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yloue (^_^), 信区: honglou
标  题: 飞花读红笔记(5)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Dec  1 10:10:31 2003), 站内信件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这一回回目也有别本,如已卯、庚辰、梦稿诸本作"游仙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
曲演红楼梦",而甲戌本作"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别致工整,且
后有脂评可证,或为原拟?

    起首交代贾母对黛玉之疼爱,"倒把三个嫡亲的孙女靠后了",宝黛之亲密无猜,
"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宝钗之来如投石入湖,溅起
丝丝涟漪。人人都说宝钗好,连小丫头也亲近宝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宝钗却浑然不觉。"黛玉之悒郁不忿本是人之常情,且并不掩藏,往往形之于言色之
中,可见其直率本性。宝钗之浑然不觉却可疑。看后文便知,宝姐姐是何等心思细密
之人,焉会不觉?所谓浑然不觉,不过是装出来的,其实心中早已雪亮。因此,黛玉
之不忿,似乎是写其心地狭窄,却也写出一个真字;宝钗之不觉,似乎是心地宽厚,
却恰写出一个伪字。不过,宝钗却有尽让,并不与黛玉正面争执,这或是她的心计深,
但也有令人叹服处,不失为一种好处。且宝钗之伪,非其本性也,乃后天教化之工。
礼教者,一言以蔽之,教人作伪尔。故我虽喜真厌伪,却不为宝钗之伪而厌弃之。宝
钗自有其可爱处,后文再细分析。

    "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读到这一句而动容者,肯定不止飞花一人。世间情侣少有超脱此语者。爱之深则
责之切,故反比一般人口舌更多。但小打小闹亦颇有情趣,焉知此中无真意?欲辨已
忘言尔。

    宝玉看了《燃藜图》和对联,连说"快出去!快出去!"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且
少年口吻情态毕肖,令人读之莞尔。宝哥儿这时候还是个天真少年呢。

     进了秦氏卧房,一股甜香袭了人来,宝玉便连说"好香";待看了种种奢华旖旎的
陈设,更含笑说"这里好!"其审美情趣也颇可爱。"秦氏笑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
也住得了。'"果然宝玉就在这里梦到了神仙。而且,在宝玉梦中,秦氏本人也是神仙,
所以这一句话也是自矜身份,好玩。

    宝玉梦游太虚,引路的是可卿,成亲的也是可卿,离去时引之至迷津的也是可卿
(料想如此,因为可卿毕竟比宝玉熟路,且宝玉对她百依百顺的),梦醒时嘴里唤的
也是可卿。可见,引导宝玉初解人事者,实可卿也(究竟是梦是真,倒不必深究)。
而"秦可卿"谐音"情可亲",又可作"情可轻",宝玉此时自然是"亲"而不"轻"了。从此,
宝玉先与袭人初试云雨情,又结交可卿之弟秦钟,逐渐陷入情欲之"迷津",直至入住
大观园后方复归性灵,悟出情欲之"可轻"也。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这四句好。飞花之名,便出于此,故录下来show一show。  :p

    宝玉但凡见了女子就叫姐姐,见了神仙,也唤做"神仙姐姐",好玩。亏警幻也不
见怪,反殷勤邀约,邀其品仙茗,饮美酒,听仙曲,羡煞飞花也。

    幻境之对联堪为全书点睛之笔。第一回中"大旨言情"四个字也是点题。

    写宝玉游仙境之经过,真真既令人感慨又令人好笑。警幻受了宁荣二公之托,只
要点醒他,他却"浑然不觉"(借写宝钗语,呵呵),不但未醒,反而越来越迷。见了
"古今情,风月债"之对联,也不管"可怜、堪叹"字样,只想"从今倒要领略领略"。闻
到"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品了"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见
了房中摆设,"宝玉看毕,无不羡慕。"喝了"万艳同杯","宝玉称赏不迭"。听了《红
楼梦》仙曲,只觉得"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甚无趣味",完全是一个懵懵懂懂的
小顽童,顽石一块也。难怪警幻要叹曰"痴儿竟尚未悟"了。但若真的就此悟了,这一
部红楼梦也梦不成了。还是自己慢慢历劫,最后开悟的好,倒留给后人一部绝世佳作。

    警幻点醒宝玉之方法似乎颇出世人意料。记得某网友曾曰:这就好比,为了让你
不要早恋,就安排你和班花谈一场恋爱,让你知道滋味不过如此,以后就不会早恋了,
这法子还真是奇妙!想必羡煞了不少男生吧,呵呵。

    现在说薄命司中的女子图册和判词。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个就是晴雯,袭人反在其后。记得晴雯被逐后,宝玉拿
海棠花的异兆作比,袭人颇为自得的说:"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她纵好,也越不过
我的次序去,要比也应该先来比我。"袭人也未免太自我感觉良好了。你看这里不就明
明在晴雯之后么!当然,晴雯也未必愿意来争这个次序,毕竟,这里是薄命司,顺序
排第一,那就是第一薄命的意思了。Sigh。

    有人因为"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句就考证说黛玉是上吊死的,宝钗是雪崩
埋死的,简直令人哭笑不得。不就是暗含了两人名字么,也值得这么大考特考一番的……
不过,反正八十回之后的文字都散佚了,也没有证据来驳倒人家。

    "又副册"、"副册"宝玉看了都不解,便掷下了。待看到"正册"时,"仍不解","待
要丢下,却又不舍"。看来是某种神秘的力量不让他丢下,才让我们读者也借光看全了,
呵呵。当然,这"神秘的力量"其实都是作者的安排罢了。

    至于图册与判词的具体内容,前人、学者、专家著述已经汗牛充栋,飞花也没什么
创见,就不赘述了。

    《红楼梦》引子、收尾及十二支正曲曲曲荡气回肠,字字令人凄楚,一唱三叹,叫
人不忍卒听。引子里"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倒似乎与目前境况暗合,所以飞花也
在这里"试遣愚衷",评一评"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了
    --慢着,这里有两个字很触目,仔细看看,原来是"金玉"二字,这里是黛玉的老家,
众仙姑都是黛玉的老朋友,为什么倒不支持木石前盟,却在引子里提颦儿最不爱听的"金
玉"二字呢?

    我想,这里"金玉"二字,当别有所指。金可以理解为宝钗,玉则应理解为双玉合指。
另外,"怀金悼玉"也可以看作是对凡尘往事的哀悼,所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金"字当指"繁华富贵","玉"字当指"花柳温柔"。

    "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一句,足可为宝钗一叹。可见作者对宝姐姐也是满含
欣赏、理解、同情的,某些"拥林"派的观点未免太主观了些。"纵然是",意思就是"未必
是",即使举案齐眉,夫妻恩爱,宝玉也不免难忘旧情,因此"到底意难平"。如今却是"只
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宝姐姐,"终不忘"林妹妹,可怜宝钗连"举案齐眉"也没有得到,
何止"意难平"呢!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句,或者听王立平谱曲的《枉凝眉》到此处,我总是觉
得无限酸楚,自己也想哭了……

    "奴去也,莫牵连!"
    前面悲悲戚戚,最后一句虽也无奈,却有一股一往无前之气,干脆有力,绝不拖泥带
水,正是探春之脾气。好。

    湘云之曲名,却是《乐中悲》,结末说"何必枉悲伤",也是枕霞声气。好。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这一句令人酸楚。在丑恶当道的时候,美好本身就是一
种罪过。Sigh。

    凤姐的判词最是凄惨。"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可见凤姐生前并不如人前那般风
光,暗里也有无数苦楚的。毕竟是幻境中人物,所以,死后魂返太虚,依然"性灵",至于
"空"字,反正是太虚境,大家都空,也就无所谓了。

    《飞鸟各投林》一曲可以看作是另一篇《好了歌解》,且解得更透彻、更深刻。"欠
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好一似,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看了这几句,简直万念俱灰了。雪芹写悲剧还与别人不同,他先把美好撕碎后的碎片给你
看,然后再慢慢来描述美好及其慢慢被撕碎的过程。你待不看吧,又舍不得;若要看时,
刚刚看到热闹开心处,心里又有个声音在说:"这一切其实都是幻影,转眼就要消逝了!"
此种心境,真是难以言传。雪芹给人的阅读享受固然无人能比,同时却又是折磨人的高手
啊。

    一写就拉拉杂杂写了这许多,语言风格也忽今忽古,忽文忽白,忽庄忽谐,忽中忽洋
的,反正是读书笔记而已,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大家多多担待才好。

              飞花,2004/4/25,于北大燕园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Myloue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