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iaochf (笑春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从蒋的角度来看“攘外安内”的战略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9月18日22:28:4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如果单论战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蒋介石的角度,“攘外必先安内”恐怕是当时比
较合理的选择。但它的致命伤在于战略的执行能力,而不是战略本身。

当时的形势是中原大战结束,蒋刚刚掌握全国的实际权力,但无法有效控制各地
军阀。而中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极度虚弱。另一方面,共产党到达陕北后根据
地和军队数量比长征前大大减少,蒋肯定以为可以迅速剿灭。蒋制定这个战略本
身是不错的,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向来是制胜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后来叁十年代中期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军队
经过改编,换装,1937年的实力也大大强于1931年。

问题在于战略的执行能力,眼高手低,这是蒋介石的老毛病了。“集中力量各个
击破”在执行中的要点除了集中力量以外,还要实施迅速,猛烈,连续的打击。
而蒋介石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完全消灭陕北的共产党红军,而在自己阵营内消除
异已势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实上直到1949年他也没有做到。另一方面他所期
待的美,德,英等国际列强的对日压力发挥不了作用。美英德的在华利益确实与
日本有冲突,但遏制不了日本的野心,在天皇的默许和纵容下,日本军方甚至不
受本国政府的约束,对中国步步紧逼。相对于日本的侵略步伐,国民党军队的整
编换装速度还是不够快。蒋介石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家,但在执行方面就没
有与之相配的才能。周恩来对蒋就有类似的评价,张学良晚年也说“蒋先生是有
大略,而无雄才”,此语应该是相当中肯的。

这并不意味这我就赞同“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因为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
来看,从蒋的角度,战略的制定本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共产党的角度,这
个战略对国家对民族就是极其有害的。如果从今人的角度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恐怕先要回答中国国民党,共产党“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孰优孰劣的问题了
。笔者生于大陆,受教育和生活都在大陆,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起码半个多世纪以前确实是那样。但对岸的朋友恐怕会有反对意见。无论如何,
这早已超出了纯军事战略讨论的范围了。

------------------------------------------------------------------------------
--

原 帖 [ 4 ]

蒋连大略都未必有
之所以抗战之初,进退失据,纠其根源都在四一二。北伐势如破竹,一年内又不足一省扩
展至
华南,华东,华中,进军华北。冯阎投靠,张系动摇。如蒋有毛之半,一统山河以为定局
。然后
内振经济,外抗倭寇,又何止多了两年的准备时间。当时共产党合作服从占主流,蒋若善
于容用,
皆是人才(北伐之胜,共产党骨干功不可没)。然而蒋小鼻子小眼,错杀一千,结下共产党
死仇
(本是同志,相煎太急,蒋从来如此,张后来多次批评,可见怨毒之深)。否则,何来安内
之内?
结果宁汉纷争,八一起义,北伐军内部先乱了其来。西北晋军趁机坐大,否则何来中原打
战。靠
者张的大义,蒋才两度险险维持所谓中央地位。更谈何心情去内振经济,外抵日倭。蒋连
自己的
位子都是天上馅饼,谈什么长谋大略。五次围剿,追堵长征,岂能没有消耗。这些内乱本
都可以
避免,皆因蒋为一己之私,陷中华于八年抗战之灾,痛失二十年发展机会而成二十年战乱
。蒋于
国家民族之罪何其之深。比照张之大义,蒋百死难恕。

[ 5:812 ] 我说(冯.埠.银.楼) - 13:39:27 11/06/2001 *** 回 帖


------------------------------------------------------------------------------
--

原 帖 [ 4 ]

即便是大战略角度蒋的攘外必先安内也是有问题的
逐个击破固然是一种考虑,但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老蒋大概还没有选择
先击破哪一个的自由.当时蒋唯一正确的选择大概只能是联弱制强,
而不是逐个击破.

发表于 2001-11-29.06:04:02

--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总是读书人
   ! ! ! 百无一用是书生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22.248.19.7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