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Velecirapor (我做你的面包好咯……),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二战德军装甲兵战斗队形研究2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Jan 16 10:46:54 2002), 转信

二、德军装甲兵战斗队形的分类

德军装甲兵的战斗队形可根据加强兵力的大小,战场地形情况,当前敌情及上级任
务可分为:装甲队形和混合队形。其中,装甲队形就是指由坦克、装甲车、自行火
炮、摩托车、工程车等机动力和防御力大致相等的车辆组成的战斗队形;混合队形
则是由上述车辆与徒步步兵组成的战斗队形。必须注意,在部队整个战斗队形上空
,还应当包括航空兵战斗支援机群。

战斗队形分类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灵活便于机动,优势便于发扬火力。“灵活
便于机动”就是:战斗队形应当尽可能地使队形的整体简单易用,能够应付战场上
的不同的意外情况。“优势便于发扬火力”就是: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与
同一个对手交战时,战斗队形所形成的整体火力占据优势,即火力的集中。

1、装甲队形。可分为:梯次队形、线式队形、梯队队形、三角队形、楔形队形和
棱形队形。梯次队形包括左梯次队形和右梯次队形。当战场左侧有敌情顾虑时,装
甲部(分)队成临战队形或战斗队形时,则组成左梯次战斗队形;当战场右侧有敌
情顾虑时,装甲部(分)队成临战队形或战斗队形时,则成右梯次战斗队形。梯次
队形主要是为了沿前进方向运动时,防备侧方威胁。线式队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一线平摆式”战斗队形,也称横队队形。线式队形一般是在敌情明确,地形开阔
,便于装甲部(分)队以高速度冲击时采用。在所有队形中,线式队形是能够发扬
坦克最大火力的队形。梯队队形是在冲击防御纵深大的阵地时采用的队形,目的是
增大进攻的冲击力,保持进攻的连续性。梯队队形分为二个梯队队形,三个梯队队
形,以至根据敌情和战场地形情况,可以编成为四个梯队或者更多的梯队队形。梯
队队形最大的弱点是,不便于保持队形“转向攻击”的灵活性。三角队形实质上是
由梯队队形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在梯队队形的基础上,将各梯队中的坦克前后位置
调整一下。形成各梯队的三角形。它包括前三角和后三角两种。以一个连为例,德
军坦克连共有17辆坦克,每排5辆,连部2辆。展开成三角队形(以前三角为例)时,
1排5辆在最前方展开成三角形队形,2排在1排后的左侧展开成三角形,3排在1排右
侧展开成三角形,连部则位于三个坦克排中间偏后位置。三角队形是德军装甲部
(分)队最常用的进攻队形。楔形队形实际上又是三角队形变化出来的。三角队形
虽然进攻凌利,冲击力强,但仍然不能有效地发挥连三角队形中2排和3排内侧共4
辆坦克的火力,而且,在突入敌人阵地纵深中,如何在向内贯通时有效地打击突破
口两侧敌人火力点,就成了诞生这种队形的根本原因。与三角队形不同之处就是,
2排和3排的坦克同时沿进攻轴线成“竖形”向前运动,但火力的打击点则是队形两
侧。坦克连以上的单位均可采取“楔形”队形。“棱形”战斗队形实际上是由“前
楔形”和“后楔形”合并而成的综合战斗队形。当整个队形停止运动形成配置状态
时,则被德军称之为“刺猬”队形,亦指这种队形可以使整个队形迅速地向任一方
向前出,并便于在任一方向构成火力正面。
那么,它在运动时,主要目的是防御对方侧后和翼侧攻击,并保持攻击的整体性和
连续性。

2、混合队形。混合队形基本采取与装甲队形一样的战斗队形。但也有不同,这就
是步坦协同战斗队形。当采取坦克与步兵混编进攻时,尤其是坦克引导步兵攻击时
,步兵只须编组在上述装甲队形中。当地形不利,步兵引导坦克攻击时,坦克最好
采取的是宽正面的“线式队形”,也就是横队队形,以便以更多的坦克火力支援步
兵战斗。

三、德军装甲兵成功运用各种战斗队形的战例

1、进攻作战战例:在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中,德军在莫斯科远郊和近郊接
近地突破苏军防御阵地时,根据森林多,道路泥泞,苏军防御纵深不大的特点,多
采用“楔形”战斗队形。突破后,由随后的步兵部队对被围苏军实施攻坚作战,装
甲部(分)队则采用“楔形”的临战队形搜索前进,有时甚至成一路行军纵队直接
开进。如,在向图拉的追击行动中,古德里安的部队则直接采取一路纵队开进。但
随着苏军持续不断的顽强反冲击和反突击,德军装甲部(分)队遭受翼侧和侧后的
攻击越来越多,在莫斯科近郊地的战斗中,德军被迫采取“棱形”战斗队形,以保
持进攻的稳定性。但在罗斯索科夫将军强大的炮兵火力打击下,德军坦克因为密集
的战斗队形,导致坦克大量损坏(注意:不是毁坏,榴弹炮打坦克的效能非常低,
只能损坏坦克的外设装备,破坏坦克的战斗队形。)战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德军
坦克在连续的战斗中,已丧失初期的战斗威力,而且由于地形和气候也严重限制了
德军坦克的行动。更重要的是,苏军已具备了反攻的能力,德军则成了强驽之末。
在库尔斯克会战的“堡垒”战役中,德军终于将传统的“楔形”战斗队形发展成为
“钟”形战斗队形。
这个“钟”形战斗队形实际上是战役和战斗行动必然引起发展趋势。在“堡垒”战
役行动中,进攻的坦克为了集中火力,为了便于控制指挥,采取超重型坦克在中央
,中型坦克在左右侧后成“八字形”,轻型坦克在重坦克后边,随时准备实施追击
的新型战斗队形,则称“钟”形战斗队形。战斗中,该战斗队形能够有效地压制苏
军宽正面、大纵深的反坦克火力,并使坦克指挥官与重武器观察员能够一道,有效
地进行陆空协同。德军坦克兵将军甚至认为,编组这个队形实施进攻,如能组织好
各兵种的密切协同,一般在复杂地形上都能获得成功。

2、伏击战战例:在乌克兰的防御作战中,当苏军通常集中占绝对优势的坦克进攻
时,德军的装甲兵通常处于下风,而且经常实施小范围的机动作战。德军这种相当
范围内的机动作战所起到的“消防队”作用,仅仅是减缓了德军防线崩溃的压力。
在长期的实战中,德军面对优势的苏军坦克部队,也采取了许多令人拍案惊奇的战
斗队形。如在一次防御作战中,根据防御战线一侧是森林,防御前沿在森林东北侧
的拐弯处的地形特点,在查明苏军可能进攻时间和路线后,根据苏军夜间进攻时,
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的距离以坦克尾部的红灯为准这一特点,决定在劣势情况
下实施伏击作战。双方的坦克数量对比是:德军不足百辆坦克,苏军一个坦克军,
约三百多辆坦克。德军决心实施阵前伏击作战。他们利用夜间悄悄地将伏击坦克隐
蔽在苏军坦克必经的路线上,战斗决定在第二天凌晨打响。第二天凌晨四点,苏军
准时发起了进攻。第一梯队七十多辆坦克与第二梯队保持间隔不足十公里,机动时
间差为二十多分钟。苏军坦克按预定时间和预定路线向德军前沿接近。当苏军第一
梯队开出给五公里时,德军隐蔽的坦克也成相应的队形,悄悄地加速跟上去。这里,
在苏军一二梯队之间实际上多出一支德军坦克部队。一梯队指挥员向后看了看,噢,
第二梯队在跟进。二梯队指挥员向前看了看,噢,第一梯队在向前行进。殊不料,
亏就吃在这里。快接近德军防御地带了,苏军一梯队指挥员正准备下令成疏开队形,
苏军坦克也准备展开成连队形了,大家警惕地注意着前方。突然,背后传来一阵雷
鸣般的开炮声,几分钟内,七十多辆坦克顿时被击毁六十多辆,仅有六辆逃脱。苏
军第一梯队坦克基本报销,但第二梯队却浑然不知,以为前面已经打响了,也加速
开进。却迎头撞上早已休息几分钟的德国坦克,双方一阵猛打,苏军第二梯队又基
本报销。仅此一战,德军只损失为数不多的坦克,而苏军损失了十倍于此坦克。后
来,德军经常借用这种打法,利用战场地形,多次伏击成功。苏军吃了几次亏后,
也变的小心翼翼起来。从而影响了整个战线的推进。
end
--

         天翼雷彤   黑光魔影                                            嘯天翼



---

※ 修改:·Velecirapor 於 Jan 16 10:52:23 修改本文·[FROM: 203.93.19.1]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03.93.19.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