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失荆州,谁该负主要责任?7点可以看出关羽背锅近二千年

2020-09-28 17:19:39 作者: 关云长失荆州

三、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镇守荆州?

荆州当时的形势,东有孙权,虎视眈眈,北有曹操,时思囊括,是三国梦寐必争的战略要地。特别荆州还是刘备向东吴暂借的,东吴急欲收回,岂须臾忘怀啊!这就显得荆州更为重要了。

诸葛亮迫切需要进川,这个千斤重担移交谁人的问题也迫在眉睫了。诸葛是掌握全盘的军师,是极权的首脑人物,追随他在荆州留守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属、老战友,谁的才能如何,谁的性格怎样,他是一清二楚、深切了解的。刘备叫他“量才委用”,这是非常放权,非常信赖他的。作为诸葛来说,他完全有眼力,会权衡,知人善任处理好这个移交工作的。但他并不从刘备的善良愿望着想,纯粹由自发的“神经过敏”出发,说什么:“主公信中虽未言明,今叫关平送信前来,意欲云长公当此重任,责任非轻,公其勉之”。就是根据这一主观臆断,便决定把镇守的重任交给关云长。

关云长是将才,是智勇兼备的军事家,我们并不否认。但他素性刚愎自用,傲慢自大,难于临机制变,缺乏灵活手腕;宁肯顽强至死,不欲机动全生。像这样的人,独当一面那是绰绰有余,加上当时的情况错综复杂,魏、吴相互垂涎,如果想完成镇守任务,使荆州安如泰山,其实也不是很难。

当诸葛正式移交印绶时,云长的表态便非常明显:“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这难道不是英雄气概,不是忠义化身吗?但他就是没有考虑到荆州的重要性,荆州的存亡将关系到蜀汉的前途和命运。专凭热血沸腾,不计个人生死,对大局有什么用?最终导致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云长败走麦城遇害的惨痛结局。

在当移交时的诸葛,真也深有警惕,欲待不交,但意志却不坚定,拘泥于“其言已出”,没有勇气收回成命。只是作了某些部署,并强调了“南和孙权,北敌曹操”的战略方针及重大意义,还是勉强移交了。

四、荆州失守谁该负主要责任?

现在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来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划清失守荆州,谁应负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

一、诸葛是掌握全盘充分有权力“量才委用”,而又深切了解每个人的才具的权威人士。关云长素性刚愎自用,傲慢自矜,诸葛应该是清清楚楚的,为什么不深思熟虑,还是徇了私情,竟然把镇守荆州的重任移交给他呢?

二、在诸葛亲自坐镇荆州时,有众多的参谋、武将,相与辅佐,但在他离开荆的时候,却把张飞、赵云等人带走了,把过半数的人马带走了。运筹决策的首脑人物走了,又把军事力量削弱了一大半,虽然临行时作了一些安排,强调了一下“南和孙权”的重要性,但这些都是抽象的东西,怎能视为稳操胜算的强硬保障呢?

三、赵云温文儒雅,素有福将称号,非但有大臣风度,更足以坐镇雍容,更加合适担当此重任,使之镇守荆州。故古有名言“若要天意存炎汉,镇守荆州属赵云。”诸葛并不是不了解赵云,但他就是不从这方面设想,只是徇私或专凭感情用事。

四、当诸葛离开荆州的伊始,把大将张飞、赵云都带走,意在加速收川进程,扩大进川声威和影响,这还是必要的,情有可原的。但既和刘备会师以后,军威已经大震,军力已够强大,为什么不分派大将,分调兵马作出关心荆州,支援云长的有效行动呢?

五、关云长在荆州违背了“南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他的某些重大动作,如:拒绝孙权联姻,单刀赴会,筑烽火台,水淹七军,进驻襄樊、吕蒙白衣渡江等等,难道在四川的诸葛便一无所闻,或是坐观成败吗?固然,当时的军情传递是比较缓慢,但荆州和四川的联系,起码还是够密切的。诸葛亮是历史上算无遗策的唯一军师,荆州既当重要,它的局势和动态应该是他时刻注意,了如指掌的职责,为什么不统筹兼顾,不采取未雨绸缪的措施,以挽救行将形成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