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iniaro (快要毕业了,有点不舍), 信区: Jobs_Career
标  题: 要保护还是要平等——透视深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4月16日20:58:0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阿铭:2003年6月毕业于一所本地高校,直至2005年3月才找到第一份工作。
找工两年被拒绝无数次。2004年5月27日,阿铭以Riggs的网名在深圳论坛发
表《谁来拯救深圳的大学生???》,至今点击率已超过22000次。
  ■阿忠:阿铭同学,至今未找到工作,每天以逛街和睡觉打发时间。阿忠父母均不工
作,以出租房屋为生,月收入10万元。
  ■阿强:阿铭同学,毕业当年考上公务员。当时,全校几乎所有身高超过1.70米
的同学都报考了那次公安局的考试。
  ■聚会:现在阿铭和他的同学们不时会有聚会,但聚会时大家都很少提工作的事。

  2004年5月27日,当Riggs在深圳论坛上发表那篇1790字的《谁来拯
救深圳的大学生???》时,他就做好了被人痛骂的心理准备。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帖子
发表的第一天,点击率就超过了8000次,在接下来的三天内,他的邮箱被网民来信撑
爆,赞同和支持的也有,但更多的是毫不留情的匿名攻击,。
  “我是在本市就读去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一年了,也失业一年了。”“深圳的就业
环境好比一个三层蛋糕,最上面最精华的一层是给‘海龟’的,中间那层是给‘外地’的
,最底层才是留给我们的。”“现在企业也精了,知道我们本地大学生‘懂’的不少,要
人专要外地来的‘老实、苦干、糊弄’型!”
  该网帖发表到现在已经整整10个月,它依然位于深圳论坛“深圳发展谈”的首页,
目前点击率已经达到了22324次。2005年3月18日,记者几经周折,在一家咖
啡馆里与Riggs见了面。他叫阿铭,一个清清瘦瘦的青年,脸上还有青春痘,今年2
4岁的他仍稍显稚嫩。

  毕业一年,失业一年
  阿铭2003年6月毕业于深圳一所高等院校,专业是计算机。2003年5月,阿
铭就开始了艰难的找工历程。他没有想到,偌大的深圳市,每年数万个就业机会,在漫长
的一年半时间里,竟然没有一个offer砸到他头上。“我去了无数次人才市场,递上
的简历很多招聘企业看都不看一眼,一问是深圳本地的学生,就把我的简历放到一边。”
  刚开始找工作时,阿铭踌躇满志,几乎是各大人才市场和人才网站的常客。他精心设
计了自己的简历,封面不惜用了铜版纸,家里的打印机墨盒换了一个又一个。他花了几百
元考取了国外电脑技术相关证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合格证,目的就是“想让用人单位多
看你一眼”,可是事实上这些都不奏效。
  有一次在八卦路人才市场,阿铭看到用人单位把本市学生的简历放在一边,把外地来
应聘的学生简历放在另一边。招聘会散场后,他发现自己所在的那一沓简历被留了下来,
招聘单位根本没有带走,他的心凉了半截。从那以后,阿铭的简历从厚厚的一本变成了薄
薄的一张A4纸。一星期跑几趟人才市场,其余的时间就在家里上网,晚上三四点睡觉,
中午12时起床,吃饭,玩游戏,听父母唠叨:“你没有工作以后怎么办?”阿铭说,那
段时间太痛苦了,“我当时想,只要给我一份工作,我就干了。”

  深圳学生哪里不行?
  其实阿铭一直都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2001年还在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到南京游
玩,路过一家制作个性化头像印章的小店,那时觉得特别有趣,回来之后,阿铭和几个朋
友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引进技术”在深圳合伙开一家店。12万元的总投资,
4个人一平摊,每人投资3万元,阿铭还是学生,就向爸妈借了3万元作为前期资本。小
店不大,不到10平方米,借着东门老街的旺气,小店吸引了不少顾客。
  可是好景不长,四个合伙人有的是学生要上课,有的还在忙其他业务,谁来经营看管
这个店就成了大家互相推脱的责任。从2001年8月底营业开始,不到两个月时间,最
后不得不把店关了。算下来,每个人亏了13000元。
  首次尝试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阿铭却很平静,他想等到毕业的时候找份工作才
是正业。没想到从2003年5月之后的整整一年半时间,他都是无业游民。2004年
5月26日,阿铭和六七位同班同学在八卦岭一个招聘会上投简历,应聘的是深圳市一家
著名的高新企业。负责招聘的企业代表让他们到坂田公司所在地面试。阿铭他们以为机会
终于来了,兴冲冲地从八卦岭坐车到布吉,又从布吉转车去坂田。但是他们又遭受了一次
打击。
  用人单位:“哪里毕业的?”
  阿铭:“深圳×校。”
  用人单位:“深圳的我们不要。”
  阿铭:“为什么在人才市场时不说清楚?”
  用人单位:“反正我们就是不要深圳的。”
  阿铭不明白,同样是大学生,外地和本地的有什么区别?确实有些深圳的学生自我期
望值比较高,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阿铭一向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他动手
能力强,有很多创意,也能吃苦,而且他认为城市的孩子见多识广,综合能力更好。而令
他愤愤不平的是,这种能力还没来得及展示就已经被扼杀了,根本没有一个公平施展能力
的平台和机会。
  与阿铭同去的同学群情激奋,却又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投诉,他们平时喜欢上BBS,
于是想到了到深圳论坛诉说不满。阿铭的文笔最好,他们就推举阿铭来写帖子。
  第二天,阿铭从午饭后开始写,整整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他写出了《谁来拯救深圳
的大学生???》,这篇网文被帖到了深圳论坛上,管理员第一时间把这篇帖子置顶。
  阿铭的同学们看到这篇帖子,纷纷表示很解气,说出了他们的心声。阿铭的母亲也在
第一时间看到了这篇帖子,她认为阿铭写得很好,反映出了问题。母亲也有很多同事的孩
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因此她心里也有怨气。
  帖子发出来之后,阿铭心理轻松了很多,“我知道会有人向我砸石头的,”他意料到
了,而用Riggs发表了这片帖子之后,就基本上再没用它发过文了。

  “如果是我,我也要外地的”
  阿铭是一个很坦率的青年,从7岁开始就在深圳生活,身上明显有着特区人开放的气
质。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显得十分轻松和活泼。
  “外地人太多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阿铭说,在许多用人单位的眼中,深圳本地
的学生都是怕吃苦、眼高手低、好吃懒做而且不稳定、容易跳槽的。而大多数外地来的大
学生,对薪水的要求很低,又肯吃苦,所以用人单位趋之若鹜。他认为这是本地大学生在
与外地大学生竞争中屡屡失利的主要原因。而且,阿铭是本地毕业的大专生,外地来找工
作的动辄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用人单位重学校、学历而轻能力,也是他们找工作难
的原因。
  阿铭认为,本地学生更清楚深圳相关的劳动法律,不会吃亏,不容易受欺负,知道该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外地的大学生太老实本分,薪水被压得很低,工作又辛苦。有一
次,有一名文质彬彬的工人给他家送纯净水,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是一名外地大学生
。阿铭替他觉得冤。他认为,许多外地大学生往深圳挤,以为深圳遍地是黄金,其实这里
的机会也有限。
  “你讨厌外地大学生吗?”记者问。
  “不能说讨厌吧,”阿铭想了一会,“但是当我们的工作机会、生存空间被抢走之后
,肯定会有不满,这是人之常情。也许,我对他们有点嫉妒。”
  阿铭的家境不错,他说在他的同学中自己是最“穷”的。他也承认,不少本地大学生
过着富裕的生活,不愿意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工作,到头来每个月只拿一两千块的工资。但
是阿铭说他并不怕吃苦,他只想要一份工作。一开始,他的眼光也很高,号称没有400
0元月薪绝不干,但是碰的钉子多了,他的要求也渐渐降低,一个月有2000元,他就
会高高兴兴地接受那份工作。

  谁挤压了就业空间?
  作为一个与许多被就业压力压得烦躁不堪的学生一样,阿铭坦诚的言语中透露出许多
难以理解的回答,而这种回答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一方面他不满于那些以“好吃懒做、
经常跳槽”为由而将本地学生拒之门外的企业,另一方面却坦言“如果自己身为老板也会
要外地学生”;一方面他认为对所有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而不该有地域或学校歧视,另一
方面却又支持每个城市对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就业倾斜,深圳就应该优先保护“深圳人”的
利益。可是,“深圳人”的概念是什么?虽然阿铭拿着深圳户口,可是作为上世纪80年
代从内地来深的老移民,他对新移民的态度也显得十分矛盾。
  而实际上,深圳市在人才政策上并非没有门槛。去年市人事局召开接收毕业生工作会
议上,就要求“各单位在岗位空缺的情况下,如果接收毕业生的专业与市毕业生专业相同
或相近的,应优先接收安排深圳生源的市外院校毕业生或本市院校毕业生”。记者接触了
很多外地大学生,他们也满肚子苦水。吉林大学的小林上周末来深圳参加春季双选会,就
被一律师事务所告之只要本地学生。  根据深圳市人事局的统计,2004年深圳本市毕业
生约有1.1万人,市外院校到深圳求职的预计为10万人;去年最终接受了3万多名院校毕业
生,其中本地生源和本地户口的约为1万人,而外地毕业生约为两万。这3万名最终在深圳
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只不过十余万名在深求职大军分母上的一个分子。
  在阿铭看来,政策上的就业倾斜似乎并没有产生很明显的效果,作为求职者,他最直
观的感触是工作越来越难找。他自己觉得,正是太多拥到深圳的外地学生挤压了这片有限
的空间,让他觉得空间越来越窄,呼吸越来越难。
  2004年,为了解决深圳市部分应届毕业生及其他青年因缺乏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而造
成的就业难问题,深圳市劳动局推出了“阳光计划”,即青年职业见习计划。深圳16-25岁
持本地户口的各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未就业青年,可以到深圳市职业介
绍服务中心申请报名,由劳动局安排到一些知名的企业里去见习3-6个月,见习期间,劳动
局每月给他们发放628元见习补贴(公司一般不发放工资和补贴)。市劳动局希望通过这种方
式,让用工单位和学生们更亲密地接触,也许在见习过程中,那些工作努力、能力强的本
市大学生就会被用工单位发掘而顺利签约。
  2004年7月,阿铭和他的朋友们参加了“阳光计划”,到一家著名的企业去实习。阿铭
非常努力,实习期间,他和3个同事们共同完成了一个大项目,运作很成功,但公司还是没
有跟他签约。在领了两个月的“见习补助”后,阿铭觉得公司根本没有雇佣他的意思,只
是把他当成了“免费劳动力”,于是离开了那家公司。而其他几个同学坚持了不到一个月
就走了。
  毕业了:就业?待业?还是创业?
  阿铭说,深圳的大学生,毕业后有三种状态:就业、待业、创业。他昔日的同班同学
,现在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阿忠是阿铭的同班同学、好朋友。在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他
每天和阿铭两个人在网上聊天、玩游戏,有时他们一起出去找工作,两个人怀揣着简历,
乘坐公共汽车穿越繁华的、充满机会的城市。
  2005年1月,在帖子发表一年半后,阿铭和阿忠一起到盐田区一家外企去应聘。阿铭从
20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而阿忠却被淘汰了。
  和阿铭不一样,阿忠是土生土长的深圳本地人。阿忠的父母都是城中村的村民,他家
在巴登街有一栋8层高的小楼,一楼租给商铺,二楼组给美容院,其他租给租客,一个月有
10万元租金进账。阿忠的妈妈每天在家里打麻将,爸爸有空就炒炒股。父母都不劳动,因
此也不把儿子没工作的事放在心上。找了一年半的工作,一无所获,阿忠也没有耐性再找
下去了。反正家里很有钱,根本不需要他再出去赚钱。他每天在家里睡觉,或到街上逛逛
,打发时间。
  更多的人选择了“创业”。阿铭的不少同学现在都当上了“小老板”,由家里人出钱
,在赛格租下一个小铺位,出售电子产品。阿铭认为他们起码选择了一个跟自己专业有关
的行当,出路也还不错。
  最让人羡慕的是同学阿强,毕业的当年,阿强就考上了深圳市公安局。阿铭说,当时
在报考公安现场,他见到了很多同学,大家在考场上戏谑地打招呼:“你也来了?”据说
,当初学校1.7米以上的男同学几乎都报名参加了公安局考试,阿铭觉得有点讽刺。
  这帮曾经在找工过程中“患难与共”的兄弟,虽然各走各的路,现在还时有聚会,阿
铭说聚会的时候很少提工作的事,“不敢提,因为还有人没找到工作,难受。”
  2005年3月,阿铭凭着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他在盐田区一家外企,
手下还有一个10人的Workteam,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公司的业务,他随身
带着厚厚的一沓资料,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背背。
  阿忠找工作的耐性已经完全被消磨光了,他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最近听说打算由家
里投资12万元在关外建一个垃圾回收站,看来他也要走上创业的道路了,他说他还是挺上
进的。
  阿强工作非常忙,同学的聚会也很少参加了,只是偶尔跟老朋友发发短信。
  今年学校又要扩招,阿铭希望学弟学妹们好运。
--

我不知道自己能够作些什么
但是
我只是想尽我所能。
(起码我会弄这个了,虽然很笨)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53.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