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jim (ajim),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鲁迅、梅兰芳两位大师为何不和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Sat Mar 13 21:09:08 1999), 转信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担任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
中国文联副主席,成为文艺界重要领导人之一。鲁迅则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化革命的旗手”。但是,在历次的鲁迅纪念会上
,梅兰芳先生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勉强来了,也往往是迟到与早退。
梅大师为何对鲁大师如此失敬呢?翻翻“五四”以来的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
便会知道,原来鲁迅先前曾对京剧、对梅兰芳有十分尖锐的批评和讽刺。
    先说对京剧。在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说他自1902年至1922年二十年
间,只看过两回京剧,而印象都十分之坏:“咚咚锵锵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
”,“一大班人乱打”,“两三个人互打”,总之是“咚咚锵锵之灾”,戏台下
太“不适于生存”了。至于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鲁迅更是认为根本不可能了。

    鲁迅对梅兰芳本人的批评、讽刺和挖苦,远远超过了对京剧的褒贬本身。正
好在《社戏》发表两年之后,鲁迅写了一篇重要的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
评”的文章,题为《论照相之类》,可以说是专门调侃京剧和梅兰芳的。鲁迅写
道:“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
久的,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一言以蔽之,梅兰芳扮演的“天女”、“黛玉”等眼睛太凸、嘴唇太厚,形
象不美,后者甚至破坏了他对《红楼梦》中黛玉的原有印象。而鲁迅最挖苦、最
反感的则是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男旦”和“男旦艺术”。鲁迅显然是把“男旦”
和落后、畸形之类的不正常现象连在了一起。
    鲁迅晚年,又接连写了两篇《略论梅兰芳及其他》对梅兰芳的艺术进行了理
论探讨。两篇文章探讨的中心是关于京剧的雅俗问题。鲁迅认为梅兰芳是一位由
俗变雅的典型,开始,他“不是皇家的供奉”,而是“俗人的宠儿”。
    平心而论,鲁迅这里的观点,完全是人民本位:用人民大众的艺术趣味、欣
赏习惯、欣赏水平,来衡量梅兰芳艺术事业的成败得失。当然,在鲁迅上述一系
列发人深省的论断中,也夹杂着不少的片面性。对此,当年的梅兰芳未能(也无法
)接受,即使在鲁迅身后得到崇高评价时,梅兰芳也照样无法首肯。鲁迅纪念会
他是很难积极参加的,发表谈话更是难上加难的。


--------------------------------------------------------------------------------


--
                             Ajim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24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