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削蕃,七国作乱,骑墙观望者众多,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汉景帝时期,大汉王朝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匈奴问题;而是削蕃,加强中央权威,维护文帝一脉的统治,而早早立储就是稳定统治的一大推手。
当时,魏其侯窦婴向文帝打过一个比方:说野地里出现个兔子,大家都去追逐;可是市集上摆着的兔子却没有人去抢,那是因为野地里的兔子没有主人,而市场上的兔子“名分”已定,故而大家都不会起邪念了。所以,早早立储有助于天下稳定。
汉景帝很是认可窦婴的观点。
窦婴
—03—
可是,汉景帝的身后之事更为复杂:不仅有刘姓诸王虎视眈眈,而且景帝的母亲窦太后也有自己的打算——她想要兄终弟及,让自己的小儿子梁武王继位。
不得不说,这位老太太很有想法。但是,很明显汉景帝是拒绝的:“肥水”怎能流入他人田?!。
—03—
可是,汉景帝的身后之事更为复杂:不仅有刘姓诸王虎视眈眈,而且景帝的母亲窦太后也有自己的打算——她想要兄终弟及,让自己的小儿子梁武王继位。
不得不说,这位老太太很有想法。但是,很明显汉景帝是拒绝的
。
关于这一点,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小编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景帝的立储阻力空前巨大。他必须选择一位大家都不好反对的皇子先稳定住局面,而此时,皇长子刘荣是最优的选择:
第一、他是皇长子,按照古制“立嫡立长”,其他人不好说什么。
第二、为了争取窦太后的同意,景帝不仅给其耐心解释了“兄终弟及”可能引发的动乱;更是升任窦太后的侄子窦婴为太子太傅,保证了窦氏家长的日后荣华。
果然,刘荣被立为皇太子的事情进展得很是顺利。
—04—
可是,不久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汉景帝慢慢地发现,栗太子刘荣背后的势力太大了。不仅有大汉王朝最大的外戚集团窦氏家族撑腰;连开国功臣联盟,平定诸吕之乱的武将集团也在暗中支持刘荣。
由于史料缺失,我们不知道,武将集团是怎么支持栗太子的。但是在景帝决定废除刘荣时,外戚集体首领窦婴,以及武将集团的首领,平定七国之乱的头号功臣周亚夫都曾经激烈反对,并且闹到了几乎和景帝决裂地步。
十一月,己酉,废太子荣为临江王。太子太傅窦婴力争不能得,乃谢病免——《资治通鉴》
上废栗太子,周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资治通鉴》
不久之后,周亚夫被构陷致死。而汉景帝的一句话,道出了周亚夫的真正死因:此鞅鞅,非少主(汉武帝)臣也。看见没?
后来周亚夫之所以该死,并不是所谓的功高盖主、兔死狗烹,而是站错了队伍!
至于刘荣的另一个坚定支持者窦婴,也在汉武帝即位后,因为汉景帝的一道遗昭,被诛灭三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事情似乎已经很明显了:最开始的时候,景帝册立刘荣为储君,是因为刘荣是皇长子,立其为储,阻力最小,进而可以得到最大的支持。
可是,为了维护自己一脉的顺利继位,汉景帝给栗太子配备了太过强悍的政治班底。
有一天,汉景帝突然发现:自己治下的两大政治集体都在支持太子刘荣。而汉景帝最怕2点:一是外戚干政,二是功臣篡位。很不幸刘荣背后的势力,把这两点都占全了。
景帝心里一种危机之感,油然而生。
于是,不久之后,汉景帝借着栗太子母妃失德,废弃了皇长子刘荣。后来刘荣更是死的不明不白。(历史上这种由于太子势力过大,而被皇帝玩死的事件,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