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舞剧必须植根于伟大时代和人民生活的丰厚土壤,不仅要讲故事,更应该广采博收,学会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修炼艺术内功,才能不断满足人民越来越丰富的精神生活需求。
从汲取外来营养到创新创造发展
近年来中国舞剧创作所取得的成绩,与艺术家们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们广泛关注最新的艺术动态,观察中外艺术的审美突破,敢于拆除某些陈旧艺术观念的藩篱,打破艺术门类的隔阂,大胆跨界融合,受到艺术界和观众广泛认可。
1978年12月,加拿大安娜·怀曼现代舞团访华演出,开启了第一个外国现代舞团的中国之旅。40年来,舞剧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不仅让中国的舞者大开眼界,更把国际剧场艺术的一些全新观念和创造活力带入了中国舞剧创作领域。我们都还记得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剧《斯巴达克》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时观众的热烈鼓掌,还记得斯图加特的《驯悍记》,这些经典作品在中国舞者心中燃起熊熊火焰。中国观众在世界上以含蓄温和著称,但来自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的《安娜》演出谢幕时,观众感到鼓掌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激动,干脆全场跺脚喝彩,声震天棚。中国舞剧创作者始而惊讶,继之学习,再度揣摩,从文明交流中探寻中国舞剧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艺术新路。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永不消逝的电波》。该剧以新中国成立前夕牺牲的革命先烈事迹为蓝本,是中国当代第一部谍战舞剧,在今天庆贺新中国成立71年、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党100周年之时,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冲破舞剧叙事的常规,将电影艺术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和舞台艺术空间切割相结合,在敲击电报的声音效果里,巧妙地、艺术化地辅以电影字幕的提示,给人一种舞台剧与影视剧结合共生的全新视觉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该剧舞台表演空间的切割在本质上由剧中人物的心理空间所支配,并暗含不同人物的内心视角。换句话说,舞台空间不是在玩弄外在的、花里胡哨的空间迷彩,而是通过多点并存的视觉层次,深入开掘舞剧艺术的内在视野,极大地提高了舞剧艺术的魅力。在此,我们不但可以观察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的新鲜审美经验,更可以看到中国舞剧走出一条创新性艺术道路的努力和胆识。
新中国舞剧创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镌刻了珍贵的艺术印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02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