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ikue (小坏蛋), 信区: CL
标  题: 老龄化与法治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Apr  9 22:58:36 2001), 转信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
普遍关注。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老龄问题宣言》和《1992年至2001
年全球老龄工作目标》,指出“社会人口结构的革命性改变要求社会
在安排其事务的方法上有根本的改变”,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出人口
老龄化方面的国家目标”。

  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截至今年10月1日,我国60岁以上老
年人口达1.26亿,已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这表明我国已提早进入
老龄社会。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届时每4个人中就
有一位老年人。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化启动初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
而西方则是在现代化已完成、经济发达阶段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又是和依法治国同时发生的,因此,在研究、设计中
国的法治进程时,就不能不考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

  第一,中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增强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
复杂性。因为法治现代化进程从总体上来说,会暂时地使老年人群体
变成弱势群体,整体利益受到一定影响。

  从人治到法治,不仅仅是治国方式的变化,同时更是人们生活方
式、利益分配方式的变化。一般来说,在人治时代,崇尚权威、长老,
崇尚传统、经验。老年人的智慧、行为方式支配了全社会,老年人的
利益较之其他群体而言居于优势地位。而在法治时代,崇尚的是法律、
科学,人们有了难题不是向传统寻求答案,而是通过实验来解决;有
了纠纷不是请求年长权威者来裁决,而是通过法庭平等辩论的方式由
法官来判决,现代法治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人们创造发明,科技成果
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速度也愈来愈快,这就使得青年人群体的智慧和
利益较之老年人群体居于优势地位。因此,从人治时代到法治时代的
社会不同群体利益格局的变化,使老年人群体由优势群体变为弱势群
体,从而导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不如青年人强烈,如果一些利益关
系没有很好地理顺,他们会对新的、法治式的生活方式、分配方式产
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第二,老年人群体受其生理结构、行为方式影响,在性格上常常
出现自我中心、保守等消极倾向,对从人治到法治、传统到现代的变
革,主观认同比较困难。

  老年人曾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青年人所享用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成果蕴含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但由于人到老年,生理结构、
行为方式都较前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的性格在具有沉稳老练、比较
务实等优点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1)自我中心性,其
表现为任性、固执。(2)猜疑性,其表现为杞人忧天、乖僻、嫉妒
等。(3)保守性,其表现为怀旧情绪日甚一日,总爱回忆往事。

  老年人群体性格中的这些消极因素,会使他们留恋人治时代的生
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对法治这一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认同
比较艰难。回顾一下近年来法理学界的学术争论,就会发现这些争论
常常发生在老年学者与青年学者之间。而且每次争论几乎都是由于青
年学者提出了某个新观点(如法的社会性、继承性、权利本位等),
引起了一些老年学者的反对(他们的观点又常常缺乏新意,老生常谈
)。有的学者,青年时期曾开一代风气之先、为青年人所崇拜,步入
老年后却改变了早先的观点,与青年人产生了分歧。孰是孰非,姑且
不论,然这种“代沟”不能不说与其老年性格有关。

  第三,中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使得我们的法治进程不可
能像西方那样先追求效率、形式公平,后顾及实质公平、结果平等,
而是公平与效率同时并重,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同时兼顾。

  西方的社会保障法总体上产生于20世纪,而从17至19世纪,西方
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不大重视社会公共福利。或者
说,西方是在17至19世纪注重形式公平,20世纪后开始重视实质、结
果公平。而我国由于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弱势群体的形
式比较早,无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尊老养老的历史传统,
都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兼顾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4.2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