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江山永固,刘邦吕后从来都是统一战线的!我们知道,刘邦对大臣们是不信任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白马之盟,与群臣约定,非刘氏称王、非有功封侯者,天下共诛之。
晚年的刘邦更是疑心病重,连当年鸿门宴上的救命恩人樊哙都怀疑谋反,让陈平直接诛杀。这种情况下,刘邦不可能把希望寄托于什么托孤大臣。
而刘盈软弱却是不争的事实,那能保护刘盈,继而保护汉朝的人是谁?只有刘盈的生母吕后,所以刘邦怎么可能杀吕后啊!
刘盈即位后,吕后必然大权独揽,所以刘邦、戚姬都预感到可能发生的悲剧,这才有了二人歌舞相拥而泣。对于戚姬,刘邦已经无能为力了,但刘如意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他还做了最后的挽救,让不畏强权的周昌为赵相保护刘如意。
可惜,刘如意最后还是惨遭吕后毒手。刘邦能料到这个结果吗?或许能,但是,与江山相比,哪怕是爱子的性命,恐怕也没那么重要。#刘邦#吕后#刘盈收藏
试问,一个女人受到如此待遇,怎能不气?所以说,吕雉后来的“黑化”,大部分责任应该归咎于刘邦。从此,吕后与戚姬可谓水火不容。
戚姬倚仗刘邦的宠爱,越发张狂。加上太子刘盈软弱,不讨刘邦喜欢,遂动了改立戚姬之子刘如意为太子的心。
吕雉感受到戚姬母子的威胁,向张良求助。张良表示刘邦曾派人寻访秦代隐居的四位贤者“商山四皓”(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而不得,如果刘盈可以请得他们四人出山,则储君之位必然稳固。
后来一次宴会上,刘邦见太子身后站着四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询问下来竟是商山四皓!四皓言道陛下轻慢儒生,所以我们不愿出山;而太子礼贤下士,所以我们前来投奔。
他们离开后,刘邦对戚姬说,太子有此四人辅佐,羽翼已丰,不能再撼动了。从此吕后就是你的主人了。随后,刘邦做歌,戚姬起舞,二人相拥而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其实有点诡异。刘邦其人一向轻慢儒生,甚至都干过往儒生的发冠里撒尿的事,怎么就想着去寻访商山四皓呢?而商山四皓如果真的那么有傲骨,又怎么可能向仆从一样站在刘盈身后给他撑场面呢?而刘邦看到四个老头自称商山四皓,怎么都不求证一下就认可了呢?
所以,小编的观点是,商山四皓事件,就是刘邦、张良和吕后演的一出戏,目的是把换太子这件事搪塞过去!
不可否认,刘邦确实很喜欢戚姬母子,也真的说过要换太子的话,但那恐怕是没有考虑清楚,一时兴起做出的承诺。等到自己深思熟虑,才发现更换太子根本不可行,因为秦朝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所谓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秦始皇死后,由于赵高、李斯拥立幼子胡亥即位,导致天下大乱。如果自己也废长立幼,刘如意的上位势必不能服众。
刘邦不能不吸取前朝教训,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汉朝二世而亡。而选择了刘盈,就等于选择了吕后!因为吕后早就不只是一个做样子的皇后,而是刘邦最牢靠的政治伙伴。
为了打赢楚汉战争,刘邦借助了六国后裔和其他势力的力量。因此汉朝建立之初,封韩信、彭越等八大异姓诸侯王。这些人在各自封国有独立的兵权、铸币权、人事任免权,难免尾大不掉,成为刘邦的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
吕后在刘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陈豨叛乱,刘邦亲征。吕后在长安,将韩信诓入长乐宫诛杀。
之后梁王彭越被人诬告谋反,刘邦查无实据,将其贬为庶人,打发走了事。彭越也是倒霉,路上遇见吕后,以为女人心软,遂向其求情。吕后假意答应,将其带回宫中,结果又劝刘邦避免夜长梦多,将斩草除根。
为了江山永固,刘邦吕后从来都是统一战线的!我们知道,刘邦对大臣们是不信任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白马之盟,与群臣约定,非刘氏称王、非有功封侯者,天下共诛之。
晚年的刘邦更是疑心病重,连当年鸿门宴上的救命恩人樊哙都怀疑谋反,让陈平直接诛杀。这种情况下,刘邦不可能把希望寄托于什么托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