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ndywang (阿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关于隆美尔的一篇文章,满好的!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Oct 30 10:02:10 2006), 站内

在网络上一博客中发现的帖子,转过来供大家看看,呵呵

隆美尔只是个战术专家吗?

有“沙漠之狐”美誉的隆美尔是二战的名将,但是很多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在津津乐道于他
那传奇般的作战指挥艺术的同时,也差不多抱有同样的一种“定论”——隆美尔只是个战术
专家,他不具有战略的眼光和全局意识。也就是说,隆美尔只适合作一名出色的前线指挥官
,却不适宜参与战略的谋划。

譬如在英国人戴维·欧文所著的《隆美尔》一书中,作者就对隆美尔有过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个战略家,隆美尔目光短浅。他只重视军队眼前的战斗,对出于政治或战略考虑所
需要但在战术上可能行不通的那些战役却盲目地拒不接受。”

另一位英国人艾伯特·西顿在其《苏德战争1941-1945》一书的第二十四章中也说:

“古德里安与隆美尔都是战术家,学历不深,见识不广,不宜于担任最高统帅部的要职。”

然而,我在阅读相关史书的时候,却总是对此持有一定的怀疑,在我看来,人们对隆美尔的
上述评价或许是一种错觉。

在这个问题上,《隆美尔战时文件》真的是一部相当重要的文献,它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帮助我们结束一些争论。其中,隆美尔是否仅仅只具有战术眼光的问题就可以从中找到答
案,相关部分我已在《战史笔记》及其后的一些文章中作过一定的引述,这里我认为有必要
将该文献里隆美尔阐述过的一些战略意见加以集结,从中体会他的战略苦心:



1942年初,隆美尔重新攻克昔兰尼加后写道:

“德国的最高统帅部始终不曾认清非洲战场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只要用相当少的兵力,即
足以在近东地区大获全胜。从它们的战略和经济上的价值来说,要比征服苏联南部的顿河河
湾划算得多。在我们面前的领土蕴藏了大量的原料。而征服中东足以解除我们的石油荒。假
使我这个军团能够再增加几个师的兵力,并且保证补给充足,就可以击败在近东地区的整个
英军部队。”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高级将领中最早认识到非洲和地中海战场的战略意义的人,诚然,任何一
个战场的指挥官可能都很难避免强调自己所在战场重要性的心理趋势,但是通过隆美尔的分
析以及北非和地中海战场对整个二战战局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南线战场的重视是
绝对有道理的。



“自从我们和美国宣战之后,整个美国的工业都在为盟军服务。我们在非洲的时候,就完全
明了美国人在这方面的成就。现在,回到欧洲之后,我更找到一些有关美国生产能力的统计
数字。它要比我们的数字大了许多倍。在大西洋中进行的潜艇战,就可以决定美国所能运往
欧洲和非洲的物资数量。假使美英两国能够设法消除潜艇的威胁,那么我们的希望也就从此
断绝了。假使我们能够切断他们在海上的交通,那么美国人的整个工业力量对同盟国也就发
挥不了什么作用。”

对于美国军事工业潜力的重视,隆美尔在德军高层中也属于较早意识到的一批人。至少在这
点上,希特勒的认识是不高明的,或者也可能是希特勒出于对美国本能的蔑视而故意忽略美
国因素的作用。事实上,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最终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巨大工业
潜力站在了与德国为敌的阵线上。



1942年底(11月),隆美尔在其关于非洲战场最后阶段(此时的北非战场大局已定,轴心国
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的作战计划中写道:

“(三)从长期的观点来看,无论是利比亚还是突尼斯,都无坚守的可能。因为我早已说过
,决定非洲战争的因素就是大西洋之战。只要美国的强大工业力量能够在某个战场上发生作
用,那么对我们而言,这个战场上就再也不会有最后胜利的机会了。即令我们征服下整个非
洲大陆,但只要留下一小块土地,允许美国人逐渐累积他们的物资,那么结果我们仍将一败
举涂地。战术上的技巧只能使这个崩溃的时间略为延缓而已,并不能使这个战场的最后命运
有所改变。

所以我们在突尼斯作战的目的,也只是尽量争取时间,以便把这些能征惯战的老兵撤回欧洲
,留供他日之用。根据经验,假使盟军为了寻求决战,发动一个主要攻势时,我们就应该步
步为营地缩短战线,……尽量把部队撤回欧洲。当英美联军最后攻克全部突尼斯时,除了极
少数的战俘以外,他们将会一无所获,正和当年我们在敦刻尔克一样,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胜
果。

(四)撤到意大利的部队可以组成一支打击兵力,从训练和战斗经验两方面而论,这些部队
都是最适宜担负对抗美英联军之用的。”

从军事的角度看上去,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悲观的,但我认为那却是当时情形之下德军最合理
的军事选择,也是最具有全局观的规划。希特勒认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必须在非洲保留一
个轴心国的阵地,但是这一主张既没有考虑到军事上的可行性(那个时候北非的同盟国军事
力量已占压倒优势,而关系到轴心国军队后勤保障的地中海的海运也被同盟国控制),也没
有多大的政治价值。



隆美尔后来在回顾北非战役时曾总结说:

“我们在北非的人,曾经一再呼吁当局应该注意到非洲战场的战略价值,但是每次都受到上
级的斥责。……

若是能够提供我们较多的摩托化部队,并保证有一条安全的补给线,那么我们在1941年年初
到1942年夏季之间,就可能会获得下述的成就:

(一)我们可以击溃英国的野战军,于是到达苏伊士运河的道路就完全打通了。英国人也许
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把生力军调到近东地区来。在这两个月当中,我们可以任意地发动
各种形式的作战(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在这种情形下,英国人根本就不会再派援兵去近东地
区了。)

(二)一旦占领了整个地中海的海岸线,运往北非的补给在途中就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我
们也可以向伊朗和伊拉克境内发动深入性的攻击,切断苏联到巴士拉的运输线,占领那里的
油田,并建立一个向苏联南部进攻的基地。在匆忙之中,苏联人一定拼凑不出一支摩托化兵
力,无论在组织方面和战术方面,在这个开阔的平原上,他们都将不是我们的对手。

(三)当我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准备向南苏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要切断摩
尔曼斯克和苏联内陆的联系,然后从芬兰发动攻势去占领它。……如果成功,苏联人和美国
人就完全被隔断了。……而日本人在太平洋中也可以切断美国人的运输舰队。苏联人剩余的
惟一港口只有阿尔强格尔,那里的位置很不好,一年中要封冻好几个月。

(四)我们最后的战略目标,是准备攻入南高加索以夺取巴库的油田。这一刀才真正可以刺
伤苏联的要害。由于缺乏燃料,多数的苏联战车都会丧失作战能力,他们的空军也不能起飞
,同时他们再也不可能指望获得任何有效的美国援助。在这种情形下,苏联就成了俎上肉,
任由我们宰割。

当我提出这样一个作战计划的时候,那些短视的人们马上反驳说我是痴人说梦,根本不愿考
虑。事实上,这个计划没有一点不是正确可行的,它的基础绝对不是空洞的理论。这个计划
实在具有百分之一百的可能性。在世界战争中,一个人应该具有世界性的眼光。”

关于隆美尔这个战略设想,我在《战史笔记》中曾略有评价,我个人认为,这一设想是有质
量的,隆美尔从来不提出不切实际的作战设想,如果德国决策层能够及早地认识到地中海和
北非战场的价值,并及时向这一地区派遣足够数量(其实不需要很多,按隆美尔的说法,他
在1941底至1942年夏季时只需要6个装甲师的兵力就足够扫灭同盟国在该战区的势力了,这
点力量在当时德国陆军的总编成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的德军力量,则这一战场迅速落入轴
心国手中是非常可能的,当时这一战场上的唯一同盟国保护力量——英帝国陆军完全不是德
国陆军的对手。



1943年7月,隆美尔和他的作战参谋长拜尔林将军在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中曾有过一次交
谈,拜尔林记载了隆美尔当时对于整个战局的一些想法:

“我们应该采取内线作战的方式。在东线方面,我们尽快撤到一个可以据守的防线。但最重
要的是打消盟军任何[在西线]建立第二战场的企图,这才是我们防御的重点。……假使我们
能够使英美在[西线登陆的企图]失败之后再花上两年的时间才能卷土重来,那么我们就可以
把重点再移到东线上,于是我们的机会就到手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较势均力敌的和
平了。”

  这样的交谈反映出这个时候隆美尔已经意识到德国在这场全面战争中已不可能获得预期
的胜利,他认为德国最现实的战争目标应当是通过有效的作战造成盟国的巨大挫折从而争取
一个体面的和平。这种观点同样不会是一个只有战术眼光的前线指挥官所能够想到的。



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曾记载了其父对于整个欧洲局势的看法:

“父亲去世前,有一次在散步时,大致把他对于欧洲问题的个人意见解释给我听。他说,照
他的看法,欧洲最大的悲剧就是当拿破仑每战皆捷之后,在政治方面,并没有使欧洲各民族
走上统一之路。……德国人的悲剧也是一样,……德国的战争目的绝不可以和其他各民族的
主要利益相冲突。我父亲说,到了1943年,他还曾向希特勒陈述过这个意见,可得到的答复
却是否定的。”

这样的观点甚至已经超出了军事战略的范畴而触及到国家政治战略的高度,很难说隆美尔的
上述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德国不应与世界为敌,不应以牺牲其他民族的主要利益而追求自
身的利益。

然而,隆美尔应该清楚,这样谈论战略和政治问题是危险的,希特勒和他的总参谋部不能容
许前线的将领谈论和过问战略性问题,至于政治问题,那更是军事将领们不能触碰的“禁地
”。血腥的事实证明,由于触及了政治“禁地”,或者被怀疑触及了政治“禁地”,至少有
三个德国陆军元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中就有隆美尔,另外两个是被残酷绞死的维茨勒本
和“畏罪自杀”的克鲁格。

在《隆美尔战时文件》中,隆美尔自己就记载了1942年11月28日下午与希特勒的一次会见,
在这次会见中,希特勒坚决地拒绝了隆美尔阐述战略问题的企图,隆美尔记载了当时情形:

“我说,经验告诉我们,船运的情况总无改善的可能,所以应该把放弃非洲战场当作是一个
长期的政策。对于一切的情况应不再存任何幻想,……

我希望能对我的意见作一次合理的讨论,所以还想把话说得更详细一点。但是我却无法再说
下去,因为一提及战略的问题,马上就好像是点着了一桶火药一样:元首突然大发雷霆,连
珠炮一样地向我反攻,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到我们身上。”

  另外,在戴维·欧文所著的《隆美尔》一书中,还记载了更为生动一次会议,那是
1944年6月29日,希特勒召集西线所有的德军高级将领到他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山庄伯格霍夫
开会商讨军事形势,在会前,耿直的隆美尔打算向希特勒进谏,让希特勒认清当前的政治形
势作出明智的军事选择,他很清楚这样做的风险,所以在前往会议之前,他向家人告别,因
为他担心可能因此被逮捕。后来,虽然他没有因此而被逮捕,但却再次发生了和希特勒的激
烈冲突:

“希特勒的会议于下午6 点在山庄的大厅里举行。希特勒、隆美尔,伦斯德以及其他军事指
挥官站在台面镶有红色大理石的长桌一边,桌上铺着军事地图。在他们对面,长桌的另一边
是帝国的部长们、外交官和其他官员。……

希特勒请隆美尔发言。

陆军元帅清了清嗓子。‘元首阁下,我作为B 集团军的指挥官来到这里。我想时候已到,我
代表我应对之负责的德国人民向您阐明西线的局势。首先谈谈我们的政治局势。全世界联合
起来对付德国,而力量的平衡……’

希特勒把手朝地图上猛地一击,打断了隆美尔的话,‘陆军元帅,请谈军事局势。’

但是隆美尔固执地继续说:‘我的元首,历史要求我应该首先谈谈我们的整个局势。’

希特勒再次厉声打断他:‘你谈谈你的军事局势,其他什么也不许谈。’甚至隆美尔本人也
不能忽视这句话,他终于遵命。

……

希特勒再次转向隆美尔。这一回隆美尔吁请与会者陈述他们的意见,他意味深长地望着戈培
尔和希姆莱。而两人却避开了他的目光,随之而来的是冷漠的寂静。

‘元首阁下,’隆美尔说,‘我必须坦率地说,我不谈到德国这个主题就不离开这里。’

希特勒立即尖叫道:‘陆军元帅,还是离开这屋子吧。我看这样做好一些。’

会议在没有隆美尔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隆美尔竟然被赶出了会场。

前纳粹德军将领瓦尔特·瓦利蒙特在其所著《德国国防军大本营(1939-1945)》一书中提
供了一段1944年8月31日希特勒与两位德军将军(韦斯特法尔中将和克雷布斯中将)的谈话
记录,在这个记录中,希特勒指责隆美尔道:

“他(隆美尔)在这种情形下[指当时的战争局势对德国越来越不利],犯了一个军人所不应
该犯的错误:不在军事上,而是在其他方面寻找出路。”

很明显,希特勒极其反感隆美尔谈论只有他才能考虑的政治和战略问题,他要求隆美尔应当
去做一个前线指挥官的事情。就我的个人感受而言,希特勒禁止隆美尔涉及战略和政治话题
并非是因为隆美尔的建议质量差,而是因为希特勒认为那些话题是他的“专利”,只有他才
能就那些问题作出英明的决策来。

我个人的观点是,隆美尔并非没有战略眼光,并且他的战略构想也并非是“目光短浅”、只
注重眼前,作为一种战略选择,你可以不同意隆美尔的一些战略设想,但却不能否认,那些
设想是有质量的。但问题在于,从隆美尔的履历表中,我们没有看到他在总参谋部和大本营
工作的经历,也就是说,希特勒不给他提供从事战略谋划或参谋的职务,希特勒只看重他的
战术价值。因此,隆美尔没有机会在工作中展现他的战略才华,并且更可悲的是,他最终还
死于触及了战略和政治问题的怀疑。这正是隆美尔的悲剧。

隆美尔不仅是个战术专家,他的言论和设想还告诉我们,他还是个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人。


--
“抗日战争要由你们来打,至少得八十年”----某一学者
“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却对你兴趣甚浓”----托洛茨基
“毛泽东主席:请你是否考虑用最直接的方式帮助我们”----金日成求援信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61.141.202.19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