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ingboy (一支燃烧不尽的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美国国防部:中国军事实力年度报告(1)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Fri Sep 29 13:21:19 2000), 转信

   I. 中国的总战略、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目标

A.中国的总战略

中国的主要国家目标是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统一的和富裕的国家。它希望
自己屹立于“强国”之列,显然想使自己被公认为是一个羽翼丰满的强国。中国认
为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它的天然资源、人力资源、核力量、联合国安理会成员
国地位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它具备了强国的大多数属性。它想在政治、经济、
军事能力方面达到与其他强国“势均力敌”。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北京相
信它到2050年至少将成为一个“中等”强国。中国还想产生足够的力量,成为亚洲
的一个显赫国家,从而使任何国际力量想在亚洲采取大的行动必须首先考虑中国的
利益。

中国的分析家们通过衡量各国的“综合国力”来计算中国的地位。中国已故最高领
导人邓小平身边的战略顾问们在七、八十年代提出这种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动
态分析过程,定性与定量地衡量一个国家多层次结构的综合国力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或“子体系”。中国的分析家们衡量国力的4个子体系是:(1)物质或硬力量(国
家资源、经济、科技和国防);(2)精神或软力量(政治、外交、文化和教育)
;(3)协调力量(领导机构、指挥、管理和国家发展的协调);(4)环境力量(
国际、自然和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没有宣布西方意义上的用以指导自身在国际事务中行为与作
法的 “总战略”。实际上,中国领导人主要忙于国内事物,特别是维持国家统一
和内部稳定。我们可以通过高级领导人、政府计划文件以及政府机构的文字材料所
表达的官方言论推断出:
  最贴近于中国“总战略”的当属它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是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以实现长期国家目标。邓小平70年代末首次宣告这个战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
。邓去世后,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为首的领导层重申了这个战略。

建立在这样一个明智基础上的中国总战略是全面提高综合国力,使北京能够实现其
长期的国家目标。这个被北京称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总战略是由邓小平在70年代
末首先提出来的,并由邓小平之后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为首的领导集体重新
予以确认。这个发展战略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主流,战
争可以避免的时代,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为此,北京优
先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增长,提高科学与工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开发利用国家陆上与
海上资源,并力图获得全球资源。

   虽然这个发展战略假设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北京的战略同时还
强调发展军事力量,将它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补充,用以保证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
,保卫重要的国家利益,支持最终扮演大国角色和成为亚洲显赫力量的政策。尽管
如此,自邓以来的中国领导人将军事现代化排在四个现代化的第四位上。由于科索
沃发生的“盟军行动”和1999年5月,中国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遭到轰炸,中国
官方已经认真地考虑了修改国家发展战略中发展国防的优先地位,以重新排定国家
发展的优先次序。但是,在1999年北戴河召开的领导人会议上,高层领导重申了优
先进行经济、科技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方针。
除了发展国家实力中的物质性“硬”力量(自然资源、经济、科技和国防)外,有
些分析家认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还试图增强国家实力中政治、外交等“软”力量
,认为这些软力量决定国家物质实力的效能。北京正在调整国家政策和决策能力,
改进对外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关系,增强它在多边机构(包括联合国、世贸组
织、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与贡献,将国民人均收入提高到全球
先进国家标准,以及改善人民的社会生活质量(包括健康和教育水平向全世界先进
国家看齐),以此加强它的“软”国际力量。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还特别强调加强国家实力的“均衡”与“协调”,用宏观手段调
整、控制、协调国家实力中的物质、政治、外交和经济这类硬力量与精神这种软力
量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领导层经常强调“党的建设”,
要求改善和增强党和政府的管理
机构,教育和发展党的下一代干部。中国共产党还特别强调党的总书记和政治局常
务委员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对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以江泽民为主席的中共中
央军事委员会来实现的。对国家实力中软硬力量发生影响的各种国家计划由几个政
府部门管理,特别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及国防科技与工
业委员会。政府机构间的审查与政策制定由中共中央的一些不公开的组织,即所谓
的“领导小组”承担,包括外交领导小组、台湾事务领导小组、财经领导小组以及
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内的高层领导行使决策权。

  为了寻求国家实力中各软硬力量间的协调发展,中国的一些分析家认为,环境的“
制约条件”会对国家发展各种实力的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国认为国
际环境(世界力量的结构与平衡)、自然环境(资源、地理和生态)以及社会环境
(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及其稳定性)能够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步伐。因此
,中国的发展战略注重鼓励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自1985年
以来,北京致力于促进全球力量平衡从两极化平衡向多极化发展,在其周边国家和
国际舞台上谋求建立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在最近十年,中国已经增强了它对自
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包括洪涝、干旱、地震、瘟疫、饥荒和林火。由于地理和历史
形成的居落模式,包括土地开垦的原因,中国特别易受这些自然灾害的袭击。北京
还正在设法更加充分地利用其自然资源,发展保护北海、东海、南海中有争议的领
海中有潜在的丰富资源的海区所需要的军事力量投送能力。另外,中国还采用各种
强迫措施维持国内社会稳定,因为经济改革已经在国内造成或加重了政治、就业、
农村、犯罪和种族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北京已表明了它将迅速遏制和扑灭任何新的
异教根源的决心,包括去年被当作国家政治问题的准宗教——法轮功。

    由于这个原因,过去十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几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促使中国的一些
名流对中国一贯坚持的对安全的温和的估计提出严重质疑,这种估计是,和平与发
展是国际主流,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全球力量平衡正从两极化向多极化结构转变。
高层领导人主要担心的问题是,美国想通过遏制中国力量的增长与防止俄罗斯力量
东山再起,在欧亚力量平衡中维持支配地位。北京认为,华盛顿正在通过加强与东
京的安全联盟和北约东扩,竭力维护“单极” 力量平衡。中国认为,俄罗斯由于
国内问题羁绊,不能在抵制美国主宰欧亚事务中发挥持久的作用。此外,北京怀疑
新的美日防务指针授权日本在其过去的防卫态势之外采取军事行动,促进日本提高
其地区性力量投送能力。北京还认为,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
系统是对中国核威慑能力的挑战,最终将用于保护台湾,这种行为被中国认为是粗
暴干涉中国的事务,会打乱中国建立针对台湾的常规战区导弹恐吓能力的努力。

   在科索沃的盟军行动获得成功以后,中国认为对付美国——在未来插手中国内部事
务,或用军事手段干涉可能发生的中国卷入的冲突——将变得越来越困难。中国许
多名流指出,美国对科索沃的干涉为最终在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发生的冲突中对中
国采取军事行动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他们还怀疑,华盛顿将秘密或公开介入中国
西部的藏族或穆斯林少数民族争端。北京还怀疑,美国在科索沃干涉的先例会增强
美国在朝鲜危机中进行干涉的倾向,这种干涉将对中国在朝鲜半岛的长期利益构成
挑战。美国对于俄罗斯在车臣采取军事行动实行的不干涉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
中国对于盟军行动这一先例的担心,因为与南斯拉夫不同,中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打
击力量。不过,中国确实担心美国在中国可能卷入的冲突中进行军事干涉。

  中国认为,这类国际趋势将构成一种国际环境,“限制”中国发展物质、政治、外
交和经济这些国家实力中的软硬力量。中国认为,这类趋势表明,北京将难于发展
与华盛顿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建立了这种关系,就可能从根本上缓解美国“遏制”
中国的意图,就可以促使美国在抵制日本力量增长方面与中国合作。此外,中国在
应付这种不利的国际环境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为抵制美国在欧亚地区力量而培
植国际影响力的选择余地有限。据报道,自1999年5月7日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
遭轰炸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在讨论对付美国的方法,包括加速军事现代化、加强
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以及增加中国在国外的渗透活动。不过这些选择都不能从根本
上改变中国的地位。

   看来中国还没有作出这样的结论,即,这些选择中的哪一个一定能改善它的安全环
境。中国高层领导人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抵制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提高发展国防
重要性的压力,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搞乱为使经济增长与经济现代化所作的努力
。北京认为,经济增长是保持国内社会环境稳定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认为
外贸和外资是中国发展国家实力中物质(硬)力量中的经济成分的核心。中国领导
人还怀疑提高国防在国家优先重点中的位置只能强化华盛顿遏制中国的努力,使日
本提高其力量投送能力的意图正当化。在过去10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战略
家不时提醒中国领导人要避免受美国挑逗而进行不平衡的军备竞赛,从而偏离中国
经济现代化的轨道。

  虽然中国对付美国的选择余地有限,但它的安全政策和主张已经越来越多地包含了
间接或直接向美国安全政策和主张进行政治性挑战的论调。北京经常公开和私下发
表言论,谴责美国谋求“霸权主义的”国际行为。中国还推出一个“新安全概念”
,呼吁将国际安全建立在多边对话和国家间保证不用武力相威胁、不强制、不军事
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的基础上。特别是,这个新安全概念批评作为冷战遗物的双边和
多边安全联盟,认为这种联盟削弱而不是加强国际安全。在过去三年中,中国一直
使用这个主张在各种外交和公开场合无遮掩地批评美国的欧亚安全政策,反对美国
(与日本)加强美日安全联盟和鼓励北约东扩。最近,中国与俄罗斯合作,成功地
说服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支持批评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联合国决议。

  中国对美国安全政策的批评部分地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安全的担忧,他们感觉到华
盛顿正在采取行动来“遏制”和“包围”中国,鼓励日本以北京认为将会削弱地区
安全的方式扩大防御范围。提出这种批评的另一个原因是,北京认为,美国的政策
是创造一个国际环境,“限制”中国全面发展其国家实力中各种物质(硬)和精神
(软)力量,打乱中国欲意成为亚洲显赫国家的努力。中国在它认为自己拥有一个
良好的安全环境,从而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和平建设”的时期着手努力发展综合国
力,然而冷战结束后,中国高层领导人越来越对这种环境产生了怀疑。


--

    纠缠不是我的性格?
      也正是这样
         使我知道这是
            上天判给我的无期徒刑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9.7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