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纸,让历代名家不敢下笔

2020-09-29 20:34:05 作者: 这纸,让历代

无论中外,历史上但凡受统治者褒扬和赞赏的,无论人还是物,必定会大火。

尤其这个统治者再有点儿艺术水平和审美眼光,还非常热衷参与的话。

比如宋代画院“院长”赵佶,南唐澄心堂纸造纸厂“厂长”李煜。

作为一名艺术气息极为浓郁的才子帝王,对文房四宝的要求,必然更注重个人风格和精良品质,后主李煜在试用了各种纸张之后,发现徽州的一种“坚洁如玉,细薄光润”的纸最合心意。于是,他干脆在宫内开设纸坊专门制造起这种纸来。

除了监察造纸过程,每出成品,他都亲自试写,提出改进意见,终于造出洁白细腻的珍品熟宣。

李煜特辟出宫内的“澄心堂”来贮藏这些纸,纸也被命名为“澄心堂纸”。

从此,澄心堂纸成为专供宫内使用的御用纸,而他本人也“非澄心堂纸不书”,大概唯有这冰清玉洁的纸,才配得上他满腔的春花秋月吧!

澄心堂纸也的确可以称作“冰清玉洁”,因为这种纸必须在寒冬腊月制作,要把冻上的冰层敲开用冰水抄纸,以保证水质的纯净,这也是澄心堂纸优于其他纸张的一大原因。

作为澄心堂纸的忠实粉丝,梅尧臣曾在诗中描述过它的制作过程: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取簾匀割脂……

澄心堂纸记录了李煜的春花秋月,却没能承载南唐的锦绣江山。

南唐灭亡后,宫中的书画纸张被堆到了内府仓库,后来,陆续被宫人、太监以高价卖到宫外。

对于宋代文人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得到一张南唐的澄心堂纸更令人欣喜若狂的了。

宋代文学家刘敞曾以重金购得一百张澄心堂纸,兴奋之余赋诗称赞:当年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

这么珍贵的东西,刘敞舍不得独享,于是他又分给好友欧阳修十张,大文豪得到此纸后,也惊叹: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

虽然有了澄心纸,但是谁又舍得用呢?

欧阳修也舍不得独享,又送了两张给好友梅尧臣,梅尧臣收到纸后,又酸又甜,一面责怪刘敞偏心,“有纸不寄我”,一面又因为得到澄心堂纸欢喜不已,随手提笔作《永叔寄澄心堂二幅》: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同时又觉得惭愧,认为自己的书写水平配不上这么珍贵的纸,更没有华丽的柜子来存放,整日坐卧不宁,生怕被自家熊孩子撕坏了。每次都想:今天一定要用了它,拿起笔却又不敢落……

也不怪他如此紧张,欧阳修赠纸时,就要求他“当宝惜”“慎勿乱与人裁剪”,梅尧臣不仅不裁给别人,自己都不敢用,一直在箱底儿压了15年。

15年后,已经54岁的梅尧臣还念念不忘此事,作《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除了对刘敞当年赠纸表示谢意,还告诉欧阳修,往年你赠我的纸,到现在都没舍得裁!

▲ 苏轼《行书杜甫堂成诗卷》局部

苏轼的《行书杜甫堂成诗卷》用的也是澄心堂纸,当年获赠澄心堂纸时的心情也是: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扎奏新书。

明代董其昌在得到澄心堂纸时也激动不已,连说:此纸不敢书。其实,他得到的,已经是宋代的仿制品了。

因为稀有,才不敢书写,用了就再没有了。所以,后世对澄心堂纸的仿制也一直不停。

北宋建朝以来,澄心堂纸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澄心堂纸的制作工艺也没得到继承。

虽然澄心堂纸的技术无法复制,但在仿制技术上,梅尧臣功不可没。他将仿制工程托付给故交——时任歙州新安太守的潘夙,由他组织县里有造纸经验的纸匠,依照他手中的原版澄心堂纸仿制,当年腊月开工,历时一年,反复试验,终于仿制成功。

梅尧臣拿这纸与欧阳修送的澄心堂纸作了比较,认为仿制的不如“正版”的光滑厚实,但相比其他的纸,已经很优越了。从此,歙州仿澄心堂纸走红宋代文化圈,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名贵书画用纸。

由于南唐澄心堂纸是作为御用纸,纸幅显然不能太大,以方便皇帝使用。仿制的澄心堂纸在尺寸上,突破原澄心堂纸“幅狭”的缺点,甚至制造出长至数丈的“匹纸”,更加符合书画创作的需求,因而,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都爱用这种宋仿澄心堂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