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zyou (想飞的翅膀),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浴血丛林____中国远征军征战缅甸完全记录 (7)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Mar  1 16:24:07 2003), 站内信件

   7.冒险向南疾进


铁骑呼啸,战车隆隆。


在孟拱至温佐三百公里干线公路上,孙立人亲率新三十八师万余官兵向南疾进。他
们冒着空中敌机轰炸扫射和

地面日军围追堵截,以决死的勇气和破釜成舟的决心迅猛突围。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一日晚,孙师先头营在南马与日军一个搜索大队迎面相遇。日军
将车辆阻塞于道,并占据房

屋强行阻击。孙立人一面指挥战车向敌人猛轰,一面下车率领士兵排除路障。全师
只用了四十分钟就杀开一条

血路,然后毫不停留地向南开进。


十二日,该师再次与日军一个联队相遇。日军依仗炮火优势气势汹汹地扑来。孙立
人衣衫已破,胳膊上缠着绷

带。他跳下坦克,端起一枝冲锋枪,向士兵喊道:


"狭路相逢勇者胜。生死存亡,在此一战--冲啊!"


坦克装甲车喷吐火舌,上万名决死一战的中国士兵呐喊着,紧随他们的师长向敌人
发起反冲锋。两军短兵相接

,激战一整天,日军被击馈。天黑下来,中国军队留下一千多具不及掩埋的官兵尸
体,踏着夜色悲壮地越过战

场继续南进。此后两日,他们一连打垮日军多次阻击,终于赶在敌人主力合围前到
达温佐,然后一个干净利落

的急转弯甩掉追兵,便踏上通往印度的道路疾驰而去。


孙立人终于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他不仅挽救了全师人,也挽救了
自己。


半月后,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锡邦,沿途收容了数以千计的缅甸难民和印度散
兵。不料印度守军竟然如临

大敌,拒绝该师入境。英国边境官员提出中国军队必须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才能
进入印度。孙立人换上一身

崭新的少将军服前往谈判。当他踏进锡邦镇驻军师部时,不禁喜出望外,原来这支
部队就是新三十八师在仁安

羌为之解围的英印军第一师。大胡子英国师长惊奇地跳起来拥抱他,并连声大呼,
"Sorry!Sorry!

(抱歉)"


次日,新三十八师全体官兵经过擦洗车辆整理军容,精神饱满地开进印度。英印军
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

以表欢迎。


至此,参加缅甸作战的盟军队伍,包括中国远征军三个军,英印缅三个师和五个独
立旅,均遭到程度不同的失

败。只有新三十八师未打一次败仗,紧要关头果断突围,安全撤离,得大于失。



师长孙立人指挥有方,受到亚洲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的高度赞扬,并获得美国
国会勋章一枚。


与新三十八师命运截然相反的是中国军的骄子第二百师。


北撤一开始,第二百师就被赋予担当后卫的重任。师长戴安澜是坚定不移的回国派
,全师官兵上下齐心,跟随

师长回国。黄埔三期出身的戴安澜与美国留学的孙立人不同,他不懂外语,对外国
人不感兴趣。他是委员长嫡

系,一直为委员长所倚重,除了效忠委员长他别无二心。


同古战役后,蒋介石从重庆飞到腊戌布置曼德勒会战。老头子一下飞机就把戴安澜
置于左右,留他共进晚餐。

最使戴安澜受宠若惊的是,校长是夜留他同宿,抵足长谈,有幸领受此种恩宠的人
在国民党将领中实属不多。


毋庸讳言,国民党军人是在内战和御侮(不是侵略!)的双重夹缝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虽然不具有西方军人的

荣誉感和对外扩张的激情,却对官场倾轧和权力之道有着更加深刻的领悟和体验。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没有教会

他们如何富国强兵,却把他们变成一群大大小小的军阀和野心家。这就是中国军队
为什么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

原因所在。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日,远征军主力被迫遁入胡康河谷后,第二百师被敌人分割开来
,与军部失去联系。戴师长

毅然决定另辟蹊径,转进缅甸中北部山区打游击,伺机进入国境。


但是事实很快证明,缅甸不是中国,在缅甸打游击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首先中国军队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其次,缅甸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缅
甸人仇恨英国佬,自然也仇

恨英国佬的帮凶中国人。中国人不仅得不到帮助,他们的行踪还处处被报给日军,
因此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陷

入被动挨打的困境中。


五月十八日,第二百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
击。


戴安澜命令副官:"传我的命令,分散突围,到八莫以北尖高山会合。"


"师座!"副师长郑庭籍急忙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不是等到夜间再行动?"



戴安澜猛地转过身来,郑庭籍看见师长竟然满脸泪光。


"庭籍兄,现在我戴安澜是虎落平阳,不得不闯了。"戴安澜仰天长啸,悲怆欲绝:
"想当年关云长败走麦城,也

不过这般光景,我堂堂第二百师竟落到这步田地,真是天亡我也!缅甸非久留之地
,今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


冲锋号吹响了,数以千计的中国士兵端起刺刀勇敢地冲向公路和山头。日本人的机
枪、步枪和炮火织成一道道

浓密的火网,灼热的弹雨好像一把巨大的镰刀呼呼作响,把成群的中国士兵拦腰割
倒,再也爬不起来。激战一

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



戴安澜在突围时不幸负了重伤,一梭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郑庭籍及时带人赶
来救起师长,掩护他边打边

撤。日落后,第二百师残部终于摆脱敌人追赶,抬着昏迷不醒的师长,举着弹洞累
累的军旗,乘着暮色悲壮地

消失在八莫以西的森林和峡谷中。在他们身后的战场上,留下了一堆堆血肉模糊的
尸体。日本人屠杀伤兵的野

蛮嗥叫阵阵传来。这些悲惨景象变成一个噩梦永远留在中国士兵的记忆中。


三天之后,东京电台宣布:战无不胜的帝国皇军在缅甸北部全歼中国王牌部队第二
百师。击毙师长戴安澜,消

灭该师官兵五千人,俘获枪械骡马弹药无数,云云。


五月下旬,分散突围的第二百师官兵陆续到达中缅边境集合地点,全师仅剩不足三
千人。这支遍体鳞伤的队伍

抬着他们奄奄一息的师长,在缅北大山里同日本人捉迷藏。


史载:"……全师食粮早已断绝,一位营长向当地村民寻得一碗粥糜,送与戴安澜
,他仅仅喝了一口,左顾右盼

,潸然泪下。"(引自《戴安澜列传》)


五月下旬,第二百师到达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戴安澜神志突然清醒起来。他
嘱部下替他整理衣冠,扶起

他向北了望,并喃喃说了许多含混不清的话。有人试图告诉他,国境在东方而不是
北方,但是没有用,因为他

什么也听不进去。


戴安澜回光返照。


傍晚,一代抗日名将凋谢在缅甸的荒山丛中。时年仅三十八岁。


无独有偶,这一天恰好是另一支中国军队新三十八师安全抵达印度边境的日子。两
相对照,命运天壤之别,令

人感慨系之。


此后,第二百师残部始终抬着师长遗体,历尽千辛万苦,在中缅边境的高山峡谷和
原始森林中转来转去,沿途

又留下无数死难者的骸骨。一个月后,他们终于翻越高黎贡雪山进入国境,然后被
游击队接应回国。


戴安澜师长壮烈殉国的事迹在国内激起很大反响。对于执掌权柄的国民党来说,他
们需要时时给民众注射兴奋

剂,使民众振奋情绪,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树立一些英雄榜样来鼓舞士气,从而激发
起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和壮

志豪情来。对民众来说,英雄人物是他们抗战的信心和希望所在。于是经过新闻媒
介和报纸的广泛宣传,戴师

长的亡灵就作为抗日英雄的样板和典范受到万民景仰。


自云南保山起,沿途各区、乡、县直至省城昆明,政府动员了数以千计的人群迎送
英雄的灵柩,当地官员一律

佩戴黑纱,亲往大路恭候。这样,第二百师的官兵也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英雄。
这种声势浩大的仪式愈演愈

烈,到了安顺、贵阳、柳州、桂林,城市万人空巷,仪仗队越摆越阔气。人们脸上
喜气洋洋,全不见半点悲痛

的表情。


戴师长终于厝葬于全州。


美国政府于当年十月由罗斯福总统向戴氏遗孀颁发国会勋章一枚。


翌年,重庆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规模空前的追悼大会,后方各界均派代表参加。中
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亦撰写挽诗、词、联致哀。毛泽东挽诗云:


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熊罴威。

浴血东爪守, 驱倭裳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蒋介石在追悼大会上训词曰:"戴故师长为国殉难,其身虽死,精神则永垂宇宙,
为中国军人之楷模。"


重庆政府颁布命令,批准戴氏由陆军少将追认为陆军中将,准其英名入祀首都忠烈
祠,同时入祀省、市、县忠

烈祠。


公元一九五六年九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名垂青史。


--
从此刻起,我诚心祈祷:
      让我习惯于生命的感动      受骗千回也养不成铁石心肠
          让我习惯于歌声与微笑      纵使历尽磨难也永记梦想的崇高

              让我的所爱与爱我的人是同一个人
                  好抒写一生的承诺    化为惊天动地的誓言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