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yyq (小鱼CHINA_SYQ), 信区: COA
标  题: 关于设计艺术的断想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May 13 14:18:19 2001), 转信

张晓飞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刻,作为一名视觉传达领域的设计师及教育工作者,面
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类越来越具个性的时代,在此重新拾起对设计、艺术的思
绪。

技巧是所有艺术门类的基础,而设计走到现在,电脑成了设计师最重要的技巧手段
之一。技巧决定于效果;效果决定于其作品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如果你对于所要
表达的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意境,没有深刻的体会,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现什
么,就不知道要产生何种效果,就不知道用何种技巧去实现。目前众多的中国平面
设计师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好象画面效果的电脑化越多,变化、层次上的效果越
多,就越能吸引人,越能体现其设计感及水平。殊不知这种片面追求现代高科技效
果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技巧必须从内容出发,目的是为了传达一
种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技巧不过是手段,而电脑只是设计师手中众多的工具之一,
其目的只有一个。而手段却万万不能单一,因为每一种手段所要体现出来的效果又
是全新的,这就需要设计师来选择、推敲和接纳,而且要用灵动的思维、轻松的心
态来进行,但究竟怎样才能放松地使用技艺手段,怎样放松才对,怎样让思维的创
意一泻千里,都非言语所能说明,有时反而会令人误会,主要是靠长期的体会和感
觉。一个钢琴大师在演奏一首作品时,把自己的表情、感情都融入了音乐之中,一
切的动作、姿势都是心有所感、形诸于外,甚至弹错音都在所不惜,一切的技巧在
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陪衬。在传授技巧时,越是有经验的老师,越是有多种多样不
同的传授方法,技巧不论是从老师或同行那儿吸收来的,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都
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决不可当作刻板的教条,艺术尤其如此。假如不知道自己
要表达什么思想,单一地讲究方法和修辞又有什么用呢!说实在的,现在一些演奏
家、演唱家,很多是表现得非常完整,但听一百次都一个样,没有一点独创的东西
,没有一点自然流露的意境,缺少一种“人”的成份、人性的东西。像霍洛惠兹等
那样的钢琴大师毛病很多,错“音”、漏“音”很多,但他们全都是真的,在演奏
时,全身心地投入,已经忘却了动作、姿态、表情和观众,身心已和乐曲本身融为
一体。

设计,用英文来讲,就是“开放的”(open ended),所以它才会给你这么多的想
象、幻想,空间是那么的广阔,从那儿可以创意出很多很多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
设计艺术。

设计和其他的艺术门类可能有所不同,是和当代最时尚的东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设计师的敏感性,特别是对周边事物变化的敏感性尤为重要,这种敏感性就
取决于设计师的学习和接纳。在学校学习时,从老师那里可以学习到设计的结构、
层次等诸多理性方面的内容,而对设计的理解、感觉的领会,只能靠你的悟性和接
纳能力。

不断地学习是一个设计师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方法,而自我批评的态度又是重要的一
种学习方法,当你在设计的历程中走到某一步时,应该停下脚步再重新审视一下自
己的风格、手段、思想、创意、意境等等,这同时也是为自己的下一步作一个酝酿
。不断的反省自己,这对于一个搞视觉艺术的人来说十分重要。艺术是一个富于感
性的学科,但有时也需要理性的分析来理解、提高自己。根据我的学习经验,觉得
先要知道自己对某个效果的要求与体会,对每点、每线、每面、每种颜色及其包含
的意义与感情,都要在脑海里刻划得愈清楚、愈明确愈好。若脑海中没有你所认为
理想的境界,那么你在审视自己的作品时,又如何评价它是否合你的心意呢?而且
一个人对自己的追求目标是随着对艺术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的,所以在整个
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一生中,对自己所创作的东西感到满意的事是难得有的。

艺术无界限,因为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东西。触类旁通也是学习设计艺
术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对音乐、书法、文学等艺术门类的介入和爱好,体会到对设
计创意很有帮助,其最显著的是增强了我的感觉力,扩大了我的感觉范围,原来可
能就是对设计本身的专业感知,但如今却象多装了几根弦,使我能在更宽广的艺术
思维领域对设计发生共鸣。

个性是每一位从事艺术门类的人所追求的,如何看待艺术门类中设计艺术的个性呢
?我认为,设计作品要体现出它的传达信息之功能,并能有效地体现设计师的一种
设计思想,这就是设计风格、个性的出现。最要紧的是真实、真诚、自然,不能有
半点勉强和做作。另一方面,就是设计家自身的个性修养,我觉得,个性修养本身
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越有弹性,这种对周边作品的吸纳也就越有效,对
作品的排斥也就越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积累本身对个性发展有一种推动作
用,而个性的发展又能使自身的个性积累日益丰富。

我认为,人类与机器、动物最根本的区分在于人类是理性和感情相结合的综合体,
而动物和机器则不然。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去把握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杠杆,这
一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当代的平面设计师,首要的问题就要培养自己的设计
感。所谓设计感,就是一种对设计形式的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既含有一
定的天赋成份,而最重要的还在于设计师本人的修养、眼光及综合素质。有了这种
感性的能力之后,然后再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逐渐把设计回到理性的轨
道上来,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会给人予一种清新之感,使自身对设计的理解又提高
和升华了,我们将会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一次又一次投入到全新的设计中去。这种
感性——理性——感性的过程,对于一个设计师的能力提高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最后达到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入手其内,出乎其外”的境界,审视自己的作品能时
刻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客观地去看待,创作作品时又能以主观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
。正所谓“主观地热爱一切,客观地了解一切”。

任何一门类的艺术都讲究其协调性、平衡性,当外部和内在及周边的关系协调到极
限时,作品也就达到了完美。观赏中国的传统书法作品时,首先关注的是其章法、
气韵,而并非个别字句的美观,就是这个道理。无怪乎,在服装表演中,甚至出现
了人体的时装表演,不就是意在夸张地显示“服装与人体的极致统一、协调”吗!
在当代社会的设计领域,人与环境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方面,如何使设计与人、
环境的协调性得到更好体现,已成为当代设计面临的主要课题。

祝每一位即将跨入新世纪的视觉艺术家能将新的思维带入下个世纪绽放的艺术花朵
中。最后,请允许我以一句话结束本文,并与大家共勉: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 thing.(做一件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2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