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avigne (被上帝耻笑的思考者), 信区: Film
标  题: 《楢山节考》的人为宿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n 16 15:38:51 2003)


《楢山节考》是我看过的比较独特的一部,不愧是出自大师的手笔。很有日本风格,细腻
深刻,并且题材重大,涉及到人性,涉及到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象一部史书很细腻得反
映一个原始生活方式的群体(称他们为社会的话)他们的生产分配,价值观念,婚姻家庭
,社会道德规范等,从文化价值上,我觉得它已经超过了一个单纯的艺术片。
    背景音乐一直牵动人心,一开始就是日本古典民族乐,却在规范中带了点诡异色彩,
从头到尾,都给人不安定感,就如影片的内容,貌似井然有序的社会次序中却隐含了汹涌
压抑的欲望,个人的欲望在那样一个强调整体的原始社会中是无法被尊重的,就如人老了
就不得不上山,为了给下辈留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样一种约定俗成被流传下来的传统就这
样被代代继承,由不得个人爱憎或害怕。
    整部片子的宿命感很强,但他们的宿命是由他们自己所定,为了要生存,为了要发展
,人类在面对生存这个最原始的问题时,就会暴露出人性原始的一面,正如阿飞所说:“
几乎是不带感情的,无所谓好坏,所有匪夷所思的行为和制度都有了合理解释。”因此他
们是一帮从一出生就被注定了命运的人,一颗握在宿命手心的棋子。有几个稍稍定格的镜
头配上演员到位的眼神和表情,让人感到这股挣脱不了的悲凉宿命笼罩在每个人头顶
    片子从头到尾都很唯美,民风淳朴,即使是在表现死亡和残酷上。我特别喜欢导演含
蓄的多次运用自然界生物来借喻这个社会的社会形态。比如季节转变,用冰雪下游动的鱼
,树枝上苏醒的鸟来表现。性爱镜头,两条水乳交融的蛇纠缠在一起,还有蟒蛇吞噬兔子
……都象征了这个社会崇尚自然,他们原始的生活,繁衍,竞争……很美。
爱和死亡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导演就是在极力表现这两个主题,特别是最后一部分,儿子
背母亲上山,是两个主题强烈碰撞的时候,因此这一部分十分震撼。如果说前面部分让人
感觉残酷,看不到社会的爱,那么最后这部分让人清楚感到导演还没有放弃爱。在遍地白
骨,直面死亡时,有人怯懦,有人安详,有人卑微,有人神圣,人性在这里升华。儿子和
母亲的爱在死亡的冲击下更为突出。这一段都几乎没有语言,电影里的语言要么彻底空缺
,要么直到漫溢。我倾向这样的状态,没有极端就没有终点。母亲脸色苍白,儿子坚韧悲
痛,他们都是这样内敛的人,这样相爱,却只能在彼岸默默相望,宿命是一条无法穿越的
河流,语言无法穿越,只有痛苦可以。
电影中的爱表现的那样含蓄,暧昧和深沉,有着东方的细腻和隐忍。先开始我看着他们活
埋人,争夺财产,残酷的惩罚体制……赤裸裸的让人心寒,我在心里怀疑导演的用意,到
后面再回头来想,突然觉得细节中充满了爱的力量,那个老妇人一直知道自己要去的那个
地方,所以她在尽力安排好一切,帮儿子找媳妇,细心的教儿媳抓鱼,生活虽然苦但还是
有太多眷念,她却不断表现出自己想去那个”神圣”的地方,为的是不要儿子伤心,一个
典型的东方女子,善良,母性而坚强……儿子坚持要背母亲上山,在山顶时哭的象个无助
的孩子,下雪了,倒回去问:“妈妈,下雪了。你很冷么?”回到家中看到母亲的遗物穿
戴在其他人身上……电影最后结束还是开篇那样白雪皑皑的村庄,一片安宁,生活继续…
…生命是一段看不到终点也无法回归的长路,原始部落的生活态度,这样被一辈辈继承,
我已无言去赞美或指责,这的确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上升为一种广博和沉默的苍凉。我们
都站在坚实的大地上仰望自己的生活,我们无法选择。仅此而已。

--
   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192.168.52.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