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ft (终于不再感兴趣……), 信区: sanguo
标  题: 三国韬略---烧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论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Apr 14 16:19:27 2007), 站内


烧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论
     攻与守,就是战争中的进攻与防御。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军事韬略人才辈出,攻守
的理论也有长足的发展。
    从攻的角度而论,三国韬略家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状态,
攻的方式、内容、形态、途径都有了全新的尝试。
    两军相抗,基于实力的拼搏,力攻是战争的基本内容,是取胜的前提与保障。各大军事
集团无不想方设法增强实力。扩大兵员,以便进行正面的打击。但三国时代的心攻,却别具
特色,与力攻相辅相成,在某些时候,甚至比力攻更富成效。因为人们认识到,“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志·马良传》注引《襄阳记》)
郑浑在平乱中,发动百姓,以牙还牙,教育匪民,立功赎罪,广开降路,孤立梁兴。强大的
心攻威力,使匪首梁兴的部下逃亡殆尽,在夏侯渊和豫章郡兵的打击下,梁兴终于被杀,匪
患荡平。张辽以病危之躯、远征东吴。以其威名,使吴军闻风丧胆。实际上,曹丕命张辽南
征,采用的是一套攻心韬略。田豫在南阳太守任上,以攻心之法,使囚犯效力,以致盗贼解
体,郡内清静。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攻心为上,采用的是马谡和抚怀柔、征服其心的策
略。笼络各族豪帅,使各族自治,征其强壮者为兵,取其贡赋,弥补蜀汉财政。攻心政策的
成功,使得蜀汉在北部边境对魏作战能够全力以赴。张嶷执行诸葛亮的南中策略,恩威并施
,攻心为上,成功地解决了越嶲郡少数民族反叛事件。
    与力攻、心攻形态相接近的是战攻、势攻。通过作战形式达到既定目标是三国时期显著
特点,因为外交途径、政治途径都不起作用了,只有诉诸武力。一旦武力十分强大,各方面
又占有绝对优势时,势攻就成为可能。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均十分成功地运用过势攻
。在强大的声势面前,敌手或缴械投降,或落荒而逃,或化敌为友,或跪迎称臣。曹操扫荡
群雄,统一北方,就是利用军事上的强大,政治上的主动,以顺击逆,事半功倍。刘备攻入
益州,刘璋不战而降,前提就是刘备击斩刘璋干将,长驱直入,声势显赫。刘璋感到大势已
去,只有投降。关羽挟势而攻,大破曹军。西晋顺江而下,多路出击,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吴国很快被剿灭。三国时代,攻战之际,常常发挥势攻的作用,所谓“传檄而定”,就是
以势攻人。势攻的前提和条件是战功,否则势亦不成,功也不立。
    火攻与水攻的方式,在三国时期得到充分的运用。三国时期几次重大战投中,都曾巧妙
地运用过火攻。皇甫嵩利用火攻,以弱胜强,摧毁了波才黄巾军,使黄巾军死亡数万人。官
渡之战,曹操两次袭击和焚烧了袁绍的军粮军草,捣毁了袁绍的后方基地乌巢,釜底抽薪,
使袁军由此走向崩溃。曹操统一北方,这是一场关键性的大决战。孙吴与刘备联手发动赤壁
之战,火烧曹军,使三国鼎立的局势成为可能。猇亭之战,陆逊火烧刘备营寨,使刘备的惨
淡经营毁于一旦,三国鼎立的格局最后完成。至于水攻,更是十分普遍。公孙瓒破青州黄巾
军,就是使用半渡而击的策略,利用水的特性,取得成功。钟繇大破郭援,也是以未济而击
取胜。周瑜发挥水军优势,阻曹军于赤壁。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声威显赫。曹操听取荀攸、
郭嘉之谋,决泅沂之水灌下邳,使吕布束手就擒,解除了一大劲敌。在冷兵器时代,韬略家
们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增强自身的打击力,取得了人力难以企及的成功。
    除了以水火佐攻之外,三国时代的攻战主要依靠攻其无备、攻其所必救、攻其所不守的
谋攻。曹操大破于毒的用兵韬略,就是攻其必救,使得围困东武阳的于毒军队回救其大本营
,曹操乘势进军,取得眭固大捷。公元215年,夏侯渊进攻韩遂,韩遂退走略阳城。诸将认
为应当进攻兴国城的氏族兵,以便肃清略阳城周围的韩遂势力。而夏侯渊却率军攻打羌人聚
居、防守薄弱的长离。迫使韩遂军因内部羌人之危出兵相救,结果放弃险要,到平原交战,
被夏侯渊打得大败。此外,孙策攻取会稽,是攻其无备。曹操攻杀吕布,是攻其未固。
    从守的角度而论,三国韬略家们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守其所必攻,使敌不知
其所守,因此,守而必固。
    作为防御的一方,一旦发挥内在的最大潜力,人自为战,以一攻十,就能使守地固若金
汤。三国军事家防御韬略的重大理论贡献,就在于分人之兵,以攻为守,此守彼攻,借力而
守。将单纯的防御改变为进攻中的防御,战略上的防御,战术上的进攻,军事上的防御,政
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进攻。
    官渡之战,曹军以弱胜强,反守为攻,关键在采纳荀攸分人之兵的策略,声东击西,伪
装要渡河进攻袁军的后方。袁绍中计,急忙中调部队西进迎击曹军,而曹操乘机引军东袭,
援救白马驻地的曹军,阵斩袁绍大将颜良,大破袁军。诸葛亮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北伐曹
魏,在战略上采用的是以攻为守计策。而袁绍计夺冀州,孙策攻取会稽,曹仁击走刘备,乌
巢袁军之败,杜畿河东之行,邓芝出使东吴,邓艾、钟会灭蜀之战……都是此守彼攻,或此
攻彼守,守攻相佐,以守助攻,以攻坚守。至于借力而守,使攻者见势而走,则运用得十分
普遍,这也是三国时期各种力量发生逆转、各大集团内部、外部重新组合调整的—大原因。
    此外,当一方力量不足时,就采用守势,养精蓄锐,以待时机后转守为攻,弱守强攻、
却防勇战,丢卒保车,张机设阱,努力削弱敌方的强大攻势。张辽守合肥,先战后守。贾诩
向李傕、郭汜献计,要求深沟高垒坚守长安,是先守后战。曹洪守潼关,以不守致败。司马
懿扼秦川,以坚守为胜。守之艺术,变化无穷。三国时期的历史表明,不以战为胜,不以守
为败,而是善战者胜,善守者成。
    《孙子兵法》对于军事上的攻守也有过不少理论性、原则性的论述。孙子认为: “昔
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
者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形篇
》)孙子的意思是,那些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设法使自己不会被敌人所战胜,然后
等待敌人暴露问题,以致出现那些能被我方战胜的机会……我方之所以能不被敌方所战胜,
在于采取了守势,在于防守的严密和完备;敌方出现可胜之隙、可乘之机,有可能被我方战
胜,就要靠采取攻势,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攻势。决定是否采取攻守,要看兵力状况,我方
兵力不足时,就采用守势;而兵力有余的情况下,则采用攻势。善于防守的将帅,隐蔽自己
的兵力,如同藏于深不可知的地底一样,使敌人无法察觉;善于进攻的人,调动自己的兵力
如同降自高不可测的天穹,使敌人猝不及防。所以,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夺得全面的
胜利。
    综观三国时代的攻守实践,已经突破孙子攻守原则的禁区。由于形势的逼迫,三国韬略
家们必须考虑以弱攻强,以寡击众,以轻击重,以不足击有余的问题。并且往往在许多场合
,均是以不足击有余,最后夺取胜利。可见,攻守本身并不决定成败,成败取决于对攻守稻
略精髓的体认。
    军事上的攻守往往显得比较清楚,政治、外交上的攻守,则更加隐秘复杂。攻守不仅是
一门军事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政治、外交艺术,曹操迎天子,是守,可是守中却隐含着攻,
而这种攻,绝不是一般的军事战术,其攻势之强大、凌厉,只有目睹全部三国韬略的历史,
比较多方敌对集团的胜衰,才能深刻领会。但曹操迎天子,本质上采用的以守为攻政治韬略
,毕竟被荀彧等人识破,形成对曹操篡位的不利因素。至于外部,刘备、孙权等人以坚决的
行动,予以反击,尤其是刘备,坚持汉王朝的立场,与曹操针锋相对,并从这种对立中,获
得很大的利益。
    吴蜀猇亭之战,吴取守势,蜀取攻势。战后,蜀在军事上由攻转守,但诸葛亮不以少数
人的恩怨为转移,匠心独运,派邓芝出使东吴,结仇敌为盟友,化干戈为玉帛,这实际上在
外交上展开了攻势,赢得了蜀国东线战场的平静。
    三国时代的攻守,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也无论在实践上、理论上,均有独
到之处。其独到之处,可题以“谋攻智守”四字,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
者,不足谋一城。三国之势,实为谋攻智守的产物。
--

--
  3489   LEZai        Apr 10 .Re: 五一放假安排:4月28、29、30日正常上(9)
  3490   SCUT         Apr 10 .Re: 五一放假安排:4月28、29、30日正常上(32)
  3491   hft          Apr 10 .Re: 五一放假安排:4月28、29、30日正常上(15)
> 3492   LEZai        Apr 10 .Re: 五一放假安排:4月28、29、30日正常上(11)
  3493   hft          Apr 11x ● [合集] 我校大学生校园“十大陋习”评选(5k)
  3494   hft          Apr 11x ● [合集] [讨论]-----万人健步迎大运  口(3k)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0.10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