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puzzywalker (折断翅膀也要泪中飞翔),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长津湖中之第三十一团战斗群的命运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Jul  5 22:04:29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长津湖中之第三十一团战斗群的命运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ul  4 19:55:59 2006), 站内

想了想,还是把这个贴子放到自己的地盘兴风作浪的好
大家吹吹吧。


【原创】搜索长津湖之二:不是特遣队
———第三十一团战斗群的命运

网上讨论长津湖战役美七师参战部队,第一个要谈的往往是:不是三十一步兵团,没有成建
制消灭。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澄清,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讨论新兴里战斗背景下,这个问
题的讨论,应该占有重要一席。问题在于,现在常常在讨论长津湖战役全景的背景下,过于
偏重于这个问题,难免给人错误的概念,似乎美七师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是一个小于步兵团
规模的特遣队,损失方面呢,一纯一净之后,也不是很可观,至少象小A这样的菜鸟,当初
听课听下来就是这个感觉(当然有人可以讲,你水平太低,听不明白。确实不怪别人,是活
该鸟。只是鸟数甚众,似乎还应高抬贵手,照顾鸟),这自然是以偏盖全,从而低估美七师
长津湖战役参战部队的兵力规模、战斗规模及其相应损失,其实单就损失而言,就是只讲长
津湖东这一个战场、一个时段,所谓纯损失一千多人也是大大低估了,这个问题放本文的后
半部再讲,先把谁是谁的问题,搞端正廖。

美七师长津湖战役参战部队,当然不是第三十一步兵团,其实美军在战场,基本是以合成作
战单位出现,换言之,要真碰上一个清水步兵团,倒也要有点运气才行。这支部队,现在常
常被称为麦克里安/费斯特遣队,这不是华文网的错,原本就是借来的嘛,问题是这个名字
不是美十军的参谋们创造的,始作蛹者,是某报告的作者,当然也是个美军军史家,以后该
份报告收入某书的第六章,随书畅销,你借我用,竟然三人成虎,习惯成自然,改也改不过
来廖;现在证明,当时美军内部,对这支部队始终只有一个明确的番号,那就是第三十一团
战斗群。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在美国一方的研究里,相当程度上已返朴归真,长津通讯上有
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专门阐述了哪一个才是正确番号,及错误番号的产生过程。番号重
要嘛?还是有点意义的,什么桶装什么酒嘛。小A是一路菜过来的,到现在也不过混成根菜
干,菜菜要相护,有关编制还是解释下先。

朝鲜战场上,美军的步兵和技术兵经常以团级战斗群(REGIMENTAL COMBAT TEAM或RCT)的
组合形式结成合成作战单位参加战斗,通常的组合方式是以一个步兵团(陆战团同)为核心
,配属一个105榴野战炮营,再加上适当的坦克、工兵、防空和其他支援单位,套用其核心
步兵团的序号,通常以核心步兵团团长出任战斗群司令官,也有另委准将或上校衔军官专任
战斗群司令官的,只是实践中容易和步兵团团长形成双簧,故较少使用。团级战斗群作为一
种战场上的临时合成编制,出现于二战当中,部队配属比较灵活,既是出战时的临时编制,
也有一定的固定章法可循,核心步兵团和105榴野战炮营就基本上是固定搭配(当然也是可
以更换的),根据实际需要,战斗群可获得额外步兵加强,四个步兵营的不少见,反向减到
两个营的也可以;炮兵加强的例子更多,通常是加一个155榴弹炮连,甚至加强一个炮营,
装甲兵的配置通常是一连,多时可达一营。另一种较常见的战时编组合成战斗单位称为特遣
队,规模和单位间搭配较之RCT随意得多,视需要而定,大到师级规模,小到营连级规模,
以指挥官名字命名。营级战斗群也时有所见,情况与团级战斗群相仿,就是小一个规格。

朝鲜战场上与美军团级战斗群相类似的外军编制,是英军的步兵旅,这也是一个合成战斗单
位,但它不是战场上的临时编制,打起仗来,独立性要比美军的团级战斗群要强,后者更容
易受制于师部,自主权有限。与团级战斗群接近的中国编制,大概是加强团,小A个人看法
,清末民初引进使用过的混成团编制,也有一定的类似。这就算把是谁这个问题确定廖,下
面就把美七师的这一支部队正式称为第三十一团战斗群,接着搞谁是谁。第三十一团战斗群
的组成,其实是美十军突然改变作战计划的结果,为配合西线第八集团军的攻势,并鉴于东
西两线联军间存在的巨大缺口,美军总部11月23日下令第十军经长津湖向西进攻,从而使一
直侧重北进的美十军的进军陷于混乱状态。为保证按时发起攻击,并满足主攻师陆一师要集
中两个团级战斗群后才可从柳潭里发起进攻的要求,十军军部命令美七师尽力抽调就近部队
,赶去长津湖东岸地区接替陆五团。当时美七师的大部分部队都集中在东北角上的边境地区
,离长津湖有二百英里之遥,只有三十一团离长津湖稍近些,而最近的部队,是正奉命赶去
会合本团大部队的第三十二团第一营,这就是第三十一团战斗群仓促组成、内中步兵来自来
自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两个步兵团的原因。11月24日上午9时,行军途中的三十二团一营受
命改变行军方向,赶去长津湖东岸换防。美七师其他开进长津湖东岸的部队也随后圈定,并
定番号为第三十一团战斗群。

它既然有一个团级战斗群的名义,编制时的规模,是不是名副其实,和一个平均意义上的
RCT相称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记载,第三十一团战斗群组成时的编制如下:步兵三十一
团团部及直属部队;步兵三十二团一营附三十二团重迫击炮连一个排、步兵三十一团三营、
步兵三十一团二营;第五十七野战炮兵营;第三十一野战炮兵营A连;第十五防空营D连以及
第十三战斗工兵营一部;由步兵三十一团团长麦克里安上校担任战斗群司令官。从组成规模
看,这大致就是一个平均意义上的团战斗群,唯一不同的就是RCT内的步兵不是来自同一个
步兵团,但规模上就是一个步兵团,并包含了第三十一步兵团将近百分之七十五的部队,配
对炮兵也是第三十一步兵团的老搭档—第五十七野战炮营,以31 RCT作为番号还是很正常的
,小A测算,其总兵力接近五千人(算术问题后文有回答)。

这是编制时的31 RCT,在向战场开进时,其组成是略有变化的,其最终进入战区作战的部队
,是不是还和一个平均意义上的RCT相称呢?答案还是肯定的。

上面讲了编制时的31 RCT,在向战场开进时,其组成略有变化,三十一团二营E连被七师师
部留作预备队,另以三十一团团一营B连补入RCT序列;关于五十七野战炮营C连和三十一野
战炮兵营A连,到底是退出战斗序列,还是在途没有进入战区,或者C连在编制之初就没有列
入RCT序列,小A本人还没有找到确凿证据,确切地讲,是看到一些互相矛盾的说法。有一点
比较肯定,根据十军通讯记录,美七师副师长赫迪斯将军的联络官,在战役进行中间还从下
碣隅里向军部要求联络一个在途的炮兵连,可见至少到那个时候,上述两个炮兵连中的一个
,还是在序列里的;但无论如何,三十一野战炮兵营A连肯定没有进入战区;五十七野战炮
兵营的C连呢,肯定没有随营进入湖东,也没有发现其在战区其他地方的迹象,慎重起见,
也不应把这个连计入。31 RCT的其他部队基本上都投入战区参战,总计一个步兵团部、三个
步兵营部和一个炮兵营部,所辖主要战斗部队包括九个步兵连、三个重武器连、两个105榴
炮兵连、重迫击炮兵一个连又一个排、一个防空连和一个坦克连,基本还是一个平均意义上
的团战斗群,进入战区总兵力大约在四千五百人左右。

有人要问廖,你的算术是怎么做滴?这是个完全合理的问题。首先还是菜菜相护,讲一点基
本概念,朝鲜战争时,美军一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坦克连、一个四点二英吋重迫
击炮连,以及团部连、勤务连、卫生连等,全团满编近3800人。每个步兵营包括三个各约
200人的步兵连,一个约166人的重武器连,营部人员组成一个营部连,全营满编约900人。
当然这是理论上滴,西线好几个师里,步兵团里就没有编坦克连,人员也不满编。那么美七
师如何尼?它的各个步兵团,是编有坦克连的,故31 RCT内的坦克连,不是加强来的,是三
十一团的原配。从兵员上讲,美七师不仅满编,而且超编,只不过超编的筒子们尼,都是韩
员,这在“搜索”的其他部分里聊美七师时有谈。从团的角度,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参加过
仁川登陆和汉城攻坚,当时的记载,每个团约五千人,内含韩兵约二千人。登陆到东线作战
时,美七师的韩员总数有所下降,鉴于韩员质量,一线团队里的韩兵数量也有所下降,但美
七师总兵员继续超编40%,各团、营处于满员状态或以上,还是可以肯定的,这在艾伯曼对
湖东部队人数估计上也可以得到证实。团战斗群其他加强部队也是有定数的,这就是小A作
算术的基础。

兵力问题也可以进一步展开讲讲,就是扎堆讲,反正三十一团战斗群的部队本来就不是集结
到一处,各部队间的联络大成问题,基本上就是在不同的时点、地段,各自为战,需要分开
来讲。但要是过细的分,小A粗算算好分为十一队(处),这可就是要转晕鸟,还是先合并
同类项,归纳为大队来讲吧,基本咳归为两部分,一是曾进入湖东的部队,这是团战斗群的
主力,下称湖东部队;另一部分是分路赶往湖东但没有到达的部队,下面简称后续部队。小
A本人是清凉级,就从轻量级的后续部队讲起,其实这支部队至少也是分为互相独立的四路
开进,一路是三十一团二营,缺E连;一路是三十一团一营B连;一路是三十一团团部连连长
带领的该连部分行政和供应人员组成的一个小型车队;一路是三十一团副团长带领的一个团
部小分队,由该团部分行政和后勤人员组成,也称为三十一团战斗群的后方指挥部;前三路
最后在古土里会成一路,最后一路则在得到坏消息后调头往回走,不应该算入进战区的部队
廖。只谈前三路吧,虽然编制不统一,实际上就是一个步兵营加上一些附属部队,步兵营好
办,其他的部队里,三十一团重迫击炮连一个排和上面谈到的小型车队是确凿的,防空连一
个排是怀疑对象,老办法,吃不准滴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后续部队原始兵力合计就是一千
人左右。

接着来讲湖东部队的兵力规模。到11月27日午夜三十一团卫生连到达为止,三十一团战斗群
的各单位,除上面谈到的三十一团二营及附属各部外,都已进抵长津湖东岸,这包括了三十
二团一营、三十一团三营、五十七野战步兵营缺C连、第十五防空营D连缺一排和三十一团团
部,共一个团部、三个营部,战斗部队是六个步兵连、二个重武器连、一个重迫击连(31团
重迫击连缺一个排加上32团重迫击连一个排)、两个105毫米榴弹炮连、一个防空连、一个
坦克连;附属战斗群司令部的部队里,侦察搜索排、尖兵和弹药排、反坦克和地雷排以及第
十三战斗工兵营的一个排也可作为战斗部队考虑,其他还有卫生连、勤务连及三十一团团部
连的非战斗人员。关于湖东部队的总人数,美国一直有多种说法,其根子在于这支部队遭到
毁灭性打击,官方保存的原始数据既少质量又差,战后又冷处理了好长时间,给史实重建带
来困难。

从网上到网下,美方的数据从二千五百人到三千二、三百人不等,一些比较高调胜利的网站
呢,基本采用前者;新一些的史学著作就比较谨慎廖,如贝文亚历山大,在第二版“首次失
利的战争”中,虽然仍用了二千五百人的说法,但就把涵盖范围缩小到后浦以北;艾伯曼在
“长津以东”里有过一种比较精确的说法,是三千二百八十八人,由于艾伯曼是著名的战史
军史学家,在朝鲜战争史实研究上极有声誉,他的那个数字是按进入东岸各连以上单位,以
及连以下独立单位的人数加总而来,现在经常被作为研究湖东部队规模的基础,或者干脆被
直接引用。小A个人来讲,对艾伯曼数字的信任程度要明显高一些,应该是各类数字中相对
最可靠的一种说法,可惜就是这个数字也只能是个估计数,若细究起来,其中最粗糙的部分
,大概要算混编的韩员数字,统一设定为各主要战斗连每连五十人,团部和各营部再各摆五
十,防空连十五人,凑出七百十五人的总数,这明显比美籍官兵数字的可靠性要差得多了,
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美军中的韩兵,本来就三等滴厉害,原始数据缺乏,也是好理解的事
情,综合看来,七百人的数字,作为一个底数,也应该是好接受的。

小A当初自己也对艾伯曼数字进行过分析,另外发现两个小疑问,一是三十二团一营指挥下
的总兵力,艾伯曼的估计数被是967人,小A另外查到了一个数字,来自布鲁曼森上尉在此战
后不久面谈该营幸存军官,包括营作战股长克笛斯少校等人后所作的记录,根据该记录,三
十二团一营指挥下的总兵力是1053人,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数字的精确性要超过艾伯曼数字
;另一个问题与湖东部队中团部及直属各单位人数计算相关,艾伯曼的分类内,没有出现数
个小单位,详细讲就是团侦察搜索排、尖兵和弹药排、反坦克和地雷排;根据战史记载,这
三个排当时在湖东无疑,一种解释,可能这都是独立的团直属小部队,被艾伯曼漏过去了;
第二种解释,这三个排不是独立建制,在团部连下面,如是这种情况,艾伯曼将团部、团部
连、和勤务连合计为150人,明显就玩不转廖,按一般情况推理,这一块起码也要400人以上
,扣去上文提到的三十一团副团长和团部连连长分带的两个小分队(都是几十人小部队),
还是玩不了。于是小A自己对三十二团一营和团部三个排因素进行调整,认为艾伯曼总数上
还要加二百人。但是底气是不足滴,人家是权威嘛,咳去年在长津通讯上看到一篇文章,专
谈湖东的团部单位,明确三个排是在团部连编制下,是该连的一部分,但基本是独立活动的
;同一期的另一篇文章里,将湖东的兵力规模,估计为三千五百人,与小A的调整数是不谋
而合,这样一来小A气粗一些廖,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讲,三十一团战斗群湖东部队的总规模
是三千五百人。

湖东部队三千五百人,加上后续部队原始兵力合计是一千人左右,就是四千五百人的由来。

写了五六千字节,自己回头看看,其实就是讲了一个等式,叫做:1000+3500=4500;真正作
孽!讲来讲去,无非是个估计数,毛病全出在那些不清不楚的原始数据上了,加上这么些年
来,多少双经意、不经意的手在里面捣鼓,可不就成这个样子了嘛。要说二千五百人的数字
,也不是没来由的,作为美陆军官史的“潮起潮落”就用这个数字,只不过写明是对应那个
并没有户口的费斯特遣队,上下文一核,指的是新兴里突围部队的原始兵力;贝文亚历山大
进了一步,在第二版“首次失利的战争”中,言明了二千五百人系指湖东那三个营的总兵力
,可一对上下文,又以三个营涵盖了新兴里突围部队的全部;从各种迹象来分析,二千五百
人的最初来源应该就是对三十二团一营、三十一团三营和五十七野战炮营合计兵力的估算,
这其实是个相当合理的估计,艾伯曼的估数是二千七百人,可见两者差距不大。只不过一码
是一码,被人一层层引用下去,渐渐扔了数字的一一对应性,拿去对应新兴里突围部队的原
始兵力,就短了一块,拿去套湖东总兵力,少了一大截,拿去形容美七师长津湖战役参战部
队的总兵力,自然更有问题了。

长津湖战役,时间跨度半个多月,空间跨度由长津湖一直到海岸,第三十一团战斗群参战者
凡四千五百人,湖东固然是其主要战场,却不是唯一战场,小A跟踪这一题目时的个人体会
,要搞清楚该部参战兵力及其损失,一定要画地为牢、划时为牢,一一对应,才有得比、有
得析,否则就可能张冠李戴。当然事情从来都是说时容易做时难,小A做算术还有点年头,
讲打仗根本就是外行,好在有那么多内行权威的工作好借用,这才壮胆来一试,行文中间,
凡战斗过程,能简则简,能免概免,重点还在加加减减。这一次从重入轻,先讲湖东部队。

湖东是长津湖的主战场之一,三十一团战斗群的湖东部队,开战之初散布在湖东地区七个地
点上,其主要战斗部队都部署在后浦以北,最先到达的三十二团一营及附属部队,先接防
1221高地,27日北移进入内洞峙;后续到达的三十一团三营和五十七野战炮兵营的A、B连进
驻新兴里;五十七野战炮兵营营部和十五防空营D连的八辆防空车进驻新兴里以南的1456高
地西坡;团战斗群直属单位里,进入后浦以北的有三十一团侦察搜索排和重迫击炮连(减去
附属二营行动的一个排),其中侦察搜索排是湖东部队中北伸最远的部队,也是最早被消灭
的部队,重迫击炮连的阵地则在内洞峙和新兴里之间,麦克里安上校并在该连附近设立了
RCT的前进指挥所,其人员主要来自三十一团的S-1,大约有三十到四十个人;三十一团卫生
连开战初从后浦开进新兴里,途中被伏击,除十一、二人逃回后浦,另有少量残部进入新兴
里。以上后浦以北的部队合计在三千到三千一百人左右,最后都汇集到了新兴里防御圈,并
从那里试图突围去下碣隅里,现在经常被误称为费斯特遣队的,其实指的就是这一部分了,
以下简称后浦以北集团。

湖东部队在打响后,大致被割裂为两个集团,除上述后浦以北集团外,还有一个是以位于后
浦的战斗群指挥部为核心的集团。根据记载,三十一团战斗群司令官麦克里安上校是于11月
26日到达后浦的,在那里设立团战斗群指挥部后,率指挥部部分人员继续北进。湖东战斗爆
发后,麦克里安上校被堵在北面回不来,后浦和前线各部的通讯,绝大多数时间也处于中断
状态,故该指挥部在湖东作战中并没有起RCT指挥部的作用,就是后浦部队自身的几次行动
,发号施令的,也是在一线督战的美七师副师长赫迪斯将军。当时在指挥部里的,主要是三
十一团的S-2、S-3人员,以及团部的其他一些勤务支持人员,鉴于正副团长都不在场,由三
十一团的S-3 Officer安德森中校负责。集结在后浦地区的主要战斗部队,是未及北进的三
十一团坦克连,装备有二十二辆谢尔曼式坦克,另有三十一团的尖兵和弹药排、反坦克和地
雷排以及第十三战斗工兵营附属RCT的一个排,也可以勉强算是战斗部队吧。五十七野战炮
兵营的勤务连当时部署在后浦和五十七野战炮兵营营部之间,战斗打响之后,与其营部断了
联系,后与团部一起行动。以上部队,算作一块,人数大约在四百到五百,下面简称为后浦
集团。

写到这里,似乎又应该做点名词解释了,其实也还带着讨教的意思。美军的步兵团里,并不
设参谋长,团长、副团长以下,有四个主要参谋军官,分别是S-1 Officer、S-2 Officer、
S-3 Officer 和S-4 Officer,各管一个部门,相应就是S-1到S-4,而这四个军官自己呢,
也可以简称S-1、S-2、S-3和S-4,所以看的时候注意莫搞混了。那四个S部门,要是直译成
中文,应该就是参谋一、二、三、四科,或股,意译呢,就是人事(行政)、情报、作训、
后勤各科,或股,至于那四大S官,就是相应科股长了。不过小A缺乏中国军事常识,不知道
现在中国的团一级相应部门,是叫科还是股,确切名称又是什么,故发个通告在这里,以免
误导,有好心朋友,也好教一教。

后浦以北集团经历的以新兴里为核心的一系列战斗,即便在中文网文里,也是描述的比较详
细了,反正小A一来不擅长讲战斗细节,二来也不喜欢讲,乐得跳过去。这支部队在这一系
列守卫、突围战斗之后的结局呢,正如大家现在所知道的,有相当数量的幸存人员到达下碣
隅里。我个人的看法,把他们称作突围部队还是不恰当的,后浦以北集团以往的任何组织形
态,到此都已荡然无存,装备方面,除了少量官兵随身的轻武器,基本是完全损失。称为突
围人员好一些,但也有不确的地方,因为这不适用于全部幸存人员。根据记载,从12月1晚
至2日晨,后浦以北集团的幸存者开始零零星星地到达下碣隅里美陆战队防线,到2日清晨为
止,进入安全地带的幸存者大约为六百七十人,根据他们的描述,志愿军对逃离大路的美军
基本不加追打,故这一部分官兵几乎全是从结冰的湖面上走过来的。

如果上面那部分官兵还可以称作突围人员的话,之后收回的人员,恐怕就不一定适用了,从
2日天亮开始,由陆一师第一汽车运输营营长贝奥尔带头,防守下碣隅里的美军官兵陆续组
织了很多救援队伍北去寻找幸存者,救援队向北最远一直搜寻到后浦附近,在志愿军的默许
甚至是协助下,带回很多无力行走的伤病员,陆军的易斯寇中尉回忆说,他的救援队在后浦
边上的一个村庄里,就在一百五十码外志愿军的注视下,运回了两卡车的伤员,他当时对中
国军队的纵容态度大为吃惊。从2日开始,志愿军还陆续释放了许多经过初步治疗的被俘伤
员,包括五十七炮兵营的代理营长陶力。有关这些情况,美陆军部的“潮起潮落”和民间一
些比较权威的史实著作,如布莱尔的“被遗忘的战争”和亚历山大的“首次失利的战争”等
书,都有比较客观的记述。2日一整天,各支救援队总共带回了三百十九人,3日又救回十四
人,一直到5日,还有人被救回,但绝大多数就是2日救回的了。

关于后浦以北集团,也就是新兴里突围部队到底有多少幸存人员到达下碣隅里的问题,说法
不一,从一千多人到一千五、六百人都有,但美陆军部的“潮起潮落”和民间一些比较权威
的史实著作,说法则比较一致,都是一千人略多一点,贝文亚历山大采信的数字细一些,是
一千零五十多人,应该也是个估计数,但有信心精确到十位数,不知是何根据。根据我自己
的比对分析,一千五六百人绝无可能,这和后面比较精确可靠的空运伤员数字一核对就完全
清楚了,夸大太多了,我在下面还会进一步谈这个问题。一千多人的说法比较接近真实,换
句话讲,按前面估计的后浦以北集团的原始规模,就是两千人左右没有回来,当然这是所谓
净损失,不是战斗伤亡加非战斗伤亡,更不是长津湖东战斗的全部,因为无论谈三十一团战
斗群湖东部队的损失,还是撤到下碣隅里的人员总数,还要包括后浦集团。

与后浦以北集团不同,提前后撤到下碣隅里的后浦集团还是保存的好一些,特别是其中的坦
克连,但也还是有不小伤亡。主要就是在坦克连夺路增援北面主力的尝试里产生的,在11月
28日、29日的两次战斗中,坦克连本身损失了数辆坦克,也有人员伤亡,损失比较严重的则
是“步兵”,战史记录显示,两次出动的连级规模“步兵”,其来源是后浦集团中的反坦克
兵、工兵等几个排,也包括不少团部非战斗人员参加,关于损失,没有报告确切数字,但在
多种书籍中都有损失严重的记载,布莱尔曾提到在二十九日的攻击行动中,团部非战斗人员
组成的“步兵”损失过半。此外,志愿军狙击手对后浦驻地的射击也可能造成伤亡。总之后
浦部队的伤亡人数较难估计些,根据布莱尔的记载,后浦部队30日共有三百二十五人撤到下
碣隅里,但下碣隅里有派救护车去后浦运输伤员的记录,也有救护车跑了几次后因害怕被伏
而不敢再跑的记载,故后浦撤走总人数当向上调整,而30日里的撤退人员中,也应该有伤病
员。

综合起来,湖东部队,包括后浦以北集团和后浦集团,撤到下碣隅里的人员总数,应该在一
千五百多人左右,除了以上面提到的两个数字相加,可验证这个数字外,也可反向推算,撤
到下碣隅里的三十一团战斗群人员,伤病员被空运撤离,关于这个数字,比较客观的估计都
是九百多人,宣称运走一千几百、甚至一千五百人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逐日空运
走的人员,有相当精确的统计,虽然没有三十一团战斗群人员的分类统计,但一千五百人的
数字,比运走的全部陆军人员还要多将近百分之四十,可见这个数字,及其与之相关的幸存
人员数字都是站不住脚的。况且陆军人员不等于RCT人员,下碣隅里驻军中本身是有近千名
陆军官兵的,他们中的相当部分,虽是工兵、信号兵等非战斗部队,但在下碣隅里步兵兵力
缺乏的情况下,是被当作步兵直接投放到防御阵地上作战的,并产生了比例相当可观的伤亡
人员,这些事实,以前因陆战队一手遮天、功劳独揽而不为人认识,现在逐步露出水面。故
三十一团战斗群伤病员被运走,九百多人的数字其实就是个顶了,这还包括了后浦集团的数
字。另一个常被提到的事实,是有人浑水摸鱼,装成伤病员逃走,以小A看到的说法,这肯
定是真的,但一来其与真的伤病员完全不成比例,不好以偏盖全,二来说他们都是31 RCT人
员也不公平,其他陆军人员,陆战队员都有,三来嘛,正如长津通讯上有文章说的,这些人
落到以这种不名誉的方法逃避战斗,本身就是不适合战斗了,在精神上伤残了,而美军的非
战斗伤亡里本来也是有这一类的。此外很多轻伤病员被留下也是事实,故小A的个人看法,
不必以这个理由再调整伤病员数字了。九百人的伤病员,到底伤员是多少呢?有一个资料可
参考一下,12月2日中午美七师副师长HODES在与军部的通话中称,已经收集到的新兴里撤退
幸存人员七百五十人当中,大约30%是伤员,30%的人被严重冻伤;换言之,是伤员、病员比
例相当(注意,只是指两者比例相当,莫引伸30%到全部幸存人员,后面救来的全是伤病员
)。

留在下碣隅里的三十一团战斗群人员中,建制完整的坦克连被整连调拨给陆战五团,其他不
成建制的人员重新编组成一个暂31团,关于暂31团中到底有没有非RCT的陆军人员,一直也
有些不同说法,小A个人的看法,该部不到五百人,其中有外来人员是基本可以肯定的,这
在档案中的旧报告里可以得到证实,虽然人数不详;同时,似乎也可以断定该部基本由原湖
东部队成员组成,这样一来,留在下碣隅里的三十一团战斗群人员的总数就应该是六百人或
略多一点,和运走伤病员合计就是一千五百到六百人。以此分析,三十一团战斗群湖东部队
三千五百人中,总伤亡(含失踪被俘)二千九百人,其中战斗伤亡占将近百分之八十五,其
余为冻伤等非战斗伤亡,所谓净损失近二千人左右。

讲湖东作战的,到此已是一个结局了,讲长津湖战役中三十一团战斗群的战斗,那还有后续
部队一块,甚至原湖东部队幸存人员的磨难,也没有到此为止。


湖东的一系列战斗结束了,但三十一团战斗群湖东部队幸存人员的厄运并没有到头,按照陆
一师师部的命令,湖东部队中唯一编制完整的三十一团坦克连调给陆战五团战斗群指挥,其
他尚能战斗的原三十一团战斗群幸存人员,重新编组为一支战斗部队,附属陆七团战斗群,
陆一师称其为31/7暂编营,但原三十一团战斗群的幸存人员因仍旧忠于原陆军授予的三十一
团战斗群番号,遂自称为暂编三十一团,由三十一团作战科长安德森中校任指挥官,三十一
团情报科长维特任其副手,下设两个“营”,分别称为1/32和3/31,以与三十一团战斗群被
消灭的两个步兵营相对应,1/32由32团1营脱险的人事股长琼斯指挥,3/31由维特兼任指挥
,各编了三个步兵连,全“团”六个连,因原有装备丢尽,只好在下碣隅里的库存里设法杂
凑,总算补齐了官兵手上的轻武器,但每连仅一挺轻机枪。至于人数,说法不一,恐怕当时
就没有精确的统计数,一说是四百九十人,出于战斗后补写的指挥报告,但考究一下,其分
类数与总数间有矛盾,故后世很多学者没有采信,而提出四百人,甚至以下的估计,小A个
人的意见,似乎在没有过硬的证据前,还是以采纳四百九十人的数字为好,只是如我前面所
认定,该部还是编入了在下碣隅里的部分其他陆军人员。

暂三十一团组成后,在陆七团战斗群指挥下,参加了两次突围作战,尤以3/31“营”战斗较
多,根据指挥报告,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突围战中,暂三十一团连续作战行军了三十六小
时,战斗与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部分连排长战死,团部参谋人员全部损失,“副团长”兼
“营长” 维特受伤。到达古土里后,全队被迫缩编为两个连,分别叫31连和32连,以继续
与两个母亲团番号相对应。经过第二阶段的突围,到达海岸地区后,原31团3营的人员只剩
下一名军官和四十七名士兵,32团1营稍后一些点到的原编人员只有六十九人。以此推算,
连坦克连在内,三十一团战斗群进入长津湖东岸的三千五百人,到整个长津湖战役结束时只
剩下三百余人,人员损失(死、伤、俘、失踪、冻伤)在90%以上。

整个三十一团战斗群的人员损失,当然还要加上后续部队的数字。前面交代过了,所谓后续
部队是指:三十一团二营,缺E连;三十一团一营B连和三十一团团部连连长带领的该连部分
行政和供应人员组成的一个小型车队,这是三路各自独立北进的部队,其目的都是奉命去湖
东会合主力,其合计原始总兵力约一千人,最后在古土里会齐,从那里掉头,参加了向海岸
防线的突围。据战史记载,除了向南的突围战,这三路部队之前在向北开进的途中都经历了
战斗。其中经历最严峻战斗的是单独开进的三十一团一营B连,这个部队在三路中最先到达
古土里,为继续北上,遂奉命加入由英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陆一团三营G连等部合编成的
德赖斯戴特遣队,向下碣隅里推进,于路遭到强力阻击,古土里陆战队派出十七辆坦克掩护
,特遣队行军前队遂在坦克的带领下,强行冲关进入下碣隅里,B连少量人员也在其中,包
括随连行动的团部联络官易斯寇中尉,以后参加了搜救湖东部队伤员的行动。而三十一团一
营B连的大部,则与特遣队后队一起,被堵在了南边,并受到分割包围,虽经古土里陆战队
出动十二辆坦克营救,还是遭到很大损失。据美方资料,三十一团一营B连此战中损失一百
一十九人,连长被俘。由于资料使用了损失这一字眼,与其他相关数字综合分析的结论,不
能排除未包括脱险伤员的可能,换句话说,三十一团一营B连的总战斗伤亡数字,有可能在
一百一十九人之上。

后续部队其他两路在北上时也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其中三十一团二营于11月30日下午在古土
里以南三英里处遭志愿军伏击,以后沿途多次遭受袭击,其中一个连丢掉了全部卡车,F连
被整夜挡在路上,当天深夜及第二天上午,终于陆续到达了古土里,因湖东情况巨变,在陆
一团要求下停止北上,以后参加了古土里的守卫战,其F连攻占了1328高地,随后交G连驻守
,一直到撤退。三十一团团部连连长带领的小型车队在接近古土里时也遭到伏击,已进入古
土里的三十一团二营在得到告急报告后,准备组织部队出去营救,恳请陆战队派出坦克掩护
,遭到拒绝,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单独以步兵冒险出救,终将车队接进古土里。除了上面
所说B连在突进下碣隅里战斗中的伤亡数字,后续部队的其他伤亡数字,我个人尚未见报告
,故较难估计。如以全部队全程产生二、三百人的战斗、非战斗合计伤亡数,似乎可以作为
一个相当保守的最低估计数。

综合全文,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美七师战斗兵团的正式番号为第三十一团战斗群,不是麦克里
安/费斯特遣队,当然也不是第三十一步兵团,其参战的兵力规模为四千五百人,其中进入
湖东地区的为战斗群主力,约三千五百人,仅从兵员规模讲,接近一个步兵团,但组成结构
和战斗力就不能简单类比了,湖东部队在以新兴里为核心的湖东一系列战斗中被摧毁,兵力
总损失为百分之八十三,其幸存人员在重新编组后参加了从下碣隅里向海岸防线的两次突围
战,到战役结束,湖东部队原编人员仅剩三百多人,不足原兵力的百分之十。若以全三十一
团战斗群计算,则估计兵员总损失在三千四百人以上,占兵力总规模的四分之三以上。
--
我带着天使之心降临
却让这片土地饱尝苦难
我想阳光普照大地,却不料竟成
                   赤地千里
我想送来甘露,却不料引来
                  洪水滔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222.125.46.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