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zanhe (挑战自己), 信区: Jobs
标  题: 【初入职场—心态篇】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r 12 15:27:11 2004), 站内信件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


      说到个人素质对职场成功的影响,我的个人体会有一句话:“心态大于
技巧,习惯大于知识。”

      在一个现代企业里面,职业人能力固然非常重要,但从根本上来说,决
定一个人发展的却还是一些非能力层面的东西。比如与我们一起进入企业的大学生,
尽管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但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差别是不会太大的,可为什么几年
以后大家的发展就会拉开
    很大的差距呢?我认为非能力素质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众多的非能
力素质中,心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持续成功的关键。因为
人是情感动物,心态高低、健康与否,对我们非常重要。心态的外在体现最终形成为
一种精神风貌;心态的内在体现则表现为它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斗志和对工作投入的程
度。

      我大学有个同学,就业时由于体检没有通过,没有能进入自己心仪的一
家大企业集团,去了家乡的一家国营企业。在那里由于没有关系,一直在车间做工人
,我曾邀他一起来上海寻找一个新的起点,他对我说,“你行,身体好,回上海闯荡
闯荡吧。我不行了,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前途,不过离家近,与家里人有个照应,就在
这里将就下去算了”。这种消极的心态,使他选择了破罐子破摔的做法,消磨了斗志
,很难主动地走出职业低谷。仅仅因为机遇没有垂青自己,就无法取得大的职业成就


      对新人而言,职业技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尚处于定型阶段,心态对
职业生涯的作用就更大了。有的人心态非常浮躁,对社会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要求,
从而导致对社会的高期望值得不到兑现,或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的单位亏待
了自己,最终走上了频繁跳槽的职业发展之路,过上了跳蚤人生。

      但也不乏另一个极端,许多新人早早习惯了最初得到的工作岗位,进入
一种按部就班的轨道,等待岁月消磨掉所有的青春激情与锐气,沦入平庸,也是非常
让人痛心的。我有一个高中的同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取得了一份
令人羡慕的工作。前不久我与她联系,都整整五年了,她的分机号依旧没有变,她的
工作依旧还是做出纳。五年里不知会有多少幸运的人民币钱从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生的
手上经过了,但留给她的又是什么呢 ?在现代中国,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目标至少要
定位于做一名管理干部,即使就业行情再差,象车间工人、办公室文员之类的岗位只
能作为我们在某一个具体的工作阶段的选择,决不能成为我们长久的职业发展目标。
要有一个概念,这样的岗位是新人的专利,等我们跨越了新人的行列,我们就要告别
这些岗位,否则我们就是在与新人抢饭碗,挤压他们的生活空间。只有这样,社会才
能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良性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新人也要注意,工作过程中不要太计较自己的职位。头衔只
是个虚名,太高的头衔对新人不但没有帮助,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在青岛那家
家具商场我很早就被任命为副经理,但我在制作名片时坚决不同意把它打上去。别人
一旦把你当副经理看,就会要求你具有副经理的风度与气质,而作为一个新人,纵使
能力具备了,社会阅历、谈吐可能都不足以支撑,这样只会使别人产生暴发户的感觉
。还不如谦虚一点,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了,偶尔犯点错误他们也会理解,也乐于指教
,我们也就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学更多的东西。

      过早地拥有了一个高的位置,有时还会给自己的发展带来负作用。我曾
经面试过一个家电集团网络事业部的副总经理,非常年轻,刚从吉林大学毕业两年,
他应聘我们公司销售部门一个区域经理的岗位。从能力上、经验上我们都觉得他是胜
任这个岗位的,但我们担心他做过那么高的位置后,还能不能在这样一个基层管理人
员的岗位上安心工作。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对他进行复试。谈话中明显能感觉得到他想
在短时间内迅速返回同类位置的那种迫切心情,我们判断他已经很难在这样一个基层
管理岗位上踏踏实实地重新奋斗一回了。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份超越了平常人的机遇
,他竟然得不到原本就应属于他这样一个年龄段人才的岗位,你说职位对他有什么意
义呢?对于新人,能拥有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得到切实的历练,比拥有一个看似
显赫的头衔更重要。不要觉得你的同学是经理了,是首席代表了,就觉得自己的职业
发展出现了问题。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要比拼的是30岁后的职业生涯。如果30岁前
,沉溺于这些东西,没有培养起真正的工作能力,那才是最失策的。

      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要害怕竞争,更不要排挤你的竞争对手。有的
新人眼光很窄,只能看到眼前的机会,把自己的同事都看作是竞争对手,怕他们超过
自己,在他们工作碰到困难时,不但不想帮助他们,有时甚至还会对他们的失败幸灾
乐祸。我在青岛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进入部门前原本有一名
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同事,我刚进公司时也帮了我好多的忙,但等我崭露头角后,他
依旧没有得到他认为理所当然的提升,他开始把我视为竞争对手,对我处处防范。如
果我工作捅了篓子,他不但不再象过去那样帮我“补台”,甚至连提醒都不会提醒我
了,等着看我出丑,我们之间的关系渐渐地变得生疏起来。那段职业生涯真的很艰苦
,等我挺过去后,我一直想修补与他的关系,但我们的关系很难恢复到我刚进企业时
那样了,心灵的隔阂一旦形成,消弭是很难的。

      我在企业里面给新人搞培训的时候,常常告诫他们要把眼光放到整个人
才市场看问题,只要在企业里面锻炼出了能力,企业自然会给你机会,如果企业不能
给你机会,你的能力也可以到其他的企业去兑现。长远来说,社会还是公平的,分配
的标准还是能力本身。所以,在职场上我们是与现在的和在终我们这一代还要加入进
来的所有的职业人赛跑,角角落落里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要想保持自己持久的竞争
力,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想方设法给跑在身边的人设绊子是没有多少意
义的。相反,如果身边同事的能力特别强还能造就一个激烈的竞争氛围,从而能从工
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进一步完善我们自己,这就是鲶鱼效应的基本内涵。由于鲶鱼
的存在,与它共处的小鱼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险,为了生存它们就得不停地提高自己
的速度,从而使自己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新人若想早日脱颖而出,既要有远大的目标,还要有耐心,眼光要放远
,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要拿出“十年寒窗”的精神,在职场上“学好文武艺”,然
后以自己心仪的价位“货于企业家”。有了这样的心态,离目标的实现就更近了一步
了。




    (二)大学文凭,一文不值



      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的,每个大学毕业生的背后可能站立
着以十计没有得到上大学机会的同龄人,也正是这样,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尽管
随着连年的扩招,大学文凭成为了中国现阶段贬值最快的商品之一,但许多刚入职场
的大学生感觉依然不错。到企业后,动辄就这不合理,那没有意义,引经据典,似乎
不卖弄一番就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结果惹得上司翻白眼,同事称“书呆子”。


      我刚进入职场时这个毛病也很厉害,那时自我感觉同样好得不得了。一
有空闲就特别喜欢与经理聊天,对公司的各项管理措施都品头论足一番,自己认为好
的给它们一个管理学的解释,不好的就看它违背管理的哪个天条。现在想想也蛮幼稚
的,但幸亏我当时碰到的人好,当时的经理非常希望我能快速成长,接替他的位置,
这样他对我就很容忍,我们之间也建立了一种朋友的关系。

      当时我们企业管理上赶时髦,开通了“企业人大学”,每周上课一次,
内容就是讨论发生在企业中的一些真实的案例,形成一个积极的结论。我觉得它是展
示自己的管理水平的一个舞台,发言总是特别踊跃。因为是案例讨论,都是真人真事
,经理担心我树敌太多,反对我老在上面发言。我就觉得想不通,他们做错了呀,为
什么不能批评呢?经理就问我,“你认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对么,别人也不知道怎么
做对么,为什么总是你们几个刚毕业的人在发言呢?企业里面做事情哪里有那么多对
与错呀,就那个条件,就那个环境,做得通就是了,你以为象教科书上说得那么理想
呀?企业人大学站在理论的基础上说说罢了,还当得真呀。”

      我当时很不以为然,但不久后我们也当了一回案例,我也就彻底理解他
的话了。当时“企业人大学”已经在公司里面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他们部门有两个
正式的员工和一个实习生,每周就制作那半个小时的课程,严重人浮于事,公司领导
意见很大,坚决要求将那个实习生调到其他部门,让他们独立动手完成所有工作。但
他们可能习惯了过去的分工,到要布置上课会场的时候就想要那个实习生去帮忙,这
就不符合我们进行人员调整的初衷了,我们就比较委婉地告诉他们实习生下午工作忙
,安排不开,他们非常恼火。而不巧的是下午那个实习生的所在的部门正好有活动,
放了他的假,他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就专门做了一个关于人力资源部官僚主义的课程,
而公司领导虽然知道前因后果但还是通过了这个课程,于是我们就成了反面教材。那
次我没有发言,听着大家侃侃而谈,听着经理做的自我检讨,我似乎一下子就成熟了
,企业里面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是演戏而已,过去的我只是刚毕业经历得少了,太入戏
了罢了,又比谁聪明多少呢?

      想想大学又给了我们多少呢?电脑是我们工作必需的工具了,我们在大
学里也开电脑课,告诉我们电脑的发展,告诉我们数据编码的原理,数据库的使用方
式,但在企业里面有用么?看看我们计算机等级考试里大块大块的介绍WPS的内容,
我们在企业里面有几个用的上呀?人家自己看着傻瓜操作的步骤不在用WINDOWS-XP了
么?我面试过一个交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生,谈完后,他知道我不是学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出身的,很有点科班的自豪感。我就加了句,“你对人员考核有什么理解呢
?”他回答说考核关键是要公平,要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我又问,“那如何才能
做到公平呢?如何设计定量的指标呢?”他就支支吾吾得与我打太极拳了。依照目前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老师的水平,能从中得到一个观念体系就不错了,想学到解决实际
问题的管理能力与技巧还是不现实的。

      作为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出来的产品,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
,到企业里后,要把自己当一块白板来看,从头来,学习各项工作技巧。只有抱着这
种空杯心态,大学里面学的理论框架才有用处,因为你在大学里面接受了一个学习的
平台,你在工作中就会学得比别人快,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有目的性。这才是大学教育
的真正价值,大学培养我们的是一种素质,它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能力。

      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好多的东西与自己在学校里面学的东西是不一
致的。那时我们更会发现大学里学的东西之纯粹与在现实面前之脆弱。在我们这个盛
行生存法则的社会里,保持百分百的科学与道德,能有生存的余地么?看看网上说的
成为金领的第一要素——象狼一样凶残,一切以资本的意志为中心,这是根本大法,
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象牙塔里是不教的,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自己去悟。所谓“千古腐
儒骑瘦驴”此之谓寓意深远。

      我一直深信,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因素更多时候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形
成了。说的极端一点,大学只是起了一个选择的作用,将这批人收拢在自己的门下,
然后人才与大学之间产生了一个互动,大学给了人才一块金字招牌,而人才又再继续
为这块招牌增辉而已。看看我们在工作中使用的东西有多少是大学给我们的,也就明
白了。我们大多数时候还不是在靠一些非知识层面甚至非能力层面的素质在打拼么?


      所以,千万别把大学当回事,到了企业,就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抓紧
时间开始积累吧。










    (三)培养赚钱的能力比赚钱更重要



      赚钱还是培养赚钱的能力,这是我在企业里面招聘应届生和给应届生培
训时最喜欢谈的一个题目。因为我们毕业生一踏上社会就要面对这个题目。当然了,
面试时我得到的答案与大家的真实想法往往是不一致的。

      几乎每个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时都有一个经济目标,只不过是有的人目
标远大,看上去更急功近利一点,有的人目标看上去更现实一点而已。有一个四川的
毕业生,能力非常
    强,他给自己定的经济目标是3年内买房买车;也有现实一点,定的目标低
一点的,比如我自己毕业时定的目标,虽然与上面那位四川的仁兄有点象,但魄力小
点,多给了自己2年时间,现在想想也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觉。毕业转眼五年了,
看看自己的目标也只有苦笑笑。其实车与房也不难的,咬咬牙,买了也就买了,慢慢
还债就是了。但社会上的事又岂是房与车能概括的了的?

      这样的经济目标对我们毕业生的心态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就在这个目标
的指导下走了好多的弯路。刚工作的头两年,对自己的工资卡那真是“怎一个关心了
得”。到了月底就去划划卡,看看里面有多少钱了,而每月开支浩繁,房租、水电,
购置行头,报考、交学费,到头来卡里面总是没有多少钱,似乎看见自己的房子与车
与自己越来越远了,就非常沮丧。心态受到影响,对工作的投入也就低了好多,整天
想看看别人能赚多少钱,找个赚钱的单位去跳槽。

      就这样我们以浮躁的心态来到了市场经济初期浮躁的社会,两相结合,
浮躁成了应届生的通病。我对应届生的观点是,即使企业再好,待遇再高,应届生也
认为企业对自己不好,他一定要到社会上去碰一下壁才能真正明白过去的企业对自己
是好的,自己的能力其实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也只有这样的应届生才是可以用
的。有的应届生甚至要经过这个过程几次才能明白,越优秀的越如此。

      专业人力资源公司研究表明,新人在公司第一年中承担的工作越富有挑
战性,他们的工作就越有效率、越成功,即使到了五、六年以后也是如此。因此对新
人来讲得到一份富有挑战性的、激动人心的工作,并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长
、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获得提升、提供大量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具备了这样的
舞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就为稳定的收入奠定了基础,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
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而言,培养赚钱的能力远比赚钱
本身更重要。

      工作过程中我发现总有人在不停地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来反复地证明这个
观点的正确性。前不久我听说与我一起进入那家家电企业的员工应聘到我以后工作那
家企业做部门经理秘书。转眼五年过去了,她处的位置也不比五年前我从那里跳槽时
好多少,却是在重复我五年前的那个开始。这就是在选择企业时忽视了赚钱能力培养
造成的后果。象那样的家电企业由于停止了大规模的扩张,不敢也无法赋予新员工更
多的责任、更大的权力,而只是提供相对比较简单、并无多大挑战性的工作。一旦新
人安于这样的工作,她就丧失了激情与创造力,发展也就走向了停滞。我离开那家公
司两年后曾向其中的一个同事了解过,从他提供的信息看,我们那届毕业生安心留在
那里的当时都没有取得大的回报,200多个人,好象有一个提为了副科,一个提升为
副处,而那个副处的叔叔是开发区审计局的领导,不知道这里面是否有一定的因素。
绝大多数人被这样一放多年,就此沉了下去,不知道他们当中会有多少大器晚成的,
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我们看到许多例子,有的员工由于机会好,部门出缺、或者公司创办新
厂,甚至是通过关系等渠道,做到了一个较高的职位,负责一块重要的工作,经过一
段不长的时间,他就会在气度与能力方面取得一个很大的突破,从而真正地建立起加
入成功人士行列的底蕴。我曾经与一个专门为企业提供策划活动服务的杨先生合作过
,第一年见他时,他还是那公司里的一个项目专员,怯生生的,很难被人放在眼里。
第二年再找他时,他已经与人合作开了一家的策划公司,虽然都是熟人,但从他的言
谈举止中表现出的镇定与从容,待人接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礼节与器宇,真让我感叹
造化弄人,机会对人是多么重要,只要有了历练,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上受尊敬
的成功人士。

      因此,对我们新人而言,要对这个社会多一点点耐心,要记得所有的成
功人士都是经历了这个过程的,我们不能只盯着别人的成就而忽略了这个过程。如果
我们真的没有经过这个过程而取得了成功也未必是件好的事情,古人云:“其勃也忽
焉,其亡也忽焉”,这样的成功是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可能都经不住一阵潮水
的冲刷。而如果我们铸就了一身赚钱的能力,纵使我们一时没赚到钱,但在这个以等
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很快就能得到公平的回报;在市场大潮的风险
中,有一天我们也可能会一败涂地,但只要我们的能力还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
不是神话。







    (四)没有谁能妨碍你的上升



      许多人都抱怨,公司一批老员工学历层次不高,知识明显落伍,管理能
力有限,却霸占着位置,不肯给新人机会。这的确成了中国企业的一个现实问题。造
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从根子上来说呢,这是个企业发展历史阶段的问题。中国绝大多数的企
业还很年轻,改革开放还不过20年,改革开放之前的企业有多少还健在?所以大部分
企业也就十多年的
    历史,企业当初创业的那部分人几乎还活跃在企业中。创业时企业主对人并
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的,很难高屋建瓴地收拢一批人材,这就为企业运营的缺憾埋下
了伏笔,反过来说,没有这些缺憾做个企业也就太容易了,大家都能去创业,谁来打
工呢。企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之后,这批人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了,他们成了管
理者很头疼的问题。如果从外面大量引入新人填充位置,会让他们产生“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觉,一旦他们认为企业的用人文化是积薪文化——后来
者居上,他们极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与企业离心离德,在企业里面混日子。而这批人
由于身居重要位置,又适应了企业的管理,他们事实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骨架,新引
入的人员不管能力有多高,但能否适应企业的文化,是否真的有意与企业共始终都是
未知数,所以做出重用新人的决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老板直接做出让老员工退出舞台的决定,看上去不失为一个快刀斩乱麻
的方案,但这样的决定将对员工的忠诚度形成毁灭性的打击,极有可能使他所有的创
业伙伴及以后的重要合作伙伴产生疑虑,从而动摇他们对企业的信心。象西汉初立时
,借小过剿灭了几个分封的异性王国,最终导致其他异性王国自疑,包括为西汉建国
出力最多的三个最大的功臣、一个自小一起长大的最好的伙伴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异性
王国,陆续造反。

      我曾就职过的一家企业也发生过因重用新人导致的企业危机。当时,那
家企业红极一时,企业老总着眼长远,想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从一所名牌学府引进
了一名副教授做副总,此举使企业原来的四名合伙人兼副总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他
们趁总经理去俄罗斯考察之机召开董事会将总经理与那名副总一起开除厂籍。事情闹
得沸沸扬扬,成为当年青岛新闻媒体关注的一件大事情。这样因罢黜功臣而引起的企
业危机几乎每天都在一再上演,许多企业因此元气大伤。在这两难的处境中,老板大
都采取了骑墙策略,处理得不温不火,希望从中找到个度,结果往往也是两面不讨好
,使这个问题成了企业得老大难问题。

      抛开这个企业发展历史阶段不谈,用人本身对企业而言是件大事,企业
都非常慎重,一般而言,在没取得老板的信任之前,想得到一个重要的岗位是非常困
难的。这个信任感包括的东西很多:

      一个是能力的信任。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让一个不是非常理想的
人坐上一个位置,对企业而言将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人员更迭,处理不好会影响
人心,所以企业对重要的人事安排总是非常谨慎的。如果你是幸运的,在你进公司之
初就有许多眼睛注视着你,你的上司开始设计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去测试你的能力,只
要你作好了能力的储备,那么你的升迁之路可能会顺利点。但对新人投入这么多的精
力是要下决心的,企业一般都不会有计划地去给你创造机会,所以绝大多数人要走一
条更加漫长的道路。为缩短这个过程,我们必须主动地去寻找机会展示自己,只有通
过一件件工作的积累,逐步地建立起公司对我们的能力的信任,然后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是职业道德与融入公司企业文化的信任。 对企业主而言,这比能力
还重要。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起用一个道德靠不住的人,能力越高,企业越倒霉。我
认识一家非常知名企业的老板,在上海分公司里面起用的总经理是一个原来给自己搞
行政工作的小姐,而她的手下都是一帮资历很高的老江湖。我开始很搞不懂,后来接
触多了也就理解了。他们是搞培训的,由于分公司直接掌握客户与产品,而这些都是
非常容易失去的,所以选择个能力平庸的人,虽然对业绩会形成很大的影响,但对经
营的安全性而言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还看到过很多人,在以前的企业里面曾
经叱咤风云,取得极大的成功,但被引进到一个新的企业中,却无法适应企业的氛围
,出现业绩大滑坡的现象,出现这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象与新人没有很好
地融入企业的文化是有关的。还有一种员工,在刚进入一个企业时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但总是过不多久,心态、投入就开始变差,业绩也随之转向平庸,这样的人其实是
在个性上有缺陷的,一般是欲望太多,坚持性太差,有时还夹杂着其他一些个性上的
根本缺陷。这样的人虽然不缺能力,但做出点成绩也不容易的。我在邦成公司时有一
个副总,做腻了大学的副院长,下海从商,到邦成公司前已经先后就职过几家企业,
位置都很高,但都没有做长。根据我的分析,他的问题不在能力,他对问题看得很透
彻,解决问题也有办法,但就是喜欢搞小动作,让上司很难受,而以他处的位置,直
接面对他的是总经理,所以当总经理达到容忍限度的时候,也就是他走人的时候。诸
如此类的问题,连老练的人事人员都不能很快判断的,所以通常情况下企业要下定一
个人事上的决心,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的。

      一边是现实的压力,一边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种种原因使企业在
用人上往往安于现状,求稳怕变,这是造成能力平庸者窃据高位的重要原因。针对企
业用人的这种心态,新人的角度要想迅速奠定事业的基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去考虑:

      首先是要有目的的选择就职的企业。在进入每个企业之前要想好自己到
这个企业的目的。你如果想尽快地入模子,建立自己的职业技巧,那么你应该选择一
个规模大、管理完善的企业,争取迅速地导入。而如果你发现在企业里面已经很难获
得更多的历练机会,想通过跳槽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最好去选择中小企业或新创办的
企业,这样的企业里面要艰苦些,你必须建立以青春赌明天的心态。

      再者,关键还是要把目前的工作做好。企业认识一个人也主要是从他的
工作去观察的。如果你整天工作小错不断,给领导捅篓子,你就会以一个负面形象进
入公司领导脑海,以后你的前途也就定格了。尤其是基层员工,领导与我们发生直接
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领导在判断时往往会从交往中不多的小事情入手去评价一个
人。我经常提醒我的下属:周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我们与领导接触也没有小的事情
,处处皆用心,领导自然能够体会得到的。我以前做过行政工作,对这些体会还是比
较深的。行政工作是非常繁杂的,但搞好的事情别人往往是不注意的,搞不好的事情
,给大家带来不方便了,大家立即会感觉得到。所以对我们的不良的评价,往往不会
是电话礼仪不好、复印质量不佳等问题,反而是花草不精神、车辆清洁不尽人意等鸡
零狗碎的事情。

      还有就是要注意适当地表现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你做的工作是
一个与其他岗位发生面对面关系比较少的岗位,不处于中枢,单做好你自己的工作还
是不够的,你必须注意让领导去了解你的工作,去注意你。企业里面有的“二八原则
”,说的是企业里面80%的员工的工作是不被领导注意的,但他们负担了企业工作的
主体部分,而另外有20%的人由于工作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差会被公司领导注意。毕竟
,企业领导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人是比较少的,所以许多企业有重用秘书的传统也就不
奇怪了,并不是秘书特别优秀,而是因为他们的岗位离领导特别近,所以秘书的才能
容易被发现。在搞考核的时候,这种效应反应特别明显。目前盛行的企业考核制度依
旧是有缺陷的,它还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与量化,从考核结果上看,就是每次考核,
加薪、晋级的候选人总有一个框框,变化不大。所以,员工要想真正突出“重围”,
必须有点不平常的东西。如本职工作做得特别优秀,给公司提了比较好的合理化建议
,甚至是文艺才能特别突出等,就会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我在青岛最后一家公
司工作时做了好多工作,但大多数都不为人知,但我创办了企业的刊物,并任责任编
辑,发表了几万字的文章,却令我在整个企业、甚至集团里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我
来上海后,有一次在一个餐馆就餐,有两个陌生的小青年走上前与我寒暄,原来他们
是我工作过的那家企业的工人。这是不是也能从侧面给大家一点启示呢?

      长江后浪推前浪,说到底,我们新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还是跟自己同时
代的人,不要老盯着人家多年打下的江山不平衡,只要我们确信付出的比自己的同龄
人多,工作比同龄人出色,时机成熟了,机会必然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五)学会用积极眼光看问题



      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几年后会发生很大的分野,有的人可能会很踏上
一条发展的快速轨道,而有的人可能就进入了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不上不下地走下
去。通过在社会上几年的摸爬滚打,新人知道了好多社会的真实环境,是自甘平庸还
是改换门庭,是愤世嫉俗还是淡然处之,何去何从的念头无时不在考较着新人的神经
。由于逐渐看到了一些社会阴暗面,发现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但自己却又没有相应
的控制能力,这时新人如果不能以一种积极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是是非非,极可能出现
巨大的心理落差,郁郁不得志,从而对立身、立业
    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积极地看问题,首先要明白企业是一个利益纠葛的地方。企业以盈利为
目的的,利润是它唯一的标杆,竞争是它的基本法则,社会环境能够提供的所有的东
西都是它的资源。各种资源在企业的这个载体上进行重新竞价。作为一个普通的职业
人,我们能提供给企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是一份智力和劳动力。但职业人最终
从企业得到的报酬却不完全是按照为企业提供的智力和劳动力的价值计算的,企业有
它特别的计算公式。比如有的员工身后有一块企业依赖的公共关系资源,这时候企业
会把这块资源视为员工的附加价值,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这块公共关系资源刻意创造岗
位,这时候该员工的价值就完全是这块公共关系资源的价值。我见过一个企业为了取
得一融资对象的支持,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来安排其关系人员任部门经理,由于设立
了部门需要配备行政人员等,企业又进一步扩大编制,最终用了四个人去做过去两个
工人就能做好的一丁点工作,给组织结构、行政指挥体系、其他员工的心态都造成了
影响。但企业既然这样做了,在它的帐盘上必定是一笔很划算的交易。还有的员工有
公司核心人才的支持,这些人身上的部分价值事实上是公司留住核心人才的成本之一
。公司依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对员工进行的价值评估,与员工本人进行的价值评估就会
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样员工的心态就容易产生失衡。如果能看到并承认同事身上附加
的其他资源的价值,许多事情我们就能看开一点。

      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人是参差不齐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价
值理念体系,许多我们奉为常识的东西,对某些人而言接受起来就是一次挑战。不要
以为我们所看到的企业里人浮于事、官僚作风严重、行政腐败等问题企业管理层看不
到,只是在他们的观念体系里这并非是致命的、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而已。虽然用完
美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是应该即刻解决的,但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这些问题没有解
决,企业是不是就会倒闭呢?你说可能会影响长期的竞争力,但在漫长的企业发展阶
段里,那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究竟哪个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呢?朋友告诉我他们企业
的老板,对裁员极端排斥,公司各部门人浮于事,但他总下不了裁员的决心,只是命
令一旦有员工离职不再从人才市场进行补充,实行自然减员。由于离职的往往相对能
力强一些,所以公司人力资源出现了明显的矮化现象。他给我举了个极端的例子,他
们公司把部分办公用车裁掉了,原来的司机无事可做,但老板不让人力资源部与对方
解约,把他们安排到生产线做工人,由于生产线实行计件工资,而定单又不饱满,所
以生产部门对这个决定非常排斥,为此在企业里面搞得鸡飞狗跳,许多人都觉得老板
不可理喻,认为在这样一个管理不善的公司里没有前途。但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
看,这个老板的做法会给他的员工一种工作上的安全感,使他们能稳定地投入到自己
的工作中去,这对许多中年员工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这也是现代管理理念之一。当
然,这可能是他无意而为的,企业里面的人行事也不一定就是完全符合管理科学的,
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凭自己的本能去做事情,而人是形形色色的,我们新人要对此有
足够的谅解,不要看见事情的发展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哇哇大叫,或感到郁闷无比,
这是于事无补的。

      适当收敛自己的个性,厚积以求薄发。许多新人都张扬着个性,希望在
企业里面得到尊重,能迅速投入到一份重要的工作中,开始自己梦寐以求的事业。这
样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其实不只是新人有个性,企业里面的人谁又没点个性呢?老
的员工不过是把自己的个性掩藏得更深而已,一旦他们拥有机会,他们会把压抑已久
的个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所以对新人而言,现在企业是别人的,是上司、前辈张
扬个性的舞台,我们是实现别人梦想的工具,只有经历了这个代际偿还的阶段,才能
轮到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用封建士子的话说,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用企
业里面的法则就是做不好下属的员工不能成为好领导。我们要对别人的梦想予以足够
的尊重,帮助他们找到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开通自己的事业之路。否则完全以自我
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安排未来难免会碰壁的。

      在这样一个并不公平并不完美的地方,自己一时又不能充分施展所学所
能大干一场,新人一定要有耐心。要从阳光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要老盯着企业的阴
暗面不放。也不要老去看别人收获了什么,毕竟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比你无能的
人应该取得比你少的收益,而是你应该从社会得到符合你能力的回报。所以老老实实
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自己的机会。对自己多一点信心,企业从主流上来说还是要使
用有能力的人的,这里面最多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对新人而言一定要有个豁达的胸怀
,要戒除浮躁,踏踏实实地在一个企业里面做上一段时间,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我
一个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同学说过的一句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一个人在一个企
业里面不满三年,几乎是很难为自己做点事情的。想想我自己五年来的经历,的确如
此。我自负聪明、能干,付出的心血也比常人多几倍,但我的发展却并不一定比许多
人好,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在一个企业里面稳下心来好好干点事情。每次跳
槽到一个新单位里面至少经过3个月的试用期,才能真正在一个岗位上施展拳脚,要
想升迁,至少又要一年的考察,这样就快两年时间了,而在任命还没来之前,我可能
已经选择放弃了。这样,我浪费了大量的光阴,延迟了成功到来的时间。

      而且,现实中到底有多好的企业呢?当我们进入一个个名声在外的企业
的时候,我们也不难发现,困扰它的照样是那些低级的管理问题。经过多次碰壁,我
总结出一个结论,企业的管理问题,大都是人的问题,一般不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
管理理念。在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历史阶段,企业能得到的人力资源是具有明显的社
会平均水平的,所以各个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是社会平均管理水平的一个反映。所以,
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未知的企业是非常不明智的。

      如果你确认自己是人才,那么请你尽量留在原来的公司,经过一番炼狱
的磨练,如果你的激情犹在,创造一个你理想的环境吧。创造天堂也许比寻找天堂更
容易点。


--
Choose a life of action, not one of ostentation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8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