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位居委干部,每晚打电话唱歌给居民听,从沪剧唱到《蓝精灵》

2020-10-05 07:13:40 作者: 上海有位居委

当晚苏嵘为老人处理完住院事项后,回到家已近凌晨4时。然而睡了不到4个小时,苏嵘又起床,当天她约了一名西班牙居民上门了解防疫情况。而就在前往这户外籍居民家的路上,骑着助动车却困到睡着的苏嵘,连人带车翻到在马路边。“其实我就是过度疲劳,但这件事给我提了醒,我们服务别人前一定要先保护好自己,否则就先给别人添麻烦了。”

“非典”时苏嵘只有30岁出头,让她在居民区“一战成名”的是一次面对一名从新加坡抵沪的美籍CEO,由于对方一开始不配合社区防疫,苏嵘就义正言辞地告诉对方:“请你戴上口罩再跟我对话。”对方被苏嵘的气势震住,询问她究竟是谁,得到的回答是:“我是一名中国社工。”这位美籍CEO最后感叹:“中国社工了不起。”但在苏嵘看来,所有职业获得的尊重,都是靠人自己建立起来的。

苏嵘平时喜欢唱歌,还熟读佛洛依德、《红楼梦》、《资本论》、隋唐史……

如果你以为苏嵘只是“有勇无谋”,那就错了。在居民区工作18年,苏嵘把工作方法精辟总结为“理智分析、快速判断、迅速行动、精准处理”16个字。按她的话说,居民区干部要把危险留给自己,“但绝不是傻做,而是把智慧融入到勇敢中。”

例如,社区消毒工作。这项工作其实很枯燥,要背着药水桶在小区一圈一圈“撒网”,还要接收居民们各种探究的目光。于是,苏嵘干脆把小区消杀的日程表“广而告之”,每天消毒前在居民微信群发布“现在开始消毒,请大家尽量不要走动”,结束后再发布一则“消毒完毕”,很快居民们不再“围观”,消毒效率也很快提升。

田林街道邻里汇

做得好就该夸

都说“做好事不留名”,但苏嵘却“反其道而行”,从树枝还未长出新芽,到梅花、樱花、杜鹃花相继绽放,苏嵘和居委干部每天都把小区消杀的照片发到居民区各个微信群。“只有让居民知道,居委会一直在运作,哪怕大家只是从窗口瞄一眼、手机刷一下,但是知道有居民区党组织一直在服务社区,和居民在一起,大家就会安心。”

苏嵘日常聊天很喜欢用这些“复古”表情包

家住田林五六七村居民区的成秀英今年已经70岁,10年前苏嵘还在她们这里担任书记时,成秀英就很快记住了这个说话爽快,做事却有条有理的“小阿妹”,并且对苏嵘“会说话”、情商高的特点印象颇深。

“我不是会说话,而是基层工作辛苦,团队需要一直激发战斗力。”战斗力怎么激发?“夸人”是苏嵘想出来的“奇招”。疫情期间,苏嵘用了一周时间就召集了多达132人的居民区志愿者团队,在小区门岗、垃圾桶、小区道路进行日常巡查。今年“五四”青年节,苏嵘把大学生、中学生志愿者们召集起来颁发了志愿者证书,还亲手写表扬信给志愿者们的单位、学校。身为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的她还专门组织大家表扬抗疫中的女性同胞,感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

到敬老院探望老人

疫情常态化后,苏嵘的工作压力稍微有所缓解。但作为苏嵘的副手,金璐在与她工作一年后发现,真正让这位已经远近闻名的“劳模书记”令大家感触最深的,并非疫情里惊心动魄的时刻,而是回归常态后,细水长流里的感动。

“今年8月,小区有位老人遛狗时走失,大家找了几个小时都吃不消,打算交给警察处理……最后,还是半夜12点,苏书记在靠近徐家汇的马路上找到了老人。”当时,距离居民区开始寻人已经过了4、5个小时,找到老人的地点距离小区有近2公里,老人牵着的狗都早已累趴下。金璐说,以前她和其他社工们都好奇,苏嵘没日没夜究竟在忙些啥。“现在我们知道了,就是平日这些千头万絮的工作累积,让‘大战’来临时我们的社区总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守护好一方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