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harlieman (毕业后去部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 (2)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Apr 17 08:24:05 2003), 站内信件


  二.当前我国的战略环境
>
>   我国的国际环境十分不利,强邻环伺。北有强邻俄国,东邻心怀敌意的日美
同盟,西南有宿敌印度,东南及南部海洋国土屡遭侵犯,海上交通线处于日美潜在
威胁之中。我国目前的策略是:以中俄对日美;在美俄之间搞等距离外交(经济外
交重美、安全外交重俄);在日美之间,我国的外交方略则并不明确,1996年以前
一度采取过联日制美之举;对待其他周边邻国,则尽量避免冲突,主张以政治谈判
方式解决领土争端;对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态度。
>
>   中俄交好是出于双方内政外交的需要,是面对远东地区的共同威胁---日美
同盟而暂时结成的有限度的合作关系。两国都处于改革的艰难时期,经济上均有求
于西方,故在政治和外交上均保持较低姿态,都把发展对西方,尤其是对美关系置
于外交关系的首位。中俄各自与西方的经济利益关系远远超过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
性,故在全球性问题上,两国不可能全面呼应,除非两国的国家安全同时受到来自
第三国的严重威胁。在与西方发生政治和安全利益冲突时,各自单独作出妥协的可
能性很大。中国曾经支持过俄国反对北约东扩,但后者因内部经济困扰最终对东扩
事实予以默认。
>
>   一九九九年三月,北约发动侵南的科索沃空中战争,这是对俄在东南欧安全
利益的严重侵犯;从另一方面讲,若美国以人道主义干涉的方式推行霸权处处得手
,对多民族的、尚未统一的中国就意味着主权和领土完整将直接面临更加严峻的挑
战,也就是说,美国势必将如法炮制,在西藏、新疆和台湾等问题上进一步找中国
的麻烦。如果中俄切实实践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应有的内涵,密切配合,迫
使美国蒙羞罢兵、并接受中俄联合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样就
将大大提高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沉重打击美国企图维持"一极独霸"的狂
妄野心。这将对广大非西方世界的安全,推动多极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然而中方
却对与自身有着重要间接利害关系的北约侵略行为采取了绥靖姿态。不仅如此,还
以所谓"消气外交"的方式主动作出重大让步以换取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由此美
国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中方在科索沃战争和加入世贸问题上的底线,于是更加有恃无
恐地加大了对南联盟的轰炸规模,并在世贸问题上对中国漫天要价、横加勒索;俄
亦因此对中国充满疑忌,遂一改强硬态度,转而与西方合作。美国也不愿意对十分
虚弱但仍是军事大国的俄国逼迫过甚,旋即恢复贷款,支持俄在南联盟进行和平斡
旋,并部分承认俄在巴尔干的特殊利益、包括默认俄军抢占科索沃机场,对俄加以
安抚。中美俄三方博弈的结果是,在美俄合作和西方七国加上俄八方达成外长协议
的基础上,以安理会决议的形式体面结束了这场战争。中国则一无所获,被完全排
斥在这一进程之外,其间还蒙受了驻南使馆遭美国蓄意轰炸的屈辱。这是明显的外
交战略上的短视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因为以外交空间被挤压和西方列强步步进逼为
代价所换取的经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都将是有限的,随之将面对的是西方压力不断
加大的日趋严峻的国际生存环境。
>
>   与传统的以军事、政治为主要方式的国际斗争不同,美国在冷战后,特别是
苏联解体后,以维护人权为意识形态武器取得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同时以贸易和投
资为诱饵使对手形成很强的经济依附性,从而有效地对潜在的敌对同盟实施分化瓦
解。从中俄来看,哪怕就具体的安全问题进行合作,采取坚决措施联合对抗西方的
短期经济代价与长期的安全战略利益相比,对于缺乏战略意识的政治家和普通公众
而言,都是不可想象和难以接受的。对中国更加不利的是,俄新政府上台后,推行
以内政为主,重点发展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治国方略。总统普京性格刚毅冷峻,
谋略过人,抱负远大。上台伊始即全面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而对"俄中战略伙
伴关系"仅作敷衍,反映出俄国长远的亚洲战略意图和对中国的不信任。中国在科
索沃危机中的行为既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又疏远了一个关系尚不稳固但在一定时
期内可能成为中国重要战略盟友的合作伙伴。综上可见,中俄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
的基础实际上并不牢固。两强相邻,长期的地缘政治目标不可能一致。俄国是一个
具有扩张主义传统的国家,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十分浓厚,从长期来讲,俄国并不愿
意看到在其南翼崛起一个强大的中国。俄国一直积极支持印度从西南翼牵制我国。

>
>   韩国出于战略上稳定朝鲜半岛局势、进而谋求和平统一的考虑,积极发展与
我国的关系。但它认为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其陆地疆界(指统一后的疆界)应延
伸至我国东北的一部分,它认为中朝现有边界是北朝鲜在1950-53年朝鲜战争期间
有求于中国而作出让步的结果。九十年代中,韩日两国私订协议,划分海洋专属经
济区,将专属区中与我国相向部分大肆划入各自的管辖范围。韩日专属经济区也有
较大面积的重叠、相向,但两韩与日本陆地面积相当,划分专属区的界限相对要容
易得多。两国均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民族主义力量都很强大,与美国都保持着战
略同盟关系。历史原因造成的韩日民族矛盾受到美国主导的美日韩军事同盟体制的
制约,韩日关系自然服从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总体战略。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韩日
两国的地缘政治目标并不一致。韩国为实现国家统一必须争取中国的合作,日本则
是千方百计要遏制中国。但韩日在与我争夺海洋资源上彼此借重,互加筹码。日本
更在对待历史问题上故意态度不一,笼络韩国,漠视中国,以分化二者,其实质是
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
>   朝鲜半岛的局势充满了变数。虽然2000年6月南北方的首脑会晤明显带有排
除大国干预,争取自主迈向和平统一的色彩,但周边四大国(中俄日美)以及它们间
的相互关系,在未来相当时期内对于南北方各自的内政外交仍将产生重要影响。维
持半岛现状、稳住朝鲜事关我国重大的安全利益。自七十年代以来,中美和解、中
韩建交和中国积极在半岛安全问题上与美国合作,引起朝鲜极大的不满和怨恨。尤
其是在九十年代中国的战略环境日趋不利的情况下,中国没有及时采取补偿措施,
并果断抓住苏联势力退出朝鲜的良机,尽力紧紧拉住朝鲜,却惧于89年事件和苏东
巨变对内政的压力,眼光向内、埋头经济,外交上则"不打旗帜",以退为进,在联
合国出兵伊拉克等问题上与美国全力合作,以换取美国等西方国家早日解除经济制
裁,对朝鲜日益增强的离心倾向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但是,一旦朝鲜舍我而去,
我安全屏蔽和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将彻底丧失。近来朝鲜外
交新局面的开启已预示了这一前景。
>
>   在统一问题上,朝鲜半岛南北方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即以一个统一强大的
朝鲜民族国家屹立于世界。但近期双方的意图南辕北辙,韩国希望通过和平交往尽
快完成国家统一;朝鲜更可能是希望通过促统活动本身达到摆脱经济和外交上困境
的目的。就朝鲜而言,统一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这
符合朝鲜的现实利益,因为双方制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本身就足以构
成统一较大的现实障碍,除非朝鲜甘愿被占有政治经济优势的南方所融合。在朝鲜
,魅力型政治领袖、国家意识形态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融为一体的,由于经历
了长期的经济凋敝和外交孤立,在开放经济、放松社会控制与保持意识形态正确性
之间如何平衡实乃决策上的两难。经济繁荣的实现必然要求改革现行的国家政治经
济体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并逐步实行对外开放。这很快就会发展成对国家主流
意识形态和政权合法性的质疑。为防止社会失序,统治者又不得不隔断或限制外部
思想的输入,致使统一进程时断时续。朝鲜能否实现在不失控的条件下逐步推行改
革开放,或是否会出现政权突然崩溃以致统一提前实现的情况,目前尚为未知数。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俟半岛统一完成,中国的东边将崛起一个民族主义的中等强
国;中韩之间领土问题必然会突出,韩国从其自身的地缘战略考虑,定将引入美国
的势力,以抗衡中俄。
>
>   日本在远东处于中俄两国巨大的核威慑之下。其国土狭小,无纵深,资源缺
乏,四面环海,故发展日美同盟是其国家利益所在。日本此举反映了远交近攻的战
略思想。就中国而言,并不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联美制日。中美能否成为战略伙
伴,主要在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冷战结束使得美苏均势造就的中国对美战略价值
急剧下降。苏联解体后,美国这个仅存的超级大国不再受到制约,基于"美国特殊
论"的民族意识形态、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追求国家利
益的外交现实主义相结合,成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肆意妄为,蛮横打压拒绝接受西
方意识形态、或抗拒美国霸权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动机。在美国对外关系史上,
民族和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并不总是完全重合;一般而言,当在具体的外交决
策中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利益成为绝对优先的选择。由于国家权
力具有相互抵销的不相容性,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就不可避免。美国从权力政治出发
,自然地视日益崛起中的中国为潜在敌人,竭力予以遏制;因此,在当前美国视中
国为其在远东地区地缘政治主要威胁和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敌人,且两国意识形态
又截然对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
>
>   美国对中日两国均心存疑虑,美日同盟的另一面是美国利用驻日美军监视和
控制日本,但这是次要矛盾。日本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和前沿
阵地,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日本则借重美国的力量平衡中俄两大国的影响,并
积极发展海空军,保卫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海上通道能否畅通无阻关系日本的存
亡。除原料供应受到天然制约外,日本经济自成体系,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十分发达
。军官比例较高,素质良好,军队训练有素,一旦进入战时体制,扩军备战瞬间可
以完成。日本国内近年来反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而日本政府恰恰加强了与美国的
战略合作,足见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超过二者之间的分歧。
>
>   美日在西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方面有着共同利益。核心就是台湾问题。美日
竭力维持海峡两岸不战不和之状态,意在削弱我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同时纵
容、怂恿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与我争夺海洋权益,分散我国的注意力,转移和激
化矛盾,以使我处于被动、敌对和包围之中。
>
>   在我国西南翼,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中国轻取印度。遗憾的是,我们本
可以一劳永逸收复失地:即传统习惯线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间被印度侵占的部
分,却退回到战前的所谓"实际控制线"。印度很快又卷土重来,设置行政区,将其
侵略既成事实化。中国怀仁德之心,冀以妥协退让的方式求得南部边界的安宁和两
国关系的友好,但并未能换取印度同样以反映儒家思想的"互谅互让"的态度通过协
商和对话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相反,印度自1962年以来,一直志在复仇,大力扩
充军备,并对我国西藏怀觊觎之心。印度目前与我重开谈判,是以武力为后盾和实
际占领我国领土为前提的。中国的友善之举也未赢得西方宣传工具占支配地位的国
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除了澳大利亚记者马克斯韦尔所著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作了
客观的描述和评论外。西方文化中渗透着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感,它在国内提倡民
主和宽容,在对外交往中则奉行弱肉强食的政策。实力决定利益,而利益又决定了
其价值取向。国际关系中的是与非,在西方看来,根本在于是否符合它的国家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关系中理想主义最终服从于现实主义的原因所在。
>
>   我国自建国以来在领土问题上让步太多。这种在不是胁迫之下所作的让步,
即便日后想收回,都没有了法理基础。中国所作的让步多为实质性、少有权宜性,
反映出自古以来中国发展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外交态势的防御性特
征,而不是积极进取使国家利益延伸出去。为一时之安宁,我们不惜息事宁人,这
恰恰暴露出我们对国际关系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国家间的关系充满了变数,取
决于各国国力的此消彼长和国际大形势的变化。因此,这种关系的好坏永远是相对
的,只有国家利益是永恒的。如果我们片面谋求和平,这种和平可能是短暂的,是
以我们失去未来主动权为代价的。1999年,我国分别与越南和俄国缔结了陆地边界
条约,极不明智地对越南作出领土让步。这必然刺激越南在其后的北部湾划界和南
海岛屿归属谈判中持更加强硬的立场,甚至提出更多的领土要求;更令人不可思议
的是,面对叶利钦领导后期内政外交上焦头烂额的俄国,我国竟然不去积极利用这
段稍纵即逝的、对我极其有利的时机压俄让步,力争收回至少部分领土主权,却急
于确认现状,与俄划定了东段边界的全部走向。这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与此相
反,二战后,历届日本政府为收复北方四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甚至不惜长时期维
持与苏联的战争状态。结果,二战结束仅仅十一年以后(1956年),苏联为离间美日
关系与日本接近,双方以共同宣言形式恢复了正常国家关系。进入九十年代,苏联
分崩离析,取而代之成为国际法主体的俄罗斯实力锐减,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几近松
口,日本逐步赢得主动。
>
>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苏俄为打破帝国主义列强的封锁,曾三次发表对华
宣言,表示要放弃帝俄政府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而到了1924年建交谈判时,苏联所
处的战略环境已有改善,从此再也不谈归还权益。相反,还策动外蒙独立,作为苏
联远东的缓冲区。而中国当时军阀割据,南方革命政府实行"联俄"政策,苏联趁机
软硬兼施,中国政府面对国内要求与苏建交的强大的舆论压力,据理力争国权,最
终达成基本上平等的协定。但这一纸协定并未保证两国之间的持久和平,苏联利用
中国的孱弱加紧渗透外蒙,并将其势力渗入我国新疆。这一事例说明,只要审时度
势,抓住对方的弱点,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矛盾,不仅可以改变本国一时的整体战略
劣势,甚至能为日后形成对己有利的战略态势奠定基础。历史的经验表明:领土问
题涉及国家根本利益,如为一时之安宁急于在当时达成一致,则日后不易改变;若
坚持立场,双方关系也未必恶化到哪里去,局势的变化会不断创造出各种可资利用
的机会。而一旦日后羽翼丰满,则极其主动。
>
>   我国在外交上一个典型的思维逻辑就是:不能轻易得罪谁,否则就会影响周
边环境,进而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对外强硬,则会被人指责为"中国威胁
论"。照此逻辑,当今这个世界上应当风行"美国威胁论"。这种思维逻辑在实践中
(对强国不敢对抗,对弱国不敢得罪)成了掩饰外交上缺乏智慧和谋略、软弱无能的
一个借口,是现代的"友邦惊诧论"。它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严重挫伤了中国
人民、特别是广大海外华人同胞的民族自尊心,炎黄子孙在摆脱西方列强的欺凌后
至今已半个世纪,仍不能在世界上享有作为泱泱中华大国国民应有的尊严和自豪。
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坚定地捍卫自身利益,那么就不仅不
能真正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反而会被视为软弱可欺。我们所片面强调的所谓"政
治解决",不过是处理国际争端的手段之一,决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手段。在国家政
治中,武力是大国政治权力的基础和解决国际争端的终极手段。因此,过分强调"
政治解决"的唯一性,实际上是减少了自己的可选择方案,自缚手脚。
>
>   外交斗争就象在对弈,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
也就是说,"博弈"的当事各方相互影响、彼此斗智,而不是只有一方单方面地主动
去挑战另一方,或者说,一方只能被动地接受另一方的影响。国际斗争并不是仅仅
通过外交场合进行,还有诸如心理战、情报战和舆论宣传(国际公关)等。如何巧妙
地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要看一国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才能。反过来看,"中国威胁论"的
散布者正是利用舆论手段开展针对中国的心理战,目的是使中国产生判断上的错误
,裹足不前,从而使其在与我国的竞争中占据上风。故,中国的"不作为"在有些国
家的眼里并不见得是"无威胁",而中国的"有所为",反倒可能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
定的力量,这完全在于我们怎么去做。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对手的如意算盘,积
极维护我国利益。
>
>   周边环境的稳定构成一国良好的国际生存空间,然而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动
态的。七十年代我国放弃对日战争索赔;五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中印友好
。然而,日本将我国视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威胁,印度认定中国是其头号敌人。因
此,我们必须反思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方略的得与失。以我国家之大,影响之巨,可
使用之手段远比小国要多。一味迁就退让,不会带来真正的和平,只会令我丧失威
望,更使日美等强国藐视于我。现在,甚至周围的蕞尔小国都胆敢对我寻衅,这在
世界大国中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中国是庞然大物,它一旦强硬,足以令人胆寒。周
边小国面对强邻无非有两种选择:或交好逢迎,或结成反华同盟。对前者可取怀柔
之策,对后者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故示敌以强,则敌敬畏;示敌以弱,则为敌
所轻。
>
>   中国的外交逻辑一旦被他人所洞悉,极易使我陷入被动。周边一些国家必然
会在强国的支持或怂恿下,加紧侵夺我国利益。他们都会觉得中国软弱,多半会姑
息让步,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造成既成事实,并将问题国际化,来逼中国认可。
中国人忙于内政,又爱面子,到时一定会妥协。而西方国家向来以其利益为标准决
定外交方针,待冲突明朗时,谁也不会翻开历史书,查看它曾于某年某月承认过中
国对某一地域拥有主权,届时它将考虑的则是如何实现地区力量的均衡并从中谋取
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只要有国家利益存在,公理并不能总是战胜强权。国际关系
格局演化中的"博弈"恰好又体现了"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因此,我们的外交方略
应当是顺势而为,以万变应万变。
>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直企图将中国纳入自己的一整套游戏规则之中,而我们
也一直强调遵循国际惯例。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我们被诱入了西方的陷阱?这是一
种我们自以为主动的被动,抑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改造成了"对国际社会负
责任的一员"?问题在于所谓的游戏规则是少数而不是多数国家制定的,它主要体
现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为建立
国际政治新秩序而斗争。因此,从政治意义上讲,我国的外交如不表现出独立的个
性,而仅仅是亦步亦趋步西方的后尘,必然会引起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失望和
不满,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就有丧失这些国家政治支持之虞。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11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