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illioneyes (millioneyes),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明夷待访录》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Nov  7 08:08:57 2001) , 转信

“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

姜胜利

《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启蒙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该书通过
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提出了独到的政治见解,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
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他生逢明末清初那“
天崩地解”的时代,在明末作为东林党子弟和复社名士,同阉党作过坚决的斗争。明朝灭亡
后,他积极投入抗清斗争,曾与钱肃乐在家乡组织“世忠营”,失败后又与张惶言在舟山进
行抗清活动。后看到清廷统治已经稳固,复明无望,遂归乡以遗民自居,从事著述和讲学活
动。《明夷待访录》即是他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后于康熙二年(1663年)潜心完成的一
部力作。

《明夷待访录》的主旨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阐发民主思想。《原君》篇开宗明义指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即天下之人皆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和利益。而后世君主“以为
天下利害之权皆尽出于我”,“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以致做君主的人,未得位之前,“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
业”;既得君位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因此他
得出结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也。”在此
基础上,黄宗羲祭起上古三代的大旗,称“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
者,为天下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就提出了君与
民孰为天下之主的问题,并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君不过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这
是非常鲜明的民主启蒙思想。

围绕着“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一核心思想,黄宗羲从君臣关系以及行政设置、法律范畴等
多方面作了论述。关于君臣关系,他指出臣并非为君而设,臣的职责是为天下万民,并非为
天子一人:“原夫作君之意见,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
,分身之君也。”作为臣应“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如果臣“不以天
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而“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因此他给君臣关系的定位是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于君,名异
而实同”。把君臣置于平等地位,君臣是共同治理天下的同事,甚至是师友。这就彻底颠覆
了封建“三纲五常”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君为臣纲”,从而建立了一种接近现代民主原则的
君臣观。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出发,黄宗羲认为相应的法律制度应该是“天下之
法”,而非“一家之法”。他说三代以后的一家之法,“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都是保护君主既得利益的,是“非法之法”。这就否定了传统社会法律的合理性。他指
出,天下之法律应当是平等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也。”他还批判了传统社会“有
治人无治法”的思想,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有了好的法制,即使君主“其人非也,
亦不致深刻网罗,反害天下”。这一论断,具有朦胧的依法治国之意。

在经济上,黄宗羲突破“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针对激烈的土
地兼并问题,提出“授民以田”,均田减赋的方案。鉴于吏治腐败、阉宦横行,提出整顿官
场、清明政治的种种方法。这些都是在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革新方案。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黄宗羲有的思想不免有些虚幻,如他为实现“天下安富”,意欲恢
复上古的井田制,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有些思想并不可取,如在提倡“工商皆本”的同
时,却将“机坊”这种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新事物,视为“奇技淫巧”,列为禁止的对
象。但这些并不足以掩盖《明夷待访录》作为一部启蒙主义文献的光辉。

《明夷待访录》每每以“三代”、“上古”为辞发论、立论,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将自己
设计的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都披上复古主义的外衣。难怪当时与黄宗羲同享盛名的著名学
者顾炎武在致黄的信中说:“大著《待访录》读之再三,于是知天下之未尝无人,百王之弊
可以复起,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也。”其实,综观《明夷待访录》的内容,黄宗羲所谓上古
三代,并非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时期,而是黄宗羲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与憧憬。黄宗羲民
主启蒙思想的产生,也绝非因他对上古三代有何等精深的研究,而是他对秦汉以来特别是明
代历史的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他对投入明清之际政治斗争的切身体验的总结。黄宗羲之杰出
就在于他思想的深刻和敏锐。他超出了当时一般明遗民因为眷怀故国而研究明亡清兴之故的
治学目的,也超出了传统儒家对无道君主的批判范畴。他的思想已突破传统的政治框架,开
启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今天所见到的《明夷待访录》已非全本,当初刻印时,因封建专制统治
的严酷,已有删削。书出之后,在清代长期被列为禁书,直至清末梁启超等人倡导变法改良
,才将其作为宣传民主思想的重要文献广泛传播,使之焕发了光彩。

《光明日报》2001年11月6日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WWW bbs.szu.edu.cn. [FROM: 192.168.41.8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