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harlieman (毕业后去部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 (4)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Apr 17 08:25:47 2003), 站内信件

四.外交方略
>
>   冷战后至今,美国通过加强与其他西方强国的军事外交结盟,以及通过经济
政治手段瓦解潜在的敌对同盟,巩固和加强了"一超独霸"的局面。世界多极化的前
景灰暗不明,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美国仍将是我国最大的战略威胁。美国加强
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军事外交活动和一系列战略部署已充分表明,我国家安全的挑

>
>   外交战略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孤立进行,互
不相干。三者有时需相互取舍,以达到外交战略总体收益的最大化。60年代美国为
分化苏联集团,将实行计划经济的波兰和匈牙利拉入关贸总协定。1998年底中国一
反常态迫不及待要加入世贸的表面理由是:如果1999年进入不了,其后五年世贸组
织将讨论新规则而不再接纳新的成员;若五年后再入,中国势必要作出更大让步。
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所谓时间因素对中国的不利,而在于:中国当局没有正确的战略
意识,已完全失去了自信,既不想、或想不到,也无能力励精图治振兴国家,通过
自身实力和战略地位的提高逼迫美国对我妥协。相反却怀着赌一把的心理和将改革
开放带入一个新天地的好大喜功的虚幻的成就感和"历史感",期待着能出现置之死
地而后生的奇迹。在谈判的战术上,中方撇开国别谈判初期要价不高的欧盟,不惜
付出巨大代价,与条件最苛刻的美国达成协议,以为这样入世问题就可以得到根本
性解决;不幸的是,这一做法既使欧盟感到嫉妒和愤怒,又激起它转而提出比美国
更高的要价,因为欧盟已从中国对美谈判的态度中看到了中方的致命弱点:为入世
不惜作出重大让步。而让步业已作出后,中方绝不会为再作出一些"边际让步"而使
入世功亏一篑。事实果然如此,欧盟如愿以偿。而美国和其他谈判方根据普遍适用
原则又自动享有欧盟所攫取的"额外"利益。更重要的是,美国根本就未信守与中方
约定的有关保守协议秘密的默契,不久即将协议全文通报欧盟。这不是什么中美之
间或中欧之间的"双赢",而是美国与欧盟的"双赢"。中方不了解发达国家在当今国
际关系中对付发展中国家方面利益高度一致的实质,却希冀"以夷制夷",结果反被
列强所联手反制。中方战略上的短视和战术上的愚蠢不仅陷自己于长期的经济和政
治上的被动,又削弱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谈判能力,便利了西方国家分化削
弱第三世界的图谋,使中国的战略环境更趋恶化。战主要来自东南海疆,而非西北
边塞,因此稳定中俄关系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此外,未来几十年内,人口压力将
是我国最严重的内政问题,这就意味着走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国土资源事关可持续
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存亡。但争夺海上资源的斗争并非几十年后的事,而是迫在眉睫
,时不我待。日本早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就明确了"确保一千海里海上交通线"畅通的
国策。韩国和西太平洋各国从七、八十年代开始,都纷纷采取军事、政治(外交)和
经济等各种手段,加紧将国家利益向海上延伸。资源的重要性使得经济安全成为国
家安全的核心,各国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目标与争夺海洋资源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
起,将导致西太平洋地区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并有可能发生局部战争。
>
>   我国欲加强未来主导局势的能力,绝不能坐视他国掌握海上主动权;更不能
片面地以"国内建设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为由放弃斗争。环视周边海洋国家,他们
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争夺海洋权益的斗争,而他们怎么不怕开罪于中国,怎么不怕"
中国的威胁"使其周边环境变得恶劣?这是因为中国的态度给出了答案:中国是以
儒家思想看待和处理国际事务:"和为贵"、"以德报怨"。1998年,我国承受了维持
人民币不贬值的巨大代价,努力塑造"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拿出40亿
美元支持东盟国家稳定币值(其中25亿美元给了印尼),以帮助亚洲国家尽快摆脱困
境。然而我们得到的回报是印尼政府针对华人华侨有组织的、骇人听闻的暴力迫害
;菲律宾则重新引入美国势力,加紧蚕食我南海岛屿。
>
>   孙子曰: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国人民必须要居安思危,真正睁眼
看世界。否则,若干年后,我们要为自己的短视付出沉重的代价。应当看到,我海
上面临的形势逼人。因此,从现在起,应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军力量,
加紧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争取尽快形成区域范围内(西太平洋)海空军远距离联合
作战的较大优势,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近期,有必要自行制造若干艘航空母舰,
形成强大的常规威慑力量。在对外宣传上,对台湾则称是为了保卫南海诸岛;对东
南亚则讲是为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
>
>   美日同盟主要意在遏制中国,其联盟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
中国。面对两大强敌,中国的处境自然较为不利,战略回旋余地就会减少。但台湾
问题一日不解决,美日同盟的基础就难以动摇,中国也就很难在美日之间打进楔子
;从另一方面看,台湾问题越持久不决,岛内离心力越强。韩德国家统一模式并不
适用于统一台湾。东西德和南北韩从未因意识形态、政制分歧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
而拒绝统一,韩德人民对统一的强烈认同感和共同致力于建立伟大国家的优秀的民
族精神,成为国家统一的巨大推动力。
>
>   而在台湾,日本长期的"皇民化"教育培养了殖民地心态,加之光复台湾后国
民党政府统治政策的失当,造成台湾当地人对岛内大陆人的隔阂和敌视。八十年代
后期台湾民主化开始后,政治权力逐渐"本土化",以台籍人为主体的执政的国民党
主流派与民进党默契配合,将坚持中国统一的大陆籍国民党非主流派排挤出政坛,
加速台湾人意识的全面推进和各方面的本土化,这加剧了台湾岛内"族群"分裂和对
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的背弃。1996年李登辉直选连任后,开始着手破除台湾基础国
民教育中关于"大中华"思想的灌输,鼓吹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为台独
培养精神和民众基础。直接选举而非经立法院间接选举"总统"确立了行政权力优势
地位的政治权力构架,为利用执政优势推进台独奠定了制度基础。2000年3月,民
进党的陈水扁竞选获胜。执政的民进党首要目标是革除国民党时代的各种弊政,以
尽快取信于民;并分化、削弱国民党,争取在立法院形成优势,两岸关系对它而言
并非当务之急。但由于受制于政党政治和大陆的压力,陈水扁暂时只能选择在统独
之间走钢丝,寻机小步迈向台独。
>
>   美国的态度对于大陆和台湾均至关重要。从美国角度看,今后若干年里,中
国无论变强还是转弱,对台动武的可能性都很大。中国变强,则两岸军事力量对比
无疑将大大地不利于台湾;中国转弱,则中国更有可能通过对台动武转移视线、缓
和国内危机。因此为阻止中国"冒险",美国一方面加紧在远东地区部署对中国的战
略包围,包括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增强在关岛的远程打击力量,以及加快在其
本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试验,力图大大削弱中国的报复能力,提高中国使用武力
的代价,并压缩中国的地缘政治空间;另一方面,提出"战略模糊"概念,即:(一
)中国军队在未受到挑衅的情况下进攻台湾,美国将进行干预。(二)台湾宣布独立
,美国则不干预台海冲突。这似乎与美国对华作出的"三不"承诺前后一贯。实际上
,美国正可以通过对"模糊"设定的两个前提作出模糊的解释,使自己牢牢掌握两岸
局势发展的主动权。台独分子只要"作而不述",就没有突破美国的"战略模糊"情形
之二,美国则继续有理由保持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当前,民进党执政伊始,根基未
稳;美国对华军事围堵、通过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即全球化)使中国经济边缘化,
以及进一步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瓦解中国民族精神的一整套战略的实施尚需时日,台
美此时都不会过分去刺激中国,逼其动手。待到台独时机成熟,中国大陆被迫"不
怕流血牺牲"诉诸武力时,美国到时就会把脸一抹,祭起早已准备好的意识形态工
具:"民族自决","台湾的命运只能由那里的人民来决定"等等。中国届时在政治和
军事上均会陷入相当的被动之中。
>
>   因此中国必须积极应战。不能再把思路停留在过去二十年事实已证明没有任
何实效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僵化模式上。台湾要的是和平、不要统一;要两
制、但不要一国。即便是力主国家统一的台湾新党,也不接受"将台湾从中央政府
降为地方政府"的"一国两制"方案。台湾政治演化至今,政治和社会多元化局面已
经形成,台湾和台湾人利益至上的理念与政党政治已形成彼此互动加强之势,这是
任何台湾政治人物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更重要的是,海峡两岸缺乏共同的民族精神
的基础,这是与朝韩和两德最大的区别。台湾以一切借口回避统一,已彻底丧失了
民族大义。大陆僵硬的政治宣传、无可信度的武力恐吓、和因对美国投鼠忌器而对
台实际上的一退再退,大大助长了台独的嚣张气焰和台湾对大陆的轻蔑。
>
>   中国在1978年和1982年与美国谈判建交和售台武器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
急于与美国妥协,留下了今日美国售台武器持续不绝、甚至公然突破8?17公报的原
则,大幅度提高售台武器的质量和数量的严重祸患。如果当时中国在售台武器问题
上态度强硬到底,美国会出于联合中国遏制苏联在中近东疯狂扩张的战略考虑而接
受中国的条件。这已为美国官方近来解密的外交文件所证实。没有了售台武器这个
尾巴,中国大陆再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和平统一方案,必能在当时已遭美国彻
底抛弃、情绪沮丧的蒋经国先生治下的台湾引起共鸣,中国将会顺利地完成统一大
业。
>
>   时过境迁,当年一切有利条件均已成过眼烟云。我们现在必须正视现实、勇
于面对挑战,而不能机械地将解决港澳的"天才构想"应用于台湾。那种"寄希望于
"式的呼吁和不对症下药的政治军事恫吓,是无视台湾社会政治演变的无的放矢;
那种持"台湾是中美关系的麻烦制造者"之论、以及自以为一旦海峡形势恶化,只要
揪住美国讲过的话,就可以阻止美国直接支援台湾的观点,更是本末倒置的无稽之
谈。凡此种种要求我国必须从速解决统一问题,彻底摆脱美国利用台湾对我采取的
战略挟制。和平方式徒具宣传价值,已根本不可能解决统一问题。1683年,康熙帝
收复台湾,后者与清朝实力悬殊,康熙帝尚须加兵威于外,何况现在,中国同时还
面对着一个居心险恶的、军事帝国主义的美国。
>
>   但战争绝非莽撞之事,必须从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运
筹谋划。要善于打各种牌,在国际社会中巧于周旋,积极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台
湾此次大选,西方普遍予以很高的重视,认为是政治民主化再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继之陈水扁表示愿意访问大陆及开放"小三通",西方的政界和舆论界对此给予了
高度评价,认为他充满了善意和和解精神。台湾的演化和陈水扁的舆论公关颇符合
西方的价值观,这容易使其在国际舆论动员方面占上风。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智慧影
响和动员舆论,使"曲在彼",否则在西方舆论对政府对外政策倾向有很大制约的情
况下,舆论上的被动将会在战时陷我国于经济和外交上更大的被动。
>
>   收复台湾时机选择及其重要。雅尔塔体制崩溃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在
全球市场趋向统一的同时,争夺资源和市场的斗争也愈演愈烈。伴随着发达国家的
经济入侵,输出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必然引起输入国为保卫自己文化和文明的独
特性而进行激烈的斗争。旧的世界秩序瓦解后,整个世界将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民族主义的崛起、宗教势力的抬头,将使世界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世界性热点
将屡屡出现。这既会迫使美国寻求与我国的合作,也将使其频频分心于其他世界热
点。这就非常可能产生可为我方利用的有利时机;而我方若能适时大大加强军事实
力,包括改进武器装备水平、加强三军协同作战和两栖登陆(含大规模跨海运输)能
力、提高针对外来干预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等,则劣势可去,优势
可得。
>
>   时机一旦成熟,则对台湾实行立体封锁,以围促降,力争以"不战而屈人之
兵"。如其在我方设定的时间内拒绝和谈,则立即跨海作战,在美日得以作出反应
之前以闪电之势将其打垮,并占领全岛。应努力避免久功不下,致使台军坚守待援
的情况。如果出现一定的胶着状态和美军介入,则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的战争动员
。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在统一战争打响前,必须对全体国民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
,制订将国民经济必要时转入战时体制的详尽方案,和应对战后西方制裁的各种对
策,以及在攻取台湾后肃清残匪、稳定经济、管理社会和争取民心的各项方针措施
。美国(包括日本)为维持其在远东针对中国的地缘战略优势、坚守所谓支持"民主
社会"的承诺,并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威望,必拼死反对中国武力统一台湾,中国与
之关系必然恶化。我们手中并非无牌可打。经济上不遵循美国人的所谓规则,限制
美日在华经济利益,加强中欧、中俄经济合作;外交上,在安理会投否决票,反对
美国的重要提案,支持俄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内,激发全国人民的
爱国主义热情,并不惜举倾国之兵与美国一战,历来现实主义的美国在碰到意志坚
决、十分强硬的对手(实行战争边缘政策)时将不得不面对现实,权衡利害。
>
>   台湾的光复,意味着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中国的战
略地位上升,美日受到削弱。从此往后,我国将逐步具备以台湾----我们自己永不
沉没的航空母舰为基地,收复钓鱼岛及东进威胁日本海上通道的能力。这将大大加
强我们的战略主动权。不过,一俟统一完成,美国有可能放手日本武装。对此,我
国可以声明,如果日本重新武装,将危及亚太和平,中国将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政策,对日本给予严厉警告。
>
>   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对于维护我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当我强大的武装力量挟
光复台湾之余威出现在南中国海时,我国的主权绝不容再谈判,届时,南海问题的
解决易如反掌。
>
>   要迫使美国合作,必须抽掉其手中的筹码,同时要使其明白,中国是遏制不
住的。如果寻求对抗,美国的失要远远大于得。这样才有可能使双方以对等的姿态
谋求长远的合作。台湾统一后,中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最终会走向和解,从长远来
看,中美战略合作对我国家安全和稳定世界局势意义重大。我国远交近攻方略的顺
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之间能否在寻找到真正战略共同点的基础上建
立伙伴关系。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人现在所说的对华战略伙伴关系实质上是其对华
"超越遏制"和"全面接触"战略的具体体现,即企图在经济上支配我国,并通过意识
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使我政体发生演变,最终既削弱我国,但又不至于使我失去
对国内秩序的控制,政治经济上对美国高度依赖,在国际事务中无心也无力向其支
配地位发出挑战,外交上唯其马首是瞻。
>
>   在我国以顺时针方向依次解决海疆问题后,再行解决边塞问题。重点目标是
印度。我国目前在与印度举行的边界谈判中不宜急于以让步的方式达成协议,否则
,可能进一步助长其对我西藏地区的野心。印度积极侵占我西藏南麓,其意在控制
军事上的制高点。试想,若我方军事力量部署在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传统习惯线
,就能居高临下俯视印度的恒河平原。如果由此进攻,则可势如破竹,直捣新德里
。这将使我方具有很大的战略威慑优势;然而,目前是印度实际控制约九万平方公
里的我国领土,如果印度空军对我川藏、青藏公路实施战略轰炸,我方仰视地势如
此之高的青藏高原,后勤补给和反攻的难度都相当大。印俄关系由来已久,俄国一
直视印度为其在南亚的盟友,因此,它绝不愿意看到印度被削弱。故,我国应支持
巴基斯坦牵制印度,并借美国之力平衡俄国的影响。前者不难做到,后者须看美印
关系如何发展。
>
>   在正北方,与蒙古的关系事关我国长远的地缘政治利益。蒙古原为我国的外
蒙古,本世纪二十年代被苏联控制,成为拱卫苏联西伯利亚(包括重要的西伯利亚
大铁路)南部的缓冲区。1966年,苏蒙结成军事同盟,百万苏军推进到中蒙苏边界
,此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仅680公里,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973年苏联远
东部队曾举行过代号"东方73"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目标是七天之内攻至北京城下。
外蒙的丧失对我国北部安全影响极大。我国华北的国防线等于内推了一千余公里。
在现代战争中,有辽阔的战略纵深可以令敌人不敢贸然发动地面进攻,并为防御来
袭的导弹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尽管这种时间可能非常短暂。1991年苏联解体后,
俄蒙关系有所松弛,但俄国仍保持着最重要的影响力。近几年来,美日在蒙影响力
上升较快,这有利于冲淡俄国的传统影响。目前,俄国因自身经济上困难重重,对
蒙古的影响力呈下降之势。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全面加强与蒙古的政治经济合作,增
加在蒙投资,并大力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努力争取使蒙古成为我国可靠的友
好盟国。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11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