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ndywang (阿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导弹知识全攻略--分类一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5月27日16:50:3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类————

潜舰导弹

—————-是指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水面舰艇的导弹。

空舰导弹

————--是指由飞机从空中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也可用于攻击地面目标。
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攻击武器之一。通常由弹体、弹翼、战斗部、制导系统、动力装
置等构成。战斗部有普通装药或核装药。制导系统,常用寻的制导或复合制导,多
数为复合制导,其中以惯性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较普遍。动力装置,有液体火箭发
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或冲压喷气发动机。有的空舰导弹可与舰
舰导弹、岸舰导弹通用。20世纪80年代服役的空舰导弹,飞行速度多为亚音速,射
程数十至数百千米。飞行多采用低弹道,初始段多为下滑飞行,中段转入超低空平
飞,末段高度可降至10米以下掠海面飞行接近目标,可取得隐蔽突然袭击的效果。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之战中,英国的"山猫"直升机使
用两枚"海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根廷巡逻艇各一艘;阿根廷的"超军旗"攻击机
使用"飞鱼"空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成为空舰导弹击沉军舰
的成功战例。中国研制的"鹰击"6号空舰导弹,于1986年装备部队。空舰导弹的发
展,主要是采用隐身技术,改进制导系统,增强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大射程和速
度,提高捕捉目标和全方位机动作战的能力。

空空导弹

————----是指从飞机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是歼击机的主要空战武器,
现代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也多装备空空导弹。与地地、地空导弹相比,具有反应快
、机动性能好、尺寸小、 重量轻等特点。 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命中
精度高、威力大的优点。它与机载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和检查测量设备构成空空导
弹武器系统。
  组成 空空导弹主要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弹翼等部分组成。制导
装置用以控制导弹跟踪目标,常用的有红外寻的、雷达寻的和复合制导等类型。战
斗部用来直接毁伤目标,多数装高能常规炸药,也有的用核装药。其引信多为红外、
无线电和激光等类型的近炸引信,多数导弹同时还装有触发引信。动力装置用来产
生推力,推动导弹飞行,均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弹翼用以产生升力,并保证导弹
飞行的稳定。
  工作原理 导弹在截获目标并满足其他发射条件后被发射,脱离载机,火箭发
动机工作一定时间便停止,导弹进入惯性飞行段。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不断测
量、计算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由偏差形成控制信号,使舵机工作,操纵舵面偏
转,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符合引信工作条件时,引信引爆战斗部,
毁伤目标。导弹的制导方式不同,控制信号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红外寻的制导
是把探测到的目标热辐射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选频与基准相位信号比较,得到
误差信号,形成控制指令。雷达寻的制导是导弹上的雷达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
计算判断,形成控制信号。这种制导根据雷达发射机的所在位置不同分为主动、半
主动两种。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导弹上,半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载机上。
复合制导有两种以上的制导装置,弹道初始段一般采用程序控制或惯性制导等,中
段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
  分类 空空导弹按攻击方式分为格斗导弹和拦射导弹;按制导方式分为红外、
雷达和复合制导等;按射程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3种。格斗导弹是以攻击目视距
离内的目标为主的导弹,又称近距格斗导弹,多采用红外寻的制导,发射后可以不
管。导引头的跟踪范围和跟踪角速度大,能实施离轴发射,最小发射距离为300~
500米。横向过载30~60g,机动能力强,能对目标实施全向攻击。迎头攻击时,最
大发射距离可达18~25千米。拦射导弹有中距、远距拦射导弹之分。中距拦射导弹
的最大发射距离从25千米到100千米不等,多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远距拦射
导弹采用复合制导,可由载机在距目标100千米以外连续发射数枚,攻击不同方向
的数个目标。拦射导弹与载机上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火控系统相配合,具有下视、下
射能力,能攻击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有的兼有近距格斗能力,可用于全
高度、全方向、全天候作战。
  简史 1944年4月德国首先制成X─4型有线制导空空导弹,但尚未投入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告结束。战后,空空导弹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
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空空导弹只能对机动性能比较差的亚音速轰炸机实施
尾追攻击,射程2~6千米,主要有美国的"响尾蛇"AIM─9B,前苏联的AA─1导弹。
第二阶段为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超音速轰炸机的出现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促
使空空导弹的射程、横向过载、适用的高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制导规律普遍采
用比例导引,导弹具有一定的拦射和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主要有美国的"麻雀"AIM─
7E导弹等。但在越南和中东战争中的使用结果证明,这类空空导弹不宜用于攻击高
速度、大机动飞行的目标。第三阶段是6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空空导弹在远距全方
向、全高度、全天候拦射和近距格斗性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如美国的"不死
鸟"AIM─54C、"鹰"AIM─120、"响尾蛇"AIM─9L(图1),前苏联的AA─11,法国的"
魔术"2,美、英、联邦德国等国家合作研制的AIM─132(图2)等。1981年以来,美国
和利比亚、叙利亚和以色列、英国和阿根廷等在空战中,都使用了近距格斗导弹,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空空导弹在空战中的地位。中国从50年代以来先后
研制出数种空空导弹,装备部队使用。
  展望 格斗导弹, 将采用新型的红外探测元件,提高导弹全向攻击能力,适应
更大离轴角的要求。拦射导弹,将进一步增强对目标的分辨能力,提高导引精度和
抗干扰能力。此外,研制供直升机使用的空空导弹,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地空导弹

————是指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又称防空导弹。它是组成地空导
弹武器系统的核心。
  地空导弹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的有:按射高分为高、中、低空;按射程分为
远、中、近程和短程。划分的标准各国也不尽相同,多数国家把最大射程在100千
米以上的称为远程,20~100千米之间的称为中程, 10~20千米的称为近程, 10
千米以内的称为短程。按制导方式分为遥控、寻的、复合制导等类型。其中寻的制
导又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3种。最初的地空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期德国研制的"莱茵女儿"等。战后,美、苏、英等国相继发展地空导弹 , 并
于50年代先后装备第一代地空导弹;60至70年代装备了第二代地空导弹;70年代以
来又研制和装备了第三代地空导弹 。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地
空导弹家族,形成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地空导弹系列。在60年代以后
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了地空导弹武器,极大地提高了地面防空的效能,使
其成为地面防空火力的骨干,构成对突防飞机的主要威胁,迫使空袭飞机采取低空
和超低空突防并寻求在防空火力圈外发射空地导弹等新的突防样式,从而使防空进
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空防斗争的推动下,地空导弹将主要朝着抗干扰、多用途和复
合制导的方向发展。

舰空导弹

————-是指从舰艇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亦称舰艇防空导弹。舰艇主要防
空武器之一。与舰艇上的导弹射击控制系统、探测跟踪设备、水平稳定和发射装置
等构成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射程分为远程舰空导弹、中程舰空导弹和近程舰空导
弹;按射高分为高空舰空导弹、 中空舰空导弹、 低空舰空导弹和超低空舰空导
弹;按作战使命分为舰艇编队防空舰空导弹和单舰防空舰空导弹。射程从数千米至
120千米,射高为数米至3万米,飞行速度一般为Ma1.5~3.5,最大为Ma6。由弹体、
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电源等构成。战斗部多采用普通装药和复合引信起
爆。动力装置多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也有用冲压喷气发动机的。制导系统,一般采
用复合制导或半主动寻的制导。有的采用主动寻的、被动寻的、无线电指令和波束
制导。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曾研制一种以超音速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舰
空导弹; 1955年,美国首先在 "波士顿"号巡洋舰上装备"小猎犬"中程、中低空舰
空导弹;1959年,制成"黄铜骑士"远程、中高空舰空导弹,装备在"加尔维斯顿"号
等9艘巡洋舰上;1961年,又制成"鞑靼人"中近程、中低空舰空导弹,装备在驱逐舰
和巡洋舰上,与"小猎犬"、"黄铜骑士" 形成美国海军第一代舰艇编队防空舰空导
弹系 列。为防御超低空飞机和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袭击,自6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
"拉姆"、英国的"海狼"、法国的"海响尾蛇"等超低空、快速反应的单舰防空舰空导
弹武器系统,先后被研制成功。1983年,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装备的"宙
斯盾"全天候、全空域舰艇编队防空舰空导弹武器系统,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能同时对付多个目标。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装备近程、中低空舰空导
弹。海战实例表明,舰空导弹是一种有效的舰艇防空武器。1968年5月9日,美国"长
滩"号巡洋舰发射"黄铜骑士"舰空导弹,在105千米距离上击落越南"米格"-17飞机
2架。1982年,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之战中,英国护卫舰发射"海标枪"、"海猫
"舰空导弹击落阿根廷飞机多架。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海标枪"舰空导弹击落
一枚伊拉克"蚕"式导弹。

地地导弹

————-是指从陆地发射打击陆地目标的导弹。按飞行弹道可分为地地弹道导弹
和地地巡航导弹;按射程可分为洲际、远程、中程、近程地地导弹;按作战使用可
分为地地战略导弹和地地战术导弹 。 地地战略弹道导弹通常携带单个或多个核弹
头,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用于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地地战术导弹携带常
规弹头(战斗部)或核弹头(核战斗部),尺寸小,质量轻,射程近,机动性好,可用
汽车、火车、飞机、舰船运输,陆地机动发射,用于打击战役战术目标。最早的地
地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V-1导弹和V-2导弹。战后美国和前苏联
等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各种地地战术导弹,以及中程、远程和洲际地地战略导弹
。地地导弹发展迅速,种类繁多,装备数量大。地地战略导弹是战略核武器的主要组
成部分,地地战术导弹是地面部队的重要武器。地地导弹有的打击地面固定目标,
有的打击地面活动目标;有的打击地面面(软)目标,有的打击地面(地下)点(硬)目
标;可采用地面、地下、固定、机动、垂直、水平、倾斜及自力、外力等多种发射
方式。地地导弹与机载、舰载导弹相比,定位容易,地面上发射点的位置、发射方
位和重力异常等数据都可预先精确测定,能较好地保证导弹初始瞄准的精度,但机
动性和生存能力不及机载、舰载导弹。地地导弹射程有的近至几十米,如地面发射
的反坦克导弹,有的远达上万千米,如地地洲际弹道导弹。从导弹发射井发射的地
地战略弹道导弹,由于阵地固定,平时易被对方侦察发现,其生存受到威胁。20世
纪70年代,开始采取抗核加固措施来提高在核战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舰地导弹

————--是指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导弹。也可攻击海上设施,是舰艇
主要攻击武器之一。与舰艇上的导弹射击控制系统、探测跟踪设备、水平稳定和发
射装置等构成舰舰导弹武器系统。通常采用复合制导;飞行速度多为高亚音速,少
数为超音速。同舰炮相比,射程远,命中率高,威力大;但连续作战能力差。通常
由弹体、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电源等构成

空地导弹

————--是指从航空器上发射攻击地(水)面目标的导弹。是航空兵进行空中突击
的主要武器之一,装备在战略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武装直升机
及反潜巡逻机等航空器上。空地导弹与航空炸弹、航空火箭弹等武器相比,具有较
高的目标毁伤概率,机动性强,隐蔽性好,能从敌方防空武器射程以外发射,可减
少地面防空火力对载机的威胁;但造价高,使用维修复杂。空地导弹与航空器上的
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和检查测量设备等构成空地导弹武器系统。武器系统的具体组
成取决于空地导弹类型、导引方法和发射方式等因素。航空器可从不同高度以亚音
速或超音速发射导弹,攻击一个或多个目标。
  组成与分类 空地导弹主要由弹体、制导装置、动力装置、战斗部等组成。弹
体的气动布局通常为常规式、鸭式。制导装置用以控制导弹按确定的导引规律飞向
目标,其构成随制导方式而定。制导方式有自主式制导、遥控制导、寻的制导和复
合制导。动力装置用以产生推力推动导弹飞行,有固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
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等。战斗部用以摧毁目标,有常规装药与核装药。空地导弹有
多种分类方法。按作战使用分,有战略空地导弹和战术空地导弹;按用途分,有反舰
导弹(空舰导弹)、反雷达导弹、反坦克导弹、反潜导弹(空潜导弹)及多用途导弹;
按飞行轨迹分,有弹道式空地导弹和机载巡航导弹;按射程分,有近程、中程、远
程空地导弹。此外,还可按制导方式、发射方式、动力装置类型等进行分类。
  战略空地导弹 为战略轰炸机等作远距离突防而研制的一种进攻性武器,主要
用于攻击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
标。多采用自主式或复合式制导 ,命中精度高,最大射程可达3000千米,弹重数
吨,速度可达Ma3以上,通常采用核战斗部。从技术发展看,它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
代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装备使用。如美国的"大猎犬"AGM-28、前苏联的
AS-5、英国的"蓝剑"等,其特点是体积大,笨重,命中精度低,突防能力较差,一架
载机只能携带一枚或两枚。这一代导弹装备量不大,基本已退出现役。第二代在
60年代中开始研制,70年代初开始装备使用。如美国的"近程攻击导弹"AGM-69A,
前苏联的AS-6等,其特点是摆脱了机型结构,体积、重量大大减小,最大速度为
Ma3,增强了突防能力,仍采用惯性制,远射受精度限制。第三代在70年代初开始研
制。其中一类是亚音速的,如美国的AGM-86B,前苏联的AS-15,均已装备部队,具
有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高度低,精度高,射程远等特点;另一类是超音速的,如法
国的中程空地导弹ASMP,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等特点外,还具有地形跟
踪和半弹道式飞行弹道等多种突防能力。
  战术空地导弹 装备歼击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 武装直升机、 反潜巡逻
机等机种,用以攻击雷达、桥梁、机场、坦克、车辆及舰船等战术目标。动力装置
一般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多采用无线电指令、红外、 激光或雷达寻的
等。 射程大多在100千米以内,弹重数十至数百千克,通常采用常规战斗部。
  多用途的战术空地导弹能攻击多种目标,如美国7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小牛"系
列,按模块化多用途原则设计,有电视型、激光型、红外成像型,其战斗部按反舰、
反坦克和对地堡、桥梁实施攻击的要求设计,已大量生产。法国有采用激光制导的
AS.30L空地导弹,以用来攻击坚固目标。美国的AGM-130导弹,由电视和红外成像
制导的GBU-15制导炸弹加装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而成,既保留了原来的低成本、高
精度的特点,又能在防空区外实施远距离控制。从航空器上发射攻击舰船的空舰导
弹,有的可用于攻击陆上目标。70年代后期,有的导弹采用无线电高度表控制飞行
高度,以数米高度差作掠海飞行,末段采用雷达主动寻的制导。 空舰导弹主要有
法国的 "飞鱼"AM.39、美国的"鱼叉"AGM-84A、联邦德国的"鸬鹚"AS.34、日本的
ASM-1、英国的"海鸥" 等。机载反坦克导弹大多是把地面的反坦克导弹装备到武装
直升机和某些轻型飞机上,载机相应地加装瞄准、悬挂和发射装置,能机动灵活地
对坦克等装甲目标进行攻击,弹重数十千克,最大射程数千米,主要有美国的"陶"、
"狱火",联邦德国、法国合制的"霍特"等。空地反雷达导弹主要用以攻击地空导弹
制导雷达和高射炮瞄准雷达,这类导弹主要有美国的"百舌鸟"AGM-45A、"高速反雷
达导弹"AGM-88A,法、英合制的"战槌"AS.37,法国的"阿玛特",前苏联的AS-9等。
空潜导弹是专门攻击潜艇的导弹,它同反潜鱼雷相比,具有速度快,射程远等优点

  简史和展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首先研制并使用HS293导弹击沉过许
多商船,还曾将V-1导弹装在飞机上,用以袭击英国伦敦。战后,随着地空导弹等
防空兵器的使用和发展,为了有效地攻击目标和减少对载机的威胁,美、英、前苏
联、法等国研制和装备了多种空地导弹。60年代~90年代初,已有10余种战术空地
导弹分别在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以及海湾战争中多次使用,战果
显著。实践证明,空地导弹与其他攻击武器配合使用,能提高突击效果。空地导弹
将主要朝着增大射程和速度,进一步提高抗干扰,全天候突防和攻击多目标的能力
以及一弹多用的方向发展。

潜地导弹

————-是指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与潜艇的导弹射
击控制、检测、发射系统和导航系统等构成潜地导弹武器系统。隐蔽性、机动性好
,生存能力强,便于实施核突击。主要用于袭击敌方政治和经济中心 、交通枢纽
 、重要军事设施等战略目标。战略核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潜地导弹分为潜地弹道导弹和潜地巡航导弹。潜地弹道导弹,全长8.7~17米
,直径1.4~2.1米,射程650~11000千米,起飞重量10~60余吨,投掷重量0.5~
2.5吨,命中精度3700~130米。核弹头有单弹头、 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
 。多弹头导弹有3~10个分弹头,总爆炸威力为30~300余万吨梯恩梯当量。制导
方式采用惯性制导或星光加惯性制导。动力装置,大多采用2级或3级固体燃料火箭
发动机,也有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战略导弹潜艇导弹舱有12~24具垂直发
射筒。潜艇在水下机动时,导航系统能为导弹发射连续提供有关舰位、航向、航速
和纵横倾角等数据,连同预先装定的目标坐标,通过射击指挥系统随时计算出每枚
导弹的射击诸元,并将其装定到导弹制导计算机内,迅速完成导弹发射准备。发射
时,通常采用冷发射(动力发射)方式,一般用燃气蒸汽作能源,以较大的推力将导
弹从发射筒推出,在水中上升,出水前或出水后导弹自身发动机点火,按预定弹道射
向目标。潜地巡航导弹装备在攻击潜艇上,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命中精度高、
突防能力较强的战略武器。其战斗部用常规装药或核装药;动力装置通常采用涡轮
风扇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惯性加地形匹配复合制导。借助潜艇内的鱼雷发射管或专
用垂直发射筒发射。当导弹出水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弹翼自动展开,火箭助推器脱
落,涡轮风扇发动机工作,导弹转为水平巡航飞行,进入陆地后,能随地形起伏飞
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部队的"战斧"BGM-109A型潜地巡航导弹,全长6.
17米,直径0.53米,翼展2.65米(可折叠),射程2500千米,巡航高度7~152米,命中
精度30米。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用于实战。前苏联装备部队的SS-N-21潜地巡航
导弹,直径0.53米,射程约3 000千米,命中精度120米。
  前苏联从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潜地弹道导弹,并于1955年9月首次在常规动力
潜艇上由水面发射成功 。此后,装备潜艇的有SS-N-4、SS-N-5、SS-N-6、SS-N-8
、SS-N-18、SS-N-23六种液体燃料的和SS-N-17 、SS-N-20 两种固体燃料的潜地弹
道导弹。SS-N-23导弹,射程8500千米,投掷重量为1.52吨,可携带6~8个分导式弹
头,命中精度600米。美国从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潜地弹道导弹 , 1961年在"乔治
·华盛顿" 号核动力潜艇上首次水下发射成功。先后研制出"北极星"A1、A2、A3、
"海神"(C3)、"三叉戟"-Ⅰ(C4)(图1)和"三叉戟"-Ⅱ(D5)六种型号潜地导弹,分别于
1960年、1962年、1971年、1979年和1990年装备潜艇;"三叉戟"-Ⅱ(D5)潜地导弹
,射程11000千米,命中精度130~185米,装有8个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弹头威力为
47.5万吨梯恩梯当量。法国于1965年开始研制M-1型潜地导弹,射程2500千米,1971
年装备潜艇;其后研制的还有M-2、M-4,分别于1974年、1976年和1985年装备核动
力潜艇。中国于1982年10月和1988年9月,由潜艇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标志着
中国潜地导弹(图2)已进入实用阶段。
  在现代条件下,潜地导弹是战略核力量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武器。其发展方向是
:减少品种型号,提高质量,增大射程,扩大打击目标范围和提高生存能力;进一步
提高命中精度和载荷能力,增大对硬目标的摧毁能力;完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发
展机动弹头和隐身技术,增大突防能力;改善发射和测控系统,缩短发射时间。潜
地巡航导弹发展方向是:提高射程、速度、制导精度和目标识别能力。

岸舰导弹

————--是指从岸上发射攻击舰船的导弹。亦称岸防导弹。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
器之一。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和海上交通咽喉要道两侧。与海岸炮相比,射程远,命
中率高,破坏威力较大;但易受干扰。岸舰导弹由弹体、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制导
系统等构成。射程数十至数百千米,飞行速度多为高亚音速。由飞机、直升机、舰
艇或卫星进行中继引导时,可攻击雷达视距外的海面目标。与地面指挥控制、探测
跟踪、检测、发射、技术保障系统等构成岸舰导弹武器系统。分为固定式岸舰导弹
武器系统和机动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固定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导弹及其发射控
制系统,配置在坚固的永备工事内,有固定的发射点和射击区域,阵地分散隐蔽,能
连续作战;为获得较远的作战距离,其目标搜索指示雷达通常配置在高地上。机动
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指挥操作人员,装载于车辆上,战时可驶入
预先或临时选定的阵地投入战斗,并可随时转移;为能连续作战,每个机动式岸舰导
弹部队,都拥有供应维修车和装载导弹的重新装填车。岸舰导弹通常是由舰舰导弹
、空舰导弹或地地导弹改装而成。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首先研制岸舰导弹。60年
代后,中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挪威、英国等,相继研制生产岸舰导弹。在马
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之战中,1982年6月12日,阿根廷部队从岸上临时阵地发射
"飞鱼"MM-38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使其受创。其发展趋势主
要是增大射程,研制机动式岸舰导弹,建立指挥控制中心和数据链传输系统,实施
隐蔽攻击,提高机动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舰舰导弹

—————是指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也可攻击海上设施,沿岸和
岛礁目标。舰艇主要攻击武器之一。与舰艇上的导弹射击控制系统、探测跟踪设备
、水平稳定和发射装置等构成舰舰导弹武器系统。射程多为40~50千米,有的可达
数百千米;通常采用复合制导;飞行速度多为高亚音速,少数为超音速。同舰炮相
比,射程远,命中率高,威力大;但连续作战能力差。通常由弹体、战斗部、动力
装置、制导系统和电源等构成。战斗部,有聚能破甲型、半穿甲型和爆破型,可采
用普通装药或核装药,装有触发引信或近炸引信、指令引信等;动力装置,多采用
火箭发动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制导系统,多为惯性、自控加雷达或红外末制导。
舰舰导弹发射时,由固体火箭助推器助飞,爬高升空后,靠主发动机的动力继续飞
行。飞行弹道分初始段(发射段)、自控段和自导段。在自控段由自动驾驶仪(或惯
导系统)和无线电高度表控制,按预定弹道飞行,巡航高度为数米至数百米;在自
导段由末制导装置和自动驾驶仪(或惯导系统)、无线电高度表控制导向目标。
  20世纪50年代, 装备舰艇的舰舰导弹有瑞典的 "罗伯特"315、苏联的"扫帚
"SS-N-1和"冥河"SS-N-2等。60年代,中国海军舰艇装备了"上游"1号、"海鹰"1号
舰舰导弹。1967年10月21日,埃及导弹艇发射苏制SS-N-2舰舰导弹,击沉以色列"
埃拉特"号驱逐舰,这是舰舰导弹击沉军舰的首次战例。实战证明了舰舰导弹的有
效性和战斗威力,引起各国海军的重视,许多国家海军相继装备舰舰导弹。70年代
以来,新型舰舰导弹应用精确的惯性制导、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频率捷变雷达、
无线电高度表和效率高的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等新技术,使舰舰导弹技术战术性能
有显著提高。1972年,法国研制的"飞鱼"MM-38舰舰导弹,应用高精度无线电高度表
,使导弹末段能在2.5~4.5米高度掠海面飞行。中国研制了雷达反射面积小、掠海
面飞行的"鹰击"-8舰舰导弹。苏联研制了SS-N-19远程超音速、掠海面飞行舰舰导
弹。80年代初,美国研制的"战斧"BGM-109B战术舰舰巡航导弹可以从舰艇垂直发射
筒发射,射程达450千米左右。美国还研制了127毫米舰炮发射的导弹,每分钟可发
射导弹20枚,1981年8月装备在"布里斯科"号驱逐舰上。这种导弹装有1台固体火箭
发动机和半主动激光导引头,用MK45-V5型127毫米舰炮作为发射装置,既可发射导
弹,也可发射炮弹。这是导弹与舰炮结合的新发展。今后,还将继续研制203毫米
、406毫米大口径舰炮发射的导弹。
  舰舰导弹将向中远程、隐身、精确制导、微电子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缩短
反应时间,提高导弹速度、制导精度和机动性、隐蔽性,增强抗干扰和突防能力。

--
“抗日战争要由你们来打,至少得八十年”----某一学者
“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托洛茨基
“毛泽东主席:请你是否考虑用最直接的方式帮助我们”----金日成求援信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1.5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