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ixi (你!折磨了我的肉体,强奸了我的意志!), 信区: Jobs
标  题: 今年求职有点“冷”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May 22 10:36:21 2002), 转信

步入1月中旬,2002年应届毕业生第一学期的就业工作也进入最后盘点时期,这时
候,那些在去年年初甚至去年10月中旬还预测2002年就业形势大好的专家学者、大
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才发现——当初的设想和预测都没有实现,而作为今年即将毕业
的大学生更是紧张不安。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1年是近年来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而据统计,2002届
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23万,比2001年的115万增加了9.4%左右。虽然增加幅度
不是很大,但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容盲目乐观。

  -交锋一:

  学生有求无职,单位只招不聘

  如果光从校园招聘会或招聘信息数量看,今年的就业形势还算可以。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自去年11月20日到12月底,几乎保持着每天一家
单位进校做招聘宣讲,可是探究一下各单位的招聘条件和人数,就会发现形势不容
乐观。

  一些学校的就业主管老师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普遍感到严峻,甚至有些老师对此
避而不谈。但一些老师认为,如果学生期望别太高的话,找一个工作还是很容易。


  今年不少用人单位与往年相比较,都削减了自己的用人计划,有的单位甚至一
个毕业生不要,有的单位招几个人也是另有目的,招聘会往往成为公关会。

  去年12月上旬,南方一个全国知名的公司在北京几个高校进行了一次巡回招聘
宣讲会,每次都要花2个小时的时间介绍自己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公司的规模
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还不时向在座的学生展望公司的美好前程,但介绍完公司的
情况后就收简历,匆匆离去,许诺很快就给回音,但不久以后给的回音也就两三个
人去面试。据介绍,这家公司以前每年要招好几百人,一些重点院校每个学校至少
也有四五个。

  北京一著名高科技公司去年11月、12月在北京、上海都举办了几场招聘会,招
聘数额比前年有所减少,学历要求有所提高,但在招聘广告上还是明确说需要招人
,其人事主管人员解释道,他们公司之所以不招人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即全球
经济发展放缓,IT空前不景气,因此他们缩减了招聘计划。最后经过三轮选择,该
公司挑选了20名学生,但提出必须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学生们考虑到实习会浪费许
多选择机会,就决定放弃了。一名去年毕业的学生说,这家公司去年来招聘时只经
过一轮笔试、一轮面试就要人了,而且要了30人。事后该公司的内部人士介绍,他
们其实不招人,只是想借机宣传自己,之所以提出要实习两个月,也是一种拒聘的
借口,因为不会有几个学生真会去实习。
避而不谈。但一些老师认为,如果学生期望别太高的话,找一个工作还是很容易。


  今年不少用人单位与往年相比较,都削减了自己的用人计划,有的单位甚至一
个毕业生不要,有的单位招几个人也是另有目的,招聘会往往成为公关会。

  去年12月上旬,南方一个全国知名的公司在北京几个高校进行了一次巡回招聘
宣讲会,每次都要花2个小时的时间介绍自己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公司的规模
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还不时向在座的学生展望公司的美好前程,但介绍完公司的
情况后就收简历,匆匆离去,许诺很快就给回音,但不久以后给的回音也就两三个
人去面试。据介绍,这家公司以前每年要招好几百人,一些重点院校每个学校至少
也有四五个。

  北京一著名高科技公司去年11月、12月在北京、上海都举办了几场招聘会,招
聘数额比前年有所减少,学历要求有所提高,但在招聘广告上还是明确说需要招人
,其人事主管人员解释道,他们公司之所以不招人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即全球
经济发展放缓,IT空前不景气,因此他们缩减了招聘计划。最后经过三轮选择,该
公司挑选了20名学生,但提出必须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学生们考虑到实习会浪费许
多选择机会,就决定放弃了。一名去年毕业的学生说,这家公司去年来招聘时只经
过一轮笔试、一轮面试就要人了,而且要了30人。事后该公司的内部人士介绍,他
们其实不招人,只是想借机宣传自己,之所以提出要实习两个月,也是一种拒聘的
借口,因为不会有几个学生真会去实习。

  一些学校就业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学校也希望学生对单位的实习要求能推就推
,因为用人单位如果不满意,还是不要学生,但学生的时间耗进去了,这样做对学
生而言比较冒险。

  一家著名外企向来都是各高校的招聘大户,而今年他只招了7个人,该公司人
事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其实招这7个人也不一定能有多大用,或者根本就没有他们
做的工作,但招聘就像做广告一样,必须招一两个人,一方面表明这个公司还存在
,另一方面表明公司还在发展,即使每月给这些员工5000元不让他们干活,公司也
不亏。据悉,这家公司以前可能在一个学校就能招聘7个人,而员工评价这家公司
以前的工作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

  由于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萎缩,学生的美满前程梦在一次次求职中破碎,还没到
11月20日,就有一些著名外企通过网站发布招聘广告或者到宾馆设点招聘,甚至在
10月份就安排了在建筑文化中心、北展、国展等大型场所的招聘会,各高校也把校
内的小型招聘会安排到了12月中旬,当时,许多应届生都感觉到好工作就要拥抱自
己。

  于是应届毕业生们满怀着憧憬参加一场场的招聘会,直到他们发现自己投出的
简历如石沉大海般的有去无回之后,才隐隐约约地意识到来年的形势并不十分美好


  据悉,迄今为止,北京、上海、深圳都组织过几场大型的招聘会,也吸引了来
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笔者亲历了12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市宣传系统招聘会,
预计当天上午的招聘会是8:30开始,可来自南京大学的十几名学生早在凌晨5:
30就开始排队了;而在1月4日、5日举行的深圳招聘会上,也出现了10万大学生竞
争1.5万个职位的局面。

  当然学生们也承认,如果把眼光放眼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话,工作机会
不少,但调查显示,有62%的学生就业首选北京,即使饱受低薪无房也在所不惜。
一名学生说:“老师老让他们把眼光放低一些,可他们说不错的那些单位连他们自
己都瞧不起。口是心非!”

  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卢林说,人事部门对于今年的就业形势也有所预
料,北京申奥成功,加入WTO都给北京带来许多就业岗位,但毕业生的增长幅度更
大,造成了毕业生的相对过剩,以后几年内都是就业的高峰期,特别是明年,高校
扩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面临毕业。北京地区高校就会产生8万名毕业生,而北京
2001年批给非北京生源的进京指标也只有1.5万人。

  据悉,今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的政策是首先考虑北京生源的安置情况,待
北京生源毕业生的工作有了着落之后,所缺专业的毕业生才从非北京生源中补入,
本市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人数将于四、五月份确定。目前其他城市还没有类似
的规定。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共有北京生源本、专科生36966人,其中本科毕业
生18637人,在京院校31380人,总数比2001年增加9801人。

  -交锋二:

  专业设置是按需生产,还是无视市场?

  每次就业不景气,所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那些传统专业。北京某校一个基础学
科系一直很难求职,今年更是雪上加霜,目前不仅没有人签协议,连有意向的学生
都没有,该系的一个男生表示:“对于我来说,暂时还不奢求接收函,只要给我一
次面试的机会,我就满足了。”但该系的老师整天大谈,21世纪是他们这一学科的
天下,只要学好这一专业,其他东西都能对付,这位老师自称瞧不起计算机、会计
、法律等应用型专业。

  据该系的一位老师介绍,他们这个专业如果取消或不招生,老师评职称、加工
资都没有依据,搞课题也不好申请经费。所以这一专业的招生计划年年增加,学生
的就业率也连连下滑。一个女生表示“这实际上是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前途来换取这
些老师的前途,同时造就几年才出一个的学术天才”。

  与其他一些热门专业、应用学科相比,基础学科长期以来都处于就业的弱势,
即使在一流的大学也无法避免。据北京各高校的反映,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本科生
基本上还没人签协议,其他学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去年这些专业就业时主要
打擦边球,文科冷门专业的学生普遍做文秘和编辑,理科冷门专业的学生计算机都
不错,因此也就从事计算机工作了。

  从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对专业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了,笔者曾参与了一家银
行的招聘,该招聘负责人招法律的学生时,必须要重点法学院校硕士生,而且要求
本科也是学法律,对目前号称复合型人才的法律硕士置之不理;招聘财会人员时,
只要金融和会计专业的硕士。他解释道:“有那么多本专业的好学生选择,何必要
临近专业的。”同时他也表示,有些工作本科生也能做,但能招研究生何乐而不为
呢?招研究生比较容易申请进京指标。

  一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曾与笔者谈到这种现象,他说许多单位招许多硕士和博
士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的确需要这些高学历人才,而是在向别人展示自己时表明自
己很能吸纳人才,也表明他们自己的单位层次高。

  随着传统专业就业形势严峻,有关专家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历史学及考古
专业、基础教育、物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无人问津,就业形势颇为严峻。
中国加入WTO后为国内各大院校的专业设置敲响了警钟,学校专业的设置不能脱离
市场需求,高校的专业应看准市场。

  -交锋三:

  就业指导是季节快餐,还是常年套餐?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金蕾莅和樊富珉曾共同完成了“高校与大学生对就
业指导实践的双向反馈”的调查,该调查表明,有56.3%的学校将就业指导作为“
一项日常工作”,但仍有56.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是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
更有7.9%的学生认为学校“不提供任何指导”。

  而一项针对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表明,有40.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对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如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指导,求职
技巧训练等需求仍然显著。

  学生是学校从全国各地招过来的,在统一计划分配完全取消的今天,学校还应
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说,“学校不能只管把
学生招进来,还得考虑把学生如何分出去;招生工作就集中在7、8两个月,就业工
作可要持续半年多(第一年10月——第二年6月);招生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划一
条分数线就可完成任务,而就业更加个体化,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业指导就会有
差异。”这位老师认为,就业指导应该提前,应该在大二大三时就逐步培养学生的
就业观。他指出,有些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很茫然,有时甚至发生心理问题。

  而现在许多学校招生时非常积极,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生源争夺战,为宣传自己
不惜代价,但毕业时让学生放任自流。据统计,北京就有一些学校从来没举办过校
园招聘会。

  卢副主任也表示,由于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学校应该在大三左
右就要求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一个设计,否则有的学生一直不知道自己该做些
什么。卢副主任还介绍,作为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考察是必要的,但对
学生的情商也很看重。

  人大、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老师介绍,他们一直比较注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
,所以在就业形势普遍滑坡的情况下,这些用人单位即使只招少量的人也会登门求
才。如人大每年向600余家“老关系”单位邮寄本年度毕业生基本情况资料,让单
位清楚了解学校的学生情况,帮助单位和学生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违约现象
,对学生出现的违约现象要求学生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正如外经贸大学的杨老师
所言:“学生违约尽管可能只有一例,但每一例违约都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要
与用人单位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关系,就必须遵守就业协议。”

  据杨老师介绍,学生就业也不仅只是学校的责任,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责
无旁贷。有`许多中小企业也很缺人才,但他们疏于与高校沟通,老师学生对他们
都不甚了解,因此一些学生对去中小企业工作没把握,于是浪费了一些资源,其实
有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本身还是不错,但作为就业指导者,不了解就不能向学生
推荐。文/实习记者张勇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1.22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