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衙门
看完了这些朝廷的机构,再看一个二十四衙门,就是十二监和四司、八局。这十二监是司礼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印绶监、尚衣监等,四司是惜薪司、混堂司、宝钞司等,八局是浣衣局、司苑局、巾帽局、内织染局、针工局、酒醋面局等。这个二十四衙门就是为皇帝以及其家族服务的机构,从衣食住行到吃喝拉撒等等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比如尚膳监就是主管伙房,印绶监就是负责管理免死铁卷、各种印章之类的,混堂司主管洗澡事务,司苑局主管蔬菜瓜果之类的新鲜果蔬。在这些衙门中,司礼监是权力最大的,因为对于皇城内的当差人员而言,司礼监拥有这些人员的“人事管理权”,这就好比六部中吏部最牛一样,因为它是管人的。到明朝中期以后的北京城大体格局,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南边还有外城,皇城是宫城与内城之间的区域,这里主要有园林苑囿、内廷服务机构、宗庙、仓库等,这二十四衙门中的绝大多数都位于皇城。
司礼监位置
在明朝,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特务机构”名叫锦衣卫。锦衣卫原为内廷御林军,锦衣卫不仅是皇帝的贴身卫队,还负责“侦缉廷杖”与“情报搜集”,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可以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直接奉诏抓人、刑讯与处决,并且锦衣卫的刑具千奇百怪,刑法花样繁多,只要被逮进去,能够出来的基本也会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然而,明朝还有一个比锦衣卫更厉害的机构东西二厂(东厂与西厂,西厂存在的时间很短),东西二厂的低级办事人员基本是从锦衣卫中选调的,两者职能差不多,但是东西二厂却还能监督锦衣卫。督锦衣卫的首领被称为指挥使,一般是由皇帝亲信的武将担任。东厂的首领被称为厂主、督主或者东厂掌印太监,也就是说东厂的首领是一名太监,而且是一名非常有权势的太监,在明朝有些时期,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首领不仅要点头哈腰,甚至要行下跪之礼。
然而,东厂掌印太监并不是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这个东厂掌印太监是归司礼监掌印太监管的,明朝的宦官中最有权势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不仅对贪官进行打压,对宦官也打压,朱元璋明令宦官不可干政,并且不允许宦官识字和学习文化。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独一无二的朱元璋,一个能吃苦耐劳的朱元璋。朱元璋之后,明朝的皇帝们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懒了,皇宫内的宦官们也开始识字,后来还有了一个专门教宦官识字学习的一个机构内书堂,选翰林官为老师。不怕太监耍流氓,就怕太监有文化。再后来,这些有文化的宦官就开始帮皇帝干起了“批红”的活,当然了,对于重大的事情,皇帝一般是亲自“批红”的。帮着皇帝“批红”的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但是,在司礼监里,头号人物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完成“批红”后,由掌印太监负责盖章,掌印太监如果认为不可,秉笔太监还得重批。根据《明史》的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各设私臣掌家、掌班、司房等员。”
在明朝后来的行政运转中,司礼监是一个拥有很大权势的部门。奏折都是先到司礼监然后再转呈皇帝,司礼监还负责传宣谕旨。司礼监可以参加内阁的阁议,还帮着皇帝“批红”。不仅如此,司礼监还提督东厂、提督京营和监军统兵。根据《万历野获编补遗》记载:“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封柄机要,佥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则职同次相;其僚佐及小内使俱以内翰自命,若外之词林,且常服亦稍异。其宦官在别署者,见之必叩头称为上司。”就是说司礼监掌印太监可以与内阁首辅匹敌,堪称“内相”,而司礼监秉笔太监则权同次辅,而提督东厂的东厂掌印太监则权同左都御史。在司礼监中,一般是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兼职提督东厂。
明朝太监的权力如此之大,一方面是明朝的皇帝有意为之,太监依附于皇帝,可谓皇帝的天然最佳“狗腿子”,明朝的皇帝用宦官集团来制约文官集团,另一方面在于朱元璋之后的很多明朝皇帝越来越懒。比如,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他长期沉迷于“修仙”事业,几乎二十几年不上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后来则沉迷于酒色,在其中后期也很少上朝。