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ft (我会很听话的), 信区: honglou
标  题: 一、从演员金贤珠之美说起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Dec  5 20:19:49 2006), 站内

  看韩国电视剧《玻璃鞋?灰姑娘》主角金芸曦,观众都为这一形象的清纯美丽风韵而叫好
。但要注意的是,这一形象,演员金贤珠的那张嘴,如果把它抽出来孤立起来看,是并不美
丽的。原因是她那略厚的上唇,有一点儿上翻。然而,从这个形象的整体来看,这个小小的
缺点,反而给这个人物增添了一种情趣性的俏美,使她更加富有活泼纯真的生气。
    美,是整体。这是美学原理中的一条规则。美的东西,只有当她存在于她所属的那个系
统整体之中,她的美丽的价值才会充分显示出来。如果局部地,孤立地看待某种东西,固然
也可以发现它的某种美的因素,但往往是不全的。甚至会是一种丑。反之,有一些孤立看来
是很平常的,甚至是丑的东西,一旦把它放在所属的整体之中,就可以成为美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
欣赏和评品《红楼梦》,以及其中的诗词,也应当遵循这个美学原理。
    当然,《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名著,她的整体是美丽的,她的某一个局部,即使脱离
了整体,孤立起来看,也常常是美丽的。但也有这种情况,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局部,美的成
份会大大减弱,有时候,甚至不是美,而是丑。如第十八回贾政立在女儿元妃之前朗读的那
篇“奏贵妃文”,是作者抨击皇权专制主义扼杀人性的妙文。但如果把它从整部书中抽了出
来,那是臭得没法卒读的东西,没有美只有丑。如果像欣赏唐诗宋词那样,脱离整部《红楼
梦》作品,孤立地来品赏《红楼梦》中的韵文,许多固然也可能有美。但这种美也只是一种
孤立的东西。像《葬花诗》这样的杰作,如果脱离了《红楼梦》的整体,脱离了林黛玉这个
形象的整体,我们感觉到的不过是一个女子在伤春哭花,在悲悯落花的不幸命运,至多也会
联想到花的命运就是许多女人的命运,就是人生的命运,如此而已。但若从《红楼梦》的整
体来看这首诗,美的程度和性质就不同了。这是一个纯洁的,有独立个性的,生活在封建礼
教的严酷压抑之下的青春少女的内心独白,是林黛玉一生的悲剧命运的写照,是从心灵深处
哭喊出来的血和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每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尤其
是女人,在专制社会中,每天都处在恶势力的压迫下过日子。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笔否定
,对专制主义的严正抗议。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葬花词》最能体现林黛玉
的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的光辉品格。《红楼梦》的时代,史称“康乾盛世”。正当
顺民们高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清皇帝万万岁”的口号之时,曹雪芹却借了林黛
玉之口,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诗,给这个歌舞升平的盛世投去一枪。
《葬花词》是对大清“康乾盛世”的否定,是一曲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悲歌。显然,这样的
理解这首诗,是联系整部《红楼梦》的主旨,联系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品格,才得出来的。唐
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明人唐寅的《花下酌酒歌》,应是红楼《葬花诗》的前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枝上花开能见日,世上人生能几何”:刘希夷和唐
寅的诗句也曾感动过我们。然而,这两位诗人的这诗,几乎让人忘记了。而红楼《葬花诗》
,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间。就是因为这《葬花诗》是《红楼梦》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是不朽
的,部分当然也是不朽的。
丁武光先生的《百态人间红楼梦》,对红楼诗词的品评的总的原则,正是从这样的美学原理
出发,紧紧扣住了《红楼梦》全书的旨意,扣住了人物性格,诗词的品评才具有了特色,才
能评品得深刻而有味。

--


我会等你→→→
        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你都不会迷路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02.105.129.3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