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aAaAa (白衣飘飘的年代), 信区: Film
标  题: 我必须天天跟你们在一起[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May 18 23:41:56 2002), 转信


去北京前匆匆忙忙看了一遍《八廓南街16号》,立刻被那种朴素的影像和那些流畅
地组接在一起的质朴的场景和故事打动,并且不太相信这是一个汗人拍出的片子。
这完全是一个隐身人般的摄影机拍摄的片子,应该说它是肇始于六十年代的“直接
电影”在中国的一次非常成熟的操练。

    段锦川1984年进藏后一直在电视台工作,对摄像机和拍电视早已是行家里手,
但真正认识到的纪录片的本质是在1933年去日本山形电影节看了怀斯曼的作品之后
。他第一次拍摄比较重要的作品是1994年和张元合作的《广场》。

    在山形电影节上看过怀斯曼等人的片子后,放自己的片子时,段锦川就感到自
己坐不住了,按他的话说是“脸红心跳,特别不好意思”。那次看到的怀斯曼的影
片是《动物园》,讲的是管理人员和动物的故事。“那是我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现,
他能把任何一个可以被叫做机构的具体的环境,延伸到整个社会,是你可以从任何
地方看到整个社会的问题。”

    这对段锦川后来拍出《八廓南街16号》无疑是一个及时的启发。

    从1944年底到第二年10月,段锦川完成了《八廓南街16号》的拍摄。18盘录象
带,400分钟的素材,成片是100分钟,片比4:1。

西藏的中心是拉萨,拉萨的中心是八廓街。八廓南街16号,就是居委会所在地。这
部片子记录的就是这个居委会的日常工作。我们不可能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明信片式
的蓝天白云的诗意。我们看到的是和内地任何一个居委会一样的繁琐的事务:调解
家庭纠纷、给外来人员开会······没有旁白解说,没有煽情的音乐,也没有
大量纪录片里采用的访谈。作者的道德取向和感情色彩深藏在画面背后。

段锦川和摄影师在居委会驻扎下来,他们像上班一样每天准时赶到居委会,每天在
那儿耗着,喝茶,聊天,完全变成居委会的人了。居委会的人出去的时候,还帮着
他们处理一些事情。他设法让他们理解他的工作方法,“我必须天天跟你们在一起
,不能错过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无论对你们是否重要,对我来说都
是重要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

在创造了这么有利的条件之后,他顺利地拍到了一些最日常的场景:开会、吵架、
老头来居委会告女儿和女婿的状、审小偷、统计税收数字······

段锦川的一个原则是,对拍摄对象不进行任何干预,除了跟摄影师有一些眼神的交
流,大多时候完全是一种被动拍摄。有一次,一个老头来到居委会告状,用日喀则
的方言抱怨女儿和女婿不好,说想和他们分家产。他们碰上了,就开始拍。老头对
此毫无反应。居委会的副主任说,那我跟你去你女儿家看看。他们就跟着一块去,
女儿见他们跟着她父亲和居委会副主任来了,反应特别强烈,对他们很不满,“我
们家的事,居委会主任可以来调解,但他们是什么人哪?他们没有权利到我家来。
”段锦川马上对摄影师说,不要拍了。

这件事给他的触动特别大,“我们一定要把范围限定在居委会的工作范围和活动范
围,不能涉及到任何一个人的私人空间。”

片子获得了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真实电影奖”,并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收藏。


段锦川的下一个纪录片已经定下了拍东北农村的村民选举,合作对象是BBC和法德
合办的专放纪录片的ARTE电视台。同时他还在准备把杨争光的一个短篇小说拍成故
事片。


关于《广场》


作者:方征

35mm 黑白胶片

长度:100分钟

拍摄时间:1994年

导演:段锦川 张元


内容及简评:

与《八廓南街十六号》的路子一致,是挑一个固定的地点天安门广场来关注人们在
中国这么一个极具象征意义,政治色彩的广场上的行为状态,黑白片因而它具备了
客观、冷静的感觉甚至一点点怀旧。老人、孩子、国家干部、军人、外地人,几乎
能涉及的人都涉及了,犯罪、拍照、观光、放风筝、过马路几乎能发生的事都在片
中发生着。人哪,在一个环境中总会给自己描上点儿彩,具有变色龙的特性,我对
于这样几句道不清深意的纪录片,往往只有发感慨的份儿。在天安门广场这个环境
中,人给自己描什么彩?


段锦川的话:

我的片子强调观众参与,开放式的,我不希望所有的人看完后得出一个统一结论,
我认为也不可能,我只希望得不同结论的人都在心里划一个问号:"为什么现在会
是这个样子?"我确实把广场,把八廓南街16号看成是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着,
只不过无意识地自然地演,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人都会被自己的行为吓一跳。


我是特别地想拍《八廓南街十六号》这样一部片子的,我1984年-1992年在援藏,
对西藏特殊的政治环境有深刻体会,离开西藏回北京想拍的感受更强烈。1994年正
好西藏传播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要联合做一次纪念活动,条件比较好关键是对我以何
种形式拍不干预,我就花了一年时间,拍了这个片子。在西藏闹独立过后,人与人
、人与机构的关系变化得很厉害,西藏的居委会是具有政府职能的与北京、上海各
地的都不同,居委会里的干部都是国家干部而不是北京见到的"白发小组"、"小脚
侦缉队"。这么一个党与人民的交界面,党的最小的职能机构里,我感兴趣其中发
生的事。


《广场》最后警察违章过马路是有点"跳",与整个片子风格不符,但我觉得旁观也
不能太冷静,要有个调剂,中国现今是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拍纪录片的好时代,变化
太多太快了,与欧洲的状况大不相同,我要抓紧拍。





--
      看到了一只红色的受伤的大鸟想要起飞

      看到了天堂幼儿园

      生活还在继续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75.12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