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abin (弄潮儿),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四)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May 24 12:08:31 2004), 站内信件



——中日关系:实质性改善还是战略性改善?


与中欧关系相比,中日关系要复杂得多。中日双方除了领土接近和经济合作外,在
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可言。相反,以北京的眼光来看,七大问题横
亘在中日两国之间,成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那就是:历史问题、台湾问
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战争赔偿问题、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
和光华寮问题。


中日关系改善已成当务之急


上述七大问题,从结构上看,除了日美安全合作,其它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然而
,恰恰是日美安全合作,成为中国当前在地区安全领域的一个心头大患;而且随着
由美国主导的“北美-亚洲条约组织”(NAATO,俗称“亚洲北约”)筹备工作紧
锣密鼓的进行,如何利用日本进行分化工作,已是有关国家一个迫不及待的课题。
即便跳出地区范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走向世界一极的趋势日益明显
,而中日关系若处理不好,很可能会阻碍这一进程,以致出现“出师未捷身先死”
的情况。

因此,无论在地区安全还是全球层面上,无论是着眼短期还是放眼长期,改善中日
关系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都不亚于处理与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关系。然而,现实
的中日关系近年却由于因历史问题而恶化,尤其是在双方民众的情绪上;而民众情
绪恶化却是相比政治关系恶化更为可怕的事情。正鉴于此,中国国内最近出现了关
于对日关系新思维和“外交革命”的论述,主张中国官方和民间不再拘泥于历史问
题,而应以一种宏观思维和大国风范,抛弃恩怨,主动争取中日关系的改善,向经
济一体化方向迈进,乃至获得对美关系的制衡点。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有待理清,即:所谓的中日新关系,究竟是指双方关系
的实质性改善还是战略性改善?能否科学界定这一概念,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中日
关系的期待,以及这一关系的长远前景。


两种模式的不同内涵


我们若对“中日关系实质性改善”和“中日关系战略性改善”两个概-“实质性改
善”包含的元素有: “完全抛弃历史恩怨”、“两国联合的决策由政治层面延伸
至民间理解和融合”、“双方都将民族利益置于联合的大框架下”,乃至“双方对
关系改善的认同不受时间限制”等;

- “战略性改善”的元素则有:““双方为了某个共同利益而联合”、“暂时搁
置历史恩怨”、“共同利益的设定具有时间限制”,以及“双方不排除在共同利益
实现后再次互为敌人的可能”等。


从新思维和“外交革命”论者提出的改善中日关系的两个目标


- 经济贸易一体化和对美关系制衡点来看,前者涉及实质性关系改善范畴,后者
则仅为战略性关系改善,两者对前提、条件、手段、期待值和时间段的设定完全不
同,不可混为一谈。

双边关系的战略性改善和实质性改善,是国际关系上的常见现象,两者并不呈必然
的排斥关系。有时,战略性关系改善先行,并过渡至实质性关系改善,如战后德法
关系;但有时,前者并不能自然过渡到后者,这样当战略性关系改善的契机消失之
后,双边关系便又重归冰点。

既然改善中日关系对中国具有巨大而长远的战略利益,摆在中国外交面前的出路便
只有三个:一、中日关系先完成实质性改善,从而达到获得对美关系制衡点的战略
目标;二、中日关系先实行战略性改善,然后向实质性改善过渡;三、中日关系在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战略性过渡阶段。从中日关系现状来看,尚缺乏实行第一
种可能性的条件,而第三种可能性也不现实;比较值得研究的倒是第二种可能性,
这也是战后德法关系的模式。


从德法关系看中日关系


一九六三年签订的德法《爱丽舍条约》是一个欧洲联合战略的产物。战后初期,法
国总统戴高乐为了防止法西斯复辟,一开始坚持肢解德国的强硬立场;五十年代末
期,为了实现欧洲联合的梦想,他最终认识到,只有与近邻德国搞好关系,欧洲联
合才有现实可能。而战后的西德,则对于被接纳成为西方世界成员充满了感激。这
种各自的需求使双方很快走到一起。

然而,使德法关系由战略性改善向实质性改善过渡的成功因素,却是两国对历史遗
留问题的妥善处理方法。德法历史上有过多次战争,但二战后却妥善处理好了历史
上的领土争端,同时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也获得了法国政府和人民的谅解。一名
法国高级外交官这样说:“很难想象,在《爱丽舍条约》签署之后,若德国方面不
断出现对纳粹历史的辩护乃至忌奠行为,法国民众还能以欧洲联合的战略来说服自
己维持对德友谊。”

与德法关系相比,中日关系改善的瓶颈是:一、从战略性改善的角度说,中日的共
同战略利益在哪里?这方面,即便不说中方一相情愿,也是中方的愿望较日方更为
强烈和迫切;二、即使战略性关系改善成立,当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一再做出伤害中
国人民感情的事时,战略性关系改善也很难完成向实质性关系改善的过渡。


模糊模式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北京来说,改善中日关系只能采用模糊模式,即在战略性改善和实质性改善
之间寻找夹缝。然而,这种模糊模式虽然战略明确,但由于其定位的不明确、操作
流程的单向性,实际上存在很多变数。

北京“外交革命”论倡导者提出从五大方面着手谋求中日接近,包括暂时不深究历
史问题、依靠政府调控增加日对华投资、改变动辄对“军事大国道路”表示担忧的
做法、主动邀请日本参加地区重大问题磋商,以及不反对甚至择机支持日本成为联
合国常任理事国等。在关系定位和共同利益不明确、可行性无法得到准确预测及评
估的情况下,启动这样的“外交革命”,无异于在没有航标导向的情况下将船驶入
月黑风高的大海,必定充满了不可知性。而且,在政治气氛日益开放的今日中国,
当日本一再做出伤害中国民族感情之事的情况下,官方宣传机器要完全操控民意已
不可能;因此,所谓的“外交革命”也必定面临强大的民意反对力量。

中日关系的战略性改善已是当务之急,关键是北京的战略研究者尚有许多功课待做
。因此,联欧和联日同样重要,但孰先孰后,不言而喻。



--
-----
走自己的路
-----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21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