摆一摆;她曾向众姐妹分送过
暹罗进贡过来的洋茶叶;贾宝玉过生日,她送去了“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袭人回家探母
,她特意叫人给袭人一个洋料子包袱,以显示出她们家在封建贵族的华贵中还有那么一点洋
气派。另一方面就是受生意人家铜臭味的熏陶养成了她对金钱有强烈追求的欲望,以及“专
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习性和本领。她超人的才干:“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以及“银
子上千上万,一日都从她一个手一个心一个口里调度”等等,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
成的。
全面综观一下,可以认为,王熙凤这个人物是人强7的金钱追求欲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她可以做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来,以至“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因此,她是一
个极端利已主义者。她无视封建地主阶级的“三从四德”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因此,她虽
然和正统的封建主义者们不同,但它的性质又完全不能等同于宝、黛等人的反封建行为。她
是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与封建统治者颇为不同的另一类“大凶大恶”的人物。

   《红楼梦》成书的时代,城镇工商经济在明末清初遭到挫伤之后,又得到了恢复和进一
步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它一方面既会产生一些不满封建制度、具有某些近代民主思想萌芽
的叛逆者,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金钱的社会作用和地位提高了,因此必然会出
现一些狂热追求金钱的新剥者。如果说,贾宝玉、林黛玉代表了前一类人物的话,那么,王
熙凤则是后一类人物的代表,它虽然不是具有前一种人物那样性质的进步意义,但它也是一
种前进和发展,同样具有时代的认识意义。在这个人物身上也同样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时代意
识。



--


小卡,愿意和你一起
                  追寻童年的足迹
xiaoT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22.125.9.2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