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东音乐爱好者来说,来这里无异于朝圣

2020-09-20 21:38:37 作者: 对于广东音乐

三厅稔挂有“广东音乐纪念馆”和“柳堂乐社”的牌子,指明此厅的历史和如今的文物功能。也许是官方认为这里不够气派,或者是旅游文化的需要,又在不远处建起了一栋二层仿古建筑——“沙湾广东音乐馆”。不了解的朋友容易将二者混淆。广东音乐馆,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展出更多广东音乐的相关历史文物和资料。值得称道的是,音乐馆在二楼设有小音乐厅,常年有广东音乐私伙局的演出,也算是对博物馆音乐的激活方式吧。

“何氏三杰”代表着广东音乐早期的鼎盛时期,从何少霞故居中发现的乐器和文物看,那时五架头的乐器组合已经成熟定型,后来香港、上海、广州等地的演奏加入其他的乐器,并通过唱片传播,使得广东音乐作为一个乐种得以四海皆知显然是后话。广东音乐的命名虽然不在沙湾,但作为乐种的起源应该是可以认定的。

何少霞亲笔书写的《温泉赐浴》(吴官戏水)

何少霞遗物五架头

民国时期新月公司发行的广东音乐黑胶唱片

何少霞,何与年,陈绍,宋文郁 - 碧

中唱群星

历史录音

广东音乐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曾经是最响亮的声音,而在我的音乐经验中,更是亲缘性最浓的存在。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曾在中学工作过两年,学校除了一架漏风的脚踏风琴,居然还有几件质量不错的民族乐器,二胡、秦琴、扬琴等,更加新奇的是居然有几位年纪较大的同事会玩乐器。于是,一段时间里,大家聚在我那逼仄的宿舍里,奏起《连环扣》《饿马摇铃》《平湖秋月》,打发晚饭后的余暇,好不得意。这种记忆实在是太深刻、太难得。

往事如宴

古镇中心广场入口处,有一座古建筑改成的餐厅,名字叫作“往事如宴”。我的午餐就在这里解决。

沙湾一座方圆不足3000亩的小镇(古城区)之所以声名远扬,不仅是因为广东音乐的美妙乐韵,也因为这里曾经显赫的何氏宗族的人文传统和众多走出去的沙湾才俊。说起沙湾往事,也是这一历史文化名镇的底蕴。细心的游人一定可以觉察,每一条街巷,每一处水井,每一座雕栏玉砌都有着文雅而风趣的名字,其背后也一定蕴藏不少动人的故事。

广州有歇后语:沙湾灯笼——何府(何苦,粤语府与苦同音)。何府,指从元代起迁居至此的何氏家族。曾经是珠三角显赫世家,何府的灯笼是其富有的重要标志。何府如何显赫,只需要到“留耕堂”,即何氏祠堂巡礼一番,就会有良多感慨,说不定还会收获启迪。“留耕堂”是规模宏大的组合建筑,五开五进,有头门、仪门、象贤堂和后殿几大部分。里面文物不少,都是何氏历代子孙获得功名的御赐匾额,进士举人一大摞,可谓科举文化博物馆。“留耕堂”门前还有宽大的天街和四方塘。“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是何府的古训。“取功名,却不许做官”则是何氏族人的处世哲学,也算是一种生活智慧。何氏子孙辈辈出才俊,却极少当大官,也不见豪商巨贾,而是热衷于读书问学、把玩艺术、寻求美食,要不就是走科学之路。像玩音乐的“何氏三杰”和专注于科学技术的何炳林院士便是典型代表。

舞剧《沙湾往事》剧照

近年有一出舞剧《沙湾往事》很出名,在音乐创作和舞蹈表演上有上佳的表现。可惜,舞剧以沙湾为名,却未能将沙湾的人文精神全面体现。沙湾无独有古镇,还有三善古庙群,古镇西行十几公里的紫泥村还有大名鼎鼎的宝墨园,那里有非常丰富的文物藏品。

八百年悠长古韵孕育了沙湾的独特文化,是广府文化的活化石。希望沙湾风情不仅是往事,而是源远流长。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