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ndywang (阿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主题:中国台海两岸空空导弹大比拼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4月25日22:29:1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http://forum.mil.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71&fid=4642&itemid=5296

绪言

  早在十年前,以研究中国军事问题见长的美国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理查德·D·费
舍尔曾经大胆预言:2005年将是台湾海峡两岸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的一年。费舍
尔认为,由于中国从俄罗斯大量购买了先进的军事装备,加上中国国防工业在改革开放后
日新月异的变化,历史的天平最终将倾向中国大陆一边。特别是解放军的空中武力,在完
成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换装后,将牢牢地控制住台海上空的制空权,对台独势力无疑是一把
高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众所周知,现代空战的主角是多用途战斗机和高性能的空对空导弹,而空对空导弹的
主导作用正日益凸现。回顾空对空导弹的发展历史,最初只是作为战斗机火力的一种延伸
,用来弥补机炮和无制导火箭射程不足的缺点。但由于空对空导弹满足了飞行员"先发制
敌"的作战需求,且具备相当精确的追踪能力,因此在短短的几年内一跃成为现代战斗机
的必备利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战经验的丰富,空对空导弹更是为超视距空战这一全
新作战样式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任何一架第三代战斗机都能够携带多枚中距空
对空导弹在数十公里外同时拦截多个空中目标,因此把空对空导弹看成为推动空战革命的
主要动力一点也不为过。

  空对空导弹虽然起源于欧美,却很早就传入了海峡两岸的空军。祖国大陆于20世纪
50年代末从前苏联获得了K-5导弹的蓝本并仿制成功,从此走上自主研制的道路,目前已
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霹雳"导弹家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苏-27系列战斗机的
引进,又陆续装备了R-27、R-77和R-73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空对空导弹。台湾空军也几
乎于同一时间获得了美国的"响尾蛇"导弹并率先用于实战,后来为了配合IDF战斗机的研
制又自主开发了"天剑"系列空对空导弹。1993年从美国和法国订购F-16和"幻影"2000-5战
斗机时,又附带引进了数量不菲的AIM-7、AIM-9、MICA和"魔术"导弹,直至2001年获准从
美国购买最新型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装备该种导弹的
空军之一。

  诚如上文所述,空对空导弹为现代空战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原本处于劣势的一
方带来了挑战强手的手段。2004年2月,美国和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在印度瓜里尔地区举
行了代号为"对抗印度2004"的模拟空战演习,这次演习迫使美国空军重新审视其自越战以
来保持的空中优势。来自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的F-15C战斗机被印度空军的苏-30MKI和米
格-21UPG战斗机打败,这个结果极大地震惊了五角大楼的决策者。尤其是F-15败于米格
-21UPG这样一种有隔代之感的战斗机,更是出人意料。美国空军认为,导致这场失败的原
因并不是因为F-15C本身的性能比印度空军的战机差,而在于苏-30MKI和米格-21UPG上装
备了性能出众的R-77和R-73空对空导弹。这些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弥补了印度战机性能上的
缺陷,最终造成了戏剧性的战果。

  无独有偶,英国国防部和北约空军也曾在1996年以德国的F-4E和美国的F-15C战斗机
作为对抗的双方进行过类似的作战模拟,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如果限定双方都装备类似
AIM-7这样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F-4E的作战能力稍逊一些。不过大多数情况下
,F-15C的雷达虽然先发现F-4E并抢先发射了导弹,但由于被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需要载机
火控雷达不断照射目标,最终还是不能逃脱被F-4E发射的导弹击落的命运。如果F-4E改进
了雷达系统并装备了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而F-15C依然装备被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则F-4E和F-15C的胜出比接近1.4:1。如果双方都装备了类似AIM-120这样的主动雷达制导
导弹,则F-15C勉强与F-4E打个平手。

  上述两个例子的结果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对于一个财力和技术
有限的国家来说,提高空中作战能力的途径并非只有依靠研制和装备更先进的作战飞机。
众所周知,研制新一代战斗机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技术储备作为支撑,这绝非是势单力薄的
小国所能玩得起的游戏。放眼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中国具备独立研制下一代
战斗机的能力,其他国家不是中途放弃就是委身于这些航空大国。但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
国,在第四代作战飞机的研制上也慎之又慎,可见这条道路若是走错一步,付出的代价有
多么昂贵。而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己方飞机与对手在性能上的差距
,且研制空对空导弹的成本和代价远小于研制新一代飞机,技术上的门槛也并非高不可攀
。即便因自主研发能力一时不济而决定引进国外的空对空导弹,也不见得是蚀本的买卖。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引发了空对空导弹市场激烈的竞争,各个供应商
为了维持生计,殚精竭虑地寻找吸引客户的手段,由此带来了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准的大幅
提高。因此,对于那些想尽快提高制空能力的空军来说,进口先进空对空导弹的确是一条
行之有效的捷径。

  放眼海峡两岸,祖国大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威慑台独势力,急需加强台海上空的制
空权;而台湾当局为了以武拒统、拖延时间也竭尽全力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空中军事平衡
。于是双方自然把竞争的焦点聚集到获得先进空对空导弹上来。本文将在全方位介绍海峡
两岸现役空对空导弹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空对空导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分析未来10年海峡
两岸空对空导弹的力量对比,并从另外一个视角探讨我国空军现代化所应该走的道路。


  "霹雳"四杀手

  我国的空对空导弹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早年师从苏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80年代后对外开放,通过几代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使得中国的空对空导弹进入了跨
越式发展的阶段。90年代末,主动追踪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与俄罗斯、以色列和西欧诸国
的技术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导弹科研水平和制造工艺,很好地满足了空军现代化的需要。
众所周知的"霹雳"导弹家族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两位数,多种导弹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霹雳-8近距格斗导弹

  霹雳-8近距格斗导弹是我国第一种引发世界关注的空对空导弹,这种导弹是在以色列
"怪蛇"3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根据外电的报道,以色列在20世纪80年代末向我国提
供了少量"怪蛇"3导弹并转让了相关技术,弥补了我国在高机动性近距格斗导弹方面的空
白。很长时间以来,霹雳-8导弹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外界极少了解其装备部队的状
况,直到1995年后才逐渐撩开神秘的面纱。说来也怪,霹雳-8的首次亮相居然是以地对空
导弹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在1991年3月举行的新加坡亚洲防务展上,CATIC展出了由霹
雳-8H和715-I双管37毫米高炮组成的弹炮合一系统。展会上的材料把霹雳-8H描述为一种
高机动性的红外线制导导弹,携带10千克的高爆破片战斗部,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程
15000米。

  90年代初期,根据当时我国空军的发展规划,将用歼-8C和歼-7E、歼-10战斗机实现
"高低搭配",霹雳-8即是歼-8C和歼-7E的主要近距格斗武器。和当时的"响尾蛇"导弹相比
,霹雳-8具备三大优势:一是使用了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机动性更强;二是安装了高
性能红外线导引头,具备大离轴角发射能力;三是能够与头盔瞄准具相连接,飞行员可以
"指哪打哪",增强了赢得空战的几率。目前,根据公开的图片和影视信息,我国空军和海
军航空兵都装备了霹雳-8近距格斗导弹,具体机型有歼-7E、歼-8B和歼-8D。

  霹雳-9近距格斗导弹

  霹雳-9可以看作是我国近距格斗导弹的代表作。虽然整个导弹的外型似乎又回到了霹
雳-2的年代,但霹雳-9绝对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霹雳-9导弹的整
体构造与美国的"响尾蛇"导弹十分相似,弹体前端有4片双三角形活动控制舵面,尾部则
有4片固定式尾翼。霹雳-9导弹的弹径为157毫米,相较于霹雳-3和霹雳-5要稍大一些。其
红外线成像制导头、激光近炸引信、破片战斗部和火箭发动机都采用了我国目前最先进的
技术。霹雳-9导弹有3种不同的型号,最新型的霹雳-9C其射程超过12海里(22千米),它
不光具备较佳的机动能力,而且能够与我国自行研制的头盔瞄准具共同使用。

  从公开的图像资料上来看,霹雳-9导弹可以装备歼-7、歼-8战斗机家族中的所有飞机
,并且人们在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FC-1"枭龙"和歼-10战斗机上也看到了它的身影。
我国一直致力于将霹雳-9导弹推向国外市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一个装备霹雳-9导弹
的国家将是采购了"枭龙"战机的巴基斯坦。

  霹雳-11中距拦射导弹

  早在越南战争时期,中国就打算研制一种类似于美国AIM-7"麻雀"的半主动中距拦射
导弹。当时经常能够在内部刊物上见到这两种编号为霹雳-10和霹雳-11导弹的概要介绍。
20世纪80年代,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进入蜜月期,意大利在AIM-7基础上自行研制的"阿
斯派德"(意为"蝮蛇")导弹进入了我国空军的视线。意大利阿列尼亚公司证实,在天安
门事件之前,大约有数十枚"阿斯派德"被运送到了中国进行相关的试验。霹雳-11导弹的
研制计划从1987年开始,当时计划在2000年装备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的歼-8C战斗机。正如
上文所述,霹雳-11的计划最终被更加先进的SD-10取代,并且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
不过,在90年代末的多次国防装备展上,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多次展示了代号为
FD-60的地空导弹系统,这种导弹就是由霹雳-11发展而来。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
打算将这种导弹推向国际市场,不过前途如何尚难论断。

  SD-10中距拦射导弹

  SD-1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它的出现代表着我国空对
空导弹的研制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我国曾经一度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半主动雷达
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但后来直接跨越了这个技术门槛,开始致力于研制主动雷达制导导
弹。根据外电报道,这种导弹在的内部编号是霹雳-12(不过这个编号尚未得到官方的确
认),SD-10只不过是为了出口而取的代号,意为"闪电"。SD-10的研制工作起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在1990年完成了关键技术的研究,随后便转入各子系统的研制和集成工作。
进入21世纪后,SD-10开始一系列的地面和空中试验,并且由一架经过改装的歼-8B战斗机
在2002年成功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根据CATIC的说法,SD-10已经在2004年中期完成了定
型试验,它不光是我国空军下一代战斗机歼-10的主要超视距空对空武器,更是我国和巴
基斯坦联合研制的FC-1"枭龙"战机的主要武器装备。根据英国简氏防务集团的报道,
SD-10在未来5年内还将有第三个应用平台,那就是我国从俄罗斯采购的苏-27SK战斗机。
我国急切地希望用国产武器系统来装备这种进口战机,以简化后勤维护,减少战时对外界
的依赖性。SD-10也可以挂载在经过改装的歼-8B和歼-7PG战斗机上,使得这些已经落后的
战斗机具备有效的中距拦射能力。
  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由于科学的规律总是普适的,SD-10的外型和美国的AIM-120十分
相似,不过比后者尺寸稍微大些。唯一的区别在于SD-10的尾翼根部有箭尖似的缺口。洛
阳空空导弹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声称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导弹的机动性。SD-10具备4种作
战模式,既可以采用中途惯性+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典型作战模式,也可以采用全程主动
雷达制导的"发射后不管"模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发射到预定点再转换到主动雷达制导的"
待机接敌"模式和全程被动寻的的作战模式,后者对攻击诸如预警机这样的强辐射源最具
效果。

  SD-10是否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呢?由于最近10年中俄之间军事技术合作的深入,
产生这种联想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根据英国简氏防务集团出版的《简氏机载武器年鉴》报
道,SD-10从俄罗斯那里得到了三项关键技术,分别是主动雷达制导头、舵机控制技术和
捷联惯导系统。事实究竟如何,尚且不得而知。

  命运多舛的"天剑"

  台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空对空导弹及其相关先进技术,用来装备其自行研制的
IDF"经国"战斗机。整个计划都是在美国的协助下进行,并且在早期有韩国的加盟。负责
空对空导弹研制的是位于台北的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CSIST),在20年的时间内,
CSIST先后研制了多种空对空导弹,主要的两种型号是"天剑"I和"天剑"II。

  "天剑"I是一种类似于美国AIM-9L的近距格斗导弹,最初是应台湾空军和韩国空军的
共同要求而研制的。可以使用"天剑"I导弹的平台有台湾空军的IDF和韩国空军的F-5E战斗
机。"天剑"I近距格斗导弹在1986年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并于1993年加入现役。其性能
和基本的"响尾蛇"导弹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只不过红外线成像导引头更加精密。
美国军方一直宣称"天剑"I完全拷贝了"响尾蛇"的技术,根本谈不上自行研制,充其量只
是把AIM-9L放大了一号。

  台湾民间一直质疑"天剑"II是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不过英国简氏防务
集团的《简氏机载武器年鉴》还是将"天剑"II归类为主动雷达制导的超视距导弹。"天剑
"II只能由IDF"经国"战斗机发射,于1996年进入台湾空军服役。中山科学院的工程师声称
"天剑"II导弹是一种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中距空对空导弹,其技术水平即使和AIM-120C相
比也各有春秋。不过,"天剑"II导弹存在的问题不少:首先是其制造工艺极其复杂,每年
只能勉强生产30余枚,被戏称为"手持榔头敲打出来的导弹"。台湾空军前后共订购了210
枚"天剑"II,这意味着130架IDF连每架携带2枚的最低要求都无法实现。其次,"天剑"II
的性能究竟如何尚且不得而知,如果的确不同凡响的话,台湾军方又为何要花大价钱从美
国进口AIM-120呢?

  中山科学院目前正在酝酿"天剑"II导弹的后续改进计划,由于IDF"经国"战斗机不能
使用AIM-120,为了维持战力平衡,台湾当局不得不继续展开空对空导弹的研制计划。中
山科学院已经推出了名为"天剑"IIA的空对空导弹模型,这种导弹具备了完全的主动雷达
制导功能,据说可以用来攻击预警飞机。台湾还打算将正在研制中的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
安装在"天剑"II导弹上,以提高这种导弹拦截远距离目标的能力。为了改善投入与产出比
,台湾当局长久以来就渴望将自行研制的武器系统出口到岛外。不过,没有国家敢于冒政
治风险去购买台湾的武器,况且即使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购买台湾武器也是得不偿失
,很可能会面临后勤维护上的瓶颈。

  海外后援团

  除了自行研制的空对空导弹外,海峡两岸的空军还分别装备了来自俄罗斯、美国和法
国的多种导弹系统,而且其中有若干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由此可见两岸军事技术较量的
激烈程度。

  中国大陆

  R-27中程空对空导弹

  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研制的R-27空对空导弹家族是前苏联空军第三代战斗机苏-27
和米格-29的主要超视距武器。该导弹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30余年来衍生了不少型
号,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空对空导弹。最早的三种型号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R、红外
线制导的R-27T和被动无线电制导的R-27P。后来为了适应现代超视距空战的需要,设计师
又增大了R-27导弹的射程,衍生出R-27ER和R-27ET。冷战结束后,"三角旗"设计局还打算
研制一种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的R-27AE,但迄今为止这种导弹尚处于概念阶段,不知何时能
装备俄罗斯空军或是出口到国外。

  R-27中程空对空导弹随着苏-27和米格-29战斗机出口到世界上很多的国家。根据外电
报道,中国在购买苏-27SK战斗机的时候,就随飞机订购了大批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R,
随后又购买了R-27ER。2004年初,俄罗斯武器出口部门为R-27P导弹颁发了出口许可证,
此前这种R-27家族中较为先进的导弹只装备了俄罗斯空军,一直未获允许出口到其他国家
。R-27P安装了9B-1032(PRGS-27)反辐射寻的头,可锁定空中早期预警与控制飞机。虽
然外界无法知晓这种导弹的实际性能究竟如何,但西方导弹制造商尚未能开发出一种与之
相对应的导弹,这或许就是俄罗斯科技的一种领先优势。出口型R-27P有两种型号:基本
型R-27P1、增程型 R-27EP1,后者安装了一个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能更有效地攻击远
程目标。人们或许还能依稀记得,在2000年的珠海航展上,中航一集团下属的沈飞在其展
示的歼-8IIM战斗机的翼下就挂载了两枚R-27导弹,白色的弹体上赫然印有红色的P-27P1
字样。如果歼-8IIM携带的P-27P1就是R-27P1的话,那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一个侧面来分析
发展歼-8IIM的真实目的。

  R-73短程格斗导弹

  与R-27一样,R-73也是俄罗斯空军现役战斗机的主要空对空导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上世纪80年代才首次露面的R-73改写了整个短程格斗导弹的发展历史。她的高机动性、
大离轴角发射能力以及能与头盔瞄准具相结合的特性使得她看起来俨然是一个高贵的妇人
。以至于西方国家的任何一种导弹在她面前,都如半老徐娘那样显得寒酸。

  不过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由于俄罗斯经济崩溃、社会动荡,这种先进的空对空导弹诞
生20余年来却从未进行过改进。由于俄罗斯无力发展新型的短程格斗导弹,R-73注定还要
再服役至少十余年。"三角旗"设计局目前已经提出了若干改进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更换精
密的红外线成像导引头上。R-73导弹的出口同样也受到了载机平台的限制,因此在数量上
甚至不能和法国的"魔术"导弹相媲美。我国空军在引进苏-27SK战斗机的同时也进口了大
批R-73短程格斗导弹,这使得台湾空军在近距格斗上捞不到一点好处。
  R-77中程空对空导弹

  R-77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研制这种导弹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抗衡
美国的AIM-120。苏联解体对这种导弹的研制进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度使R-77处于下
马的边缘。"三角旗"设计局在R-77的项目上一直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直到20世纪90年代
末,在得到了外国客户支付的发展经费后才最终完成了所有的定型试验。根据英国《简氏
防务周刊》的报道,R-77已经随着苏-30MKK一起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并且已经在2002年中
由驻扎在安徽芜湖的苏-30MKK进行了测试性的发射试验。此举最终导致美国下决心出售
AIM-120导弹给台湾,以平衡两岸的空中战力。

  "三角旗"设计局目前也推出了多项R-77导弹的衍生型,这些导弹的模型频频出现于世
界各大航空展。R-77M是R-77的增程型,使用了一台推力更强劲的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
具备更大的射程和更快的飞行速度,已经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R-77M-PD(俄罗斯编号为
RVV-AE-PD)类似于欧洲MBDA导弹集团研制的"流星"导弹,射程达到80海里(150千米),
使用一台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这个项目最近的进展鲜为人知,但"三角旗"设计局表示,
如果有国外客户对R-77M-PD感兴趣的话,"三角旗"设计局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个设计试
验计划,提供给外国客户使用。简氏集团据此猜测,P-77M和P-77M-PD未来也有可能进入
中国空军服役。

  台湾

  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

  AMRAAM是美国研制的第一种主动雷达制导视距外空对空导弹,十几年来衍生了A、B、
C、D四种型号,成为世界各国空军争相采购的对象。1991年9月,AIM-120A就已经开始装
备美国空军的F-15重型战斗机,翌年2月又装备在F-16战斗机上。美国海军的F/A-18"大黄
蜂"则在1993年10月首次换装这种先进空对空导弹。1992年12月,AIM-120取得了服役以来
的首次战果,击落了伊拉克空军的一架米格-25"狐蝠"战斗机。此后,又相继在伊拉克和
南斯拉夫战争中取得多次战果。目前,美国正在生产的AMRAAM型号已经由AIM-120B演进到
AIM-120C。AIM-120C采用了更加紧凑的外型设计,缩短了弹翼的长度,使得其能装载在
F/A-22和F-35战斗机的内置式弹舱内。

  AMRAAM已经被出口到澳大利亚、巴林、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瑞典、以色列、
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挪威、西班牙、希腊、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和我国的
台湾地区。已经明确要采购的还有埃及、波兰、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阿联酋。最近刚加
入北约的捷克共和国打算购买一批AIM-120C来装备其JAS-39"鹰狮"战斗机,匈牙利也正在
为购进AIM-120C导弹而修改现役战机的软硬件设备。

  雷锡恩公司目前正在不断地升级AIM-120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使得整个导弹的发展处
于开放式的螺旋上升阶段中。目前处于生产线上的AMRAAM导弹的型号是AIM-120C-5,这种
在AIM-120C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导弹具有前者所不具有的大离轴角发射能力(英文缩写为
HOBS)。HOBS技术使得导弹能够突破导引头万向节的方向调节限制,以更大的离轴角飞向
目标。紧随其后于2004年下半年走上生产线的另外一种改型是AIM-120C-7,由于采用了紧
凑化的制导系统,制导舱段的长度缩短了15厘米,导弹得以换装一台长度更长,推力更大
的火箭发动机,大大提高了飞行机动性和有效射程。此外,更新的AIM-120C-8也即将于
2005年初从幕后走向前台。这项由美国海军主导,旨在提升AIM-120压制远距离空中目标
能力的升级计划将为AMRAAM家族增添第4个成员--AIM-120D。AIM-120D将安装一条双向数
据链路,使得其更好地与AESA雷达进行通信。此外,导弹的射程也将比AIM-120C大为提高
。根据预定的计划,AIM-120D将在2006财年开始小批量生产,2008财年装备美国海军航空
部队。

  台湾究竟购买了何种AIM-120?台湾空军对此讳莫如深。综合外电的报道,从美国在
此一采购项目的谨慎程度上来看可以断定是比较新型的型号,比如AIM-120C。理由有三:
首先,整个导弹的运送过程由美国海军的大型军火船运输,全程有驱逐舰、护卫舰和补给
船护航,行程十分诡秘,在海上兜了好几圈才抵达台湾;其次,美国原本打算在台湾进行
发射试验,但最终出于电子参数的保密考虑还是移师美国本土;再者,这批AIM-120早已
经在美国组装完毕,却要先暂存关岛,也体现出小心翼翼的态度。台湾空军司令李天羽在
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把这批AIM-120导弹比喻为"彩电",甚至有些自吹自擂地说,如果以此
导弹为标准,周边邻居装备的空对空导弹都是"黑白电视机"。由此可见这批导弹对于台湾
空军,不啻为一支强心针。


  "米卡"中程空对空导弹

  "米卡"导弹是法国玛特拉公司于1982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复合型导弹。所谓复合型是指
其本身是一种中距拦射弹,却又同时具备了近距格斗导弹的特性,因此有利于简化弹药体
系。"米卡"导弹有两种型号:末端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米卡"EM和采用红外线制导的"米
卡"IR,二者在发射后至导引头开始工作这段时间内皆采用惯性+数据链更新的制导方式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米卡"导弹在继承了两种不同类型导弹优点的同时,缺
点也增加了一倍。无论从近距格斗导弹还是从中距拦射导弹的标准来衡量,"米卡"都是失
败的作品。作为近距格斗导弹,过重的发射质量制约了其机动性;作为中程拦射导弹,发
动机推力过小又限制了其射程。于是,"米卡"导弹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玛特拉公司可能从来没有想到,"米卡"导弹的第一个用户居然是台湾。1996年,台湾
向玛特拉公司订购了960枚"米卡"EM导弹,这着实让法国人赚了一笔。1998年5月和2000年
3月,台湾空军的"幻影"2000-5战斗机接连进行了两次"米卡"导弹的发射试验。2002年12
月,台湾国防部的新闻发言人黄穗生表示,台湾空军在"汉光"演习中首次进行了"米卡"导
弹的全射程全制导实弹射击,一架参演的"幻影"2000-5战斗机同时发射了2枚"米卡"EM导
弹,成功摧毁了30千米外模拟苏-27的靶机。

--
“抗日战争要由你们来打,至少得八十年”----某一学者
“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托洛茨基
“毛泽东主席:请你是否考虑用最直接的方式帮助我们”----金日成求援信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8.18.122.24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