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李光弼为何没有像郭子仪那样名扬后世?

2020-09-30 10:49:40 作者: 同时平定安史

下策,就是乖乖接受皇帝的调令,总而言之,我错了,我想真心悔过,我这百八十斤就交给您了,任杀任剐悉听尊便。

但是,还是前面的例子。这就好像一个贞洁的妇人,突然失节了,现在弄得满城风雨,就算她老公愿意原谅她,她恐怕也有死的心了。

关键是,李光弼对皇帝也未必有什么信心,因为现在他没有进入皇帝的手心,皇帝还会对他表现出各种充满诱惑的行为。李光弼的母亲被皇帝接到都城,给予各种尊贵的待遇,李光弼的弟弟给予重任,如果李光弼到了京城呢?

于是选来选去,李光弼只能选择中策了。那就是他赖在自己地盘不离开。

但是,现在这种中策的选择,其实是一种绝望的看不到出路的选择。因为,光弼走到这一步,江湖地位其实都不能与关东四大藩镇相比了,关东四大藩镇幽州、魏博、成德、淄青,这四大藩镇早已开始自治了,而且人家已撕破脸去这样做了。

现在的光弼呢?他坐衔徐州,他不是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也无权节制周边军区,仅他的实力,与上述四大藩镇相比,就差着一大截;至于地缘上,这里也比上述四大藩镇差着一大截。而且人家们早已撕破脸割据一方了,光弼目前还不能、也不敢这样撕破脸。

光弼的母亲、弟弟在皇帝那里,皇帝给予他们极高的待遇,就是希望李光弼不要越走绝,因为你真敢撕破脸和皇帝对着,皇帝把他全家灭了,人们也只能怪他李光弼逼皇帝这样干。

问题是,这样呆在自己地盘,能有什么前途呢?

他既然不能下定决心与皇帝对着干,他下面的人,自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央政府表忠心,他周边的军区,自然会打着他的脸向中央政府表忠心。这样发展下去,到了一定时候,皇帝再调光弼时,光弼恐怕连继续赖在自己军区的资本也没有了。

一个真的陷入这种绝望之中,心力估计是会耗尽的。于是李光弼很快死了。这种死,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因为活下去,道路可能会越走越窄,结局越来越差。

其实,从李光弼的结局,我们大约可以看出郭子仪如果造反的结局。

当然了,因为郭子仪没有造反,所以人们难免会对郭子仪造反的前景估计太过乐观。事实上,李光弼在选择与皇帝作对时,肯定也想得非常乐观。问题是,还没有正式开局,李光弼就输得一无所有了。

当然了,像李光弼那样突然想不开,于是走上邪路的人,还有一个完全能与郭、李可以相提并论的牛人,那就是仆固怀恩。

事实上,仆固怀恩造反的筹码,简单的看,比郭、李更多。因为仆固怀恩的女儿,是回纥可汗的大老婆。

尤其是回纥大军一出手,先是把安禄山叛军打得砖崩瓦解;回纥大军再出手,就把史思明叛军打得砖崩瓦解,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取得这种力量的支持,再不济也可以混个石敬瑭啊,我是说向异族借兵,当一个儿皇帝;甚至弄好了,还可以混成李渊父子啊,我是说向异族借兵,忍辱负重让中原王朝走向更大的辉煌。

但是很不幸,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以回纥的实力,如果与大唐帝国中央政府合作,自然可以表现的神功无敌;换一个合作对象,回纥想迅速深入大唐帝国本土,都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