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ou (上帝耶和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Apr 22 23:42:59 2002), 转信

深圳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
论文开题报告
一,    论文题目:

动荡时期的价值追寻--圣经先知书与楚辞比较(暂命名)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

《圣经》和《楚辞》研究在中、西方诸国家各属人文学科显学。几千年来,作为基
督教文本的圣经研究书籍汗牛充栋,对楚辞研究的成果也蔚为大观,但对圣经和楚
辞进行文化学研究--特别是把圣经研究置入犹太学框架--主要还是刚刚逝去的上世
纪的事。在此范围内,对圣经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也还是刚刚起步,目前
中国大陆所出版的专著只有张立新的《神圣的寓意--<诗经>与<圣经> 比较研究》
一书,其余还有几篇零散论文:张立新的《民族苦难中萌生的理性之光--<诗经>变
风变雅与以色列先知书之比较》、吴瑞裘的《时代的困惑与人的探求(〈约伯记〉
与〈离骚〉比较)》、刘清河的《从<旧约>与<史记>的比较试探东方文学的一点规
律》、 朝高年的《从<楚辞﹒天问>与<圣经﹒约伯记>的比较中所想到的 》、张立
新的《<诗经>和<圣经>比较学论纲》、贾立柏(奥地利)的《屈原、约伯与犹太传
统的科学精神:警奇的精神和数字》、常小艺和梁润生的《<哀郢>与<耶利米哀歌
>之比较》、周国建的《中犹传统家庭特征比较》、韩高年的《<楚辞·天问>与<圣
经·约伯记>比较谈 》、林文琛的《泣血为诗 千古绝唱--<耶利米哀歌>与<哀郢>
比较》等。中犹文化比较虽然单独成书立篇的不多,并且限于作者的学术视角和学
术底蕴也出现一些偏差,比较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不足,但有诸多犹太学、历
史学、宗教学、哲学研究学者广泛涉足此领域,如著名的犹太学者马丁.布伯、历
史学家阿诺得.汤因比以及马克斯.韦伯等人,其著作中经常闪现中、西、犹文化比
较的章节文字,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发表在2000年第4期《哲学译丛》中马丁.布
伯中犹文化比较的一组论文:《道的教言》、《东方精神与犹太教》、《中国和我
们》等,而本国一些著名的犹太学者,在进行犹太文化研究的同时,也开始涉足此
领域,如复旦大学的顾晓明教授,本人的导师刘洪一教授也在着手进行"中犹审美
文化研究"的课题,相信文字付梓后对中犹文化比较研究有相当促进作用。因为国
内目前对中国文化研究相对比较厚实,对中犹太文化比较研究相当部分取决于犹太
研究现状,这里略加提及犹太研究概况。国外犹太研究资料匮乏本人在这里不进行
述评,本论题研究接触的国外资料主要来源于复旦大学顾晓明教授和山东大学傅有
德研究员各主编的"犹太文化丛书"和"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待出齐),以及国
内各大图书馆,犹太研究机构所保存的并不具备系统性的外语资料(详细目录见下
列参考文献)。中国犹太学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目前出版犹太文化
研究力作主要有:朱维之的《希伯来文化》,顾晓明的《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
,刘洪一的《犹太精神》、傅有德的《现代犹太哲学》和黄田海的《希腊化时期的
犹太思想》等。本论文涉及的圣经先知书研究虽然在上述国内外著作中有所旁及,
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关先知书研究的专著出现,目前在各类学术杂志发表
的有关先知书的论文有:《希伯来先知书的文学特质》(刘洪一)、《先知:"希
伯来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顾晓明)、《论先知》(韩彼得)《古犹太先知文
学散论》(梁工)、《热情与幻想的结晶:古希泊来先知文学简论》(阎根兴)
等,以上或许反映目前犹太及圣经先知书研究的现状。

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圣经先知书时期和楚辞时代是社会的急剧动荡时期,圣经先知书和楚辞是此时期历
史文化文本中折射社会崩溃状态的心灵史诗,也是最早展露的最富有个性色彩的文
学作品。社会崩溃时期的众先知和屈原、宋玉等文化精英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现
实中如何关注本民族的生死命运,他们在应对超负荷的内、外压力表现出何种个体
的生命价值观,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成为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所在。圣经先知书和
楚辞对中犹两个民族的影响极大,它们不但是塑造后世中犹民族特别是文人的个性
品格的不死的标本与楷模,而且对中犹两个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线索,甚至对中犹
"大一统"和"散居"两种文明模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圣经先知书和楚辞的
比较,并不仅仅是为了解中华文明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参照物,更重要的是在二者之
间的得失异同的比较中,对重新建构中华文明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完善当代中国知识
分子的人格操守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四,    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Ⅰ,背景:社会的崩溃与心灵的分裂
本部分主要介绍圣经先知书和楚辞的背景,着重叙述中犹两个民族的社会动荡和民
族危机对人们心灵的影响。中国部分略加介绍战国时期纷繁复杂的哲学、政治、伦
理等思想,侧重介绍道家的处世哲学和儒家的政治哲学,倚重这两种思想不仅仅是
因为它对屈原的政治伦理观和人生态度都刻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儒家和道
家思想是中华文明在应对社会崩溃的挑战所产生的两种互相对立和渗补的产物。犹
太部分略加介绍早期祭司派的哲学思想,主要还是介绍《约伯记》和《传道书》的
思想。《约伯记》和《传道书》是犹太王朝没落时期社会混乱的产物,传统希伯来
祭司和先知所强调的"神正论"思想遭受到怀疑,"罪人通常富裕长寿,义人反倒过
早死亡,"把个人和民族的命运寄托于"神"的人们无奈转向对"神"的怀疑,产生"不
公的上帝"和"无能的上帝"观念恰好是人们对现实绝望的体现。
本部分还需介绍屈原的生平和楚辞的文本,介绍先知、先知运动、前、后先知的区
别、先知书文本等,本文涉及的先知书主要指后先知书,对前先知书也有所旁及。

Ⅱ,政治热情与宗教虔诚
以屈原为代表的中国文人充满着政治热情,这与春秋战国的文人风气密切相连。中
国文人对政治的参与不能与"君王"处于平等的对话平台上,注定了他们政治处境摆
脱不了"主人与扈从"关系的尴尬。屈原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民族感情,对楚王的忠贞
转化为对楚国的热爱,使其政治热情有了升华,被后人赋予了"爱国诗人"的荣誉。
犹太先知在社会崩溃时期不但没有对"神"走向怀疑主义的边缘,更是扛起"神正论
"的大旗,为了使先知的话语更富有说服力,他们用一种神学的"恐吓"和"利诱"言
词(原始语言信仰思维)、空间和时间错位的逻辑("亚述是上帝的鞭子")、波澜
起伏的激情等手段维护神的信仰。当"神正论"思想在现实走向尴尬处境,末世论和
弥赛亚等启示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不管是"乌托邦思想"还是"反乌托邦思想",这种
以时间的延伸来解决空间的疑惑和难题都是对"神正论"的一种有意错位的无奈的、
智慧的证明。
Ⅲ,人格操守的铸炼与社会正义的追寻
屈原在政治上的碰壁之后,其思想由社会转向为对个人,由外部转向内心,醉于对
个人品格的铸炼,这和庄子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屈原这种转变,内心充满着矛盾和
痛苦,最终以"自杀"宣告自己这种不彻底的努力。先知运动对民族的热情是以宗教
的形式体现,对政治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公义"的价值观的追寻。犹太先知这
种个人价值观与民族利益、宗教虔诚糅为一体的人生态度,影响了犹太民族品性。

Ⅳ,对民族品格及文明模式之影响
圣经先知书和楚辞对后世犹太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影响极大。首先,影响了中犹民族
品格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铸造。犹太先知对"社会公义"的追寻,是现代"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以及当今以色列国家"基步兹"思想的直接来源。而中国,后世文
人对"高洁孤傲"人格的情有独钟,不能不说不受屈原影响。圣经先知书和楚辞甚至
对中犹两种文明模式有着极大的影响。犹太王朝的灭亡不能不说与犹太先知以宗教
代替政治实体的思维方式有关,同时,犹太先知的宗教虔诚又是犹太民族在散居的
条件下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楚辞中透露的"大一统"思想是中国"大一统"国家得以
产生的先决条件之一,屈原对楚国的忠贞,与当时春秋战国的"游士"风气相对立,
是后来"大一统"国家的情感资源。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管在后世存在多么复杂
的争议,对中华文明模式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五,    论文写作计划和进度

Ⅰ, 2001年2、3、4月在本校收集圣经和楚辞研究资料。
Ⅱ, 2001年5、6月到上海、北京各大图书馆、高校、社科院等地查找有关资料。

Ⅲ,2001年7、8、月研读有关资料及其写论文提纲。
Ⅳ,2001年9、10、11、12月进入实质性的撰写阶段。
Ⅴ,2002年1月进行第一次修改。
Ⅵ,2002年2月进行第二次修改
Ⅶ,2002年3月进行第三次修改及定稿。

六,    主要参考文献

Ⅰ,参考书目:

1,     圣经(祈祷本) 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1998.10
2,     圣经后典 张久宣译 商务印书馆 1987.3
3,     死海古卷(美)西奥多.H.加斯特(英译) 王树荫译 商务印书馆 1995.10
4,     大众塔木德 亚伯拉罕.柯恩著 盖逊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8.1
5,     犹太精神 刘洪一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8
6,     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 顾晓鸣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3
7,     希伯来文化 朱维之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2
8,     圣经文学十二讲 朱维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9,     圣经中的犹太行迹 J.B.加百尔  C.B威勒等着 梁工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
三联书店 1991.4
10,    犹太教学 黄陵渝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0
11,    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思想 黄田海著 上海人民出版 1999.7
12,    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 (德)G.G.索伦著 涂笑非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
13,    犹太史 阿巴.埃班著 阎瑞松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14,    圣经常识 (日) 山本七平著 东方出版社 1992.9
15,    简明犹太民族史 (英)塞西儿.罗斯著 黄福武 王丽离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7.12.
16,    犹太的思想 罗伯特. M.塞尔茨著 上海三联书店 1994
17,    现代犹太哲学 傅有德著 人民出版社 1999
18,    迷途指津 摩西.迈蒙尼德著 傅有德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8
19,    凤凰的再生--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 梁工 赵复兴著 商务印书馆
2000
20,    犹太通史 萨比尔.塔伊迈著 商务印书馆 1992
21,    以色列.犹太学研究(1990)潘光.金应忠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22,    犹太人与世界文化 林太 张毛毛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23,    '90中国犹太学研究总汇 朱威烈 金应忠编 上海三联书店 1992
24,    摩西与一神教 弗洛伊德著 三联书店 1989
25,    Zvi Adar (professor of Education.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Humanistic values in the Bible. Regonstrugtionist press. Yew
 York. 1967.
26,    Anson Laytner. Arguing with God: A Jewish Tradition. Jason
Aronson Inc.. Northvule, New Jersey, London .1970.
27,    Randall M. Falk, Walter J.Harrelson.Jews & Hristians in pursuit
of social Justice. Abingdon press, Nashille.
28,     James I. Packer Merrill C. Tenney William White. Public Life in
Bible Times.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New York.
29,     Frank Mcconnell. The Bible and the Narrative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Oxford.
30,     Watson E.Mills, Richard F. Wilson. The Prophets. Mercer Unoversity
 Press, 1996.
31,     Bruce C. birch. Hosea, Joel and Amos.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Louisville, Kentucky.
32,     Robert A. Oden Jr. The Bible Without Theology: the Theological
Tradition and Alter natives to it.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 and Chicago.
33,     John B.Gabel, Charles B. Wheeler, Anthong D,York. The Bible as
Literatuer: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Oxford,
2000.
34,     G. David Schwartz. A Jewish Appralsal of Dialogue :between talk
and theology.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New York.
35,     Arthur Hertzberg, Aron Hirt-Manheimer. Jews: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 of a people. A 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HarperSanFrancisico.
36,     Doron Mendels. Identity, Religion and Historiography: studies in
Hellenistic history.
37,     Leon Roth Is there a Jewish Philosophy? .the littman library of
jewish civilization, London,1999.
38,楚辞集注 (宋)朱熹集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9,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40,楚辞学论文集 姜亮夫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0,楚辞评论资料选 杨金鼎主编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
51,楚辞研究论文选 杨金鼎主编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
52,楚辞资料海外编 尹锡康 周发祥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53,天问篡义:楚辞注疏长编,第二编 游国恩主编 金开诚等补辑,北京:中华书
局1982
54,楚辞研究 中国屈原学会编 济南:齐鲁书社1988
55,楚辞与神话 萧兵著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56,楚辞新探 萧兵著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57,楚辞文化 萧兵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8,楚辞的文化破译:一个微宏观互渗的研究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
59,楚辞论稿 朱碧莲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3
60,楚辞研究与争鸣:楚辞学集刊(第一辑) 黄中模主编,《楚辞研究与争鸣》
编委会编,北京:团结出版社 1989
61,楚辞文化探微 张崇琛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62,楚辞论稿 周建忠著 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3
63,楚辞文化北京研究 赵辉著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64,楚辞与原始宗教 过常宝著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7
65,杨义文存.第七卷.楚辞诗学 杨义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66,楚辞章句补注 (汉)王逸注 (汉)洪兴祖补注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67,屈原 游国恩著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68,屈原论稿 聂石谯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69,屈原研究论集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
70,屈原问题论争史稿 黄中模著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7
71,屈原的思想和文学艺术 曹大中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1
72,屈原辞研究 金开诚著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73,屈原及其《九歌》研究 蒋南华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
74,屈原及其作品新探 曲德来著 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5
75,屈原集校注 金开诚等著 北京:中华书局1996
76,屈原新论 郭杰著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
77,历史研究 (英)阿诺德.汤因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78,我与你 布伯著 陈维纲译 三联书店 1986(缺)
79,神化研究 茅盾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
80,圣经专题经文索引 江苏省基督教两会
81,拜占庭、伊斯兰及犹太文明 (美)威尔.杜兰(Will.Durant) 张身华译 台
北市幼狮文化专业公司出版 民国六十三年十月初版
81,圣经在线网站:http:// go6.163.com

这个开题报告被导师否决了,但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还是以后自己写吧
把这个开题报告贴出来,是要让大家知道中文系的研究生并不是很神秘的
仅此而已。

--
※ 修改:·qingfeng 於 Apr 23 11:28:06 修改本文·[FROM: 192.168.1.115]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3.3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