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purple (快乐紫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合集]文革时期的军工发展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May 20 13:33:55 2004), 站内信件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18:12:26 2004提到:

1964.1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成功的研制成了喷气式飞机;
1967.6  氢弹爆炸成功;
1970.4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太空;

在此阶段我国的航天、导弹、核能是发展迅速的,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cunmo (老井) 于Fri May 14 18:17:45 2004提到:

进行了大面积的三线建设,军工产业的规模也扩大了。 呵呵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18:23:01 2004提到:

坦克技术:

60-70年代初,苏联和西方国家都装备了战后二代坦克,苏联是T-62型,西方是
M60、豹1和奇夫坦等,这些坦克广泛地应用了双向稳定的115毫米滑膛炮或105毫米
线膛炮(奇夫坦甚至是120毫米线膛炮)、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第一代微光夜视
或主动红外夜视和间隙装甲等技术。但中国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储备不足,只是利用
59式的技术生产了适合于水网稻田地带作战的62式轻型坦克,并参考苏联PT-76的
技术生产了63式水陆坦克。

    真正促进中国坦克发展的是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珍宝岛之战证明,当时中国
军队的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都无法有效地击穿
T-62的正面装甲,这促进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
反坦克武器会战,这次会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研制成果是69式坦克、73式
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红箭73式反坦克导弹等。

    69式坦克是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严格地说,69式
是59式的一种改进型坦克,主要的改进是采用了100毫米滑膛炮、功率从520提高到
580马力的强化发动机、主动红外夜视、双向稳定器和自动装表式火控系统,而总
体结构没有变化。采用滑膛炮的目的是为了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因为中国的科
研人员已正确认识到长杆式脱壳穿甲弹是今后穿甲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武器,而在英
国人发明滑动弹带以前,著名的L7滑膛炮不能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这是由于线
膛炮赋予了炮弹太大的旋转速度而大大降低了长杆弹的穿甲能力。

    69式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克,装备了大约1000辆,被称为“一代坦克”。
69式的研制提高了中国的坦克研制水平,培养了一批坦克研制人才,这对中国坦克
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但69式的100毫米滑膛炮并不很成功,这是因为
当时所使用的发射药的火药残渣的留膛使火炮经常需要擦拭,部队不欢迎



xiaoguan (★军事俱乐部★) 于Fri May 14 18:34:10 2004提到:

好!



xhq (破浪长风) 于Fri May 14 18:47:28 2004提到:

断代有错误,第1、2项可不是文革的事情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18:49:15 2004提到:

这个我知道,,,我之所以也一起写出来,意思是在成功的基础上,文革
时期并没有停止这方面的探索,才有了后面氢弹的继续发展。。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18:59:24 2004提到:

战机:

歼-6Ⅱ型1969年3月25日首飞,用于高空高速拦截,实用升限17500米。机炮配置改
为两门机身炮,进气道中央有可调整流锥,机头有8个辅助进气门。进一步扩大机
翼面积,减轻了结构重量。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
1548千米/时。。

歼-6Ⅲ型,1969年8月5日首飞,高空高机动型,三门30mm航炮,进气道同歼
-6Ⅱ,减速伞舱移到垂尾底部。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
增设两级可调进气调节锥。减小了翼展,延长翼弦,增加翼面积,使翼载减小到6
千克/平方米在这幅图片里空速管向上折起,这是歼-6的一大特点

歼教-6由沈阳飞机厂研制,于66年开始研制,1970年11月6日首飞。歼教-6前机身
加长375毫米,为后座舱提供了空间。为改善后座的前方视界,风挡、座舱盖比歼
-6加高80毫米,前座椅头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风挡换成34毫米无机
钢化胶合防弹玻璃。歼教-6仍使用涡喷-6发动机。只保留机头右下方一门30mm机炮
,翼下两个挂梁可挂火箭发射器。着陆伞舱移到垂尾根部,避免放伞时受到喷气冲
刷。后机身下加装双腹鳍,以保证方向安定性。机上增加机组通话设备、全罗盘、
信标机、无线电高度表,机头右上方加装3型照相枪。

其他改型还包括歼-6Ⅲ改,74年研制,是Ⅲ型的改进型,翼尖加2枚导弹,解决了
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歼-6IV(下图)是1970年改装的夜间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
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
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Ⅲ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Ⅲ相同。

歼-6乙是南昌飞机厂以米格-19波埃姆型为原型,仿制而成的全天候导弹截击机。
它在机翼上安装了4个固定导弹发射架,可携带4枚PL-1空空导弹。翼根保留了2门
航炮。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

歼-6R(原歼侦-6)是69年开始设计的侦察改型,1975年首飞,在机腹加装了摄影侦
察装置。



xhq (破浪长风) 于Fri May 14 19:03:01 2004提到: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我觉得应该归功于聂荣臻元帅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19:03:08 2004提到:

战机:

歼-7I是由歼-7原型改进而成的昼间防空型,于1969年6月首飞。实际上此时歼-7I
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文革影响,研制一直拖到了这个时候。I型的
左翼根增加1门航炮,解决了部队反映火力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起因是米格
-21研制时为减轻重量,削减了一门机炮。进气道调节锥改为无级调节,以提高水
平加速性能。进气道唇口圆弧半径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这一变化改善了低速飞
行时的空气流动特性,提高了起飞推力。唇口的变化更深层的含意是反映了歼-7在
解放军中的作用,并不象苏联那样用于截击,而是用于夺取空中优势,需要更强的
低速空中格斗能力,而不是高速冲刺截击能力。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19:03:28 2004提到:

1975年开始自行研制的可靠性更高的II型(HTY-2)火箭弹射座椅。该弹射座椅装有
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加速平稳,减小了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具有更
高的弹射轨迹。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19:07:16 2004提到:

歼-8:

67年初发出相应文件,工厂开始试制。1968年7月,首批2架歼-8总装完毕。1969年
7月5日,原型机由尹玉焕驾驶首飞成功。1979年12月歼-8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
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歼-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相比歼-7,
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改善。最大速度M2.2;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最大爬升率每秒
200米;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规定了在高度为1.9万米空中的作
战时间;安装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歼-8采取机
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
飞机的推重比为 0.89,优于歼-7飞机。上述指标中,除了雷达一项,歼-8设计均
成功达到了要求。如美国“火蜂”无人机最大实用升限18300米,B-58超音速轰炸
机实用升限19248米,歼-8均完全有能力将其击落。而F-105的综合作战能力虽然远
超歼-8,但假如遇到歼-8高速拦截的话,也难以轻松脱身。但电子工业水平的落后
导致火控系统中最关键的雷达没有研制成功,因此导致歼-8战斗力大减。

高速是歼-8重要的指标要求。因此歼-8副总设计师顾诵芬主持测定了歼-7大马
赫数时的方向安定性及飞行品质,为歼-8设计提供了基础。601所、沈阳飞机厂、
气动力研究试验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北京航空学院教授陆士嘉、徐华舫等做了大量风
洞试验与研究分析,确定了歼-8垂尾和腹鳍的设计方案。最终定为大面积单垂尾加
双腹鳍。

歼-8研制中遇到的翼面颤振是最危险的气动弹性现象,也是制约飞机最大速度
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飞员鹿鸣东不顾危险反复试飞,顾诵芬亲自参加高速风洞飞机
模型油流试验、地面共振试验等,查清这一振动乃是源于扰流,初步解决了问题。
不料时隔八年之后又发生了跨音速时振动的现象。顾诵芬三次乘坐由鹿鸣东驾驶的
歼教-6型超音速教练机升空,尾随歼-8飞行,观察拍摄尾部的飞行流线谱,进一步
其超音速振动是在马赫数为1.24时,由助力器系统震动引起的。六〇一(沈阳飞机
研究所)所设计人员参照国外样机,设计新的阻尼筒,加装在方向舵上,消除了超
音速振动。(本站站长注:不懂行,不懂顾总这是干了大好事,还是设计中的疏忽
。)

另外1970年起,发现歼-8在高空大马赫数时出现中后机身温度过高的问题。经
过改进强迫冷却的方法,使问题获得初步解决。1976年,歼-8长时间大马赫数飞行
试验后,发现后机身温度过高,烧坏了阻力伞和伞舱。六〇一所的解思适、六〇六
所的王乃绪、沈阳发动机厂的贺淑爱等人加大了冷却通用活门开度、调整冷却气流
流路,并采取降低发动机壁温、对成品附件局部冷却和隔热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
过热问题。

从试飞过程来看,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由尹玉焕驾驶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
文化大革命”极大的阻碍了歼-8的研制,首次试飞后试飞领导小组、联合指挥部相
继被解散,规章制度遭到破坏,王南寿、顾诵芬、冯钟越等先后被停止工作。歼
-8一度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地。因此直到十年之后,在1979年12月31日歼-8方才设计
定型,动力装置定为涡喷-7B(WP-7B)发动机。一年后,飞机开始装备部队。



vague (古怪人狼) 于Fri May 14 19:25:40 2004提到:

文革好像是在1966年5月16号正式爆发的……



xhq (破浪长风) 于Fri May 14 19:39:30 2004提到:

补一下强5的
强-5攻击机(A-5)

  强-5攻击机1958年8月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1968年11月开始批量生产.
  强-5的主要型别有:A-5基本型;A-5I,加大航程型;A-5II,A-5I的改进型;
A-5III出口型;A-5C,最新改进型;A-5M,与意大利航空公司合作改进型.
  强-5攻击机装2台WP-6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
31.87千牛(3250公斤).武器有两门23毫米航炮,备弹200发.机身下部有小型弹舱,可
挂炸弹或子母弹箱;机翼下可挂各种炸弹火箭和副油箱等,也可挂空空导弹最大载弹
量1500千克.
  强-5攻击机翼展9.68米,机长15.65米,机高4.33米,机翼面积7.95平方米,机翼
后掠角55度,机翼展弦比3.37,主轮距4.4米,前主轮距4.10米.该机空重6950千克,正
常起飞重量9130千克(最大11300千克),机内燃油3720升(外挂2*760升),最大使用过
载8g.最大飞行速度M1.12/1190公里每小时(高度11000米),M0.99/1210公里每公里
(海平面高度),巡航速度807公里/时,实用升限16500米,起飞速度300公里/时(无外
挂),330公里/时(最大外挂),起飞滑跑距离700-750米(无外挂),1250米(最大外挂
),着陆速度278-307公里/时,着陆滑跑距离1060米(不用减速伞),最大航程大于
2000公里(带2*760升副油箱),作战半径600公里(最大外挂,高-低-高作战剖面),
400公里(最大外挂,低-低-低作战剖面)。



wuweiowen (远离深圳) 于Fri May 14 21:32:19 2004提到:

文革66年开始的吧?
不要误导!

1964.1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成功的研制成了喷气式飞机;
1967.6  氢弹爆炸成功;
1970.4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了太空;

在此阶段我国的航天、导弹、核能是发展迅速的,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andywang (阿虎) 于Fri May 14 21:33:16 2004提到:

我已经解释过了。。西西



wuweiowen (远离深圳) 于Fri May 14 21:35:04 2004提到:

没看下去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