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OT (是时候好好做人啦), 信区: sanguo
标  题: 立功反被降职?——董卓奇怪的升迁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Sep  4 19:19:12 2007), 站内

发信人: birdlike (清风), 信区: Sanguo
标  题: zz立功反被降职?——董卓奇怪的升迁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Sep  4 17:28:05 2007), 站内


立功反被降职?——董卓奇怪的升迁

作者:鼎殇 | 转贴自:海天三国

    不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中,董卓都算得上是个很重要的人物,甚至可以说,作为汉末第
一位粉墨登场的军阀,他宣告了宦官与外戚争权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军
阀混战的乱世,从此开始。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三国,序幕就此拉开。

    董卓出身在被称为“边鄙”之地的凉州,家庭背景也较为一般,他的父亲终其一身也只

混到颍川郡纶氏县的县尉,这只是汉朝的一个很小的地方官员,不论从生活环境还是家庭背
景来看,董卓都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至少,在当时那种腐朽的政治环境中,董卓要想通过
举孝廉或举茂才这样的途径出仕是极其困难的。

    文的不行,那就只有靠武了,汉代有个专门针对西北地区的选拔制度,就是从秦国故地
,即“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这六个郡中,选拔良家子弟,征召到中央戌
卫部队之一的羽林骑,充作羽林郎。“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众多
西北边疆青年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而这六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士风民俗,也使得羽
林骑中名将辈出,乃至于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

    董卓也正是凭借自己有武勇,才得以被选拔为羽林郎。尽管在历史上董卓臭名昭著,但
其勇武过人却是事实,史书上就记载他“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活脱
脱又是一员“飞将”。

    有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在人们眼里,董卓多半算不得英雄,但这显然不会妨碍他
得益于时势,到了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董卓终于迎来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
点。

    关于这一年,史书记载:春,东羌、先零五六千骑寇关中,围祋祤,掠云阳。夏,复攻
没两营,杀千余人。冬,羌岸尾、摩蟞等胁同种复钞三辅。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三辅告急的形势之下,朝廷命护匈奴中郎将张奂领率部出征,

由于董卓勇武过人,被张奂任命为军司马,随军出战。这一仗,张奂率领的汉军大获全胜,
史书记载“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馀人,三州清定”,董卓因军功受赏,“拜郎中,赐
缣九千匹”,好不风光!其后,董卓更是平步青云,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
尉,人们似乎依稀看到大汉的又一颗将星,正冉冉升起。

    风光归风光,只是笔者每每读书至此,总是难免对董卓立埂拔良家子弟,征召到中央戌
卫部队之一的羽林骑,充作羽林郎。“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众多
西北边疆青年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而这六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士风民俗,也使得羽
林骑中名将辈出,乃至于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

    董卓也正是凭借自己有武勇,才得以被选拔为羽林郎。尽管在历史上董卓臭名昭著,但
其勇武过人却是事实,史书上就记载他“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活脱
脱又是一员“飞将”。

    有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在人们眼里,董卓多半算不得英雄,但这显然不会妨碍他
得益于时势,到了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董卓终于迎来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
点。

    关于这一年,史书记载:春,东羌、先零五六千骑寇关中,围祋祤,掠云阳。夏,复攻
没两营,杀千余人。冬,羌岸尾、摩蟞等胁同种复钞三辅。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三辅告急的形势之下,朝廷命护匈奴中郎将张奂领率部出征,

由于董卓勇武过人,被张奂任命为军司马,随军出战。这一仗,张奂率领的汉军大获全胜,
史书记载“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馀人,三州清定”,董卓因军功受赏,“拜郎中,赐
缣九千匹”,好不风光!其后,董卓更是平步青云,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
尉,人们似乎依稀看到大汉的又一颗将星,正冉冉升起。

    风光归风光,只是笔者每每读书至此,总是难免对董卓立功之后被拜为郎中感到疑惑不
已。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羽林骑有三个级别,羽林郎中、羽林中郎、羽林中郎将,董卓最初担任的羽林郎
本身就是最低的郎中一级,秩比三百石,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军司马,至于军司马的品秩,据
《后汉书》中所记,大将军下面的司马是比千石,度辽将军手下的司马是六百石,而董卓的
上司张奂当时的品秩简直高得吓人——(延熹九年)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
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这样一算下来,董卓为
军司马的时候,品秩多半是不止比三百石了,难道立功受赏,品秩反而要下降不成?这叫受
的哪门子赏嘛!从升迁这个角度看,以军功受赏而拜为郎中,是很难说得过去的。

    其次:《后汉书》中关于羽林郎有这样一段注文:“前书曰初置名建章营骑,后更名。
出补三百石丞、尉。”这说明郎中一级的官员外放到地方,只能由原本的“比三百石”升做
“三百石”的丞、尉这一级的小官,从董卓之后的升迁过程看,他从比三百石的郎中直接就
迁为千石的广武令,跨度未免太大了些。【注一】

    而且,区区一个比三百石的郎中,是否担得起这个“拜”字,是否受得起“赐缣九千匹

”的恩赏?这也是个问题。 总而言之,董卓的这个郎中,拜得相当蹊跷〉暮壕蠡袢ぃ?
史书记载“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馀人,三州清定”,董卓因军功受赏,“拜郎中,赐
缣九千匹”,好不风光!其后,董卓更是平步青云,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
尉,人们似乎依稀看到大汉的又一颗将星,正冉冉升起。

    风光归风光,只是笔者每每读书至此,总是难免对董卓立功之后被拜为郎中感到疑惑不
已。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羽林骑有三个级别,羽林郎中、羽林中郎、羽林中郎将,董卓最初担任的羽林郎
本身就是最低的郎中一级,秩比三百石,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军司马,至于军司马的品秩,据
《后汉书》中所记,大将军下面的司马是比千石,度辽将军手下的司马是六百石,而董卓的
上司张奂当时的品秩简直高得吓人——(延熹九年)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
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这样一算下来,董卓为
军司马的时候,品秩多半是不止比三百石了,难道立功受赏,品秩反而要下降不成?这叫受
的哪门子赏嘛!从升迁这个角度看,以军功受赏而拜为郎中,是很难说得过去的。

    其次:《后汉书》中关于羽林郎有这样一段注文:“前书曰初置名建章营骑,后更名。
出补三百石丞、尉。”这说明郎中一级的官员外放到地方,只能由原本的“比三百石”升做
“三百石”的丞、尉这一级的小官,从董卓之后的升迁过程看,他从比三百石的郎中直接就
迁为千石的广武令,跨度未免太大了些。【注一】

    而且,区区一个比三百石的郎中,是否担得起这个“拜”字,是否受得起“赐缣九千匹

”的恩赏?这也是个问题。 总而言之,董卓的这个郎中,拜得相当蹊跷。

    笔者一直认为,《三国志》的这个记载极可能有误,并且很有可能是错将中郎写成了郎
中。因为中郎比郎中品秩要高,是六百石,与大县的县丞或县尉、小县的县长品秩相当。我
们不妨假设一下,董卓以军功受赏,由郎中迁中郎,后来又以中郎迁广武令,如果是这样的
过程,那才是非常自然的,顺理成章的升迁。但这毕竟只是假设,缺乏证据。

    近日翻阅赵幼文先生遗作《三国志校笺》,惊喜地发现先生在“董卓拜郎中”一条下注
曰:
  《御览》卷四百七十七引《董卓别传》:太常张奂将师北征,表卓为军司马。从军行,卓
手斩购募羌酋,拜五官中郎,赐缣九十匹。卓叹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悉以缣分与
兵吏。

    “拜五官中郎”,清清楚楚,黑底白字,总算是为笔者的猜测找到个难得的依据。但《
御览》的这个记载允其量只能算是一处异文,笔者的猜测仍然是证据单薄,但我们不妨看看
年代更早一些的两位名将,一位是李广,一位是赵充国,他们与董卓一样,都是陇西人,可
以说他们就是董卓的榜样,而他们的升迁记录,似乎又在进一步印证笔者的猜测。

    我们先看李广,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
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注
二】

    再看看赵充国,按《后汉书·赵充国传》所记: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
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
,……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身被二十余创,……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
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不论是李广也好,赵充国也罢,最初都是与西北的只是假设,缺乏证据。

    近日翻阅赵幼文先生遗作《三国志校笺》,惊喜地发现先生在“董卓拜郎中”一条下注
曰:
  《御览》卷四百七十七引《董卓别传》:太常张奂将师北征,表卓为军司马。从军行,卓
手斩购募羌酋,拜五官中郎,赐缣九十匹。卓叹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悉以缣分与
兵吏。

    “拜五官中郎”,清清楚楚,黑底白字,总算是为笔者的猜测找到个难得的依据。但《
御览》的这个记载允其量只能算是一处异文,笔者的猜测仍然是证据单薄,但我们不妨看看
年代更早一些的两位名将,一位是李广,一位是赵充国,他们与董卓一样,都是陇西人,可
以说他们就是董卓的榜样,而他们的升迁记录,似乎又在进一步印证笔者的猜测。

    我们先看李广,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
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注
二】

    再看看赵充国,按《后汉书·赵充国传》所记: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
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
,……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身被二十余创,……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
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不论是李广也好,赵充国也罢,最初都是与西北的游牧民族作战时立下了战功而获得晋
升,这一点与董卓极其相似,而李广和赵充国都是被拜为中郎,那么董卓呢?

(正文完)
    再看看赵充国,按《后汉书·赵充国传》所记: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
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
,……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身被二十余创,……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
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不论是李广也好,赵充国也罢,最初都是与西北的游牧民族作战时立下了战功而获得晋
升,这一点与董卓极其相似,而李广和赵充国都是被拜为中郎,那么董卓呢?

(正文完)

注一:这么大跨度的升迁也并不是没有,东汉章帝时就曾接受尚书令郑弘的意见,让尚书郎
能够破格出任千石令(按汉朝旧制是不可以的),但董卓显然不是举孝廉出来的尚书郎,并
且这个以郎官出补千石令的制度是否被沿用,很不好说,比如曹操举孝廉为郎就只是除洛阳
北部尉,袁绍举孝廉为郎也只是除濮阳长。因此,笔者认为董卓以郎中迁广武令的可能性是
相当小的。

注二:《汉书·李广传》中只记载说李广“为郎”,未明确是郎中还是中郎,考虑到司马迁
与李广年代更近,加上司马迁与李广之孙李陵关系密切,因此笔者采信了《史记》的记载。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

    再看看赵充国,按《后汉书·赵充国传》所记: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
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
,……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身被二十余创,……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
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不论是李广也好,赵充国也罢,最初都是与西北的游牧民族作战时立下了战功而获得晋
升,这一点与董卓极其相似,而李广和赵充国都是被拜为中郎,那么董卓呢?

(正文完)

注一:这么大跨度的升迁也并不是没有,东汉章帝时就曾接受尚书令郑弘的意见,让尚书郎
能够破格出任千石令(按汉朝旧制是不可以的),但董卓显然不是举孝廉出来的尚书郎,并
且这个以郎官出补千石令的制度是否被沿用,很不好说,比如曹操举孝廉为郎就只是除洛阳
北部尉,袁绍举孝廉为郎也只是除濮阳长。因此,笔者认为董卓以郎中迁广武令的可能性是
相当小的。

注二:《汉书·李广传》中只记载说李广“为郎”,未明确是郎中还是中郎,考虑到司马迁
与李广年代更近,加上司马迁与李广之孙李陵关系密切,因此笔者采信了《史记》的记载。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77.11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