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Ben (the sound of silenc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认识“闪击战”?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un 19 22:37:43 2001), 转信

认识“闪击战”(OCR)
------------------------------------------------------------------------
?
   认识“闪击战”

在关于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各种论述中,西方对于德军的“闪击战”有着完全
不同的诠释:在英美研究者的观念中,“闪击战”是以装甲部队作为决定力量,在
突破敌人战线后,不顾侧翼暴露的危险,向敌人深远后方作大胆快速突进的战术。
这种快速突进将对敌方阵营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从而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他们
认为, 1940 年德军对法国的攻势就是这一战法的经典实践。然而,德国人自己却
认为,“闪击战”是以传统的“机动战”为蓝本,运用纵深包围手段达成“歼灭战
”目的的战术。在他们看来,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才是“闪
击战”真正的巅峰之作。

“锥子”和“锅子”

关于对苏作战的战役指导,希特勒在1940年 12 月 18 月所颁的“元首训令第
21号”中明确指出:“德国国防军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事结束之前,即以一次快速的
远征将苏俄击败。”

而其手段则为“装甲部队应果敢行动,以锥形突破向敌人深远后方突进,歼灭
部署在俄国西部地区的俄陆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俄国纵深地区”
。也就是说,在这个代号为“巴巴罗沙”的作战计划中,德军必须在苏联西部地区
将俄军主力歼灭,否则苏军将近入广阔的后方地域。如果这样的话,拿破仑在
1812年所面对的同样问题将出现在希特勒的面前!

在入侵苏联之前,德军的“闪击战”已经在西线屡次获得巨大成功。通过入侵
波兰、法国等一系列战役,德军对快速部队的运用、陆空之间的协同已经达到了相
当成熟的地步。根据西线作战的经验,德国装甲部队在新的条令中,提出了装甲兵
作战的标准形式:“明确地形成重点,尽可能在敌人预想不到的地方实施突破。和
空军作紧密的协同。攻击,不要担心暴露侧翼。迂回并且包围敌人。”

最后一句话“迂回并且包围敌人”体现了德国人一贯的军事思想。“苏德战争
初期,德国人运用的是一种这样的战术:装甲兵团在敌人战线上突破,接着迅速向
敌人战线后方作深远的突破,切断敌人的交通线,造成合围态势。然后由步兵扫荡
陷入包围圈中的敌人。这被德国人称之为”锥子和锅子“。在德文中,”锅子“一
词就是”包围圈“的意思。

实行如此大规模包围行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快速移动的突进双翼。也就是说,
最好是使用2 个装甲兵团来实施纵深突击任务。实战的经验证明,仅有单一轴线的
装甲突击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赢得相当的空间,排除敌人的抵抗,但是却无法造成
全歼的效果。

“锥子与锅子”战法,曾经使苏军在战争初期处在措手不及的被动挨打地位,
整个防线被接二连三地扯碎。而德军却成功地实施了一连串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
诸如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等。这样的战果曾经让人不由得相信
,德国人已经赢得了东线作战的胜利!

  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闪击战”的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苏联国土空间广阔,又缺乏完善的道路系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德军“闪击战
”的发挥。另一方面,他们面对的苏联军人具有坚韧不拔的个性,在作战中的顽强
程度远胜于德军在西线遇到的那些不堪一击的对手,这使得“闪击战”的效果大打
折扣。最终,德国人又重蹈了法国皇帝拿破仑当年的覆辙。

战后的争议

在战后关于“闪击战”的反思中,几一l.7As 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装甲兵团是制
胜的关键。但在装甲兵的运用上却存在争议。传统的一派认为,装甲兵团应向内回
旋以构成双钳,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来完成合围,以达成围歼敌军的目的。另一派则
认为,装甲部队应高速推进,长驱直入,以达到最大的深度。也就是说,在对苏作
战中,德国的装甲兵团应径直向莫斯科方向冲去,不应浪费一分钟时间。

后者的主张被称作“典型闪击战”,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
尔。哈特。他认为,正是由于正统派的主张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德军为满足“包
围歼灭”的战术构想,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结果反而丧失了夺取主要战略目标的机
会。

  那么,利德尔。哈特所说的“典型闪击战”是否真的会比传统的包围歼灭战更
加有效呢?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惟一可以算是“典型闪击战”的行动应该是德军名将曼施坦
因指挥第55摩托化军的快速突击。当时,第55摩托化军向前疾进,不以包围敌人主
力为目标,在开战后5 天内前进了300 公里,远远地领先于其他部队大约 100到
160公里。在西线战场上,这种深入敌后的突击足以造成敌人阵线的崩溃。

但是苏军的抵抗却非常顽强,此时第摩托化55军已经无任何后续的补给,德军
不得不在步兵到达前暂停前进。战斗结束后,曼施坦因承认,在德国装甲部队如此
快速的冲刺之后,苏军只是被迫向东撤退,虽然受到不小的损失,但是却未被歼灭


西线战役时,当德军向敌人后方突进时,通常可使敌人发生精神性的崩溃,而
苏联红军在战线受到突破或者后方交通线受到威胁时,几乎没有一点恐慌的现象出
现,即使已经被包围,仍能坚持到底,不惜和阵地共存亡。在许多战斗中,被包围
的红军不但未丧失他们的决心,相反还对德军钳形攻势的矛头实施了反包围。德国
纳粹党党报《国民观察者报》在社论中也不得不说:“苏联土兵视死如归的精神,
胜过我们西方的敌人。”所谓“闪击战”打击的是敌人心理这一理论在东线战场上
并未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闪击战”的不足

苏德战争期间,一个问题始终在困扰着德军:究竟要冲到什么地方,才会对苏
联红军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以苏联的地理特性而言,莫斯科是德国人眼中最重要的
战略目标。但这座城市远在内陆,绝对无法通过一两次攻势行动所能到达。苏联广
阔的国土深远的纵深,是“闪击战”的一个重要敌人,德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的攻
势常常因油料消耗殆尽而停止。

为了保持向前不断的冲劲,法西斯军队往往不惜用最后一滴油来追逐敌人,以
至于停摆在路上不能活动。如果停在不适宜的地点,这将会招来反法西斯战士致命
的打击。曼施坦因曾经说过:“只要我们的战斗群一停止,不久就要遭到敌人预备
队由四面八方的反攻!”越向敌后深入,这种情形越可能发生!正是在这场空间和
时间的较量中,号称无敌的德军日渐消耗,终于丧失了战争初期的进攻锐势,在莫
斯科城下遭到了第一次失败。

对于后勤补给的高度依赖可以说是“闪击战”的另一个弱点。由于苏联境内的
铁路规格和西欧完全不同,使得德军的补给不得不依赖摩托化运输。然而,落后的
道路系统却影响着摩托化运输的效果。另外,被高速推进的德军甩在身后的红军和
活跃的游击队,不断袭击德军漫长的交通线。这更造成了德军后勤的极度吃紧!

1941年入侵苏联的德国陆军仍然是一支以传统步兵师为主的军队,快速部队仅
占全军的一小部分,两者在作战中步调差异极大。在西欧有限的空间里,这并未对
战争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在东线,由于作战的区域过大,快速部队进展过速时,
步兵被远远抛在后头,这个缺口越来越大,以至于必须先中止快速部队的前进来等
待步兵赶上。一路追赶着坦克的步兵疲于奔命,终成强弩之末。因此,德军兵临莫
斯科城下之时,就是“闪击战”在东线战场最终崩溃之日,那里也成了希特勒纳粹
德国走向覆灭的转折点。



--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真的是,
我愿用一万次去换与你的相遇,能告诉你:“好想好好爱你”。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9.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