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yifeng (逸枫), 信区: Art
标  题: 书法鉴赏——行书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Jun 15 14:12:15 2003), 站内信件




  行书是继草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体。相传是后汉桓、灵帝时一位书法
家刘德升所创,西晋时期的卫恒的《四体书势》里讲:“魏初有钟(繇)、胡(昭
)两家,为行书法,具学于刘德升。”可惜刘德升没有留下墨迹。

  什么叫行书呢?简言之是在楷书的基础加以小的变化,书写起来很简便的书体
,故而与楷书相间流行开来。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象草书
那样难写难认,又不象楷书那样严谨端庄。所以古人说它“非真非草”。它的特点
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
构。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

  行书在汉末是伴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书体,在当时,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上文讲过,草书、楷书到了王羲之手中才形成最完美的艺术。行书也不例外,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
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将王羲之奉为“书圣”是当之
无愧的。王羲之的行书,在他本人各体之中也应排在首位。

  王羲之的行书从刘德升、钟繇一脉传来,并把行书推到了相当成熟的高度。但
他留下的真迹不多,多是后人所摹。其行书帖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兰亭序》、《圣教序》等。
其中,《兰亭序》(见图2—42)为王羲之行书的最突出的代表,被历代称为天下
行书第一。《兰亭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其好友
谢安等12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祓禊”之会,饮酒赋诗,各抒情怀
,汇为《禊帖》。王羲之满怀激情,笔走龙蛇,为本诗集写了序文,这就是光照千
古的《兰亭序》。此帖表现了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用笔上有藏有露,侧笔取
势。遒媚劲健,自然精妙。结体上变化多姿,匠心独运,文中20多中“之”字,7
个“不”字,虽重复出现,却无雷同。章法上则疏密斜正,大小参差,敛放揖让,
承接呼应,均极为奇谲。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
妙的比喻。可惜这件书林瑰宝,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
世。

  王献之亦极擅行书,其行草代表作有《中秋帖》、《鸭头九帖》、《新妇地黄
汤帖》等。《中秋帖》是“三希之一”。《鸭头九帖》(见图2—43)也是王献之
行书墨迹中的佼佼者。其用笔洒脱流利,与其他帖相比,此帖风格明显不同,极其
雅逸,随意中书写,而神韵自得。《新妇地黄汤帖》及《廿九日帖》等也是王献之
行书中的上乘之作。用笔秀劲飘洒,灵动宜人。在王氏一门书翰中,还有一件弥足
珍贵的墨迹,就是王珣的《后远帖》。珣为羲之侄,其书法遒丽峭劲,潇洒流畅,
“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清代乾隆帝极珍爱此帖,将其与羲之《快雪时晴帖》、
献之《中秋帖》同藏于养心殿书房,并称此处为“三希堂”。所谓“三希”就是三
件稀世珍宝。该帖是存世最早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极是珍贵。其中羲之的《快雪
时晴帖》被列为“三希之首”。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尤喜行书,他酷爱王羲之的行书。由于唐太宗的提倡
,更加稳定了行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二王体系的行书,笼罩了整个唐代,
成为一代风范。他本人也是行书的高手,他的代表作品《温泉铭》(见图2—44)
,就是学习二王典范。此碑也是第一块将行书运用到碑版上来的刻石。这在行书史
上是一大飞跃;也为行书开辟了新的领域。盛唐时,出现了一位书法大家,他将二
王行书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就是李北海。

  李北海,名邕,字泰和,因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他在继承二王同时
,发挥自己的特点,创立了行楷一路,所谓的“行楷”就是指在楷书的笔画中溶会
行书的笔意,在行书的结构中又吸收了楷书成分。这种字虽早在李北海之先就有过
试尝,但到李北海笔下才真正成熟和统一。当时的李阳冰称赞他为“书中仙手”。


  李北海一生写字甚勤,有人说他平生书碑有八百多块,许多名碑都自书自刻。
传世作品有《麓山寺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法华
寺碑》、《东林寺碑》、《叶有道碑》等等。其中《麓山寺碑》(见图2—45)最
见风神。

  此碑刻者托名黄仙鹤,其实就是李北海自己刻的。后人称此碑“三绝”:文绝
、书绝、刻绝。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不仅楷书艺术博大精深,而且在行书上也有极高的
成就。他的行书雄健刚强、气势磅礴,不追求雕琢之气,而渗透他那刚正的性格、
豪放炽热的情感。其著名行书作品有《祭侄稿》(见图2—46)、《争座位帖》、
《刘中使帖》等。字体挺拔、气骨情真,为历代书家所颂。宋代米芾号称《争座位
帖》为颜书第一。元人鲜于枢把《祭侄稿》评为天下第二行书,有人将此帖同王羲
之《兰亭序》并列为世之“双璧”。

  行书到了宋代,出现了新的面目。书法家往往借助书法来表现个人的学识、个
性和怀抱。所以古人评及宋人书法说“宋人尚意”。能代表宋代风格要推举“宋四
家”。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学识渊博,在古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
都取得相当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在书法上主张师化自然
,所以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天真烂漫之气。代表作品有:《天际乌云帖》、《寒食帖
》、《赤壁赋》、《杜甫桤木诗帖》等等。以《寒食帖》(见图2—47)为世人所
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他出自苏轼之门,而与苏轼齐名,世称
“苏黄”。他也具备多方才能,他的书法追求迭宕态势,他的字“中宫敛结,长笔
四展”。特点是中部较紧实缜密,外围较开拓宽博。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
见图2—48)、《幽兰赋》等。

  米芾,字元章,他的号很多,常见有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他在书法上的造诣
,应居宋四家之首,最善临古,据说传世二王墨迹,不少是他摹制的。代表作品有
:《蜀素帖》、《苕溪帖》、《方圆庵记》等;其中《蜀素帖》(参见图2—49)
最能代表其风格。全篇气韵高古,奔放潇洒,结字奇伟,翩翩若飞,用笔凌厉痛快
,有人将它奉为“宋代第一行书”并非虚誉。

  蔡襄,字君谟,他的行书主要以平和蕴藉见称,宗法颜真卿、虞世南,清秀圆
润之中带有一种妍丽之质。米芾评他的书法说:“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
步缓慢,多饰繁华。”代表作品有:《蔡襄自书诗帖》、《谢郎帖》、《离都帖》
等。

  行书在元朝,如同楷书一样,还是要首推赵孟兆页。赵孟兆页的行书,一扫两
宋书坛。,独标晋唐风神。他对《兰亭序》深有研究,他的临本可入晋唐之室,他
也深得李北海之神髓。无论知书与否,见到赵孟兆页的行书,无不称绝。他的代表
作品有《兰亭十三跋》、《净土祠》、《洛神赋》、《中峰和尚寺》、《心经》等
等,我们可举《心经》(见图2—50)以瞻其风彩,此帖是他中年的作品,流丽娟
秀,字字可爱。

  明代文征明以行书见长,他的行书作品主要有《文信国诗》、《满江红》、《
赤壁赋》、《行书心经》、《滕王阁序》等。其行书用笔,法度精严,极少失度现
象,中、侧锋运用自然得当,深得笔势劲健之妙。

  明代董其昌,最为世人所推崇的,是他的行书。他的行书,灵秀天然,少有雕
琢;墨色清润闲淡;结字奇宕潇洒,章法宽绰而不凋疏。董其昌的行书传世甚多,
代表作有《书宋词册》等。

  清代的傅山、王铎、郑板桥、何绍基都是行书大家。傅山行书圆转自如,天真
烂漫;王铎的行书气势连贯,节奏强烈;郑板桥的行书隶、楷参半,间行、间草。
何绍基的行书宗法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裴将军诗》,卓然自成一家,世有“
何全之说”。


--
我曾经逃避
我也曾面对自己
却忽然发现我身后的空虚
不禁我面对镜子看着自己
我才知道过去曾失去太多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5.2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