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ibab (快乐罗密欧), 信区: AscIIArt
标  题: 话剧以什么姿态穿越千年(3)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Mon Jan  3 18:29:11 2000), 转信

话剧市场存在吗?

  曾经专注于自己戏剧理念的先锋戏剧的导演牟森,在1996年曾把自己导演的一
出先锋 戏《倾述》推向市场 ,演出之前牟森说:“我不信在一个一千多万人口的
城市里找不出2000个知音”!事实上,最后牟森连200个知音都没找到便草草收场
。后来多次碰见牟森,他总 是问同样一个问题:“你说话剧的市场到底存不存在
,到底会有多少话剧观众 呢?”记得当 时我回答:“这个市场肯定存在。”但为
什么存在,在哪儿?当时我也说不清楚心比较虚。但通过对1999年戏剧市场的观察
和自己亲自参与一些话剧演出的运作,我特别肯定了当初的 判断,话剧市场不仅
存在,而且隐性观众群 很大,开发观众的工作还没有人能真正意识到它 的重量性
和潜在的巨大的市场能量。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如果不存在话剧市场,那么应该是演出什么话剧都没人
看。而1999 年有两出特别火 爆的话剧演出,一个是孟京辉导演的小剧场话剧《恋
爱的犀牛》,一个是北 京人艺经典剧目、由导演林兆华复排的大剧场戏 《茶馆》
。两个戏的火爆证明话剧市场是存在的而且是巨大的。而话剧市场也惟有这样的艺
术品味比较高,观赏性较强的戏才 能承担起 开发话剧市场的重任。当新的观众看
《茶馆》后他会说“太精彩了”,当老观众看《恋爱的 犀牛》时,他会感叹 :“
话剧还可以这样演!”话剧就是让人感受到别的艺术形式给予不了的形式感、空间
感和直接交流的特殊魅力,话剧才能吸 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先锋与传统谁领风骚

在话剧市场中,从艺术观众来讲,基本存在两大阵营,一个是以孟京辉、牟森为代
表的 先锋戏剧,一个是以“人艺”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传统戏剧,前者被人们
认为另类,后者 理所当然地号称主流。从市场角度来看,1999年票房最高的两个
剧目,一个是孟京辉的实 验戏剧《恋爱的犀牛》,一个是“人艺”林兆华导演的
老舍精典《茶馆》,这是“人艺”非常 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前者“大刀阔斧
地创新”,后者“老老实实地继承”。前者是小剧场 戏,后者是大剧场 戏,都创
造了空前的票房纪录。
  从戏剧形态来讲,两种戏剧不存在孰优孰劣的比较。一个要“永远地革命”一
个要发扬 “优良的传统”都是正 确的。在3年前,我曾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以
“人艺”为代表,所 谓现实主义的传统戏剧理所应当地成为话剧市场的主流 ,而
且像《茶馆》、《雷雨》这样的经 典剧目一定要进行大制作,全明星阵容,豪华
剧院,并且进行全方位包装,突出民族 性、独 创性和形式感,并进行全面市场化
运作,使其成为长年上演不衰的高票房回收的世界经典剧 目。而所谓先锋戏剧、
 实验戏剧要全面出击,至少在数量上要保证一个绝对值,而在风格上 更加丰富、
更加独特,每种风格都有各自的受众群,但 它们仍然是另类,仍然是小众文化,
 但都自己的生存空间。先锋戏剧存在的价值是文化上的而非商业上的,它们为戏
剧提供 新的 语汇、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手段,它们是永远革命的,对商业
不屑一顾的,甚至是高傲的。

(摘自1999年12月21日《精品购物指南》,作者:杭程)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6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