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ndywang (阿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贴]台湾在中国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2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Sep  3 15:30:35 2004), 站内信件

第一章 “台独”是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

     字号 ---- 9pt 10pt 11pt 12pt 13pt 14pt 15pt 16pt 17pt 18pt 20pt 25pt 30pt
 35pt 40pt 45pt 50pt

第一章 “台独”是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K9fak2〗
第一节 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

  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
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
遂成海岛。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
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台湾出土的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其特征与同期的大陆文化遗址也十分相似。如
台北县八里乡发掘的以绳纹陶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在大陆东南沿海各地广泛存在。高雄县
凤鼻头出土的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台北市发掘的圆山文化受到大陆东南沿海
地区马家浜——良渚文化的明显影响和福建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的浸润,同属闽台地区
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大
陆同属一脉,早在史前时期台湾就已经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生活空间”,台湾住民和大陆
住民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与南北美洲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已经有印第安
人的氏族、文化以至国家存在是截然不同的。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jkI3VZ〗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论从历史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民族语言、文化宗教
、人伦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属血缘关系等,都证明台湾和大陆是一个
整体。

  1998年11月,福建泉州考古爱好者刘志成等在石狮市祥芝镇祥芝村渔民从台湾海峡海
底打捞上来的数千件化石中,发现了一件疑是人类骨骼的化石。经鉴定,确定这件骨骼化
石为晚期智人男性个体的右肱骨,石化程度相当高,绝对年代约距今11000至26000年前,
保存基本完整,仅缺失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保存长度311毫米,表面呈棕褐色,并留有
海生无脊椎动物附着的痕迹。

  在发现此人类化石同一区域,还发现了1件骨器和1件留有多处人工刻痕的哺乳动物下
颌骨,以及大量的化石如古菱齿象、四不像、野马等暖温带动物化石。说明这些动物和人
类曾共同生活在这一区域,死亡之后就地掩埋。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MBcLGo〗
  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蔡保全副教授经过研究认为,当时是晚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
的盛期,由于气温低,海平面大幅下降,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的绝大部分海域成为
陆地,使大陆和台湾连成一片,人类与动物可以自由往来。由于平坦的大陆架平原成为季
风的通道,致使淮河流域的哺乳动物随冬季寒风沿大陆架平原南下,因此这一时期的化石
组合面貌不同于同一时期的闽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振标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资
深院士贾兰坡先生都肯定了蔡保全提出的1至3万年前,由于陆海变迁、在大陆与台湾之间
的谷地,生活着晚期智人,他们是从大陆向台湾迁移的早期人类的看法。贾兰坡认为这一
发现十分有意义,并建议将其命名为“海峡人”。

  考古学家认为,这一发现证明现在一片汪洋的台湾海峡数万年前是与祖国大陆同为一
体的陆地,台湾早期人类来自大陆。[1]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iXaYyj〗
  福建东山岛博物馆收集了许多渔民在台湾海峡海底打捞回来的古菱齿象、犀、四不象
鹿、牛等动物化石近百件,这些化石来自东山海域,属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3万年。
2001年底,经海峡两岸考古专家共同考证研究,发现这一海域打捞的哺乳动物化石与台湾
澎湖海沟的完全一样,更重要的是首次发现9件更新世晚期鹿角化石上的人为刻痕,证明
了3万年前本是陆地的台湾海峡已经有古人类与哺乳动物共生共存。专家们一致认为,台
湾海峡在1.5万年前还是陆地,由于冰河时期的到来,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比现在下降
了130米至180米,才形成了现在的台湾海峡,两岸同胞自古就是一家人,而东山岛就是连
接两岸的“桥梁”。

  据参与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祁国琴介绍,台湾海峡自古横亘着一道浅滩
,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至台湾西部
,一般深度不超过40米,只要海平面下降40多米,这条浅滩便露出海面,成为连接大陆与
台湾的陆桥,因而这道浅滩被命名为“台湾海峡陆桥”。距今约8500年以前,东山陆桥才
最后被淹没。由于“陆桥”使海峡两岸相连接,使远古人类及哺乳动物群才能由北往南迁
移,途经福建进入台湾。[2]

  台湾山脉走向与大陆沿海地区的山脉走向一致,都是有规律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平行
排列,台湾岛西部海岸形状与隔海相望的福建海岸形状基本吻合。台湾海峡最深处不过
100米,过半地域深度只有50米,台湾岛与大陆最近处仅130公里。从海底地形来看,台湾
海峡海底河谷有向南及向北两大河系,这种海底河谷地形是台湾海峡还是陆地的时候,由
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这些都说明台湾与大陆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后来由于地球自转向
心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相连接部分沉陷成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台湾就在中国东南沿海
的大陆架上。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Cgh6gm〗
  1972年在台湾台南左镇莱寮溪发现的“左镇人”是迄今发现的台湾最早的住民,经台
湾考古学家考证,认为他们在体质形态上,跟大陆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柳江)人相同
,也与北京山顶洞人同一个年代,学术界普遍认为他们有比较亲密的血缘关系。在福建漳
州莲花池山距今四到八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被发现以后,考古学界得出更具体的结论,3
万年前的“左镇人”就是闽南人沿着已经成路的东山陆桥长途跋涉到达台湾的。[3]

  高山族是台湾的先住民,是原住台湾的少数民族的总称,又称山胞,史学界对其来源
一直没有定论。

  中国大陆越文化研究专家何有基经过几十年潜心研究发现,高山族与古代江浙一代的
越人在风俗习惯、先民遗物、造人传说等众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他认为,约在4000年
前,浙江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遂成为台湾
先住民。[4]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UYxMhd〗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
”、“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
同”。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说:“广东称客籍者,大抵本自河南”。厦门大学著名语言学
家黄典诚教授认为: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欧谭生先生也在
文章中说:台闽豫“一千年前是一家”。

  这里有四个统计数字,尤其能说明上述问题:

  1930年台湾统计的资料,当时总人口为375.16万人,其中注明从祖籍福建泉州和漳
州移去的有309万人,占总人口的80%。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4nKeDX〗
  1946年福建省云霄县人口统计,当时全县总人口为113802人,81个姓,在族谱写明先
世从河南入闽的有林、陈、王、蔡、方、张、柳、汤9姓,共约90000人,约占全县总人口
的80%。

  1953年台湾的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姓的族谱上均记
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63姓共670512户,占台湾总数
828804户的89.9%。

  198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上篇“移民资料”中介绍,
先祖来自河南固始的族谱有16部之多,分布于晋江、泉州、南安、安溪、永春、漳州、龙
海、诏安、仙游、长乐等地。为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其先祖也是“
自光州固始县入闽”。这不仅写在族谱里,而且还刻在了墓志上。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J0LUGv〗
  1988年台湾出版的族姓巨著《台湾区族谱目录》收集了200多姓万余族谱,几乎究尽
台湾民间所有谱牒,究其这些谱载家庭的开基祖先,无不来自大陆,来自中原河南。[5]

  民族的划分,根本上来讲,它是由血缘和文化来区别的,而不是由意识形态、制度、
政治的东西来区隔。现在的台湾民众虽然接触和接受了许多外来文化,但他们骨子里血脉
中依然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文化纽带——中华文化。

  文化最起码的标志是语言文字,台湾官方的语言是普通话,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以后
,当时国民党政府就致力于推行普通话,到今天为止,50多年来,它所进行的教育就是以
普通话为标准语言的教育,文字是和大陆一样的汉字。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J0DVIC〗
  台湾方言台湾话又称河洛话,也就是所谓的闽南语,台湾话与现行的国语北京话一样
,都是中国正统语系的支脉。“河洛”一词出自对原乡的认可,意思是说,世代移民台湾
者,不认为自己是闽地的土居,而自认是源自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世胄。

  广义的文化概念还包括民俗、宗教信仰,还有价值观念,以及一些生活方式。台湾的
民俗、民间信仰、宗教信仰,主要是从中国大陆带过去的东西。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妈祖
,就是从闽南湄州的妈祖庙传过去的。台湾的很多风俗习惯也和大陆一样,比如春节、端
午、中秋这三大节日,亲人离得再远都要设法赶回家团聚,这都是中国文化特定的组成部
分。

  台湾的民间语言主要是闽南话,还有客家话,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但这些
方言没有文字,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汉化,因为他们接受教育是普通话
的教育,是汉文字的教育,所以他们的思维基本上是汉文化、汉语言的思维。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G5re2q〗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约
占台湾全省人口的75%)、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省、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
亚一些国家。据统计,全球讲闽南方言的约有5000万人。袁家骅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
要》一书中说:“中原人民迁移入闽的过程,大概始于秦汉,盛于晋、唐,而以宋为极。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据黄典诚教授的研究,河洛话的语音系统与隋朝的陆法言
《切韵》基本一致。《切韵》中反映的中原河洛古音,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活化石”
一样保留在中原固始方言和闽南方言中。

  固始方言、闽南方言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差异很大,惟独固始方言和闽南方言相似,
甚至完全相同。闽南方言和固始方言均属《切韵》所反映的中古河洛话。这种保留在民间
的语言“活化石”,充分印证了闽台与中原之间的祖根渊源关系。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TqPQCb〗
  在台湾,人们习惯地称说闽南话的人为河洛人,称闽南话为河洛话。河洛人在晋代以
前生活在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当时这一带简称河洛地区。河洛人第一次大规模入闽当
推东晋的“五胡乱华”之际。史书上记载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三
山志》)”,指的就是这一批人。这次入闽的汉人比较集中地定居在建溪、富屯溪流域,
闽江下游和晋江流域。这些汉人带来的汉语(据史载是河南中州一带)便是闽南方言形成
的基础。

  河洛人第二次大规模入闽的时间是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以河南光州固始县
人陈政、陈元光父子为首的123个将领,南下“征蛮”。这批汉人“征蛮”后就定居当地
,并开发了漳州(《漳州府志》)。他们带来了7世纪中州话,发展了闽南方言。

  河洛人第三次集体迁闽是唐朝末年,当时中国又陷入封建割据状态,河南光州固始县
人王潮及其弟王审知乘乱起兵,带了大批人马南下入闽,占据福建全境。王潮被册封为福
建威武军节度使,公元926年,王审知之子王延翰立闽国称帝。这批人带来10世纪中州话
,对闽南方言产生很大影响。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JRiM3w〗
  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郑芝龙等开发台湾,招募不少闽南人到台湾
屯垦定居。郑成功于1661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又带去了大批闽南人移垦台湾,因郑
成功是泉州府南安县人,他的左右将士大多是泉州人,他们定居在台南地区。

  根据史料记载,从1648年以后的300年间,大陆民众向台湾移居大约形成四次高潮。
第一次是明清之交,随郑成功移居台湾的军民;第二次是康熙、乾隆年间迁往台湾的渔民
;第三次是太平天国年间,因躲避战乱而移居台湾的福建南部民众;第四次是1945—
1949年间随国民党政权迁往台湾的军民。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夕,在台移民总数约3.7万人。福建各县有陈、林、王、李
、黄、蔡等20多姓移民进入台湾。郑成功治理台湾时期,汉族移民增加到10.12万人,除
郑氏军队外,新增移民2.3万人。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由于两岸统一,再度出现大陆
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台湾人口和生产都有较大发展。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到乾隆后起的一个世纪间,台湾人口增加了70.80万。1893年即日本占据台湾前两年,台
湾汉族人口达507505户,2545731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接管台
湾。随着国民党军队进驻台湾,又陆续有大批大陆外省籍人口移住台湾。1948—1950年迁
台湾者达483373人,另外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50余万人,合计当时迁移台湾的人口共
约100余万。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XoONLh〗
  据《台湾省通志》卷二第三章第二节《河洛与客家》中指出:“本省人,系行政上之
一种名词。其实均为明清以来大陆闽粤移民即河洛与客家之苗裔”。

  台湾爱国诗人、历史学家连横(现台湾政坛人物连战的祖父。)在《台湾语典》自序中
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台湾之语,传自漳、泉;而漳、泉之语传自中国。其源既远,其流
又长……”据《闽南人》记载:“特别漳泉两府的人,沥血流汗,不仅积极开垦台湾,而
且把台湾建成第二个闽南,他们带去了闽南话,带去了闽南的风俗习惯和闽南人的刻苦耐
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气质”。

  《明清两代闽南人入垦台湾一览表》中列举的81个姓氏的祖籍皆是漳州、泉州及其所
辖的县。为了纪念祖籍地,台湾许多地方均用漳州、泉州、东山、德化等闽南地区的名字
来做地名,有些地名用“厝、寮”来称呼,如陈厝、何厝、番仔厝、东势寮、海尾寮、火
烧寮等。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ztLFTZ〗
  以上史实充分说明闽南话是来自中原的河洛话,闽南人的根在中原,而台湾人的根又
在闽南,所以闽台地区至今流传着一句话:“人同根,语同根”。闽台同文,两岸同根。
[6]

  今天在台湾的各民族中,汉族人数约占全省2300万人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
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大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
最多。高山族现约3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大陆汉族移民及其后裔构成台湾社会的主
体。他们与台湾先住民一道,共同开发台湾,建设台湾,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文章来源 http://www.cqzg.cn 版权所有 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 C2AhQs〗


--
我想造航空母舰,你想一起吗?

★大家抵制日货!★ ------ 你每直接或间接地购买100元日本货,你就:
1.为日本厂家增加40元的毛利收入     2.为日本企业增加了20元的扩张资本
3.送日本政府5元的税收收入          4.给日本的所谓自卫队增加了10颗子弹
5.多印6~8页的反华教科书和文件     6.送给小犬纯一狼参拜土庙的汽油费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6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