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iaoyatou (早该到落花的时节,安静下来听雨吧), 信区: honglou
标  题: 愚灵:浅谈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得与失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Jun 22 11:50:32 2007), 站内

伴随着这场浪漫飞扬的“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之帷幕的徐徐落下,新版巨制《红楼梦
》的拍摄大幕已悄然拉起。
        这部备受国人推崇的不朽名著的重新拍摄,无疑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就其在拍摄
前的受关注度而言,在中国的剧作史上也绝算得上独一无二的了。但是,最终拍摄出来的效
果如何,只能在看到成片之后人们才会知晓。暂不言这部欲攀经典的新版电视剧究竟承负了
多少国内外广大‘红迷’的期待厚望,便就是眼下已有着一座现成的巨峰---87版电视剧《
红楼梦》,横亘面前。这部历时4年制作而成,迄今已于国内播放300余次的电视剧,其经典
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对于新版红楼的拍摄固然是要“用新时代的视角去解读
古代经典”,而对于广大观众而言,其与旧版红楼的比较是避免不了的,毕竟87版红楼给我
们留下了太多的印象。既然回避不了,不如坦诚的去面对。
       20多年过去了,87版红楼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其也必有可取之处,这无疑也应是新
版红楼的制作方不应忽视的。然而,毕竟受当时的时代,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限
制,87版红楼亦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而这些遗憾恰又是给新版红楼的拍摄提供了更多
的上升空间,其中的关键便是看制作方如何‘纳其精而补其憾’了。
        当然,从新的时代,新的观角去重新诠释红楼,其着入方向可以有很多,笔者仅是
从87版红楼这一角度入手提供些微一己拙见,文出仓促,若有言思未熟之处,还请阅者见谅



一.87版《红楼梦》的优长之处

       对于87版红楼,相信人们已经很熟悉了。我至今每每看时总还能涌起无数亲切之感
,可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古朴与纯真打动了我吧,其实,若真要具体指出其精彩之处,也实
非易事,笔者斟酌再三,总结出几个方面,现略述之:

1.心态

        不夸张的说,这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具体一点,那便是指当时整个剧作方欲将
这部伟大的名著,通过电视演绎的方式将之传播,并发扬光大的那份至浓的诚意,至纯的态
度。这些最突出的体现在了剧组之前的准备程度上,从83年选员筹拍,到摄制完成历时4年
之久。当然了单已准备时长来衡量其准备充分程度也是有失偏颇(考虑到当时有限的影视制
作水平及各方面经济物质配合能力,同等情况若放到种种效率已广为提高的今天,其制作周
期也一定会更短),然而,广大观众确实都能从后来的电视剧集中感受到制,演双方的这份
极致的赤诚,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呢,新版红楼的制作方是有诚意的,参选梦中人的各路选手也都是有诚意的,
这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毕竟,现在已非20年前那个单纯而执着的年代了,这份‘诚意’会否
因为现今这更为纷繁复杂的时代打下折扣,便不得而知了。确实,对于制,演双方这都是不
小的考验。对于制作方而言,其最大的诚意莫过于能讲代表着红楼梦这部奇书的最广泛的利
益,视为现阶段自身各种利益中的最高利益,虽然,对于投资方而言,这种要求似乎过分了
些;而对于那些有机会参演新版电视剧的‘红楼梦中人’而言,这却是份内应当的。
        相对于20年前的那批旧‘梦中人’,这新的一代似乎对红楼梦的熟知与理解程度还
仍觉不足,要能刹的下心来,不带任何功利心的去熟读红楼,并用心的去发掘感受出作者文
笔章会之中所蕴涵的各种魅力(建议在熟读红楼原著的基础上不妨细品一下‘脂评本’),
只有本人真正的,由衷的认可了、欣赏了、喜爱上了《红楼梦》,那么这份诚意才是更有成
色的。

2.演员

        凭心而论,87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倚仗了那一批优秀的演员。尤其是‘宝黛钗凤
’均堪称经典,历时4年之久的学习,拍摄经历更象是一场唯美的大学生涯。红楼梦对这批
演员影响之深,不言当时,便是20多年后的今天红楼对当时那批‘梦中人’的影响仍依稀可
见。欧阳奋强的超逸纯真、张莉的形神兼备、陈晓旭的传世经典,三人强强联合,实为剧作
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对于目前这批‘红楼梦中人’来说,抛开外在形象这个见仁见智的方面不谈,旧
版演员的优势应该在演员间相互的默契程度,以及相关红楼的文化底蕴上。然而多次担当选
秀评委的欧阳奋强也曾坦言:“如果20年前让我参加类似于这种选秀活动,只怕我都没有胆
量站在台上”。可见,相对而言,新版梦中人从海选至今,整个过程一直暴露在聚光灯下,
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巨大的压力,这批新人所承受的种种难得历练也是远非当年相对安逸的
那批演员所能及的。
        如今,钗黛的扮演者已经浮出水面。
        宝钗的扮演者姚笛,一路走来波澜不惊,其在舞台上表演的淡定与从容是难得的,
温婉娴雅,小心翼翼,其不俗的实力也是人们看在眼里的。然而,生活中姚笛给人的感觉到
不是很容易与宝钗联想到一起,宝钗是个易收难放的角色,而台下的姚笛似乎更易放难收,
让人不禁联想起书中的史湘云(单就其台下表现而言,个人认为倒是觉得白冰更类宝钗一些
),而台上姚笛版的宝钗似乎总也给人少些什么似的感觉,其表演本可以更洒落一些,更应
让人感受到世家贵族群中宝钗的那份独特的大气与华美,许是赛程的压力太大,台上的姚笛
给人感觉内心中仿佛总被压抑着什么,或者说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纠其原因应该还是
其对于红楼的熟悉程度问题。应该说,现在姚笛版的宝钗尚处在‘形乃具而神稍欠’的阶段
,不过还好,还有时间,单仅凭此便已获取宝钗扮演资格的姚笛,还是深有潜力可挖的。
        而对于新版黛玉的扮演者李旭丹,笔者在选秀之初便是看好了的,原因很简单,纵
观众‘红楼梦中人’,旭丹是对于自己所要参演的角色主观认同度最高的一位,11进8意外
出局之时,一句:“不让我演黛玉,我就出家”言之凿凿,可敬可叹。而且就其外在气质而
言,其虽称不上颜美绝伦(受化装,舞台灯光,装饰的不利影响),然亦更另具一种婉转风
流,令人见之忘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句话体现在旭丹身上显得尤为贴切,无论其在
台上台下,举手投足,语笑颦眸间无不深具另一番流润微笼,幽然纯透的别样韵致。十年的
戏曲生涯为她所塑造的林黛玉镌刻上了只属于她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这也使她具备了摆脱掉
人们心中晓旭版经典黛玉的能量。只是有一点,胡玫导演也曾指出过类似于这种话剧似的舞
台表演,对于追求真实自然的影视表演是误多利少的,受多年的戏曲表演影响,感觉中,旭
丹的台上表演,尤其是节奏上有时显得有些过于的稳缓(总觉得慢了1/3---1/4拍),林黛
玉纵然是闲若娇花,行似若柳,泪光点点,不胜怯弱。然时值花季,灵智四溢,内心热烈而
率真的她,在许多伶俐,机巧的关碍处却也是当仁不让的,怎样体现出黛玉的这番灵气来,
也是值得深玩的。
        笔者认为,纵观新版钗黛的扮演者,目前虽尚有欠缺,但其也非难以弥补,终究如
何,还是要看其本人是何种心态了:对于形可乱真的姚笛,笔者对于其之领悟,创造,表达
力还是深具信心的,假以时日,非同小可;对于灵意独具的旭丹版黛玉更是厚望深予。到头
来,究竟‘丹笛合璧’能否比肩当年的‘晓莉经典’,至少现在来看,还是大有可期的。

3.音乐

        说其87版红楼的配乐,更是令人难忘的经典,一首首幽幽绝唱如:枉凝眉、葬花吟
、红豆曲、秋窗夜雨夕、分骨肉、聪明累、题帕三绝...等等佳作,历经20余载,然再听时
,一如当初,让人闻之忘我而入幽。整个电视剧不知为之增色多少,其被奉为经典,其中音
乐功不可没。
        而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又给新版的电视剧设置了一道难题---新版红楼的电视配乐该
如何定夺?是前曲尽抛,另辟蹊径?还是沿用经典,兼补新曲?
        笔者愚见,若要将旧版已深得人心的经典曲目一概舍弃,似乎孤介太甚(除非所有
新创出的配乐,制作方有足够的自信超过前曲,不过这应该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较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新版红楼的配乐应该着力创作出几首不失新意又堪配经典的点旨主曲,
而在一些抒情叙意之处,不妨沿用一些老版经典曲子,配以现在更为抒情更具感染力的配奏
,如此一来,主次兼顾,优势更显,岂不两妙?

       以上皆是从87版本红楼的优长之处着眼,为新版红楼的拍摄谬提了部分期待。以下
则是从旧版不足处入手,另述所期。


二.87版《红楼梦》的不足之处

       其实,所谓的经典也是相对而言,遍观87版《红楼梦》整部下来,其中亦有许多谬
误不足,令人遗憾处,现略述如下:

1.物质背景

       这一点,应该是最显而易见的,迫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发展所限,当时演员的
服装,道具,乃至饰物背景等诸多方面,在经济技术实力已远为发达的今天人们来看,实难
联想到原著中着意描写的那副“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景
况了,而当年《红楼梦》的总导演王扶林先生被问及旧版红楼有哪些不足时,也曾直言,由
于当时的经济物质能力所限,对于原著中的“诗情画意”体现的不够充分。而这一点,相对
于据说已投资一亿的新版红楼来讲,应该是最容易补足的一处了吧。

2.技术支持

        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在《红楼梦》通部书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宝玉神游太虚幻
境”一回,在87版的拍摄过程中不得不被忍痛割爱,应该说这是个不小的遗憾。然而,时至
今日,这却成为了新版红楼的一大看点,到底新版剧作方会营造出一个怎样的‘太虚幻境’
,怎样的‘仙姑仙曲,仙品珍肴’来,不免也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另外,受当时电视制作技
术水平的影响,87版电视剧中有些联结,剪辑的地方显得还是不够连贯,流畅,略显板涩,
相信新版红楼定会有所改观。

3.情节不足

        纵览87版36集《红楼梦》,其中有很多原著中颇为精彩的章节段落,不知何因,未
及拍摄。如,秦种一节,又如宝钗“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林黛玉“魁夺菊花诗”等许多章
节,皆未有所现,更有如贾家欢聚喜餐等热闹精彩场合中,也不难看出87版的制作方对于场
面表现的不足(其中亦有经费不足的缘故),又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之结尾表现的
略过简洁等处,不作赘述,也颇令人倍感憾意。
        从这点上看,单从50集的剧集长度来讲,感官上还是让人放心不少,只是原著中的
经典章节也着实不少,虽全书是‘以小见大,以平见奇’,然其中精彩而不乏热烈的大场面
也是大有其处,若非胸中有大丘壑者,料难为之,从此番上看,如今的胡玫导演更似不在当
年王导之下,希望如此。

4.人物表现

        可以说,87版红楼中一整批演员塑造的都是成功的,其对人物基调的把握是难得准
确的。不过在一些细微之处,导演或演员对于原著人物的理解和表现还是有欠准确的。
        如在一些地方87版红楼明显有 ‘抑钗扬黛’之嫌,观者现可去再详看87版红楼的
电视剧中相应处,细细比较。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一集中,宝玉纵然是顽劣惯了的,但
在老太太,太太及众人面前,一贯乖觉有礼的他焉能如此放肆的欲抓过宝钗的手‘把玩’之
?而宝钗在借“负荆请罪”双敲‘玉黛’二人之后,二人如何只象没事人似的‘一笑而过’
?‘钗黛合一’是实实在在写在原著之中的,若只因为宝玉就偏待了宝钗,料也定非作者真
意了。
        关于宝玉,细观前集,在太虚观,当着贾家众人的面宝玉摘玉给张真人一节,宝玉
当时的丧谤神态,实令人难以接受,纵然是要体现宝玉心中对张真人为其说媒极为不满,但
是凭原著中56回贾目对来访甄家众媳妇的一番话中“...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
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来看,宝玉就是心中对其亲爷爷的替身‘张真人’有再大
的不满也不会在那等庄重场合那般‘不给贾母长脸’的,该种丧谤表现未免显得导演过于刻
意,却大伤于自然。
        再如凤姐,在87版红楼电视剧‘抄检大观园’一集中,在查致探春处,刚烈的探春
与周瑞家的‘爆发’一节,细看之后,凤姐与探春对话时的种种语气神情,实难称准确。对
于凤姐而言,本就深知探春与众不同的她,早就想将之拉为臂膀了,以凤姐如那般深细而又
老道的心机,在探春盛怒之际,百般安抚还来不及,如何还能以那般挑衅似的口吻神态与探
春对话?看的出,导演是想借此体现出当时更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就象高鹗续写的80回
后中‘宝玉被骗嫁,同日黛玉惨死’一样,戏剧冲突是作的太足了,不过,哪里就那般尖锐
的巧了?曹公早在第一回便已指出,此书中之叙“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
不敢稍加穿凿”,如此看来此集中时凤姐的表现如同‘宝玉被忽悠娶妻’一样,未免皆大伤
于穿凿了。
        在87版中,诸如此类之处,虽然极少,但观之却足以倒人胃口,望新版红楼的拍摄
能引之为戒,能将整体与细节兼顾。虽然是新版的重拍剧目,亦无须刻意寻求与87版的异同
。最为关键的是,蕴涵在80回《红楼梦》中的种种“真”与“美”是不容杜撰的。

5.关于80回后

       现在看来,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其80回后的处理,还是潦草了一些的,一些
重要的人物结局交代的也不够清楚,但终也无妨,至少已比高鹗续写的结局出色的多了。毕
竟,前80回的高度摆在那里。
       其实,新版红楼的拍摄欲寻求突破,后80回也是个关键的地方。《红楼梦》是一部
集中国古典文化精华于一大成不朽巨著,其蕴涵的思想艺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宝黛的爱情
故事只是通部书中众主线中较为重要的一条,若只把重点放在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上,则整部
戏的韵致一定会被削弱很多,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许多关于‘红学’的研究成果,纷纷涌
现,新版红楼的80回后编剧,其视角应该可以更广阔些,处理也应该更精致一些。
        不过,这只是说来简单,如此恢弘的巨制,若要言续,谈何容易?只求其不要偏离
原著作者本意太多也便罢了。或许,笔者对于新版80后编写的态度有些过于苛刻了。不过说
实话,对于广大的‘红迷’而言,其亦何曾不无时无刻期待着新版的续编给人带来的那股惊
喜呢?

       以上便是笔者所能想及的关于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一些不足遗憾处,虽如此,
也亦无碍于其在广大‘红迷’心中的经典地位。然而,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红楼梦的重新演绎,也是正该其时,大势所趋。不管怎样,新版红楼的拍摄仍是值得
期待的。只是制演双方能否真正理解自己所担负的使命,还尚待知晓了。

        上述所言,只是一个普通‘红迷’,对于新版红楼的拍摄所提的若干拙见,虽赤心
一片,恐其不少亦难免有伤于主观之嫌,只是久慕红楼,期望之心诚切,今偶书所言,已释
心怀,方不负虚承红迷之名,拙文不堪,略供同好者探之。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42.1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