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nt (智障),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东线战役1944-1945》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ue Feb 20 19:42:34 2001), 转信

    序

    这个系列中我将向大家讲述1944~1945年间在东线的战役,在开始以前,我
首先将花一些时间来讲一下,1944年的苏军和战争初期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们
在迭遭惨败后,最后却能获取胜利?

    一次大战结束后,苏联和德国都满目疮遗,但正当胜利者都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中时,
这两个战败国内部一些优秀的军事家却已经开始酝酿一场伟大的军事改革。基于在一战中
胜利的经验,英法等国逐渐着迷于阵地战,而德国和苏联的一些有才能的军人已经在思考
如何在现代化战争中继续保持机动,而他们确实有一种可以实现他们理想的工具——那就
是英国人发明的坦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坦克在发明它的国家中却在遭受冷遇。

    在苏联和德国中,对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贡献最大的军人是古德里安和图哈切夫斯基
。在这场建立现代化机械化部队的竞争的开始阶段,苏联取得的成果要大得多。这主要得
利于图哈切夫斯基身为执掌大权的苏联元帅,而当时古德里安还默默无闻。作为一个军事
统帅的图哈切夫斯基的杰出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为苏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机械化军(1
932年,当时古德里安还在因推销他的主张而到处碰壁),更在于他为苏联军队建立了
一整套以“大纵深”作战理论为主体的战略思想。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这10年
,是苏联军队的黄金时期,在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一大批苏联军官为建立一支现代
化的军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虽然也遭受军队中保守势力的阻挠,但逐渐的图哈切夫斯基
的理论深入到苏联军队的心灵深处,即使后来斯大林的“肃反”也无法清除它,当一个稍
微具有军事常识的人在研究了苏联军队在二战中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就会发现在它们后面
站着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幽灵。

    当30年代中期到来时,情况发生了改变,在德国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开始了重
新武装。具有伟大军事传统的德国军队开始其突飞猛进的过程。古德里安关于装甲战的思
想被希特勒接受,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在德国诞生了。

    而这个时候,苏联军队却开始走上了老路,首先其装甲部队被认为无法独立作战,机
械化军被解散,坦克部队被重新局限在支援步兵的老路上。更为灾难的是斯大林的“大清
洗”,4万军官被捕,其中1万5千人被处决。幸存的军官在恐惧中颤抖。由于高层将领
被清洗,大批尚不具备足够才能的中下级军官被提拨到高级将领的位置上,而他们原来的
位置被大量同样不称职的更年轻的军官接替,这使得苏联军队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大量不具
备足够军队的军官。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欧洲局势的日益紧张,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军,
从世界惯例来看,一支军队在和平时由一批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组成,在战时的大扩军时
,他们将成为这支军队的骨干,而当时苏联的情况是,军队可以由征召得到,可是合格的
军官在哪里?在这个一团糟的局面中,苏军唯一的希望是图哈切夫斯基所遗留下来的军事
思想,经过10年以上的推广,它已经深入到苏军各级军官的心里,虽然查禁了图哈切夫
斯基的著作,但斯大林并无意完全消除“大纵深理论”在苏军中的影响,他虽然想要消灭
在军队中潜在的对手,但并不想毁灭苏联军队本郏〉昧巳绱顺晒Γ颐侨丛谧呋赝仿罚
 彼淙话?
德军装甲部队的建设说成“盗窃”苏军理论毫无事实依据,但苏军受到很大震动却是事实
。于是苏军做出了重建机械化部队的决定。但凡事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首先这个未来
的机械化部队应该是怎样的呢?在建立机械化部队的过程以说模诔醪浇?
立了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后,他们首先遇到的任务是进军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行
动都不是正式的军事行动,这使得德国人能够不流血的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取得经验。在大
战爆发后,德军最先遇到的是实力远不能和他们相比的波兰人,在作战行动中德国人即使
犯了错误(这肯定发生过),也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当经历了法国战役后,德国装甲
部队已经成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劲旅,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任何的错误都是致命的。

    对于俄国人来说,比较有利的一点是一批最新型的坦克研制成功,也就是著名的T-
34中型坦克和KV-1、KV-2重型坦克,苏联人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好
的坦克。现在苏军就准备以这些新式坦克为主体建立崭新的机械化部队。1941年苏联
的机械化部队由机械化军组成,每个机械化军下属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
车团,1个通讯营,1个摩托化工兵营组成,按编制应有36080人,1031辆坦克
(420辆T-34,126辆KV),苏军计划建立20个这样的机械化军,在战争爆
发时,许多机械化军都没有满员。

    看了如此庞大的编制后,即使象笔者这样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也不由要提出几个疑问
:苏军有没有足够有经验的军官去帜。而且这个决定虽然勉强提高了机械化部队坦克数量,
但并没有提高坦克的质
量,虽然T-34坦克和KV坦克开始逐渐装备部队,但在战争爆发时,这两种坦克的数
量还不多,大部份苏军所拥有的还是旧式坦克,由于苏联集中力量建造新坦克,旧坦克大
多已停止生产,那么问题来了,在完成换装前,那些旧坦克一旦发生故障,替换的零部件
在哪里?毫不让人吃惊的,有些机械化军在战争爆发时有高达25%的坦克因机械原因根
本无法起动!苏军坦克的另一个弱点是严重缺乏无线电设施,在战争初期,只有坦克连连
长的坦克上装有性能不佳的无线电,这严重影响了作照军终于解决了无线电通讯问题的话,
那么他们始终未能研制出可以与美军和德军装备
的装甲人员输送车(APC)相比的装甲车辆。他们只能依靠卡车或干脆在坦克上运载步
兵。而现在的问题是让苏军一下子从哪里搞到那么多卡车?于是最后决定先将步兵部队所
有的卡车调给机械化部队,在优先满足了机械化部队的需要后,再装备步兵部队,而万一
战争提前爆发,苏军寄希望于可以从地方上临时征用民用车辆!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它
不但不能满足机械化部队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了步兵部队的战斗力,在战争开始时,边
界上各个步兵部队奉命开赴前线时,他们会绝望地发问“用来拖带大炮的车辆在哪里?”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不稳定的形态下,战争爆发了,当时苏联机械化军大多数都部署在
后方,而战争刚刚开始,德国空军就几乎摧毁了苏军的通讯系统,在联络渠道不畅的情况
下,要完成分散驻扎的各个部队的集结几乎不可能,而在前线紧急的形势下,大多数机械
化军都是以各部分别前进的方式向前线开拔。一路上他们饱受德国飞机的轰炸,而挤满道
路的难民给行军带来困难。雪上加霜的是随着部队的前进,旧坦克因为机械上不可靠、坦
克因为操作不当纷纷抛锚,通常能抵达前线的坦克数量不超过50%。即使这些坦克也只型
根本没有进行,那么德军的进攻无疑将获得胜利,但苏军的损失可能没有
那么大,而德军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德军的攻势正好是在苏军处于最脆弱的阶段发动
的!

    面对战争初期灾难性的局面,苏军采取了应急的措施,过于庞大的机械化军被拆散,
既然军队缺乏有经验的军官,那么一切作战单位的编制都被缩小,以让那些缺乏经验的指
挥员比较能控制,同时在西部的工厂企业被紧急运往乌拉尔山以东。即使采取了这样的措
施,最后能拯救了苏联的还是广大苏军官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他们
几乎可以忍受一切痛苦的意志。如果说苏军在19⒒诱×耸奔洹U飧龀删偷拇凼鞘指
甙旱模站冢保梗矗蹦甑模陡鲈轮校冻?
了人员损伤430万人,损伤坦克2万辆,飞机2万1千架的惨重损失。但这个代价不是
白费的,德国既然未能在1941年苏联最弱的时候使之屈服,那么她在战争中的前途就
会变得十分暗淡,德国最终战败的命运在我看来在1941年冬莫斯科城下就已经注定了


    1942年,苏联的形势有所好转,迁移到东部的工厂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为了弥补
惨重的装备损失,苏联采取了牺牲质量以增加武器产量的措施,新武器的研制暂时停止了
,一切技术革新除非能有助于提高产量,一律不予采纳。于是,一方面苏联武器生产开始
提高,另一方面武器的品质大大下降,比如1943年前的T-34坦克一旦被击中,即
使没有被击穿,坦克内部也会“铁屑飞舞”,造成乘员受伤。直到1943年中,一支苏
联坦克部队在野地中急行军超过100公里后,即使未经战斗,也会有50%以上坦克因
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

    虽然有以上种种缺陷,但苏军至少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可以让他们试图再次
实行在41年被迫放弃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在42年,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如坦克军,
机械化军和坦克集团军再次出现在苏军的作战序列中。对于苏军来说,他们在42年最大
的问题是尚未发展出一个结构合理的装甲部队模型,坦克军加上几个步兵师并不意味着装
甲部队!

    另一个问题是苏联高级将领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似乎未能搞清楚一个作战计划,不
管听上去多么合理,但如果超过了部队的能力,那么就会变得十分有害‖德军的攻势直到斯
大林格勒才被阻止。1942年对
于苏军来说,是即充满了灾难也充满了希望的一年,在战争开始后头一次,苏军开始有能
力对军队结构进行改革,并试图重新采用战前的理论,虽然总的来说,42年的改革并不
成功,但这个势头一旦开始,就再也不会停止了。

    1942年11月起,苏军内部开始有计划的经验总结运动,每一次战役后,由部队
作战部长负责,在参谋长的监督下,每个部队都要解答类似以下的问题:如果是防御战斗
,你是如何部署兵力和武器的?你的预备队的位置在哪里?如果是进攻战役?你是如何进
行侦察的?战前采取了怎样的伪装措施?进攻中你的战斗队形是怎样?如何在战斗中保持
通讯畅通?你是如何和友邻部队保持联系的?你是如何步炮联合作战?如何和空军配合?
你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后勤补给的?你是如何在复杂地形中有效使用工兵的?你的措
施是否有效?如果有,为什么?如果无效,为什么?经过战斗,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教
训?等等,等等。通过这个总结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立刻在全军传达。这个运动极大地提高
了苏军各级军官的素质。

    1943年以后,对苏军来说,一切开始走上正轨,在43年,苏联的军事工业最终
从战争初期的打击中恢复了过来,从这一年开始,大量新式武器投入了战场,同时武器装
备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同时来自美国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涌入,自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
,苏军可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装备部队。同时,从这一年开始,苏军从后方派往前线的新
兵的训练水准大为提高,从43年起派往前线的步兵平均受训时间是5个月,炮兵、工兵
和装甲兵是10个月,而飞行员的受训时间高达1年。

    对苏军来说,43年遭遇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开始感觉到人员短缺问题,他们再也经
不起如战争初期那样的惨重人员损失了,由于要确保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等技术兵种的需
要,在44年后,苏联近卫步兵师和担负重要任务的平均人数为6000~7000人,
而一般的步兵师的平均兵力只有3000~4000人而已。由于在后方补充的步兵数量
不足,即使有也是优先补充近卫部队,大多数苏军步兵师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补充兵力,
一旦解放了某个地区后,所有地方上服役年龄以内的男子一律应征入伍,在沿途解救出来
的苏联战俘,在吃几顿饱饭,休息几个星期后,立刻被补入作战部队,如果那些新兵运气
好,那么在参加战斗前,他们能在前线后方教导队中接受短期突击训练,但如果战况紧急
,他们就会被立刻派往战场!这导致苏联步兵的质量大为下降了。于是苏联在44年后越
来越倚仗他们的装甲兵和炮兵,从44年后,苏军以前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
大规模步兵攻击,几乎不再出现于战场。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和各个方面军在策划进攻时,
已经能有效地依据部队的能力来制定作战计划,他们懂得了只有当部队在作战中能生存下
来,才能取得胜利,于是在这个阶段苏军的作战计划宁可采取比较保守的计划,只有在完
成当前的任务时,才会试图继续扩大战果,而一旦发现德军的抵抗过于强大时,他们也能
掌握何时停止攻势的极限,从而避免了像以前那样不顾自身的状况,一味要求突破的战法
,这样在44年后,苏军的每次攻势几乎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战果。

    苏军所采用的“大纵深”战术到44年,已经完全成熟了,它要求集中兵力于突破口
,当突破一旦形成,立刻投入装甲部队(坦克集团军或骑兵-机械化集群)向敌方防御纵
深冲击。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突破,苏军总是把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部署在选定的突
破口上,在43~45年的苏军发动的攻势中,苏军所占有的兵力优势远不如德国人事后
所宣称的那么大,通常苏军在人数上只占2:1到3: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3:1到5
:1的优势,并没有超过理论上进攻者所应有的3:1优势很多。但苏军在却能在突破口
上集中起相对于对面德军6:1~7:1的优势的兵力,为了在突破口增加火力上的优势
,苏军一般不在步兵师中装备120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而将这些炮兵部队集中在独立
的炮兵师和炮兵军中,这样每个重炮兵部队有如一个个可以独立运作的“模块”,有利于
苏军根据战况将其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段,也有利于根据情况变化迅速改变部署。这样我们
会看到在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前,在突破口上苏军占有几乎压倒性的优势,而在战线其他
地段,苏军兵力往往和德军相等,甚至少于德军,为了以尽量少的兵力防守尽量长的防线
,苏军在43年底开始在前线部署一种称为“筑垒地域”的部队,这种部队兵力通常相当
于一个加强团或一个师,主要由炮兵和机枪营组成,它的火力极强而机动性极差,它的任
务很简单,就是防守一个很宽的地段,以释放尽量多的兵力以参加进攻。

    为了在突破口集中兵力,苏军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选定突破口?如何通
过侦察以发现德军防线上的弱点?如何向突破口集结兵力有不被敌人发现?一旦集中完成
后,应采取怎样的伪装措施?如何进行欺敌?如何把敌人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如果象
在维斯图拉-奥得河战役时那样,德国人已经知道了苏军大致进攻时间和突破地点的情况
下,如何通过欺敌,至少将敌人部分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攻击开始后,步兵如何和炮
兵配合?如何和坦克部队配合?如何和空军配合?等等,等等。到1944年时,苏军已
经成了这方面的大师。

    看苏德两军的攻防战是很有意思的,苏军往往在突破口上集中大量的炮兵,在进攻发
起时对德军防线进行毁灭性的炮击,对此德军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预料到苏军即将发起
进攻时,将部队撤到第二线,在一线只留下少量兵力,这使得苏军炮弹白白浪费在无人地
段,而当苏联步兵开始前进时,德军迅速回到阵地上。苏军对德军新战术做出的反应有二
:首先苏军在轰击德军一线阵地一段时间后,假装开始火力延伸,同时步兵部队装做发起
攻势的样子,当德军回到阵地时,苏军炮兵便再次猛烈轰击德军阵地;另一个方法是苏军
在大规模进攻前一天,一线各个师每师抽调1~2个营,组成斥候部队,他们在比较短促
的炮火准备下,攻击德军一线阵地中各个主要据点,如德军主力在二线,苏军就能迅速占
领德军一线阵地,然后苏军主力就会跟上,而这些斥候部队继续想前试探进攻,当他们发
现前面德军兵力太强,无法再前进时,那么前面必然是德军的主阵地,早已准备好的苏联
炮兵就可以向那里倾泄炮火了。

    1944年,苏军步兵部队的另一个特点是,苏军在重要的突破地段上部署了大量担
负支援步兵任务的独立装甲部队,另外为了提高苏军步兵防坦克能力,在各个步兵师中装
备了大量反坦克炮,这使得苏联步兵部队在突破能力更强,而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中,
生存能力大为提高。我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1944年6月23日,苏第11近卫集
团军在向Orsha 发起进攻的3个步兵师的队形是这样的,每个师前锋是10辆安装扫雷装
置的T-34,后方150米是一个装备21辆JS-2或KV重坦克的重坦克团,后方
150~200米是一个重型工兵营,再后面200米是一个装备21门JSU-152
的自行火炮团,然后才是步兵部队。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突击集团的攻击能力!

    一旦突破形成,苏联坦克集团军就会投入突破口,苏联坦克集团军重建于1942年
,在1943年逐渐定形,它一般有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在进攻中一般采取
2个坦克军在前,机械化军在后保护两翼和后方。1944年,苏联坦克集团军的坦克、
机械化步兵、工兵、炮兵、反坦克和高射炮部队的比例更加合理了。在这时苏联坦克部队
中原来臭名昭著的通讯能力和机械维护修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战争开始时,苏军只有
在每个坦克连的连长所在的坦克上才有无线电设备,而且这种设备还很不可靠。1944
年初,苏军所用的无线电设备性能已经大大提高了,并且普及到了坦克排,到1944年
下半年,几乎每一辆苏联坦克都装上了无线电。1943年前,苏军损伤坦克的报废率高
达70%,现在随着苏联坦克工艺水准的提高和机械维护能力的提高,60%以上损伤的
坦克能在很短时期内重返战场。这使得苏联坦克部队的冲力大为提高,1943年,苏联
坦克集团军每次进攻一般能突破敌纵深100~150公里,194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
300~350公里,到1945年更上升到500~600公里!

    在进攻时,苏坦克集团军的每个军都会组织一个前锋部队,它一般由一个坦克旅,一
个自行火炮团,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团的机械化步兵,再加上高射炮,反坦克炮,工兵部队
组成,一般是全军实力的三分之一,而且通过对空电台,接受空军的全天掩护。一旦突入
敌军后方,这个前锋部队就会一路横扫敌人的通讯和后勤设施,它的任务是找到敌军防线
上的弱点,为军主力开辟前进的道路。他们将夺占道路枢纽,攻克缎┣胺娌慷右话惚3衷诰
髁η胺妫叮肮镒笥遥惺钡鼻胺娌慷釉獾降戮凹撞慷拥?
全面反击时,它就会就地占领阵地抵抗,由于当时苏联空军占有空中优势,以及苏军部队
的火力和反坦克能力已经大为提高,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在1942~43年可以在反击中
消灭苏联坦克军乃至坦克集团军本身,但在1944年后,德军甚至很难消灭苏军的坦克
旅,于是当苏军坦克军主力赶到时,有时会向被围的苏军前锋部队提供帮助,但更常见的
是,迅速组成另一个前锋部队,然后绕过面前的德军,继续向前突破,把消灭德军的任务
留给后方的步兵,紧跟在坦克集团军后方的苏联步兵也会以手头的装甲部队和自行火炮部
队组成他们的前锋部队,以随时和坦克集团军保持接触,他们的任务是把被坦克集团军切
成一块一块的德军逐个吃掉,同时苏联坦克集团军继续向敌军纵深突破!

    在我这个系列中,我将叙述发生在1944~45年东线的几个典型战役,它们包括


    1、冰原血战-齐克赛口袋之战  2、罗马尼亚战役  3、匈牙利战役  4、
东普鲁士战役  5、维斯图拉-奥得河之战——第3帝国的末日

    如果通过这个系列,能使大家对发生在50年前的这场惨烈的战争有一个初略的了解
的话,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冰原血战

    在我这个“东线战役”系列中,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生在1944年1月的齐
克塞战役,苏联方面则称这个战役为科尔松-舍普琴柯夫斯基战役,而在德国方面这个战
役以“齐克塞口袋”之战而闻名,和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等著名
的东线战役相比,齐克塞战役很少为人所知,但我认为它不该被遗忘,这个战役在苏德战
争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役,这不仅表现在它是苏军1944年中所发动的第一个重大攻
势,而且它清楚地表现出了苏德战争后期,双方军队作战的特点。

    长久以来,苏联军队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在作战中只知道死板地遵守事先拟定的
计划,而不能同时也不鼓励在战斗中依据当时的情况而调整部署。这个说法起源于战后出
版的第一批我所称的“德国革命战争回忆录”,在战后冷战的国际环境下,这个观点很快
被英国和美国所接受,说来十分有趣,我发现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在描述敌人的时
候,想象力十分贫乏,他们的敌人一般被冠以“只知道死板地执行命令,而不知道随机应
变”的帽子,后者被认为是英美军人的长处。比如在二战期间,德国军人就被认为是“虽
然训练有素,但只会机械地服从”,以至于巴顿将军声称,由于善于随机应变,“一个美
国小伙子抵得上10个德国佬”。直到50年代后,由于战时所造成的敌意逐渐消退,英
美等国才开始比较客观地评价二战中的德国军队。

    同样一直到80年代末期,苏联逐渐开放并最终解体,冷战的敌对气氛逐渐减弱,西
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二战东部战场的史料开始同时引用苏联和德国双方的资料,从而开始比
较客观地描述这场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一本战史是否包括双方的资料是区分
严肃的史料和“革命战争回忆录”的重要区别之一,也许有许多人更喜欢“德国革命战争
回忆录”而讨厌“苏联革命战争回忆录”,但对笔者来说“革命战争回忆录”就是“革命
战争回忆录”。令人遗憾的是,这些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出版的作品很少能和国内二战
爱好者们见面,我们出版社的许多编辑的职业水准之低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在已经是2
1世纪的今天,国内有关苏德战争的最权威的作品居然还是Albert Seaton 出版于60年
代的《苏德战争》!不过话说回来,你能对那些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例如“艾森豪威尔在法
国帮助布莱德雷夺取巴顿的战功”,“苏联政府残酷镇压和德军浴血奋战的弗拉索夫将军
的部队”等大作的编辑老爷们抱什么指望呢!

    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除非是完全由白痴组成,否则决不会不允许在战时依据实际情
况改变作战计划。在战争初期,苏军并非是只知道死守计划,而是他们的反应太慢,这既
是由于当时苏军各级军官缺乏经验,也是由于苏军缺乏一个良好的通讯系统,这导致指挥
员无法及时了解前线的情况,而上级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到下级。随着苏军各级军官经验
的增长和通讯设施的日益改进,苏军的反应也将越来越快。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齐克
塞战役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双方指挥机构的能力考验很大,这场战役对于苏军来说,是在仓
促中准备的,对德军来说,是突然间被卷入的。双方的作战准备都十分草率,双方的作战
计划都是几乎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看着双方将领们如何调整作战计划是十分有趣的事
,在此期间,双方都犯过不少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是如此低级,以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出
于朱可夫和曼斯坦因这样世界级名将的手中!

    齐克塞战役的另一个特点是双方那种在理论上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运动的地形和气候
环境中使用机械化部队的能力,笔者一向认为二战中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战争只发生在东
线,苏联战场上双方装甲部队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能力总是让我如
痴如醉,在这方面,德国军队是先驱,它第一个把装甲部队的运用上升到艺术化的层次,
苏联装甲部队只是到1944年才达到了这个层次,而在西线的英美军队从未达到这个境
界。

    自从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就开始了向西方不间断的进攻,1943
年11月,苏军从第聂伯河的桥头堡中冲出,他们攻克了基辅并将德军向西方和西南方向
逐退了100公里,1943年12月,苏军又发起了一系列新的攻势,这个攻势直到1
944年1月中旬才告一段落,这个攻势也导致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向西方弯曲F肟巳
怀霾俊薄U飧鐾怀霾扛盍蚜怂盏冢蔽诳死己偷冢参诳死挤矫婢涞牧?
系,对企图进一步发动攻势的苏军来说,这个突出部犹如莽刺在背,但同时对苏军来说,
这个突出部的存在也是一个机会,一个通过两翼包抄以消灭突出部中德军的机会。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十分忧虑苏军对齐克塞突出部的攻击,在他眼中
这个突出部是德军防线上一个弱点,他曾多次向希特勒提出放弃这个突出部,以拉平德军
的防线,但希特勒没有同意,希特勒认为这个突出部的存在是在苏军两个方面军之间打入
了一个钉子,如果能守住这个突出部,就可以严重阻碍苏军的下一步攻势。对此曼斯坦因
表示了自己的怀疑,问题是德军是否有能力守住这个突出部?但既然希特勒已经下达了命
令,作为一个军人,曼斯坦因只能服从。不过令曼斯坦因感到安慰的是当地的地理情况,
齐克塞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多河流,沼泽,道路情况很差,在1月份当地多雨雪,尤其在
夜晚经常雨雪交加,大风呼啸,能见度很差,而道路结冰情况十分严重,但一到白天,气
温开始回升,地面化冻,使得道路成为“无底的泥潭”,使得机械化部队很难在这种地形
中运动。这些情况显然对防守者有利。

    德军在齐克塞地区的部署是这样的,在突出部的左翼德第1装甲集团军第7军,这个
军在突出部根部由下往上部署了第75、第34和第198步兵师,军预备队第82步兵
师部署在防线后方的左翼。第7军上方,突出部的左半部是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42步兵
军,该军的左翼是第88步兵师,这个师占据的防线很长,实际上对一个师来说是太长了
,为了加强该师的实力,德第213警卫师的2个营和第168步兵师的1个营被补充给
该师,在第88师右翼是B战斗群,这个战斗群由第332、255和112步兵师组成
,在这3个师中,除了第112师比较完整以外,其余各师都在以前的战斗中受了重创,
这个战斗群实际的兵力只相当于一个加强步兵师。

    占据突出部右翼的是德国第8集团军,该集团军将第11军部署在突出部右半部,在
该军防线左翼和42军B战斗群相邻的是由保加利亚志愿者组成的党卫军“Wallonia”旅
,该旅右翼是第5党卫军“维京”装甲师,这个师是党卫军4个王牌师之一,该师奇装满
员,共有90辆坦克,在“维京”师靠近突出部根部由北向南分别是第57、72和38
9步兵师。在第11步兵军的右翼是第47装甲军,该军的部署由北到南分别是第3装甲
师(只有20余辆坦克),第106和第320步兵师。

    在苏军发起进攻前,德军的防线已经构筑完毕,整个防线相当坚固,但其弱点是缺乏
纵深,很明显地在第一线德军后方,根本没有预备队存在,在突出部的左翼,德军没有一
辆坦克!但在我看来,德军兵力部署最大的错误是将实力最强大的“维京”师部署在突出
部内部,即使一个军校学生也会知道当向一个突出部发动进攻时,通常用的方式是以一个
钳形攻势,从两翼切断突出部的根部,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将手头最强大的装甲兵力部署
在突出部的“肩部”,或部署在二线,以阻止敌军突穿防线,而将装甲部队部署在突出部
内部这种做法是一种不能被原谅的错误,这种错误在战斗打响以后,根本无法弥补。

    在德军在加强防线的同时,苏军正在准备对齐克塞突出部发起攻击,苏联最高统帅部
的想法十分简单,既然德国人因为某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原因不愿意放弃这个突出部,那么
我们就应该尽快地发起进攻,以消灭突出部内的德军,以防止万一德国人忽然改变注意,
从那里撤退。虽然苏军自库尔斯克战役后几乎不停顿地战斗了6个月之久,部队已经十分
疲劳,而且在以前的战斗中遭受的损失还来不及加以补充,但为了不丧失战机,苏联最高
统帅部决定冒这个险。

    苏军计划以2个方面军的部队参加这个拟定中的战役,在突出部左翼是由瓦杜丁将军
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突出部右翼的是科涅夫将军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整个行动由朱
可夫元帅亲自协调指挥。

    瓦杜丁将军是苏军中著名的智慧型将领,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他一向以考虑周到著称
。在接受了任务后,他决定这样部署他的部队,在左翼是第27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只有
3个步兵师和一个筑垒地域,共28000人,该集团军面对着德第1装甲集团军第42
军的88步兵师和B战斗群并几乎覆盖了整个突出部的左半部,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集中兵
力,27集团军将它的两个师(第180和337步兵师)集中在右翼,而在其他地段上
只部署了第206步兵师和第159筑垒地域。

    在第27集团军的右翼,正对者突出部左翼根部是第40集团军的两个军:第47和
第104步兵军共33700人,第47军两个师(第167、359步兵师)面对着德
第198步兵师,第104军两个师(第133和58步兵师)正对着德第34步兵师,
此外在德军防线后方,一支有苏联第13近卫步兵师和第6摩托化旅组成的部队在上一次
攻势中被德军切断在德军防线后方,这些部队在苏联空军的支援下,击退了德军所有消灭
他们的企图,仍然在德军后方坚守。

    瓦杜丁手中的坦克部队是新成立的第6坦克集团军,这个坦克集团军辖第5近卫坦克
军、第5机械化军和第233坦克旅,共有坦克190辆。由于是一个新成立的单位,这
个坦克集团军所属各部即不满员同时也缺少所应有的支援单位如炮兵、反坦克炮、高射炮
、工兵等单位。瓦杜丁决定把第6坦克集团军用于第104步兵军的地段上,由于没有任
何担任支援步兵任务的独立坦克部队,瓦杜丁只能决定让第6坦克集团军在第一天就参加
战斗,其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将各出一个坦克旅,担任掩护步兵突破的任务,
为了协调指挥,第6坦克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将同时指挥第104步兵军,瓦杜丁
的问题是他手头的预备队很少,只有第233坦克旅一个旅!

    担任向德军右翼发起攻势的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由科涅夫将军指挥,科涅夫也许是唯
一在二战中亲手击毁过德国坦克的苏联高级将领,那是在1941年7月13日,当时担
任第19集团军司令的科涅夫上将在赴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途中,和一队德国坦克遭遇,
当时他身边只有他的副官和司机几个人,他幸运地首先发现了德国人,于是他命令丢弃他
的汽车,准备向公路边的树林中躲避敌人,这时他意外地在路边发现了一门被苏军丢弃的
反坦克炮,于是一次大战中炮兵出身的科涅夫决定“问侯”德国人一下,当德国坦克接近
时,科涅夫突然开炮,击毁了1辆德国坦克,然后在其他德国坦克发现他之前,他躲进了
树林,并摆脱了敌人。

    作为一个高级将领,科涅夫在1943年前的战绩总得来说是败多胜少,他在军事生
涯上的转机是从库尔斯克战役开始的,他是在那以后才通过一系列伟大的战役奠定了他世
界级名将的地位。作为一个炮兵出身的军官,科涅夫十分擅长于对炮兵的运用,德国人都
知道,科涅夫组织的进攻总是意味着规模庞大,组织巧妙的炮击。除此以外虽然科涅夫从
未直接指挥过坦克部队,但他对坦克部队的运用十分重视,并且也颇有心得,他曾在他的
回忆录中写道“我承认我十分偏爱我的坦克指挥员。”

    在这次攻势中,科涅夫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拥有远比第1乌克兰方面军更强大的坦克
兵力,在科涅夫手中有一个坦克集团军——罗特米斯特洛夫将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
这个坦克集团军很奇特的不是由通常的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而是包括第20
,29和18三个坦克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为197辆坦克。除此以外,科涅
夫还有126辆坦克可以用来支援步兵突破。

    科涅夫将军所作的兵力部署如下:在他的右翼是第52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拥有3个
师(第294,254,353步兵师)共16000人,它将部署在一条很长的防线上
,面对着德党卫军“Wallonia”旅,“维京”师,第57和72步兵师。科涅夫将军将攻
击主力集中在第52集团军左翼,第4近卫集团军的2个军(20、21近卫步兵军,共
46000人,52辆坦克)和第53集团军的2个军(第26、75步兵军,5400
0人),在这里科涅夫将集中4个军12个师的兵力攻击由德国第389步兵师和第3装
甲师2个师的防线,其中主要打击力将落在第389师身上。

    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计划不同的是,科涅夫并不准备在完成突破前投入第5近卫坦
克集团军,这支兵力将只用来向德军纵深突破。在攻势发起以前,科涅夫将军最担心的是
当地恶劣的地理环境,如果说在整个突出部的地形十分糟糕的话,那么在第2乌克兰方面
军的地段上,地理环境尤其恶劣。科涅夫十分担心他的步兵和炮兵无法跟上坦克部队前进
的速度,于是他在最后一刻修改了作战计划。按苏军作战惯例,在对敌人进行包围作战时
,应该建立两层包围圈,即阻止包围圈内敌人突围的对内正面和防止包围圈外敌人解围企
图的对外正面,通常最先建立的是对内正面。但现在由于担心步兵滞后,科涅夫决定一旦
达成突破,他将首先投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0和29坦克军,这两个坦克军一旦
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合后,将立刻向为扩展首先形成外层包围圈,然后“希望”
步兵和骑兵部队迅速赶上,以形成内层包围圈,虽然我理解科涅夫的这个办法出于无奈,
但我仍然感到这个地方是苏军计划中最让人发笑的地方。最后科涅夫将军将第5近卫坦克
集团军第18坦克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

    在这次攻势中苏军总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在突出部右翼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将于1
月24日发起攻击,预计在第一天突破德军防线,当天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
第二天该部将抵达Shpola,然后继续向前突破。同时在突出部左翼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将
于1月26日发起进攻,他们也将在第一天完成突破,第6坦克集团军在进入突破口后,
将于1月27日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在Zvenigorodka会师,然后迅速向外扩展,以形成
外层包围圈。整个计划显得十分乐观,而我们也将马上看到它是否行得通。

    为了将德军的注意力从突出部引开,苏军在战役前夕进行了大规模的欺敌行动,在整
个战线上,苏军各个部队奉命不顾疲劳,不断地给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当时第5近卫坦
克集团军并不在突出部附近,而是在战线的南方,苏军决定直到最后一刻才把它运往进攻
区域,在此以前,该部奉命不断和当前德军保持接触。直到1月19日,第5近卫坦克集
团军才开始向北运动。与此同时苏军在它原来的驻地放置了200辆以上足以乱真的假坦
克,而部队的运动完全是在夜间进行,一路上保持无线电静默。而在原地则建立一个电台
网以试图给德国人造成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还在原地的假想。1月21日第5近卫坦克集
团军进入攻击位置。虽然苏军采取了种种措施,德国盖伦将军领导的军事情报部门东线外
军处还是于1月22日准确地发现了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向北移动,于是德第8集团
军立刻做出了反应,第11和第14装甲师奉命调往突出部“右肩”(第11装甲师坦克
不超过30辆,第14装甲师坦克数量我不是很清楚叩路蠲虢浔缸刺?

    在叙述具体战役过程前,我先说一下双方的兵力对比,在这场战役中,苏军投入的兵
力为245000人,坦克513辆,德军的兵力为130000人,坦克180~20
0辆,这样苏军在兵力上占将近2: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了2。6:1的优势。不过值
得注意的是在坦克上的力量对比很快将会改变,在战役发起后,苏军首先将第2坦克集团
军投入战场,第2坦克集团军辖第3和16坦克军,但这个集团军远未达到满员,只有1
00辆坦克。在战役后期,第1坦克集团军第11近卫坦克军也来到战场,这个坦克军只
有30辆坦克。这样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投入约650辆坦克。在这些坦克中,我知道第6
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装备的是美制M4A2“谢尔曼”坦克,其余苏军坦克部队主要
装备着T-34/76和一些轻型坦克。

    同时德军也将向这个地区投入新的坦克部队,他们将在突出部右翼投入第13和第2
4装甲师,在左翼则将投入第16、17装甲师,第1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装甲师
,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最后德军坦克总数将达到约500辆,其中至少有150辆
是“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

    1月24日上午,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战线上苏军的大炮开始怒吼海中的巨石一样,屹
立不动!直到24日夜晚,苏第53集团军最右翼的26步兵军
和第4近卫集团军最左翼的第21近卫步兵军只前进了约2公里,其它地段苏军几乎没能
前进一步!第389师的防线虽然略微向后弯曲,但总的说,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完全
没能达成突破。

    24日晚,科涅夫第一次修改了作战计划,由于在第一天未能按计划达成突破,于是
他命令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0和29坦克军于25日直接投入战斗,这两个军将分
别从第26步兵军和第21近卫步兵军之间一个宽4公里的地段上进入战斗。同一天,德
第8集团军也开始调整部署,┝耍哺鲂】谧樱谑钦饬礁鎏箍司甲哉饬礁隹谧忧?
行突破,在这个过程中,苏军遭到德军从两翼发出的密集火力射击,损失惨重。同一天,
德第11和14装甲师仍在苏军突破口南部集结,而在北方的第8集团军第11军第57
步兵师接到命令准备南运动,以作为预定于26日发动的德军反击的北方攻击主力。

    1月26日,德第389步兵师的防线终于被撕裂,苏第20和29坦克军全部进入
德军后方,但德第389步兵师仍然死死拖住苏军的步兵,使之无法前进。在战役开始以
来,德第389步兵师以一个师的力量,抵抗苏军2个坦克军和9个步兵师的集中打击,
竟能阻止苏军的前进几乎达3天之久,这个师的战斗力之强让人难以置信。苏军攻击受挫
除了是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另一个原因是当地地形十分恶劣。在双方老兵的回忆中都提
及了这点,苏联坦克军官Dmitriy Loza这样回忆道“这里根本不存在道路,有些地方的泥
浆可以深达膝盖,所有的轮式车辆几乎无法前进,为此部队征用了几乎所有能在当地找到
的牛、马、驴等牲畜来拖带大炮,弹药和给养,我们的坦克也好不了多少,在路上经常有
坦克陷入泥潭,动弹不了,只能靠别的坦克把它拖出来。”

    Loza所在的部队是位于突出部左翼的第6坦克集团军第214装甲师
在南,第57和389步兵师在北,夹击苏军突破口的两翼,经过激烈的战斗,27日上
午苏军的突破口在德军的猛烈攻击下被关闭,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2个坦克军被切断
在德军后方,同时由德第14装甲师的10辆坦克、一个装甲步兵营和一些突击炮组成的
一个德国战斗群成功地和第57步兵师会合。

    在这个情况下,科涅夫面临了一个选择,他是否应该召回罗特米斯特洛夫?科涅夫最
后的选择是:“不!”

    他“感觉”到德军的这个反击的力量并不太大,他有把握依靠手头的力量化解这个危
机,于是他再次命令罗特米斯特洛夫:“不要管8日凌晨,第20坦克军攻克他们第一个目
标Shpola,然后继续向“大奖”
Zvenigorodka急进。

    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突破口上,苏第18坦克军经过苦战于28日再次打开了突破
口,接下来这个突破口越来越大,德军一切企图封闭它的行动都失败了,在激战中德第1
4装甲师几乎损失了所有的坦克(它的那个战斗群被切断)从此它只能担任保卫德军侧翼
的任务,而第11装甲师尚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仍能在重新集结后,再次投入战场。

    同一天,德第8集团军命令在南部的第320步兵师北移,在苏军突破口以南占领阵
地,这是为德军下次反击,预备一个出发阵地。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在28日最后的一个
行动是以第5近卫骑兵军迅速通过突破口向Shpola前进,这个军将接替第20坦克军担负
的建立对内包围圈的任务。至此,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完成了它的突破。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看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1月26日苏第40集团军第10
4步兵军2个步兵师在第6坦克集团军的支援下,反复攻击德第34步兵师的阵地,但一
整天,苏军的进展微乎其微,全线推进了2~3公里,德军的防线远远没有破裂。在10
4步兵军的左翼苏第40集团军的第47步兵军的攻势则比较顺利,在这里苏军以2个步
碧批准了这个建议,并把第47军也划归克拉夫岑科将军指挥。

    27日,第233坦克旅在第47步兵军的地段上投入战斗,其结果是“如快刀切入
了奶油”,德第198步兵师的防线立刻被突破,该旅迅速地和被包围在德军后方的苏军
会合,然后向德军后方迅速推进,于当天晚上占领了苏军第一个目标Lysyanka. 同时苏第
6坦克集团军的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开始撤出第104步兵军的地段,向北运
动,他们计划在28日通过第233坦克旅突破造成的缺口。整个苏军坦克部队的行动显
得干脆利落。这种敌前机动本来是德国人的拿手好戏,现在苏联坦克奉命立刻前往那个地段
。这是一个莫
名其妙也可以称得上愚蠢的命令:在苏军主攻方向即将达成突破的关键时刻,几乎一半的
坦克部队竟然被派往别的地段!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第5机械化军抵达那里时,那个危
机却已经过去了,于是第5机械化军又奉命返回原地。就这样在战斗关键时刻的整整3~
4天内,第5机械化军在无所事事的武装大游行!我不知道是谁应该对这个命令负责,可
能是瓦杜丁,也可能是朱可夫,但即使是瓦杜丁发出的命令,如此重大的决定不可能没有
经过朱可夫的批准,我无法知道朱可夫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苏军十分幸运,他们所犯的这个错误被德国人犯的一个更大的错误抵消了,读者一定
发现了自战役开始以来,德国人对苏军进攻所做出的反应都是来自当地的第1装甲集团军
和第8集团军本身,那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在哪里呢?在这场战役中,德国南方
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反应之迟钝让人难以理解,自24日苏军发动攻势以来,他
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笔者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最后觉得这只有一个解释,由于
当时苏军在所有的战线上都在发动规模不一的攻势,在决定投入手中掌握的预备队前,曼
斯坦因必须找到苏军的主攻方向,由于齐克赛地区当时天气和道路情况资Α⒌冢弊凹资捅
纯?
独立重装甲团将投入突出部的左翼,晚了,太晚了!

    虽然增援计划已经拟定,但执行起来则是另一回事。曼斯坦因发现他预定作为援军主
力的第1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离突出部太远,即使一切都很顺利,这些部队也无法在2
月8日以前抵达目的地!这无疑太晚了,曼斯坦因绝不能允许苏军有如此长的一段时间来
巩固阵地,否则当全部援军集结完毕时,苏军阵地也可能变得坚不可摧了。于是曼斯坦因
决定采取分阶段解围,首先当据突出部比较近的第13、16和17装甲师抵达时,将由
他们发动第一次解围行动。届时将由第13和11装甲师在突出部右翼,第16和17装
甲师在左翼,同时向苏军外层包围圈发动攻击,曼斯坦因明白这次攻击的兵力是不足的,
但由于可以希望抢在苏军完成防御部署前发起进攻,仍有一线成功的可能,而且即使这个
攻势失败,德军仍可以取得将相当数量的苏军从内层包围圈引开的目的,否则苏军很可能
在解围德军到达前,先解决被围的德军。德军第一次解围行动预定在2月3日开始。

    与此同时,苏军也在加强他们的双层包围圈,对他们来说,既然肉已经到了嘴里,可
千万不要被迫吐出来。1月28日~2月2日,苏军将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
接替了原来担任内层包围圈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0坦克军的部队,从南面包围了突
出部,同时第52和27集团军开始在炮火掩护下,向突出部内部步步“挤压”。其中尤
其数第27集团军对德第88步兵师的进攻最为成功,这使得德军防线左翼深深地向内凹
陷,对此被围的德军开始调整部蟮兀站姆烙な乱惶毂纫惶煸銮俊M保炜煞虻谝淮
慰悸窍?
突出部投入新的兵力,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开始返回,此外包括第2近卫伞兵师
在内的一些步兵单位将在以后几天内陆续到达。朱可夫正确地判断出德军援兵的主力将在
德军左翼,他计划将这些援兵都投入在这个地点。

    在叙述德军解围行动以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被围德军的情况,据曼斯坦因在他的回
忆录《失去的胜利》中的说法,被围的德军第11和第42军很多单位都不满员,据统计
,被围的德军人数是54000人,但实际数目可能还要少一些,因为一些后勤单位在包
围圈外。可惜我手头的资料并不支持这个说法,被围的德军部队是第1装甲集团军第42
军、第8集团军第11军。

    第42军辖有以下单位:

    1、第88步兵师,这是个满员的步兵师,并且还加强有第213警卫师的2个营和
第168步兵师的1个营。

    2、B战斗群:包括第112、332和255步兵师,除了第112师比较完整以
外,另2个师都残缺不全,合起来大概相当于1个半步兵师的实力。

    3、军直属部队:第239突击炮营和第213工兵营。

    第11军属下有如下部队:

    1、第5党卫军“维京”师:这个师齐装满员,该师有90辆坦克,到2月16日,
这个师仍然有12000人!

    2、党卫军“Wallonia”旅,这个旅由2000名比利时志愿者组成。

    3、第57,72和389步兵师,这3个师中至少第72和389师是满员的。

    4、军直属部队:第842加农炮营,第108榴弹炮团第1营,第800重炮营第
2连,第228突击炮营,第666机械化工兵营,第155和410建筑营。

    5、第14装甲师的10辆坦克和1个营的装甲步兵。

    所以被围的德军相当于6个师1个旅,再加上直属单位,据德方记录人数在6万人以
上,扣除苏军突破中德军遭受的损失,被围德军约在57000人以上。

    2月初,德军调整了包围圈内的部队结构,“维京”师和“Wallonia”旅被伞?

    在内层包围圈外面,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将原在第53集团军左翼的第49军3个步
兵师的兵力横越整个防线,调入突破口内,面向东南建立了一条防线,以阻止任何来自德
军右翼的援军,在49军后方,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9和18坦克军占领了阵地。
在突出部左侧,苏第40集团军第104和47步兵军共4个师占领了面对德国左翼援军
的阵地,第6坦克集团军第5近卫坦克军和独立第233坦克旅部署于步兵的后方,在中
央实力虚弱的第13近卫步兵师和随后赶到的第2近卫伞兵师组织了一条很稀疏的防线,
而第20坦克军作为整条外层包围圈的预备队,同时第5机械化军也在加速返回途中。苏
军的外层包围圈也在2月2日基本完成。

    在苏军加紧部署兵力的同时,德国援兵源源不绝地抵达,在右翼第13和11装甲师
于2月1日完成集结,他们和第14装甲师的一部计划于2月2日开始向西北方向发动攻
击。在德军左翼,第16和17装甲师将于2月2日完成集结,他们将于2月3日和第3
4、198步兵师一起发动攻击。

    2月2日,在突出部右翼,德第11和13装甲师发动了攻击,这场攻击一开始就遇
到了苏第49步兵军的激烈抵抗,对德国人来说问题在于德军的两个装甲师都十分虚弱,
每个师大概只有20辆坦克,所以毫不奇怪的,德军的进攻犹如撞在一堵墙上被弹了回来
,德国人本来寄希望于计划于2月2日抵达的拥有50辆坦克的第24装甲师于3日或4
日加入战斗,但由于我在后面会提到的原因,这个希望落空了。2月3日,曼斯坦因已经
很明白,在突出部右翼的进攻已经失败了,但德军仍奉命继续他们的攻势,因为这样可以
拖住大量的苏军兵力,以掩护在左翼发动的主攻。

    2月3日,在突出部左翼德军以2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的兵力发起了攻势,本来为
了在通过最短的途径和被围德军会合,德国人应该向东北方向发动攻势,但曼斯坦因预料
到苏军会把大量兵力部署在那里,于是德军故意向正北方向攻击,以强渡这里最后一道天
然屏障Gniloy Tikich 河,然后向东旋转姻攻击确实出乎苏军意料
之外,当时苏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233坦克旅都被部署在德军东北方向的第47步兵军
背后,现在面对德军攻击重点的只有没有任何坦克支援的第104步兵军的133和58
两个步兵师而已!

    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德第16和17装甲师将苏第104步兵军的防线几乎一切两半
,深深地切入苏军后方,当天德军抵达Gniloy Tikich 河并成功地在河对岸建立了一个桥
头堡,但是在这关键的一天里,苏联第5机械化军赶到了。2月4日,正当德第16和1
7装甲师准备继续前一天的成功攻势时,在他们的右翼立刻遭到了苏第5机械化军的猛烈
反击,由于这个反击加上正面苏军第104步兵军的抵抗,德军的攻势几乎是从一开始就
停顿了下来,在这一天中,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

    利用争取到的时间,朱可夫和瓦杜丁开始调整部署,首先第233坦克旅奉命向西加
入对德第16、17装甲师右翼的攻击,而第2坦克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军,第16坦
克军,共100辆坦克)和第1坦克集团军第11近卫坦克军在2月4日得到命令,立刻
出发前往突出部,不过他们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抵达。

    到2月4日晚上,形势已经很明显,德军在突出部左翼的攻势也已经没有任何成功的
希望。在苏军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德军开始缓缓后撤,但在这里的战斗将持续到2月10
日左右,因为曼斯坦因发现为了应付德军的这次攻势,苏军将越来越多的兵力集结在北部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苏军在那里拖更久一点呢?因为他已经决定在担任这次解围行动
真正主力的第1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到达后,他将沿最短的途径,向东北方向发动全力
的进攻。

    在这次德军的解围行动中,双方的损失都很大,担任苏军反击主力的第5机械化军在
战斗结束时只剩下不到40辆谢尔曼坦克。很不幸我手头没有德第16和17装寄字,相信
读了它后,读
者对这里的情形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第24装甲师师史中写道:

    “1月份的乌克兰几乎每天都在下雨或下雪,只有在晚上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路面
才会冻结一会,而一到白天气温回升,道路立刻成了泥潭!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履带车辆
也十分难以运行,没有生临其境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当时的困难。第24装甲师于1月28
日接到出发的命令,我们立刻分成6个梯队出发了,在一开始情况还能忍受,第一梯队在
15个小时内前进了75公里,但接下来路况越来越差,我们前进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
最后我们每天只能前进10公里,即使坦克这样的履带车辆每小时竟只能走2公里!更困
难的是后面的几个梯队,本来就够糟的道路被前边的部队压得情形更坏。一辆又一辆的车
辆陷在烂泥里动弹不得,我们只能用坦克当牵引车把它们一辆辆拖出来,但抛锚的车辆越
来越多,根本拖不胜拖,最后连许多坦克也陷在那里了。到了晚上,地面结冰后,那些陷
在泥里的车辆干脆被冻结在地面中,这些车辆很多后来只能报废了。这时很多单位开始掉
队了,最先掉队的是后勤部队,这使得我们的情形雪上加霜,因为现在一旦车辆出了故障
,就很难得到修理,有时我们只能将因抛锚而挡住道路的战斗车辆炸掉!为了减轻车辆的
负载,士兵们被迫下车徒步前进,人们的体力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耗油量激增
,一缸油只能跑很短离。

    “1月29日,第一梯队到达Ustinovka ,师主力到达Krivoy-Rog ,30日,第1
梯队到达Novoukrainka北19公里的地方,第二梯队到达Bobrinets ,第三梯队到达
Ustinovka ,后面的几个梯队混杂在一起,更糟的是他们在这一天遭到了苏联空军的猛烈
空袭,情形更为混乱(Mars注:这里是在战役初期双方战史中唯一一次提到的有关空军的
作战行动,由于天气极差,双方空军在这个阶段基本没有出战,后来德国空军主要是以运
输机部队向被围德军提供物资,而苏联空军只是到2月11日后,天气有所好转后才开始
大规模轰炸德军目标)。


    “1月31日,先头部队开始抵达集结地点,2月1日和2日,后续部队陆续抵达,
2日晚奉命前进到Yampol准备加入攻势,这次夜行军的后果是灾难性的,198辆APC
和各种车辆抛锚在路上,到2月3日,真正准备好发动进攻的只有这些兵力:原有的50
辆坦克只到达了12辆,师炮兵团到达了一个炮兵连,两个装甲步兵团到蹿这次悲惨的行军
中他们损失了70%的
作战车辆,其中55%报废!除了少量是毁于苏联空军以外,绝大多数是毁于那“该死的
道路和鬼天气”!

    当然在谈论天气和路况所造成的阻碍时,我们应该记住地形和气候是一把双刃剑,虽
然德军在事后总是说苏联坦克在这种地形下机动性要强于德军坦克,这无疑是事实,但我
们还要记得这个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当德国坦克陷入泥潭时,苏联坦克还
能健步如飞,事实上在双方老兵的回忆中,都有着对当地地形和天气同样的咒骂。

    在突出部左翼,道路情况要比右翼好,这意味着双方坦克部队都比较容易机动,但德
军集结速度仍慢得让人痛苦,很显然德军无法按计划在2月8日发动进攻,由于当面苏军
显然立足已稳,曼斯坦因无意发动一次准备不周的进攻,他很不情愿地将进攻日期延后到
2月11日。

    正当外层包围圈炮火连天时,在内层包围圈中的形势也在起变化,在这里苏军第4近
卫集团军和第52、27集团军将德军紧紧包围,由于曼斯坦因的解围行动自始至终给苏
军很大压力,迫使苏军将主力放在外层包围圈上,在内层包围圈上的苏军只有7万余人,
相对于被围的57000德军来说,并不占太大的优势,而且这些苏军无法得到任何坦克
部队的支援,也肯轮型芨?
,在包围圈中,他成了被围德军的灵魂,他的部下回忆道“将军总是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
,不管如何艰难的情况都不能使他失去冷静,他总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
Stemmermann 关心的事实在太多,被围德军的弹药暂时还不成问题,但他不久就感觉到了
粮食和燃料的短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德国空军尽了最大努力,运输机部队在极端恶劣
的天气下,冒险在包围圈内的野战机场降落,在整个被围期间,德国空军向包围圈内运送
了大量物资,并后送了2000重伤员。虽然Stemmermann 将军一再得到保证,援兵会来
解救他们,但他对此并没有太大埃衣房鲇腥绱嗽愀猓?
Stemmermann 只能回答他可能无法在这个期限前做好突围准备。在随后几天里,
Stemmermann 开始了突围准备,“维京”师开始逐步后撤,这个行动很困难,因为“维京
”师担负的防线太长,2月8日,Stemmermann 手中最完整的步兵师第72步兵师开始向
后方转移,一旦突围开始,第72师和“维京”师将担任前锋。Stemmermann 对形势没有
任何幻想,他确信最后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救得了自己。


    Stemmermann 将军有记日记的习惯,每天不管战事多么繁忙,他都会抽时间将一天中
发生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这份日记成了研究齐克塞战役的宝贵资料,可惜我手头只有它
的片断,在他的日记中他会记下他对当前战况的判断,他下的决心,他接到的命令,部下
官兵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他们遭到的不幸,在他的日记中提到在包围圈中德军平均
每天伤亡300余人。

    在包围圈外,德军正在加紧准备新的解围行动。第1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师于
2月3日开始陆续抵达,在离开它原来所在的德第48装甲军的地段时,由于当地的局势
仍十分紧张,该师将24辆坦克(4辆四号坦克、10辆五号“豹”和10辆六号“虎”
)留了下来,所以当它抵达突出部时,这个师只有32辆坦克(20辆四号塘咎箍耍谝
宦飞纤欢辖邮苄碌淖氨福酱锬康牡厥保丫且桓鱿嗟甭钡淖凹?
师了,它所拥有的坦克数量也上升到了85辆,其中大约一半是“豹”式坦克。这个师是
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我们将看到虽然它的装备不如贝克装甲团,但它却将取得更好
的战绩。

    在这些兵力开始集结的同时,德军的作战计划也在曼斯坦因元帅监督下完成了,曼斯
坦因曾考虑过让被围的德军同时突围,但由于上面提过的原因,最后他还是决定至少在开
始时这场援救行动将首先由包围圈外面的德军发动。他决定在突出部右翼第第11、13
和14装甲师将向西攻击,和在的德军实力过于薄弱
,曼斯坦因对这个攻势的成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他真正的意图是让这个攻势尽可能地拖
住苏军,为主攻创造条件。在左翼,德军将分三路攻击,左路仍由第16和17装甲师发
动,中路是“阿道夫。希特勒”师,右路是贝克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攻击的方向将指向
东北,这是和被围德军会合的最短途径。一旦突破苏军防线后,第16、17装甲师和“
阿道夫。希特勒师”将向左旋转以挡住苏军的侧击,而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将直接
冲向目标!最后曼斯坦因十分希望苏军的兵力仍集结在他的正北方。这样他计划的成功就
更有把握。

    苏军在同一时间也在调整部署,为了统一指挥,苏军将突出部地区的部队分成两个部
分,由科涅夫负责指挥内层包围圈的部队,而朱可夫元帅亲自指挥外层包围圈的苏军,朱
可夫知道德军正在准备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解围行动,他虽然并不清楚德军的具体兵
力,但他准确地判断出德军的攻势将指向东北,所以他只将兵力薄弱的第11近卫坦克军
(30辆坦克)部署在德军左翼,而将其余的第5近卫、第3和第16坦克军以及第5机
械化军都部署在德军的东北方向,苏第104和47步兵军抓所有时间建造防御工事(
Mars注,别忘了这是在泥潭里构筑工事)。同时他判断了。11日一早,在对苏军阵地的一
阵猛烈炮击后,
第16和17装甲师在“阿道夫。希特勒”师的支援下,率先发起了进攻,德军迅速通过
了苏第47军的防线然后开始向左旋转,以保护作为德军攻势主力的贝克装甲团和第1装
甲师的左翼,而德第34和198步兵师在德军攻击矛头的后方拼命抵挡苏军对德军装甲
矛头的侧击,这两个师自战役开始以来就从未曾停止过战斗,现在虽然名义仍是一个师,
但实际上兵力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加强营,其中步兵更是只有150~250人!尽管在这
种情况下,这两个师还是尽了最大努力,以保障德军装甲部队的后方不受威胁,使他们能
全力向前进攻。

    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在当天稍后也加入了攻击,在这一支生力军的重击下,苏军
渐渐抵挡不住了,在德军对面的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第5机械化军和第5近卫坦克军在连
日来的激战后,实力已经很虚弱了,但他们仍在全力抵抗,整条战线上战斗呈白热化状态
,双方军人在这里表现出同样的坚定,一方急于要解救被围的同伴,一方决心不让被围的
敌人逃脱,在德军前进的路线上,每一个阵地都要反复易手。在这里德军和苏军都同时有
两个对手,一个是敌人,一个是当地的道路。我曾读过双方参战人员对这场恶战的回忆,
他们无一不提到恶劣的道路情况对作战的影响:“夜晚地面冻结,车辆还勉强可以行驶,
但一到白天,路面就象融化了,车辆如果停止不动的话,很快就会陷入地面以下。”这种
路况使得进攻一方难以机动,使得防守的一方难以构筑工事和组织反击。这里让人吃惊的
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两支军队打的仍然是一场运动战!作为进攻的德军并不是把全
部兵力固定在一点上,而是不断派出小而精干的部队对苏军的整个防线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一旦发现弱点,德军的主力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那里,而苏军在发现德军在某处突
破时,就会首先把手中掌握的步兵急速派往德军下一步可能前进的方向,以建立一条薄薄
的防线,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地降低德军的冲力,一旦德军攻击的方向被确定,苏军的坦和
轻型火炮被运过桥去,在对岸建立了
一个小型桥头堡,德军还来不及巩固阵地,苏军步兵就在约30辆坦克支援下发动了一次
逆袭,德军经过苦战才击退了他们。但德军扩大桥头堡的企图遭到了顽强抵抗,更糟的是
德国人发现此地河水流速太急,无法筑桥!正在焦急的时候,在第1装甲师左翼5公里作
战的贝克装甲团传来了一个情报,他们的一个侦察分队发现在这两支德军中间Lysyanka地
区有一座桥梁尚未被破坏,而且那座桥梁足以承受重型坦克!但苏军在那里有重兵把守,
现在贝克装甲团正陷入苦战,一时无力分兵夺桥,你们有没有兴趣?在得到这个情报后,
德第1装甲师师长立刻决定抓住这个战机,如果能够成功,德国人就能在最短时间里把坦
克运过河去,更何况Lysyanka本身也是德军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德军决定对苏联守军
进行一场奇袭,他们将在半夜发动进攻,因为在夜里苏联空军无法出动,因而也无法提前
通知当地守军。


    2月12日凌晨,德第1装甲师突然出现在Lysyanka,当地苏联守军被打了一个措手
不及,当即被击溃,但就在第一辆德国坦克就要登上桥梁前,随着一声巨响,那座桥梁被
炸成两截。苏军迅速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了过来,他们的反击变得越来越凶猛,双方围绕
着Lysyanka展开了历时两天的激战!

    从2月12日起,朱可夫元帅对苏军防线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对他来说,现在德军的
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现在要做的是要在离被围德军尽量远的地方将德军援兵挡住,于是
他命令新到战场的第41近卫步兵师(约7000人)迅速赶到Gniloy Tikich 河北岸建
立防线,以尽可能长的阻止德第1装甲师的前进,同时原在苏军内层包围圈南部的第4近
卫集团军第21近卫步兵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立刻前往Lysyanks地区,在第41近卫步兵
师后方构筑一条新的防线。本来担任对德军右翼防御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也将前往同一
地区。本来在德军左翼的第2坦克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军将从苏军后方绕到德军突破口的
左侧,并于13日发起攻击。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朱可夫将原担任包围圈南部守卫任
务的部队调离的决定,朱可夫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援军的压力非常大,而苏军
在这场战役中所占的兵力优势又不大,所以他只能采用这种挖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但另一
方面也是出于一个误判,因为按情理讲为了和援军相配合,被围德军理应同时发动突围,
但既然他们至今未曾发动,那么显然是由于他们已经太虚弱而无法突围了,所以朱可夫放
心地将部队调走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朱可夫的这个决定对战役结局的影响。

    12、13日两天,德军和苏军整日激战,在突出部右翼,德第11、13和14装
甲师发动的攻击由于实力太弱而进展极微,他们不但无法突破苏军的防线,而且无法阻止
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北上。在突出部左翼,德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逐渐扩大了他们
在Lysyanka的优势,并于13日最后占领了该地。德第1装甲师于12日本来已经将一小
支部队送过河去,但由于无法将重武器运送过河,所以无法扩大桥头堡,但13日他们意
外地发现有一段河床水深只有1。2米,德军立刻从这个地点将重武器运过河去,同一天
贝克装甲团在第1装甲师左侧也成功地渡过了Gniloy Tikich 河。

    在渡河成功后,贝克装甲团的左侧立刻遭到了苏第2坦克集团军的猛烈攻击,双方损
失惨重,苏军这次攻击的结果是使得贝克装甲团从此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现在只有第1装
甲师还在推进,第1装甲师的前进正好遭遇到了刚刚进入阵地的苏第41近卫步倍?
的坦克只能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在他们的前面,苏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
军已经进入了阵地,德军的前进越发困难了,第1装甲师的一个连长Stove 回忆道:“我
们发起了若干次试探性的进攻,但面前俄国人的防御太强了,他们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
并且有数十辆坦克的支援,我们的进攻被击退了,但我很奇怪俄国坦克虽然在数量上占有
优势,却并不追击我们。”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有许多苏联坦克也是同样动弹不得了。

    很显然,德第1装甲师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现在它已无力继续前进了。德第3装甲军
军长Breith将军做了最后的一次努力,他命令“阿道夫。希特勒”通过第1装甲师的区域
发动攻击,这次攻击将关系到德军此次行动的成败,(Mars注:从Breith将军决定让“阿
道夫。希特勒”师发起这次攻击,而不投入距离比较近的贝克装甲团,这显然说明了贝克
装甲团也已经快打光了。)“阿道夫。希特勒”师对这次攻击非常热心,因为被围的德军
中包括了他们党卫军的弟兄,该师集中了所有的坦克和一个加强团的装甲步兵通过德第1
装甲师的防线三次攻击苏军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些攻击都失败了,“阿道夫。希特勒”师
的党卫军官兵们损失惨重。

    这时,曼斯坦因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结论,他精心组织起的援军已经尽到了最大的
努力,现在已经无力前进哪怕一步了,德军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以“阿道夫。希特勒”
师为例,据该师的老兵在战后编写的该师战史《阿道夫。希特勒师》记载,当该师在战役
结束后,奉命前往比利时休整时,全师实力只有3辆坦克,4门突击炮,41名军官和1
188名士官和士兵。

    曼斯坦因可以肯定苏军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在战后他声称在这第二次解围行动中,第
3装甲军至少俘虏了2000名苏军,并击毁苏联坦克700辆。我并不怀疑被俘苏军的
世锏奈侍獠⒉辉谟谒站乃鹗в卸啻螅撬站詈笫刈×朔老撸?
军的进攻在胜利似乎就在眼前时,却无力为续了。现在只能靠被围的德军自己走完这最后
的一段路了,由于包围圈中的德军除了“维京”师外,机械化程度非常差,他们是否有能
力在如此差的路况下,通过苏军的层层阻截,达到己方阵地?曼斯坦因并没有把握,他唯
一能确定的是这次突围将在2月16日夜晚开始。

    在包围圈中Stemmermann 将军正在焦急地观察着形势的发展,自从于2月5日接到要
求被围德军准备突围的命令后,他一直在紧张地工作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因为
他即要为ㄒ恢档肧temmermann 将军欣慰的是由
于战前准备充份,和德国空军运输机部队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包围圈内运输了大量物资,这
使得包围圈内的德军从未饿过肚子,而且弹药也很充足,这是他们能坚持到现在的一个重
要原因。但现在包围圈越来越小,很快德军野战机场就会处于苏军炮击的范围之内,更糟
的是现在天气逐渐好转,苏联空军开始大量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但使得德军饱受轰炸
之苦,而且已经有不少运输机被击落了。Stemmermann 将军明白,他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2月9日,一个苏军中校携带着由朱可夫,科涅夫和瓦杜丁签名的劝降书来到了
Stemmermann的司令部,在信中朱可夫要求Stemmermann将军结束无意义的抵抗,立刻投降
,而苏军将尊重投降德军的生命和荣誉。看完信后,Stemmermann 将军命令尽可能地找出
好酒好菜,招待苏军军使饱餐一顿,然后打发他回去了,对于苏军的最后通牒,
Stemmermann未作任何答复。第二天,“自由德国”领导人Seydlitz将军(Mars注
Seydlitz将军是德国名将之一,他在1941~1942的对苏战争中战功着著,他与斯
大林格勒战役中被苏军俘虏,随后开始和苏联合作,并成为主要由被俘德军官兵组成的“
自由德国”组织的领导人)

    给Stemmermann 将军写信劝降<艿鹿苫踊〗艏逼鸱汕埃琒temmermann
将军来到飞机旁,将他的日记交给飞行员,“也许外面的人用得着它”。14日晚上,
Stemmermann将军最后决定把突围的时间定于16日晚上11点。

    随着突围的日子的临近,天气又开始变坏了,但德军十分欢迎这个变化,因为这意味
着德军的行动会更隐蔽而苏联空军干涉的可能性则变小了。Stemmermann 将军是这样拟定
他的突围计划的,突围的德军将分成两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由左至右是“维京”师,第7
2步兵师和B战斗群,他们的任务是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第88、57
和那个英勇的第38M币驳8浩鸷笪赖闹厝巍5?
军的突围方向指向西南Lisyanka方向,以和第1装甲师会合。为了加强第一梯队的攻击力
,除了“维京”师以外,第72步兵师和B战斗群将部队分成5个梯队,第一梯队由一个
步兵团,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第二梯队是突击炮和反坦克炮部队,第三梯队是
有除一个营以外的其余步兵和师属工兵,炮兵单位,第四梯队是所有能行走的伤员和那个
剩下的步兵营,最后一个梯队是后勤部门。Stemmermann 将军将突围时间定于11点是由
于那时地面冰冻,比较有利于行军,同时当地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隐蔽自己的行
动。为了注意保密,Stemmermann 将军取消了炮火准备,他命令担负攻击任务的步兵一律
步枪上刺刀,“不要主动开火,尽可能隐蔽前进,直到将刺刀顶在俄国人胸上”,最后
Stemmermann 将军宣布他将随同德军后卫部队一起行动,“祝大家走运,我们包围圈外见
!”在场德国军官们肃然地向Stemmermann 将军敬礼,他们知道将军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突围时间临近了,Stemmermann 将军仍在对部队的准备工作作最后一次检查,在此期
间,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不得不下令将2000名重伤员留下来,他们将和少数志愿陪
同他们的军医一起等待俄国人的到来,他们的前途将瓤,他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这些老兵
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该干些什么



    突围的时间到了,“维京”师的装甲车辆开始轰鸣,在步兵的行列中,连排长们几乎
同时发出了同样的命令“全体……上刺刀!”11时整,第一批德军踏上了突围的道路。
德军最初的突围行动顺利地出人意料,由于苏军将大量本来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去阻击
德国援军,剩下的苏军兵力不足以封锁全部道路,而且由于一连数晚天寒地冻,有许多阵
地上根本无法住人,有许多苏军在晚上都回到条件较好的主阵地上,等天亮后才回到原先
的阵地,而当晚又括着大风,德军车辆的噪音也被啡绽杳髑埃抡蕉啡旱南韧吠诺执锏冢弊
凹资Φ姆老撸?
一路上该团“未发一弹,未折一人”。德第1装甲师的Stove 上尉回忆当时的情景,“我
们的哨兵发现有人接近,就大声喝问‘谁’,回答他的是一阵欢呼声‘是我们,我们到家
了’,然后我们发现一整团的德国士兵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是十分感人的,
在经受了如此大的磨难后,双方终于会师了,即使那些身经百战,铁铮铮的汉子也禁不住
抱头痛哭!

    不是每个突围的德国人都如此幸运的。

    第一批突围的德军几乎未受阻挡地通过了苏军的防线,但如此大规模的突围行动要完
全掩人耳目是不可能的,很快苏军发现了德军的行动,他们立刻开火了。德军所原定的突
围方向是西南方向的Lisynaka方向,因为那里离德军防线最近,但那里自然也是苏军部署
兵力最密集的地方,虽然现在由于能见度太差,苏军无法离开自己的阵地,但他们却向原
先就已标定好的区域倾泄大量炮火,于是德军突围的行列开始渐渐向南方偏离,这时Stem
mermann 将军原先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在黑暗中原先不同部队的德军逐渐地混杂在一起
,而且由于通讯设备要么损坏,要么由于通讯兵和指挥官失散,德国军官们开始对部队失
去了控制,到天亮时突围的德军中连以上的建制已经几乎不釜爬回自己的防线去!上午
,第一批反击的苏军出现了,当得知德军开始大规模突围后,朱可夫立刻下令将步兵和骑
兵部队前往阻截德军,重新封闭突破口。但这个调动在如此恶劣的气候和路况下,需要相
当多的时间,于是科涅夫只能下令以连营为规模在少量坦克的支援下,向德军侧翼发动不
断地反击,以延缓德军前进速度,以争取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


    对于德军来说,由于各级指挥官对部队已经失去了控制,应付这样的反击就变得十分
困难,德国军官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动性,随手召集起周围不管是那个单位的士兵,来抵
挡苏军的攻击,德第11军军长Lieb来到了Gniloy Tikich 河北岸。在这里河宽达30米,
水深流
急,河水冰冷刺骨,河上没有任何桥梁。一开始,“维京”师仅剩下的几辆坦克冲下河去
,但河水太深,这几辆坦克无一例外地沉入河底。渐渐地河岸边聚集的德军越来越多,他
们拥挤在岸边,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耳边传来越来越近的炮声,他们的脸色也变得越来
越阴沉。忽然有人开始向河水跑去,他们跳进河里,开始向对岸游去。一旦有人带头,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跟了上去。从古今中外的战史看,在这种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情况下,
军队是非常容易瓦解的,但在这里德国人特有的纪律挽救了他们,许多德国军官们自发地
站了出来维持岸边的秩序,他们大声鼓励士兵们“坚持住,过河就到家了”在他们的指挥
下,德国士兵们开始了渡河,他们有的带着简陋地救生工具,有的互相帮助,会游泳的帮
助不会游的,强壮的帮助体弱的,甚至伤员也大多被强壮的士兵抬着游过河去,尽管如此
仍有许多人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河底,至少有数百人淹死。下午德国人在下游某处发现了
一段河水较浅的地段,于是许多德国人得以比较容易地从那里渡过河去。

    17日17点,第一批渡河的德军到己方防线,接待他们的德国人对他们的状况感到
震惊,那些突围成功的德国军人,衣杉T谕晃С晒Φ模惩蛉酥校种枰邮苋朐褐
瘟啤?

    在包围圈再次合拢以后,苏军并没有立刻进攻,一整夜他们都在对被围德军进行炮击
,显然他们在等待天亮,在寒冬的野外待了一天两夜后,包围圈内的德军状态可想而知。
当18日白天来临时,苏军开始发动了总攻,最先出动的是第5近卫骑兵军,在二战中,
苏联是运用骑兵最成功的国家,苏军总是在地形复杂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的地方投入骑
兵,在这里骑兵实际上被当作机械化步兵使用,也就是以马匹代替卡车,真正作战时,苏
联骑兵们都是下马作为步兵战斗的,在整个战争中,骑兵骑马冲锋的例子常扯嗑镁涂扯
嗑茫颐堑男』镒影延械木偈滞督档牡鹿说氖侄?
砍掉了。我曾给过他们一次投降的机会,谁让他们拒绝了呢?”战斗到这时,已经不能称
为战斗了,这已经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战斗结束了,沿着德军突围的路径,德国人尸横遍野。在众多的尸体中,苏军找到了
Stemmermann 将军的尸体,据说他至死手中仍紧握着一支步枪,他的勇敢赢得了对手的尊
敬,科涅夫亲自下令以全副军礼下葬了他。

    事后科涅夫来到战场,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惊,他在战后回忆“我在战争中见过数
不清的血腥场面,但很少见过在如此小的区域里有那么多德国人的尸体。”

    在同一地点,一个普通的苏军士兵,第78步兵师的Gabriel Temkin也同样感到震惊
,Temkin已经是一个老兵了,他本是波兰犹太人,德国入侵后为了逃避德国对犹太人的迫
害他和未婚妻逃往苏联(Mars注,在战后他得知他和他妻子一家,除了他和他哥哥两对夫
妇以外都死于纳粹的大屠杀下),在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随后他经历了被俘,逃脱
,再次入伍等经历,在前线他几经出生入死,他自认为已经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感到惊讶了
,这次他所在的第78步兵师来到战场时,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后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
:“我一开始就发现有些事不盗耍曳⑾忠桓龈九乓患鹿笠拢皇帜米乓话
迅樱?
的怀里鼓鼓囊囊不知道抱着什么东西,她看见我注视着她,于是她解开大衣,我检查不敢
相信我的眼睛,她怀里竟然是一对被砍下来的大腿,腿上还穿着一双上好的军用皮靴!她
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她很喜欢那个被打死的德国军官的靴子,但由于冻的十分结实,她无
法把它取下来,她又不想弄坏那双靴子,于是她只能把那个德国军官的两条腿砍下来,希
望拿回去化冻以后,能脱下那双靴子!”

    最后,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损失如下,苏军损失了80188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4
286人,受伤55902人,德国人的损失我只有大致的数字,德第11和42军共有
6万余人,在战役中损失约5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约3万人,加上其余德军部队的损失
,德军的损失数字很可能也不少于8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将近4万人。我手头没有双方
坦克损失的数字,但我估计双方都至少损失了投入坦克数量的50%以上。

    在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役结束后,我们来看一下交战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得失,对于
苏军来说,齐克赛战役的发动是十分充忙,其准备工作进行得十分草率,为了在战机消失
前发动进攻,苏军牺牲了他们一直强调的集中兵力的原则,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人员还
是坦克数量,苏军都几乎不占什么优势,更何况苏军原本拿手的欺敌计划,失败得几乎无
话可说。但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得也很大,在1943年前的苏联坦克部队通常动作比较
笨拙,它们更多的是以本身的“重量”取胜,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苏军坦克部队在机
动性和灵活性上的进步,我尤其欣赏第6坦克集团军在突破德军防线时那记干净利落的左
钩拳,从制定计划到完成不到24小时,德军的防线因此而瓦解。如果我们更深入来看,
就会发现整个苏军的指挥机构也变得更为灵活,苏军开始按战场形势迅速将部队在各个方
面军之间进行转换,比如当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德军左翼进行突破时,第6坦克集团军就
奉命指挥第104和47军,而当内外包围圈完成,为了加强统一指挥,科涅夫不但指挥
喳这些兵力不加强到外层包围圈,也许援兵
已经打通了进入包围圈的通道。苏军的问题是部队在经常转换位置时,指挥官对部队的控
制能力不足,这使得在最后苏军的反应能力大大降低了,这导致未能及时封闭包围圈,从
而未能全部歼灭被围的德军。事后苏军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东线战役中看
到苏军是否作出了改进。

    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场战役的失败首先是由于希特勒顽固地要求死守这个突出部,在
这里希特勒显然把这个突出部的存在看成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威胁。他本来计划通过这个突
出部,割裂苏联2个方面军的联系,并将这里作为发动一个新的反攻的跳板,他显然没能
意识到德军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力发动这样的一个攻势,这就意味着在现在齐克赛突
出部只能是对德军的一个威胁。

    除了希特勒以外,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对这次失败要负什么责任?虽然他
确实多次要求希特勒放弃突出部,而他的要求也确实屡次被希特勒拒绝,但作为一支军队
的统帅肩负着对军队和祖国的重大责任,他和幼儿园中的小朋友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没有
权力因为上级的失职而推卸自己本身应该负担的责任,这也许并不公平,但确实是事实。
如果他确实象他在回忆录中那样重视齐克赛突出部,那样确认苏军即将在那里发动攻势,
那么有几个情况无法让人得到满意的解释,为什么在那里防御的德军都呈现一线部署,整
个防线毫无纵深?为什么他不要求将“维京”师撤出突出部?为什么他不但没有在突出部
左翼部署任何装甲部队?要知道第3装甲军还是在战役开始前不久离开这个地区的,而正
是这个部队后来不得不返回原地担任解围任务。最后,为什么在战役开始后第5天他才下
定解围的决心?在这里我试图解释这些原因,由于德军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后,彻
底失去了在东部战场上的主动权,这意味着德军必须也不足的兵力防守一条漫长的战线,
而作为进攻的苏军充份享有进攻者的特权,即有权力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为了阻挡苏
军,续作战了几个月,其损失已经很大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整
补以前,他十分怀疑苏军是否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更何况当时在这里的天气和路况是如
此之差,连德国装甲部队都很难运动,俄国人有这个能力吗?正是由于这种想法,他认为
在这里的防线至少在比如1~2个月里不用过于担心,他很可能还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说
服希特勒放弃突出部,的确以前希特勒也不是没有被说服放弃土地过。这样他疏忽了一些
本来不应该被疏忽的事情,当一切都已经明朗以后,曼斯坦因开始全力营救被围的德军,
自此以后,德军的表现可圈可点,几乎找不到任何错误,但他们在开局史上胜利者通常会有
的毛病:我用我的方法打了
那么多胜仗,所以我的方法是世界上最好的!连我也做不到的事别人肯定也做不到!这表
现为德军在这场战役中严重低估了苏军装甲部队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显然对于德国人来
说,凡是“苏军装甲部队的通过复杂地形能力已经比我们强”的说法即使是想一想也是罪
过。他们通常对此的借口是苏军坦克的越野能力比德国坦克强,这无疑是事实,但这个差
别到底有多大?苏军的机械化步兵和炮兵是如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跟随坦克的?后勤单位
是如何保证对装甲部队供应的?德国人似乎并不感兴趣,显然他们想的是“那些俄国佬,
能有些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在阅读44年以后东部战场战史的过程中,德国人不止
一次让我想起了一次大战后的法国人。有趣的是在44年6月苏军发动的白俄罗斯战役,
和德国在1940年发动的法国战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正如40年法国人认为阿登森林
是坦克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44年德国人也认为白俄罗斯的沼泽地区是坦克无论如何无
法通行的,而当苏联坦克部队突然在那里出现时,德国人将同40年的法国一样遭到一次
完败。

    德国人另一个弱点表现在他的骄傲装甲部队身上,44年的德国装甲部队给我的印象
有如一个享有盛誉但已年华老去的拳王,他的步法仍然矫健,反应仍然灵敏,但致命的是
他的出拳已经不再有力了。在这场战役后期,德军投入的装甲兵力不可谓不强,但他的表
现已经不再能和以前相比了,不但苏军坦克部队战斗力逐渐提高,给了德军更大的威胁,
而且苏联步兵部队所部署的反坦克武器越来越多,其嚼丛礁械嚼蚜耍桓鏊?
联老兵是如此评价德国装甲部队:“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是他们的精英部队,他们武器精良
,训练有素,他们作战勇敢,无论局势多么恶劣,都无法动摇他们的斗志。但如果说起他
们在战争中有什么变化,那么在43年前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威胁,43年后他们带给我
们的是麻烦。”

    我想这个评论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

                 “呛啷”一声宝剑落地,紫霞感动得泪流满面。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10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