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消失的民族——蜀人与古蜀国

2020-09-30 11:59:21 作者: 历史上消失的

公元前1057年,鱼凫王杜宇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号称蜀。古蜀军队是伐纣联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队伍之一,是推翻暴君殷纣王的重要力量。这个文明形态不同于华夏族的西南种族,被后人称为蜀族。

二、蜀国

蜀部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中原华夏部落的另一个古老部落。尽管有着巴蜀图语这样的文字,但是基本没有破译。 “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周武王伐商纣的牧野之战时,蜀人曾经相助。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较早见于西汉时期扬雄的《蜀王本纪》,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较详细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古代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代羌人(语言学上属于藏缅语族)的一个分支。四川西北部茂县的营盘山遗址年代约在前3500年到前3000年。出现了大型的中心聚落,密集的房屋基址及多座人祭坑。

(1)蚕丛时期

蚕丛,又称蚕丛氏,文献纪录中西周时期蜀国首位称王的人(应该为一个氏族或朝代,持续了数百年),其事迹史书上少有记载。对应于宝墩文化时期。蜀的名称可能和蚕丛有关,说文·《虫部》释蜀为:'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像其身娟娟。

(2)柏灌时期

柏灌,又作柏濩或伯雍,是汉文文献记载中统治蜀国(现四川一带)的第二代(应该为一个氏族,持续了数百年),其事迹史书上少有记载。对应于宝墩文化时期。据说温江区寿安镇长青村有一座方圆4亩、高3米的圆形土丘,被当地人称作“八卦山”或“八卦墓”,《温江县志》记载当地传说那是柏灌之墓,“八卦”是“柏灌”的讹写。柏灌氏以鸟为图腾,有说柏灌是“伯鹤”的讹写。

(3)鱼凫时期

鱼凫是文献记载中古蜀国的第三代(应该为一个统治的氏族,持续了数百年),对应于三星堆文化时期(三星堆遗址第二三期)。

(4)杜宇时期

杜宇(?-?),又名蒲卑,死后号望帝,生卒年不详,曾经称帝。以郫为都城,瞿上为陪都。根据二十世纪的考古结果,大约处于商周之交至春秋时期,对应于十二桥文化。据传说杜宇是第四代在古蜀(今四川省成都一带)建国的君主,善于耕作,传说中他在死后化为杜鹃鸟。而根据书中所称计算,该朝代应该于前770年左右结束。

扬雄《蜀王本纪》记载杜宇从天降至朱提(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名名叫“利”的女子,也从江源(今四川省崇州市)的井中冒出,杜宇在娶利为妻后,便在蜀地称王,填补了在鱼凫去世后,蜀地突然缺少的统治者空位。但《华阳国志》的记载却正好与之相反,谓杜宇为蜀王,女子梁利从朱提迁来,二人联姻。杜宇建国后,除将国都定在郫(今四川省郫县)外,尚把瞿上(今四川省双流县)定为别都,以有效管理其他地区。

杜宇在建国后,认为自己的成就会比蚕丛、柏灌与鱼凫这三个在此建国的君主来的高,因此,他积极的开疆扩土,使得国土领域向东可达嘉陵江、向西可至今芦山、天全一带、向北可到汉中、向南可抵今天的青神县。此外,他还把领土中的汶山建设成牧场、今天的四川省宜宾市、云南省、贵州省一带变成花园。在杜宇统治蜀地的同时,他和当时位处中原的周朝也有往来,并献上许多贵重礼物,以和周朝交好。

杜宇虽擅长于农耕,但对于治理洪水并无办法,因此,在他一百多岁时,命当时的宰相鳖灵,治理岷江的洪水,而在鳖灵治理洪水的期间,杜宇趁隙与鳖灵的妻子私通(另有一说,杜宇并未与其妻私通),杜宇后来在于心有愧、认为自己的德行不如鳖灵的情况下,将王位禅让给他,隐居于岷山,传说其死后,每逢农历三月,便化为杜鹃,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亦有说法,称杜宇其实际上是被鳖灵推翻后逃亡,因复位不成,怨魂化为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